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求贤下士 |
释义 |
成语(Idiom):求贤下士(qiú xián xià shì) 发音(Pronunciation):qiú xián xià s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寻找有才能的人来为国家或组织服务。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求贤下士是一个古代的成语,它源自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这个成语中的“求贤”指的是希望能够找到有才能的人,而“下士”则表示这些人不仅才能出众,而且谦虚谨慎。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领导者或组织希望能够招募到有才能并且品德良好的人来为国家或组织服务。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领导者或组织在选拔人才时的态度和要求。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招聘、招生或选拔人才时的标准和要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昭公希望能够招募到有才能的人来为国家服务。他派遣使者到各个国家去寻找有才能的人才,但是没有一个人符合他的要求。最后,昭公在自己的国家中找到了一个名叫管仲的人,他既有才能,又谦虚谨慎。于是,昭公对管仲说:“我是求贤之士,你是下士。”从此以后,求贤下士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谓语+宾语+宾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领导者应该时刻保持求贤下士的态度,不断吸纳有才能的人来为组织服务。 2. 这个公司一直以来都坚持求贤下士的原则,所以能够吸引到很多优秀的人才。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结合故事起源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昭公在各个国家寻找有才能的人,最后在自己的国家中找到了管仲,表示求贤下士。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才招募、选拔相关的成语,如“明辨是非”、“以德服人”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的老师总是在班级里求贤下士,希望能够找到有才能的同学来担任班干部。 2. 初中生:领导者在选拔学生会干部时应该坚持求贤下士的原则,让最有能力的同学来担任重要职位。 3. 高中生:大学招生时,学校会根据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来求贤下士,录取最优秀的学生。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收录25060个成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及典故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