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发哀 |
释义 | 基本解释举行哀悼仪式。《史记·项羽本纪》:“ 楚怀王 初封 项籍 为 鲁公 ,及其死, 鲁 最后下,故以 鲁公 礼葬 项王 穀城 。 汉王 为发哀,泣之而去。”《三国志·魏志·徐宣传》:“ 太祖 崩 洛阳 ,羣臣入殿中发哀。”《晋书·礼志中》:“ 汉明帝 时, 东海恭王 薨,帝出幸 津门亭 发哀。”《新五代史·杂传六·丁会》:“ 昭宗 遇弑, 会 与三军縞素发哀。”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 张公谨 卒, 太宗 出次发哀。” 成语(Idiom):发哀 发音(Pronunciation):fā ā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表达悲伤、哀痛之情。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发,发泄;哀,悲伤。发哀指发泄悲伤、哀痛的情感。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们因失去亲人、朋友或遭受不幸而感到悲伤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记载:“昭公之丧,子贡哭之,蹴鞠不终,曰:‘吾闻之:君丧,不发哀,朋友弗哭,是蹈而不达也。’”这段故事中,子贡因为对昭公的丧失感到悲痛,而放声痛哭,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哀悼之情。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听到爷爷去世的消息,他顿时发哀,泪如泉涌。 2. 这个悲伤的故事让人不禁发哀。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发哀”这个成语的发音和含义。想象一个人在悲伤的情绪下,大声呼喊着“发哀”,将内心的悲伤情感发泄出来。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学习与“发哀”相关的成语,如“发扬光大”、“发乎情止乎礼”等,以扩大对汉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听到小狗死了,小明发哀地哭了起来。 初中生:当他被告知考试不及格时,他发哀地低头不语。 高中生:在爷爷去世的葬礼上,我看到许多人发哀地悲伤哭泣。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