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不胫而走 |
释义 |
成语(Idiom):不胫而走 发音(Pronunciation):bù jìng ér zǒu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消息传得非常迅速,像没有脚踝一样快速传播。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胫而走形容消息或谣言传播得非常迅速,迅如风驰电掣,仿佛没有脚踝一样。它强调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往往暗指消息的准确性不高。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不胫而走常常用来形容消息、传闻或谣言在社会中迅速传播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网络舆情的扩散、新闻事件的迅速传达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了“不胫而走”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晏子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非常聪明而且善于谋略。有一天,他在战争中意外失去了双腿,但他依然坚持继续为国家出谋划策。有一次,晏子接到了一封重要的情报,他没有双腿,无法亲自去通知国君,于是他用手把情报夹在腋下,然后跪在地上,用嘴把情报咬住,然后用力咳嗽,情报就从他的嘴里飞出去了。这个故事说明了晏子即使没有腿也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将重要情报传达出去,消息迅速传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胫而走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不(不是)、胫(小腿)、而(连接词)、走(行走)。四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消息或谣言传播得非常迅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消息刚一传出,就不胫而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 这个谣言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很快就被辟谣了。 3. 他的离职消息不胫而走,公司里的人都知道了。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不胫而走联想为没有脚踝也能行走,形象地表达消息传播得非常迅速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传播相关的成语,例如口耳相传、纸上谈兵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告诉小明的秘密,结果不胫而走,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2. 中学生(13-18岁):这个校园新闻在学校里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校园。 3. 大学生(19-22岁):这个关于校园活动的传闻在社交媒体上不胫而走,引起了很多讨论。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收录25060个成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及典故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