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官榷 |
释义 | 成语(Idiom):官榷(guān què) 发音(Pronunciation):guān què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官方审查和评述。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官榷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原意为官员对政务进行审查和评述。后来,它的含义扩展为对事物进行认真分析和评判,以求真实性和准确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官榷通常用于形容对某一事物进行严格、全面的评议、审查和批评。它可以用于描述对政策、文化、学术、作品等进行深入剖析和评论的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鲁国大夫子产在襄公二十一年的时候,对君主襄公的政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审查。他认为襄公的政策不符合礼仪和道德,对国家不利。因此,他用“官榷”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行为,意为官员对政务进行审查和评述。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官榷由两个汉字组成,都是名词。官指官员,榷指审查、评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篇文章经过了多次官榷,才最终发表出来。 2. 他的观点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官榷和质疑。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官榷记忆为“官员榷问”,官员对事物进行审查和评述的形象。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对成语官榷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政治、文化、学术相关的成语,例如“官官相护”、“官官相为”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老师在课堂上官榷了我们的作文,让我们更加努力写好作文。 2. 初中生(14岁):我喜欢看历史书,可以通过官榷历史事件来了解真相。 3. 高中生(17岁):老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经常会对作品进行官榷,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4. 大学生(20岁):论文写作需要对各种观点进行官榷,以求科学性和客观性。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