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游记类日记 |
释义 | 江南网精选6篇游记类日记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游记类日记(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小洪山游记 文/饶应良 小洪山东西走向,南边是石桥水库,北边是汀祖镇。远远望去,宛如一头雄狮趴卧在石桥水库旁。《动物世界》中说,狮子趴在水边是为了狩猎,可小洪山这头狮子看上去很是悠闲沉静,也许它就是上天派来守护石桥水库这净澈山水和一方百姓的。小洪山本不太高,但跟其他江南丘陵的小山相比,却有鹤立鸡群之感,外加别处没有的幽林和峭壁,所以慢慢成为附近村民赏春、爬山的好去处。 周末,阳光明媚,约好友,慕名而至。 按照计划,我们从南麓石家边登山,再从北麓的一爵湾下山。轻装穿过古朴的石家边,沿曲折山路就进入了浓密的山林,林中微风带来阵阵凉意的同时,也带来了江南特有的泥土和绿草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萌动。秀美的小洪山仿佛离我们好远,甚至看不到它的边角,路旁野草倒是愈发茂盛,一些不知名的小花也在悄无声息地绽放自己的美丽,不奢望别人的欣赏和青睐,只是一味展露着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倒是对它们生出了些微敬佩和爱怜。 山重水复疑无路,转过一道山梁,雄奇的小洪山峭壁扑面而来,高约七八十米,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高大和威武。这是一面需用敬畏之心仰望的峭壁,它不似南方喀斯特山崖光溜溜纵向矗立显得单薄,也不似北方的高山怪石嶙峋了无生气,这面石壁仿佛是一块块重达几吨几十吨的大石块垒砌而成,大石间又横生出许多树干,遒劲弯曲,昂首向天,仿佛欲脱困而去,窄窄石缝间还有不知名的小草也在不屈不挠享受上天的恩赐,这是一面生机勃勃的石壁!这面石壁就是远望的雄狮的狮首,身临其下,居然看不出半点形似的痕迹,果然如苏翁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沿着石砌的登山道望去,小洪山颇有高度,古朴小路蜿蜒曲折,逐渐没入稀疏的灌木丛,让人感觉这是一座不能轻易征服的小山。继续拾级而上,不一会已是汗流浃背,背靠路旁大树,在浓荫下小憩。路边几株紫藤不见一点绿叶,可硕大的花球已含苞欲放。紫藤是本地常见的野外花卉,花球盛开时可达二十厘米左右,呈漂亮的蓝紫色,且花香浓郁,老人们叫它吃鼻子花,估计是因为漂亮又香气扑鼻,闻过后对嗅觉刺激大,鼻子短时间内闻不到其余香味,故有此一说。 走走停停,前后历经一小时,我们终于登顶,山顶一片平坦,宛如狮背。也许人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才会真正发现身边的美好,大汗淋漓的我们坐于山顶大树下,始信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言"无限风光在险峰".北望汀祖镇,高速上车来车往,远处的花马湖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近处的楼房鳞次栉比。向南望,那又是别有洞天,四峰山和东方山傲然而立,苍翠挺拔,山下是袅袅炊烟笼罩的乡村,金黄的油菜花如同百姓的好日子灿烂而甜美。近处的石桥水库在群山中蜿蜒静卧,宛如一个篆书的"手",这大约是要库区人民用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山是翠的,水是绿的,近几年,国家加大了环保力度,藏在深山的石桥水库没有工业污染,也没有化肥农药污染,尤其是在政府实行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后,水质更加清澈,达到了饮用水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愿这一方山水真正成为库区人民的金山和银山。 山顶有座古庙,是石块砌成的,门楣上有"松林寺"三个大字。因大门紧锁,未能入内。也许是人的天性使然,到了此处,就想去拜访一下那面高高的石壁,小心翼翼趴在石壁顶的巨石上,向下望去,地面房屋人家愈发显得小了,半山腰迭起的大石上茂盛生长着大量的石蒜。本就有点畏高的我感觉大腿有微微抽搐感,自是不敢豪迈地站上巨石,只能缓缓退出来。我想,人类总是想方设法地要征服自然,可自然终究用它的伟岸雄奇淡淡地待在那里,不争不气,让我们知难而退,并且生出莫名的畏惧和敬仰! 兴尽之后,沿北麓人工山道缓缓而下,半小时左右,终于到达山脚的一爵湾,这是一个古村落,虽然现代的钢筋水泥遍地皆是,但仍可看到大石砌的沟渠流水潺潺,石井里清泉充盈,几株古老的刺冬青在诉说着百年的沧桑。再见了小洪山,带着疲劳后的愉悦,也带着登顶小洪山的快乐,更带着小洪山的古朴和收获。 一路向西 文/小不点儿 ——大理丽江游记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虎年大年初二的早晨,虽然再过几天就要立春了,但微风里寒气不减,丝毫没有春暖的感觉,行人里人们依然裹着厚厚的冬装。春节里一家人喜气洋洋,脸上却洋溢着暖暖的春光,带着寒意揣着向往怀着喜悦,从昆明出发驱车前往大理、丽江,一路向西。 汽车在高原的公路上一路奔驰。车窗外,大地一片枯萎,还在沉睡之中。路边的小草没有一点苏醒的绿意,耷拉着脑袋在那里枯枝败叶的冬眠。树木的枝头光秃秃的,没有一点春的气息。如果打开车窗,寒风呼呼的袭来。真还有几分凉意。远处的高山仍旧披着灰土色的衣装在那里带着朦胧的神秘静静的卧着。一座连着一座沉闷不语。 汽车一进入大理境内,远眺远处的苍山,高山似乎变了一副模样,山顶上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雪,就像戴上了一顶白帽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的雪白明亮。使我真正见识了苍山雪的美貌和妖娆。宽阔清澈的洱海在蓝天下映衬着雪山就像一幅美丽无比的风景画。放眼看去山色朦胧墨黛,湖面明丽,墨黑神秘里伴随着碧蓝澄澈的湖水相映成辉,幻化出一个别样的初春。这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人间的美景圣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它最真实的描述。它的美是那么自然,它的美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大自然把洱海和苍山这一对情侣情意缠绵地雕琢在大理这一片蓝天下。苍山伟岸的身躯怀抱着洱海柔软的一片深情,历经千年,从未分开。 离开让人流恋的大理,汽车继续向西,一个多时辰的山路,进入丽江的境内。随着地势的抬升,沿路的群山雪貌随处可见。玉龙雪山是它们之中的高个子,引领着群山雪峰,蔚为壮观。据说,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山顶上终年积雪,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如巨龙。它是纳西族人心中的圣洁之地。来过丽江的都知道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岗峦碧翠;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整个玉龙雪山集各种自然景观于一身,而雨雪新晴之后,雪格外的白,松格外的绿,掩映生态,移步换形,很像是白雪和绿松在捉迷藏,松下藏着雪,雪中站着松,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这里我们特别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叫蓝月谷。提起蓝月谷或许许多人听说过,却未必到过、了解过,但是提起另一个名字:白水河,也许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它作为纯洁和美丽的象征,这里绝对是众多游客欣然向往的所在。而蓝月谷的前身就是白水河,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怎么白水河成了蓝月谷,这一白一蓝之间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因为大家的眼中白色和蓝色还是迥然不同的。这或许不应该成为一个疑问,因为走进蓝月谷,一切奥秘和疑问就会慢慢地被揭开,让你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所在。 晴天时,蓝月谷流水的颜色呈现蓝色的,而整个山谷形似月牙,远看仿佛是一轮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绿色的大地之上,当然这还得益于英国作家瞻姆斯希尔顿笔下的《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蓝月亮山谷近似于此,故名"蓝月谷".而白水河的由来,是因为这里由雪山冰川的万古冰雪消融之后顺着峭壁流淌而下,不断汇集为山涧、溪流,最终在深谷之中形成了清澈见底、甘冽无比的河流,而整条河流的底部均为白色的石灰浆形成,使整条河水呈现出白色光泽,显得分外纯净,这就造成了从远处上面看,尤其是在下雨的时候,整条河流就像是一条白色的带子蜿蜒的伸向远方。巧的是,我们漫步在山谷里的栈道上,蓝月谷的早春二月,天气突然变了脸。乌云压顶,云层弥漫,不一会儿,豆大的雪粒在风的助威下从天而降,打在游人的脸上和林间的残叶上沙沙作响,偶遇的这场春雪,更使山谷里的景色朦胧神秘,飞雪伴着劲风不停的刮向人们的脸庞,微微的雪片飘落在河水里、栈道上,行进的游人顿感脚下增添了一份湿滑,小心翼翼地放慢了脚步。而我们,忘记携带了雨具,任凭冷风和飞雪的袭击,头上和身上布满了雪花,凉嗖嗖的,脸冻的通红,提着物品的双手也感到刺骨的生疼。亦步亦趋地在风雪里艰难的行进,抬头再看看雾气腾腾的雪峰,也戴上了雾蒙蒙神秘的面纱,巍然屹立在那里,威严肃穆,一点儿也没有宽容的样子,真正感受到了玉龙雪山风雪来去匆匆难以预测及猝不及防的威力和神秘。再看风雪中的游人,有的裹着红红的防寒服;有的嬉闹,有的追逐,成了蓝月谷山谷里的一道雪中流动风景。 蓝月谷比较有名气的是蓝月谷四大湖泊了。这里由于蓝月谷中的河水在流淌过程中因受山体阻挡,形成了四个水面较大、形态各异、风格不同的四个湖泊,人称: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想必大家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们各自的风格了,比如说玉液湖的水清,镜潭湖的水静,蓝月湖的水蓝,而听涛湖的水声。在这一静一动之间,将湖水的美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了。湖岸四周植被繁茂,远处雪峰背衬。湖水是透明的蓝,近乎凝固的湛蓝中,些许的绿意点缀其间。于湖心四顾,白云连横,浮于山际,倒影在湖面,如梦幻影,疑是仙境。 在蓝月谷,你可以感受到四周环绕着绿树,远处背衬着山峰,中间是一汪蓝蓝的湖水,想想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致呢。而白云倒影下来,用湖水洗面,从中感受一份清凉,是否会让你我感受到一份神清气爽,这该是一种绝妙的享受吧。尤其是镜潭湖,这里的水很凉,据说在此湖中洗洗手或洗洗脸,可以洗去晦气,带来一生的福气和运气! 蓝月谷、白水河是人们前往"玉龙第三国"的必经之地。这里风景旖旎:蓝天、白云、绿水、雪山,大自然的一切元素仿佛都聚集在这里,给你强烈的视觉冲击。 啊,蓝月谷,梦幻般的谷,啊,蓝月谷,雪山下绽放的"蓝色妖姬".啊,蓝月谷,你是隐藏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九寨沟。 游黄泥滩记 文/欧阳朔 一湖东江水,北向奔腾数十里至于飞天山,与断崖峭壁奇山异川相遇而激发,性情大变,由澄澈而浑厚,汹涌而沉静,寒彻而蒸腾,迂阔而散漫,山环水绕,泽润嘉木珍禽,衍生出一幅百里丹霞画卷。明人徐霞客有"无寸土不丽"之誉。 翠江起于三江口而止于程江口,黄泥滩居其中。江流至此迂回,东岸直抵百丈悬崖,崖下即红石坦。自旗帜寨东进二里许,豁然开朗,有屋舍良田美竹之属,曰东朝湾。临河一祠,远望飞檐斗拱,内探昭穆庄严,曰欧阳宗祠。夹岸数十里,皆黄泥滩村属地,欧阳、吴、唐、钟四姓族人居焉。 黄泥滩之于飞天山,恰如阳朔之于桂林,冠绝天下之尤为显者。 此地有秘境四。登神仙寨,可见东江与郴江汇流直下衡岳,宜乎遥想潇湘日夜下洞庭之概。登铁鼎寨,则见黄泥滩临江畔水,风雨中扁舟横斜,鸡鸣犬吠于夜半月明之野。登凤形山,俯瞰江面如曲肱,静水深流,峭壁之上,则悬藤密布,悬棺森然,而白鹭盘桓追逐,群栖于沙洲绿树之上。登狮形山,隔河远眺,则见天穹下万山蛰伏,层层叠叠,如立涛排浪,忽见一峰挺立,中有穿坦,如悬明镜,大风呼啸贯通,有横扫千军之势。如斯大美,皆非攀岩履险不可感悟也。 乙未年,余五游黄泥滩,知夫欧阳宗祠,实乃文忠公八世孙后裔所建之家庙也。修公生四子,长曰发,次曰奕,三曰棐,四曰辩,皆有文名,为官清正。棐生志,志生安世,安世传六世至兴发。兴发公由衡阳松柏携子卜居郴之瓦窑坪,后徙黄泥滩,遂以为家焉,时在元大德年间,迄今已越七百余年矣。 旧称"人杰地灵",又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由此观之,信哉! 胜地畅游,不可无诗。赞曰:"翠江景如何,崖丹兼水碧;舟楫飞如梭,白鹭沙洲集;山奇悬明镜,地灵出人杰;若问谁家居,祠中醉翁立。" 世间不止桃花源 文/小不点儿 ——游滇西高原上的"世外桃源" 旅途中,在去往大理、丽江的路上,如果你的时间不是那么紧迫,那么我们会告诉你在这条路上还可以寻觅到更静谧的目的地——大理洱源县的茈碧湖和梨园村。 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澈的湖水,遍地的梨花。这里是滇西高原上的"世外桃源". 2022年春节大假,一家人出游,来到了大理洱源县境内的茈碧湖畔,乍到此处,湖面野鸭嬉水,悠闲自得,湖中形似睡莲的水生植物一片一片地飘浮在水面之上,湖水清澈见底。节令还在季冬之时,大片的田地已经收割完毕,显得有些荒芜冷清,远处的山顶上还积着厚厚的雪,丝毫没有春的迹象。在公路的一个路口伫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谁道洱河千胜景,源头此处更澄清"的诗句。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甚至有些偏僻荒凉的感觉。这句诗分明就是指美丽洱海的源头就在这里吗? 回来后,上网一搜,此地还真不简单。被誉为大理洱源的"世外桃源",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积淀。对于我这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尽自己的一点能力,总想把它探索一番,用自己的一点写作能力把它表述出来,自感也不枉来此地,以提起后来人的兴趣矣。当然,对于那些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人来说,我只能是"班门弄斧",滥竽其中了。 从陶渊明始,人们就习惯于将那些远离喧嚣尘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僻静之地跟桃树桃花联系在一起,似乎只有桃花桃树才够得上人们向往和平宁静生活的境界,殊不知滇西还有一片净土偏偏与梨树梨花结缘,那也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这就是人称"世外梨园"的大理洱源县茈碧湖畔的梨园村。据史书记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过茈碧湖。《徐霞客游记》中,对茈碧湖周边村落和自然环境都有描述。 先秦古籍《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西五十里,曰罴谷山。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芘碧".茈碧花属睡莲科,清代《云南通志》记载说:"茈碧花产浪穹县(今洱源县)宁湖中,似莲而小,叶如荷钱,茎长六七丈,气清芬,采而烹之,味美于蒪菜(莼菜)。八月花开满湖,湖名茈碧以此".这段历史的记载大意是:茈碧湖又名宁湖,湖中因产茈碧花,湖因此取名茈碧湖。茈碧花是湖中的特产,属睡莲科水生植物。叶呈心脏形,浮于水面,茎长七八尺,扎在水底泥中,夏季开花,类似莲蓬,多为黄白色,清香扑鼻,采摘可食用,味美。 有史料赞美:在高原明珠洱海源头,镶嵌着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茈碧湖。古往今来,神奇秀丽的茈碧湖,以它奇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游客,素有"茈山碧水"的美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中写到:"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所不能及也".( 堤和西湖的苏堤极其相似,虽然没有六桥花柳,但四周青山环绕,湖中的小岛如珠串,又是西湖所赶不上的。)四川状元杨升庵泛舟茈碧湖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 美丽的地方往往与美丽的历史传奇相联系。传奇虽然代替不了真实的历史,但它给我们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和珍贵的历史史料相互映衬。 相传很久以前,洱源茈碧湖畔有个美丽能干的渔家姑娘,善于刺绣莲花。洱海龙王为了娶她为妻,便派人来抢亲,渔家姑娘得知消息,驾着一叶轻舟,在花碧湖上漂荡,并将自己亲手刺绣的一朵朵洁白的莲花丢进水中。顷刻间,整个湖面开起了一朵朵茈碧花。接着,姑娘就跳湖自尽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渔家姑娘,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二十三日两天的夜晚,都要举行海灯会。还有一传说:明代建文帝曾泛舟湖见水色浑浊,心里很不愉快。正在这时,忽然听见渔船上传来白族姑娘美妙婉转的渔歌,建文帝听这歌声清脆悦耳,随风荡漾,非常高兴,于是将手中扇柄上的碧玉白菜坠子摘下来,抛给这位白族姑娘并相邀再唱一曲,不料用力不够,坠子落入水中,只见刹那间湖水翻滚,浊水变清,色碧如玉。有关梨园村的传说,梨园村最早的开拓者和居民是明嘉靖年间世袭邓川土知州阿氏的后人,其中一个叫阿迁乔的响应朝廷"军垦屯田"号召,带着两个儿子阿筱聪、阿林聪以及一些族人,来到原来叫"大河头"的茈碧湖头山谷,在原始森林中开垦荒地,同时大量种植梨树。阿氏原为景谷县(咸远州)的傣族,来到当地后与当地原住民白族相互融合,渐渐地也就转变成了白族,说白族话、着白族衣、供奉白族的"本主".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大河头成了人烟聚集的村落,梨树也长大成林,覆盖了整个山谷,与农业、渔业一道,成为当地人的主要生活支柱,大河头也就因此改称为"梨园村". 这些历史的传说,是怎么形成的,我们今天也没有去寻根探源的意义,但从这些传说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茈碧湖和梨园村的形成祖先们是想从中找到一些依托,在无法解释茈碧湖和梨园村形成的情况下,牵强附会的从而说明历史的渊源,虽然这些传说不可信,但它可以从传说的历史角度为茈碧湖和梨园村的形成增添了厚重的光彩。使茈碧湖和梨园村抹上了一笔浓浓的神话的神秘色彩。从传说的侧面达到寻根溯源的目的。我们只能认为它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没有多少历史的根据,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个美丽的故事罢了。可从这些历史的传说的背后,影射出白族这个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共生同源性,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不可分的民族特性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意义上说,白族这个民族的历史即真实又富有光鲜亮丽的传奇色彩。你难道不认为它有可参考的价值吗?但那些珍贵的历史史料的可信度是不容置疑的。我们总不能怀疑《山海经-西山经》、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杨升庵泛舟茈碧湖后写下了的诗句不可信吧。我们更加不能怀疑600多年前徐霞客游历茈碧湖看到的情景并挥手写下的名篇游记的真实性。 美丽的地方必然引来四方的游客。 有资料报道:被当地人交口称赞的"世外梨园",位于茈碧湖以北,梨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也因茈碧湖而与外界相隔;整个村庄掩映在8000多棵百年古梨树林中,当4月份梨花盛开时、整个村庄一片雪白,银装素裹,你也许会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美丽的茈碧湖北岸是芳名远扬的省级民族文化生态村——大理州洱源县梨园村,梨园村有树龄为500年左右的古梨树7480株,村庄面积约600余亩,100多户白族人家星星点点散落在梨树之间。湖光山色相映,万株梨树竞秀…… 梨园村一年四季都大有看头。春天房前屋后梨花满枝,夏天村里村外满眼翠绿,秋天梨挂枝头果实累累。就连冬天光秃秃的梨树,也因为虬曲多姿的造型,成片成片的铺排在房前屋后,把整个村庄装点成了一幅精美的素描画。梨园村原名为河头里村,清朝的时候,因村中遍栽梨树而得名,是典型的聚落特点完备的白族古渔村。这里白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迤逦迷人。 在梨园村,无论是骑马踏青,还是躺在吊床上发呆,到林中去摘果实,到湖边钓鱼,在梨树下打牌,不同季节的不同休闲方式,都是游人喜欢的的玩法。梨园村里还有好多好吃的东西。烤全羊当然是不用提了。还有烤鸡。还有泡梨、泡李子、泡柿子。农家乐有新鲜的牛奶煮土鸡蛋,村民自己做的乳扇,还有羊头蹄汤。村边菜地里种出的新鲜蔬菜,每个季节各不相同。 梨园村唯一的出村通道,就是划船通过茈碧湖。村子里面的房屋,全都掩蔽在梨树丛中。船在湖上,远远就见山坳里一片梨林,遮天蔽日地笼罩了整个山坳,没人指点的话,根本不知道一百来户白族人家就掩映在上万株梨树丛中,俨然一个"世外桃源",与世隔绝。 只是非常可惜。在我们的车驶进洱源县茈碧湖后,我们来早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正常梨花开放的季节是三月底到四月初,没想到啊没想到,眼福和口福无法享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胜景只能等待来年了!不过,既然来了,茈碧湖的黄昏也是不能错过的。赶快拿起手机,留下了难忘的一影。 黄昏时分,内心揣着厚重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在赶往沙溪古镇的路上,坐在车内,虽然有些倦意,但望着渐渐远去茈碧湖,忽然联想到一副美丽的画面,如果到春满花开之时,那里一定是春天的梨花、夏天浓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枝干,再加上农家的饭菜、农家的纯情,还有茈碧湖的风景、村落的田野风光,足以让人流连忘返、驻足不去。 茈碧湖,再见了!回昆后写下了这篇短文。 秋行大峡谷 文/周岩森 这是我第二次来豫西大峡谷,国庆长假刚刚过去,整个大峡谷如退潮后的海岸一般,水落石出,一片静寂。 信步山中,像个孩童,被自然怀抱着,重回生命之初。 这里是伏牛山的腹地,四周望去,山都不高,但重重叠叠、绵延不绝,大峡谷就像遗落在群山中的一条飘带,飘带上饰以飞瀑、珍珠和野花。飞瀑是大宗潭瀑布,自40多米高处跌落而下,在寂静的山谷,更觉其雷霆万钧、撼山动地之势。而一方方潭水,则是飘带上的珍珠,濯足池、卧龙溪……或沉静不动,幽静深邃;或奔腾跳跃,飞珠溅玉;或款款流觞,浅吟低唱。峡谷两岸及谷底,野花摇曳、五彩缤纷,特别是那种小黄菊,于溪畔或石缝中探出来,花枝坚韧,色彩明艳,大开特开,将山谷都照亮了。 从峡谷出来,到山顶的观光台上。望去,群山及大峡谷落在脚下。四周层峦叠嶂,莽莽苍苍,好像大海滚滚的波涛突然静止凝固了。山上,红绿黄相间、斑驳杂陈,一片锦绣。同行的导游小谢说,红色的是黄栌,山上可多,每年秋天,从上往下慢慢变红,最后满山都红了,现在才刚开始变。说的好像是有一双魔术师的手。 小时候,我曾经想,如果地里都不种庄稼,而是种上大片的鲜花,那该多美啊。和周围的人说起来,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愿望在大峡谷得到了实现。 这里有几千亩的土地被规划成了"豫西百草园",专门种果树、花草,供游客观光。根据不同时令,种上不同花带,有芍药、牡丹、板蓝根、金银花、大樱桃、山楂、薰衣草等几十个品种,一年四季次第开放。目前已经种了一千亩,两年之内要达到3000亩。秋天,玫瑰、薰衣草已经枯萎,灯盏菊、千日红开得正艳。千日红五颜六色,灼灼其华;灯盏菊金光灿灿,遍地溢彩。 太阳正好,四周阒无一人,我顺势在金盏菊旁边的斜坡上躺下。阳光暖暖地倾泻到身上,微风拂动花叶,沙沙地响。可以听到远处铺路工人的说话声,阳光打在微闭的眼皮上,红彤彤一片浮荡。不知过了多久,我睁开眼,蓝天就在眼前,那么蓝,像细细的小提琴曲,两朵云慢悠悠地往一起聚,慢悠悠又散去,化成碎雪一样的白铺在蓝天里,风儿在天上抖动一床棉被……在群山的寂静中,在金盏花的摇曳里,眼望着轻轻嬉耍的蓝天白云,让阳光抱着,就这么睡下去,融化在自然里。我突然感到鼻子酸楚,不知道是幸福还是难过,眼泪只是往外涌。我像一个流浪在外的孩子,很久没有见到妈妈,乍一见到,满腔的委屈、心酸和着幸福、甜蜜,都一齐奔流出来,禁不住要哭。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经典的场面,就是安德烈公爵躺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万念俱灰,祖国、民族以及他的爱情都已破碎,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什么东西使他又获得了生存的勇气?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而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森林、草原以及河流。学生时代读到这个章节,颇不理解:蓝天、森林、河流怎么有这么大的力量,竟能够让人重生?原来以为是美的力量,现在想来,托翁也许说的是自然的力量吧?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活着活着就明白了,自然以及我们的内心才是永恒和真正的母体。其他都是浮云,包括这个沉重的肉身。 九华天池游记 文/陈龙 周末得闲,与一众友人同车赴皖,参观位于池州马衙的九华天池。俗语云:"朝佛上九华,休闲到天池",天池位于九华后山之巅,据说前后山原有一条通途小径,但多年人迹罕至,小径早已不知所踪。随着皖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九华后山的天池景区终于在2009年修整完毕并对游人开放。 天池景区与九华山同出一脉,由龙池、芙蓉峰、冰川石谷和天池四部分组成,这里生态原始自然,景色秀丽奇特。淹没在唐诗宋韵里的九华山,群峰耸立,山如刀削,似鬼斧神工一般。在山林的流泉飞瀑和松涛竹韵间,处处可见的是石影横斜,潭水清浅,人在其中,总有暗香浮动、回归自然之感,心底流淌着阵阵的清新和宁静。遥想当年,长江之上,李白曾诗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刘禹锡追赋"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这应该是所有第一眼看到九华山的人心底的真实感触吧! 景区入口,但见一石,上书"九华天池",背景处一方水润石墙,如瀑如溪,构思巧妙之极。转石墙,漫山葱翠,绿意盎然,蝉鸣之声不绝。未几步,见一小潭,一石居中,似三足之蟾,祥瑞之像也。即向前,堤坝立于前,旋而登堤,湖面清而幽者,龙池也!湖水映青山,枝影拔浮云,湖边漫步,顿觉山水如画两相融,脚踏祥云画中行。徐行赏竹海,忽闻隆鸣声,仰视之,飞瀑直流而下,穿渠入池,好一幅"天河挂绿水"的景观啊!再向前,至峡谷,山险石奇,奇石繁多,然以洗心石、树抱石、丑石为甚。冰川石谷路崎岖,千米石谷,暗流涌动,寒气逼人,游人穿行其中皆弯腰俯行,吾谓之曰:敬天地造化,畏自然者也!拾级而上,又闻隆鸣声,飞瀑从天降,岩石成水池,仰而细观,十米之上飞瀑内一石洞隐约可见,然无法近视,憾事也。再向前,高坝立于前,步行两百级,始登顶,群山环绕间一水潭,约百亩,偶有小岛嵌于其中者,天池也! 乘舟遨游天池,青山绿水间,天变得更蓝、也更近了,云海起伏,如波如烟,与水中的水雾相织相融,水光连天间,已分不清哪片是云,哪片是雾……突然,一条鱼儿跃出水面,平静的池水荡起了一阵涟漪,一圈圈的向外散去,惊起了旁边的一群水鸟,争相朝远处飞去,眼前的一静一动,只觉相得益彰。我静静地坐着,欣赏这水面的波澜不惊和峰峦尽染的壮丽山景,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这时才真正体会到王安石的那句:"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