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马大哈 |
释义 |
成语(Idiom):马大哈 发音(Pronunciation):mǎ dà hā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粗心大意、马虎不细心的性格。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马大哈”源于中国民间故事,故事中的马大哈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经常做事不细心、马虎的人。马大哈的人常常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一些错误、疏忽或失误。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马大哈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经常出现粗心大意、马虎的人。在讽刺或批评某人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方的粗心大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马大哈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民间故事。故事中的马大哈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物,他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一些错误或疏忽。这个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并形成了成语“马大哈”。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马大哈”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马”、“大”和“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明是个马大哈,经常在考试中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 2. 这个项目失败了,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太马大哈了,没有及时发现问题。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马大哈”与粗心大意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马虎的人在马背上大笑哈哈,形象生动,易于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除了成语“马大哈”,还有一些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粗心大意”、“马虎”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今天写作业的时候太马大哈了,把题目都写错了。 2. 初中生(13-15岁):他是个马大哈,经常把东西弄丢或忘记带。 3. 高中生(16-18岁):我不能再那么马大哈了,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4. 大学生(19-22岁):他在实验室里的实验总是出现一些小错误,他真是个马大哈。 5. 成年人(23岁及以上):我以前在工作中总是马大哈,现在我已经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收录25060个成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及典故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