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伐罪吊民 |
释义 | 成语(Idiom):伐罪吊民 发音(Pronunciation):fá zuì diào mí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为了制裁罪恶行为而惩罚犯罪分子,以示安抚受害者。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伐罪吊民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由两个动词组成。伐罪意为惩罚罪恶行为,吊民意为安抚受害者。该成语强调了在制裁犯罪的同时,也要关注受害者的安抚和救助。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执法机构对罪犯进行惩罚并关注受害者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治理社会犯罪时,既要追究犯罪责任,又要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史书记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刘孝绰的《赞曹子建碑文》。碑文中记载了曹子建作为一位官员,对待犯罪分子时,既严厉惩罚,又关心受害者的故事。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动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执法机构应该伐罪吊民,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 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受害者的权益,实现伐罪吊民的目标。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伐罪吊民”分解为“伐罪”和“吊民”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它们的意思。同时,可以想象一个执法人员在制裁罪犯的同时,安抚受害者,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伐罪扬善”、“伐恶扬善”等,了解更多与惩罚罪恶行为和提倡善良行为相关的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会伐罪吊民,保护弱小动物的权益。 2. 初中生:警察叔叔们每天都在伐罪吊民,维护社会的安全。 3. 高中生: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伐罪吊民,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我们需要学习伐罪吊民的精神,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