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干旄 |
释义 | 基本解释(1).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 浚 之郊。” 北周 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四:“远迹荒郊谢雋豪,春风谁与驻干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咭叮噹奏着钧天乐,又摆些羽葆干旄。” 成语(Idiom):干旄(gān máo) 发音(Pronunciation):gān má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君主或高官的仪仗和旌旗。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干旄是古代帝王或高官出行时所使用的仪仗和旌旗。干旄由干(gān)和旄(máo)两个字组成,干指旌旗杆,旄指旌旗。干旄的意义不仅仅是指仪仗和旌旗,更代表着统治者的威仪和权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干旄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权势显赫、威风凛凛的场面。可以用于描述皇帝或高官出巡时的盛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威望和权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旄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帝王时代。皇帝或高官出行时,会有一支仪仗队伍和旌旗随行,以显示威仪和权威。由于干旄是皇帝或高官的象征,因此成为了形容权势显赫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旄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干和旄。两个字的顺序不能颠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皇帝出巡,干旄齐整,气势非凡。 2. 他的权势如同干旄般威风凛凛。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干旄与皇帝或高官的权势联系在一起,形成图像记忆。想象一个皇帝或高官出行时,干旄高高举起,旌旗飘扬的场景,使记忆更加生动。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古代中国的仪仗制度和旗帜的象征意义,以加深对干旄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画了一幅皇帝出行的画面,画中有干旄和旌旗。 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古代帝王出巡时会有干旄随行。 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的权势就像干旄一样,无人敢违背他的命令。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