词语 | 二不楞 |
释义 | 基本解释方言。谓傻里傻气。《陕北民歌·探家》:“娶了个老婆二不楞。” 成语(Idiom):二不楞(èr bù lèng) 发音(Pronunciation):ér bù lè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愚笨、迟钝。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二不楞是由“二”、“不”和“楞”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二”表示次等,不够重要;“不”表示不会、不懂;“楞”表示迟钝、愚笨。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愚笨、迟钝,不够聪明机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思维迟钝、反应慢,或者对某种事情无法理解、无法掌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二不楞”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愚蠢的人名叫二不楞,他的思维迟钝、反应慢,所以人们常常用他来形容愚笨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字义相对独立,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个二不楞,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解答。 2. 别问他了,他是个二不楞,什么都不懂。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二不楞”与愚笨、迟钝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印象。可以想象一个人头脑里只有二个字,思维迟缓,没有灵活性。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愚笨、迟钝的成语,如“呆若木鸡”、“一窍不通”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数学真是二不楞,连加法都不会做。 2. 初中生:我不喜欢和他合作,他太二不楞了,什么都不懂。 3. 高中生:他虽然成绩不错,但是在思考问题上有点二不楞。 4. 大学生:他是个二不楞,不管多简单的问题,他都要思考很久才能回答。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