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篆隶 |
造句 |
1、李文岗介绍,行书的欣赏与篆、隶、楷书体相似,好的作品能明确作者所忠于的书家,承接鲜明的古人特色,也能体现从所学各家中演化出的自身特点。 2、书写的载体有甲骨、铜器、碑石、木牍、竹简、缣帛、纸;用具有刀、蓖笔、木笔、毛笔;书体有篆、隶、楷、行、草。 3、白慧也看见了,她说这是大篆籀文,秦国尚未用小篆隶书统一六国文字前的一种文字。 4、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5、真、草,无一不精,真草取法钟、王,笔力浑厚,气息醇雅;篆隶更具功力,书名遍播大江南北。 6、演化过程中,虽然经历并形成了篆、隶、草、楷、行多种形体和写法,但目今在印刷品中最为广泛采用和流行的字体,则是隶属于楷书的宋体字,或曰仿宋体。 7、其书法,篆、隶、真、草,无一不精,真草取法钟、王,笔力浑厚,气息醇雅;篆隶更具功力,书名遍播大江南北。 8、他广泛涉猎篆、隶、楷、行诸种字体,特别是在魏楷书体上更显其浑厚的功底和潇洒的风格。 9、帛书的字体除“篆隶体”外,还有古隶和汉隶两种。 10、甲骨丝绸溯开源,孔孟仁孝义云天;篆隶行楷书法倡,雍容儒雅赋华章;千古华夏莫等闲,文明复兴擎旌帆;江山代有人才出,修身律己大志襄。 11、阙顶瓦当雄兵在,阙文篆隶信笔成。 12、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狂草)等五种。 13、如画山水皴法的横涂竖抹,画荷杆的笔力扛鼎,画梅枝的曲铁劲韧等,皆见篆隶用笔的运化之功。 14、说来颇奇,象形、篆、隶、真、行、草,都难不倒大勇,都是大勇手到擒来的书法品种,就像黑白子、车马炮、王与王后都是他这位棋手的最爱一样。 15、者姓氏,所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名家法帖,首列帝王诸书为一卷,次列篆隶为一卷,次列正书为四卷,次列行书为六卷,次列草书为七卷,末列分书为一卷,后附制诰。 16、它与“书必篆隶”、“器从旧式”、“官名从古”、“礼从古制”等社会风气以及经学领域的汉学复兴、学术领域的考据学兴起、藏古之家的大量出现等,乃是同一种背景下的产物。 17、书法体文如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百书不一,尤篆、隶、草、行、楷五体重在“法度”。 18、壶中有黑汁若淳漆,洒木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 19、黄际遇的行书手卷,参以篆隶笔意,豪宕尽兴,天然真率,别具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20、嘉始,考据学风大起,书法界“碑学派”应运而生,篆、隶、楷书体有了极大的发展,而帖学式微衰落,帖学一脉之草书也一蹶不振。 21、此外,作品取法的范围还不够宽,楷书主要集中在瘦金体、魏碑唐楷等,篆隶书集中在中山王鼎、铁线篆、曹全和礼器、清人作品等。 22、主攻篆隶,同时临习唐楷、行书二王系列等多种行草书及汉篆碑贴,先后师从王朝瑞、韩少辉、胡立民等名师。 23、篆、隶、真、行、草,都难不倒大勇,都是大勇手到擒来的书法品种,就像黑白子、车马炮、王与王后都是他这位棋手的最爱一样。 24、隶、真、草,无一不精,真草取法钟、王,笔力浑厚,气息醇雅;篆隶更具功力,书名遍播大江南北。 25、同时,也为我国汉字由篆、隶、章草、楷、行、草的演变提供了直观的实物资料。 26、如今,夏老潜心创作,精研书法,晚年独创了集大篆、隶书、行书、草书于一体的“变体字”,成为书法界美谈。 |
随便看 |
|
汉语造句词典收录79338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造句方法解析及释义,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