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麻痺不仁 |
释义 |
成语(Idiom):麻痺不仁 发音(Pronunciation):má bì bù ré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的感觉麻木,失去知觉和感觉力,形容人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麻痺,指身体部位失去知觉和感觉力;不仁,指对他人的痛苦和需要无动于衷。这个成语形容人对外界的事物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贬义,形容人冷漠无情,不关心他人的痛苦和需要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顾自己,对他人的困境漠不关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医药志》。相传有一个叫华佗的医生,他擅长医术,能够治疗各种疾病。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被蜈蚣咬伤的病人,病人非常疼痛,但华佗却没有给予任何治疗,病人因此而死亡。后来,人们用“麻痺不仁”来形容那些对他人痛苦无动于衷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别人的困境总是麻痺不仁,从来不愿意伸出援手。 2. 这个社会上有太多麻痺不仁的人,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不关心他人的痛苦。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麻痺不仁”联想成一个人被蜈蚣咬伤后,感觉麻木失去知觉,而他却无动于衷,对此毫不关心。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他的同学受伤了,他却麻痺不仁地继续玩耍。 2. 中学生(13-18岁):面对朋友的困境,他没有任何同情心,完全麻痺不仁。 3. 大学生(19-22岁):社会上存在很多麻痺不仁的人,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现象。 4. 成年人(23岁及以上):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需要,而不是麻痺不仁地只顾自己。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收录25060个成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及典故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