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分庭抗礼 |
释义 |
成语(Idiom):分庭抗礼 发音(Pronunciation):fēn tíng kàng l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两方势力相当,互相对抗,不相上下。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分庭抗礼是一种形容两个势力相当,互相对抗,不相上下的情况。其中,“分庭”表示分割庭院,即在庭院中划出两个区域;“抗礼”表示互相行礼,即两方互相对抗时仍保持礼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两个势力尊重彼此的实力,同时也表达了对手的尊重和对抗的决心。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两个实力相当,互相对抗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两个对手在竞争中势均力敌,互相不相让的场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宣公八年》。当时,晋国的宣公和鲁国的文公争夺霸权。宣公派人向文公表示愿意和平共处,两国可以平分庭院,互相抗礼。文公接受了这个提议,双方共同分割了庭院,并保持了互相尊重的礼节。这个故事成为了分庭抗礼的典故。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分庭抗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两个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分庭抗礼,互不相让。 2. 这两个运动员实力相当,他们在比赛中分庭抗礼。 3. 在谈判中,双方互相分庭抗礼,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分别站在庭院的两端,互相行礼,表示彼此尊重,但又准备好互相对抗。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分庭抗礼相关的成语,如“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在比赛中,两个队伍分庭抗礼,都努力争取胜利。 2. 中学生(13-18岁):在辩论赛中,两个学校的代表分庭抗礼,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能力。 3. 大学生(19-22岁):两个学生社团在招新活动中分庭抗礼,争取吸引更多的新成员加入。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收录25060个成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及典故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