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渊明
造句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

2、颇有陶渊明“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意境。

3、陶渊明、陆静修虎溪三笑的故事,是多么美好的掌故佳话。

4、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木心

5、本文针对冈村繁最近在中国大陆出版的陶渊明新论提出批评。

6、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的精神简朴纯正,非渺小的人所能望其项背。

7、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

8、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

9、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陶渊明

10、而胡适讲陶渊明的自然主义,“是他实地经验过来的,平生实行的自然主义”,而不是“挥尘清谈的口头玄理”。

11、第三派可以陶渊明为代表。他的意见具见他的诗。季羡林

1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

13、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4、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陶渊明

15、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陶渊明

16、(家里没有老莱子妻子那样的老婆),说明陶渊明对他的妻子有所不满,其原因乃是她未能对自己的弃官归隐表示充分理解。

17、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陶渊明

18、水乡田园是多么的美呀,春天的田园美不胜收!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受春天的田园风光,一定让你留恋忘返。这也难怪东晋着名隐士陶渊明放弃好好的官不做,要隐居村野,躬耕田园,过着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19、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陶渊明

20、陶渊明守着无弦琴,弹奏心灵的音乐。生活中的快乐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教养、憧憬。

21、让人仿佛看到陶渊明手拿锄头,为种植在篱笆边的秋菊除草,歇息之余手搭凉棚眺望远山的景色。

22、陶渊明这时早已觉得自己是东晋的遗民,现实生活却使他有志难酬,从而对天道也产生了怀疑。

23、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陶渊明

24、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

25、村落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悠然见南山,再伴以深秋的绝美“枫色”,文字已经难以形容这样的画面。

26、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陶渊明

27、“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宋代诗人更是常把他与陶渊明、白居易、柳宗元相提并论。

28、陶渊明身后的失望、苍凉除了自己怀抱理想而无良辰佳时外,还应有诸子不立的憾恨。

29、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本是子虚乌有,不过是艺术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罢了。

30、清代是陶渊明研究的结穴,其陶渊明研究的方方面面都成果不菲,带有集大成的总结性质.

3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

32、看着台上戏子花花哨哨的舞动,台下村民纷纷叫好,高林突然想起陶渊明在儿子死后写的一首诗《挽歌》的句子来:亲戚或余悲,他人业已歌。

33、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一脉相通。

34、复得返自然。陶渊明

35、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6、通过对这种生存范式的实践,陶渊明最终由一个漂泊的、苦闷的士人,转变成了一个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之上的诗神。

37、漫步桃花园,我仿佛来到了陶渊明大诗人乘坐的那条木船上,看到陶渊明坐在船头,饮着酒,欣赏着风景,作着一首首优美的诗歌,钻进山洞,再次拜访那令人神往的桃花源。

38、同时,大量的商贸活动出现在范成大的田园诗中,这在晋唐田园诗中是极为少见的,这也成为范成大田园诗在内容上有别于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又一特征。

39、采菊南山,陶渊明志逸四海,不为五斗米折腰。

40、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细雨朦胧小石桥,春风荡漾小竹筏。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陶渊明

41、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陶渊明

42、“非典”造成的代价是让人痛心的,“一之为甚,其可再乎?”陶渊明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3、对陶渊明的品评是元好问诗学批评最重要的内容。

44、谦让是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谦让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谦让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45、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隐士,同时也是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

46、陶渊明的后半生隐居在山野之中,优哉游哉,过着飘然若仙的田园生活。

47、而且根据家谱及附近墓碑上的文字记载,陶渊明故里居住在牛眠地,在其44岁的时候,故里发生火灾,陶氏就从此地往外迁出,发展到如今的蔡河村。

48、“桃花源”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幻想、虚构出的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男女同耕,老少同乐的理想社会。

49、陶渊明名潜,潜形菊芳里,陶然菊品中。

5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

51、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陶渊明

52、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

5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54、陶渊明的坚守是宁可饿死路边,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55、虽然每次考试李渊明都拿全班倒算第一,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着。

5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

57、画中的陶渊明瘦骨清健,仙风道骨,颇有隐者之风。

58、陶渊明所塑造的世外桃源,正是他心中理想世界的呈现。

5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60、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陶渊明

6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

62、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渊明

63、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64、今天是万圣节,早点回家去吧。陶朱公想和你聊聊如何创造财富,陶渊明想和你谈谈怎样享受人生。愿你尽得高人真传,生活美满甜蜜。万圣节快乐。

65、陶渊明的后半生隐居在田园之中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66、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陶渊明

67、但陶渊明发现要想享受门第和家族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就必须付出“心为形役”的代价。

68、兰亭题序,王羲之酒酣耳热,书兰亭不世名篇;采菊南山,陶渊明志逸四海,不为五斗米折腰。

69、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陶渊明

70、往年都是枯黄的杂草,今年居然大片大片的,20141017奔跑吧兄弟第2期都是金黄的小野菊,真是奇了,千杯万盏,就是陶渊明,也该叹为观止了。

71、后来,陶渊明一心归隐山林,成为了著名的田园派诗人。

72、这是汪金小起的名,他解释说,“回归”有两层意思,一是重新回归到社会,二是借用当地名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意,自娱自乐。

73、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陶渊明

74、梁武帝覆信东魏:“贞阳(指贞阳侯萧渊明)旦至,侯景夕返。

75、是图写秋风呼号之中,一高士抚古松而怅望,似有所思,身后童子抱书而沉吟,有陶渊明“抚孤松而盘桓”之意。

76、陶渊明不满朝廷腐朽、官场黑暗,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宁可挂印辞官,归隐田园.

77、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

78、我们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渔人,正经历深邃而神秘的喀斯特水溶洞,前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被人们称为当今桃花源的村子坝美。

79、我的另一位导师陶渊明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荒芜胡不归?”。

80、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

81、这首《归园田居》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到家乡耕田时作。

82、原因很可能是,渊明与颜延之虽虚与委蛇,但心中可能瞧不起。

83、相比于陶渊明的逃离世俗,刘知几、吴兢的追随理想,明代大清官海瑞的辞职就颇有些赌气的意味。

8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陶渊明

85、眼望滚滚而逝的菊江水,满目萧条,霜寒菊艳中,哪儿去找寻陶渊明单薄的身影……

86、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王国维

87、陶渊明的一生选择的是站立。虽然自己的生活穷困潦倒,但为了避开官场的污浊,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了归隐田园。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和“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的闲适。

88、陶渊明非常快乐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8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9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9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

92、陶渊明发舒归隐之志的诗歌,往往是畅所欲言,而寄托故国之思的诗歌,则往往是微婉其辞,便如这首。

93、此事对白莲教和天地会都是奇耻大辱,谁还能大锣大鼓的声讨?我找到潘渊明细问才知,原来刘莒茞和我师妹好上了以后,又说要回总舵探亲办事。

9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

95、平时他喜读渊明、摩诘、子美、太白、和靖、稼轩、易安等的诗词,其中他尤爱太白骏发飘逸的大雅君子之风和东坡天风海雨般浩然恢宏之势。

96、陶渊明固然有大济苍生之志,但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毅然归隐。

97、“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山水田园派诗人陶渊明与山水田园式的上京园林相互成就。

98、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

99、在潼州箭如雨下的战争中,萧渊明却一醉不起,他命令将领去援救郭凤,但没有人敢出来接受这一重任。

100、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向“不朽”追求的价值意图,即通过“三不朽”的操作体系以实现垂名后世的价值理想。

随便看

 

汉语造句词典收录79338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造句方法解析及释义,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6 11: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