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乡村美文 |
释义 | 江南网精选8篇乡村美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乡村美文(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乡村里的野韭菜 文/谢汉斌 缺衣少食的那个年代,野韭菜对于乡村庄户人家来说,许多时候,并不一定是要去吃那个野韭菜的"野味",更多的还是为了来饱肚。 虽说,那时上下都一致喊着"粮不够、瓜菜代",可一家老小好几口人,也就那几分地的岩拐子园田,即便是种出再多的花样,生长出来的那点瓜菜,依旧是没法来将一家老小的肚子给"代"饱的。 ——庄户人家节俭惯了,讲求的是个"精打细算""细水长流".越是缺少吃食,便越是省着粮食算计长远的开销。 于是,在自家的园田"瓜菜代"时常代不过来的时候,那些荒坡野坝、吃起来味道还不错的野韭菜,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人们"瓜菜代"的另一重要目标。 野韭菜是山野乡村里的一种最为常见的野菜,田边垱脚、荒坡野坝,只要是有土的地方,就常有野韭菜的生长。况且,野韭菜的生命力极为旺盛,掐采时只要不连根拔起,几天过后,新一拨的嫩韭菜就又会茂盛地再生长出来。——乡村的野韭菜永远也掐不尽。 因而,大人们下地干活,歇息的时候,那些精于算计的乡村女人,见到周围田边垱脚,或是庄稼地里,生长有茁壮的野韭菜,便都要手脚不停地去掐上一大把。有时候,家里的孩子们闲来无事,跟着大人们跑到地里去玩,那做娘的也总是忘不了要先吩咐一声:"去!看看周围有没有野韭菜,掐一把带回去好打‘糊糊’。"立刻就有爱起哄的婆娘们在一旁跟着瞎鼓动,说:"娃子!野韭菜打‘糊糊’不好吃,掐了回去让***给你做野韭菜煎鸡蛋那才叫好吃呢!"撩得孩子们睁着大眼睛望着娘不停地直吞涎水。 其实,孩子也知道,这是大人们故意来逗他取乐的。家里的鸡蛋都要积攒起来用来换盐吃,不过节、不来客,娘怎会舍得用野韭菜来煎鸡蛋?!因而,野韭菜被掐回了家,更多的时候,还是搀和到主食里做饭充粮消化掉了。 能和野韭菜搀和在一起的主食,大多是一些汤汤水水的稀食,有时是一大锅的清水面条,有时是一锅金黄的包谷面"糊糊",有时是一锅粘稠的麦面"疙瘩"汤……不论是什么样的稀食,一大把野韭菜切了掀入到锅中,那稀食立刻就泛起一股好闻的清香。虽说,汤中并无太多的油水,可有清香的野韭菜掺杂在一起,那稀食的味道就一下变得格外地好吃,时常让大伙吃得津津有味。 有时,遇上农忙,家里的女人实在是无法抽出太多的时间去做饭,锅里酌上油盐,将隔餐的剩饭加入大把大把的野韭菜,炒成一锅香喷喷的韭菜"油盐花饭",就着几碗自制的小菜,照样也能让一家老小吃得满嘴的香。更有会当家理事的女人,见到地里生有粗壮青嫩的野韭菜,便连根一起拔了回来,将野韭菜头洗净切碎,用盐一腌,就成为了一碗极为爽口的小菜。 当然,野韭菜最好吃的做法还是用它来做菜。倘若哪天,家里来了客人,为了待客,女人也会摸出几个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来和野韭菜搀和在一起,做上一碗野韭菜煎鸡蛋。常常菜还未起锅,野韭菜的浓香夹杂一股土鸡蛋的清香,就引得自家的孩子隔着几间屋子不停地抽动鼻子。有时,家里实在是寻不出鸡蛋,将面粉调稀了加入野韭菜,用油在锅里煎上一碗薄薄的韭菜"粑粑"来当菜,也一样让客人吃得连连直咂嘴。包水饺时,若在馅里加入了大把大把地野韭菜,不仅味道鲜嫩,起锅时,连汤水都会有着一种特别的清香! 生活好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野韭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当有一天,人们猛然发现,身边的蔬菜里到处充满了农药的残留,好看的瓜果再也吃不出当初那种纯天然的原味,大鱼大肉已不再是人们所奢求羡慕的美味,于是,乡村里的野韭菜不由得又再次被人们请回了久别的餐桌,甚至还摆上了城里人们的高档宴席。 一查资料方才知道,乡村里的野韭菜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营养丰富,嫩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碳化物、蒜素、甙类等多种成分,具有着温中行气、散血解毒、补肾益阳、健胃提神、调整脏腑、理气降逆、暖胃除湿等多种功效。难怪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会对它偏爱有加。 乡村里,吃着露水长大的野韭菜,那是一种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哩!感谢乡村里的野韭菜,让过惯了现代生活的人们嘴里再一次地品尝到了上天赋予人类的哪一种自然天成的野香! 乡村的夜晚 文/凌泽泉 晚霞退去,远处的山峦渐渐模糊了窈窕的身段,碧绿的山林也在转瞬间跌进幽暗的深谷,迟归的牛羊脚不离地地往村庄里疾赶,就连低飞的鸟儿也扑棱着翅膀,赶紧躲进密密的林间。唯有荷锹的农人还在田埂上踩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他们即便是闭上眼睛也知道那几条窄窄的田埂上有几处田埆、有几条沟壑。 暮色没有和那些在山岗上放牧的孩童们打声招呼,孩子们把鹅呀牛呀散在山腰,只顾玩下老窝、跳花栏的游戏,一缕缕黑色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等到他们伸手看不清子儿的时候,不知是哪位先抬起头对着天空瞅去,才惊觉天色已黑,再不打道回府,恐怕家长就要找来,骂他们太贪玩。一群孩子急急地爬将起来,摸出坐在屁股下的放鹅竿,一阵风似地跑开了。那些散放着的鹅们混在一起,三五成群蹲在各个角落,他们只得张开嘴巴大声吆喝,平素听惯了自家主人叫唤的鹅们也嘎嘎地呼应着,不大一会,它们便披着朦胧的夜色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有性急的孩子早在那儿清点起只数来,可数来数去,还是缺那么几只不来报到,这可急坏了他们。不把鹅们找回来,回家是无法交待的,于是,他们又分头找去,直找得暮色四合,仍不见一点儿踪影。只好硬着头皮往回赶的孩子们心是虚的,因为要是被父母发现放丢了几只鹅那屁股是要挨揍的。可结果往往让他们虚惊一场:原来那几只性急的鹅儿已自作主张地先回了家。 此时,夜,扯起一张硕大无朋的幕布沿着树梢、顺着烟囱,向村庄严严实实地遮掩下来,黑暗一下子笼上村庄的头顶,鸡呀鸭呀猪呀牛呀都归了笼或上了圈,劳作了一天的农人已收拾好农具。不时从灶膛里冒出的火苗把房舍照得通亮,俗世的烟火里飘出了饭菜的喷香。 次第亮起的灯光,被门外强势的黑暗压迫得十分微弱,那缕缕灯光在与外界黑暗的较量中明显败在下风,因而只得缩着脖子,在三间堂屋中踱着步子。朝南的两只洞开的窗户不甘示弱地将灯光放出去,却被强大的黑暗蹂躏得气喘吁吁,几乎要被一张无形的黑口吞噬。 在有情人的眼里,夜永远不够黑,他们的眼睛里分明藏着灯,藏着火,藏着一轮明晃晃的月亮。乡人诸多的情感都是在黑夜里发酵的,都是在夜色中萌芽出土的。地里的庄稼们是知道这些秘密的,即便夜黑,它们也能凭嗓音听出男的是谁女的长得是啥模样。其实早在白天,庄稼们就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虽然它们不知道啥叫爱情,但有一点它们坚信,黑夜里他们准会溜出家门来到田地里互诉衷肠。 无边夜幕下的庄稼地,也听到过不能长相守者的低声啜泣。月黑风高夜,也曾送别过一对对远走高飞的男女。 在乡下,披着夜色的晚归者,把故事留在了庄稼地里,第二天凌晨,又得起早,田里的农活在那儿等着呢。孩子们也不敢偷懒,昨夜灯下被厚重的作业熬红了眼,清早又要赶着鹅儿去岗头上吃青,待鹅儿吃饱还得赶回家吃上一口早饭,然后急急地背上书包去学堂,至于村庄里昨夜发生的啥事他们还不知道关心。 用影像留下乡村记忆 文/方正育 千百年来,先人们创造了充满智慧和个性的建筑文化。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那些富有历史文化的古镇、古村、古民居离我们渐行渐远。如何留下至今尚存的古建筑的印记?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偶然得到一次寻古的机会,以影像记录珍贵场景,进行了一次历史拾遗之行,纪录下一些乡愁光影,为人们留下了些许乡村记忆。 盐都区的老底子是千年古县盐城,始建于西汉元狩四年,古称盐渎,第一任县丞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父亲孙坚。盐都是年轻的区、古老的县。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楼王是一个地处苏北水乡的集镇,古镇风情、深街老巷是那么的古朴优美。清清的小河、临河的排窗、逼仄的小街、老式的瓦房、泛黄的石板、密集的船只,还有三座木桥横跨河上。我也曾趴在外婆家下河房的窗户上,看水中游鱼,看过往船只,看鱼鹰叼鱼,至今耳边还依稀听到沿街的叫卖和巡更的足音。 若干年过去了,这份记忆和眷恋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楼王和众多古镇一样,不断繁荣壮大,规模足赶上北方的小县城。经扩展拆迁,历史痕迹渐渐消失。每次回老家,我总要到老街巷去转转,意欲寻找旧时痕迹。三年前,区住建局要对盐都历史遗留建筑物进行调查采集,考虑到我对摄影的兴趣和历史文化的关注,就让我牵头采风,到各镇(区、街道)的村居进行寻古,补拍历史遗留景象。对此,我心生感激。感激他们对盐都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爱护,觉得此举眼光高远,可为现 今留存一些历史记忆,为游子记住乡情乡愁,为后人留下文脉之根,为外人打开一扇观察盐都前世今生之窗,虽不起眼,却功德无量!感激他们对我的抬爱,让我有机会沿着历史的痕迹去寻古探幽,做一件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情。 正是金色遍野的夏收时节,我们一行四人顶着烈日,进村入户,行走乡间,开始了寻古拾遗之行。最早的盐城县包括现在的一市四区,有26个乡镇场。几经改制,现在的盐都区下辖11个镇(街道)、7个社区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农村经济开发区,拥有246个村居。我们从西向东,挨个寻找残存的历史遗迹,对古镇、古街巷、古民居、古宗祠、古树木、古码头进行摸排了解。 如今的楼王,新镇区跳出老街,向北向东拓展,眼前是宽阔的马路、现代的建筑、绿色的游园。得以保留的老镇区却显得冷清和暗淡。儿时记忆中的老澡堂、老酱园、老药店等老字号,早已时过境迁,不复存在。一条穿镇而过、类似周庄的小河已被填平,所有的古巷子都被水泥抹平。很多年轻人对老街、古民居的历史已经淡薄,就连村镇办的工作人员对历史遗留亦不完全了解。所幸楼王古镇的街巷布局还在,不少古民居还残存。我们发现了一处有500多年历史的老民居,该镇的丁马港、大潭湾还有老村落的遗留和影子。将这些历史遗迹串起来,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我们采风摄影整整一个月,共发现80多处历史遗迹。既有500年的老槐树、400年的古民居、200多年的过街楼,也有为数不多的古村落、古宗祠、古 巷道的遗留。我为古镇的惊人巨变而欣喜,也为古迹的所剩无几而叹息。在城市化浪潮中,在求新求变思想的驱动下,当时的人们不知道去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贝东西",多少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已被毁掉,这是发展中的阵痛和遗憾。现在,我们应该抓紧做一些补救工作,目的就在于留下记忆,记住乡愁,对历史、对后人一个交代。 我清楚,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采风,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追寻。因为,很多遗留的历史古迹,现在虽说残破了,但再过几年,就有可能不复存在,我们就是想去采集也采集不到了。我们要用影像来追寻、发现和记录,用图像来诠释和解读历史,这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抢救和延续之旅。因此,每到一处,我们就利用相机,寻找最佳视角,定格历史馈赠给我们的难得场景。 摄影人有摄影人的喜好和痴迷。我们不辞辛苦地奔波,不厌其烦地追拍,加班加点地处理。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我是盐都人,我的根在盐都,我与盐都有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我要珍惜这次机会,运用摄影来记录延续盐都历史文化和乡村记忆,让影集成为珍贵的资料和纪念! 历时一个月的采风活动已结束了,我有幸全程参与了寻古探幽之旅,参与了图片处理和图集的设计制作。去年底,反映盐都历史遗迹的图集《跨越》与世人见面了。读者可透过图集,看到盐都区昔日的风韵及先人的智慧。历史遗留属于历史文化和珍贵遗产。呼吁各地要重视对古建筑遗存的保护工作,让历史文化得到更好发掘、保护和延续。 乡村农家 文/胡书睿 乡村农家,大小总有一个院子,他们在院子里肯定会种一棵笔直粗壮的大树,它或是橡树、或是榆树、或是枣树。如果是枣树,那么秋收时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家老小,拿着长棍,那棍常是粗大的竹子制成的,热热闹闹地用它打枣,南方的人们把这一天称作打枣节,那时的场面,绝不亚于我们的春节。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子,绿的叶,青的杆。为农家增添了一片翠绿的浓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散散步,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竹笋争先恐后地从地里探出头来。 鸡,是农民的好伙伴,每家每户,都会养个几十只。有慈爱的母鸡、活泼好动的小鸡,还有威武的大公鸡。母鸡身边总有一群小鸡包围,它带这小鸡们穿梭于林间,寻找虫子或小米。大公鸡可不一样。它威严地在院子里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那气势简直像是阅兵点将的统帅。头顶赤红的头冠,不禁让人纳闷:它怎么没成人? 房屋附近或许会有一条小河。河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河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河底游动的小鱼;河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碧绿的宝石。河上难免会有一群鸭鹅在水中嬉戏。他们总是成群结队,时不时把头伸进水中捕鱼,使平静的河水泛起微波。炎炎夏日,乡下孩子会光着身子下水游泳,惊起大片水鸟。可鸭鹅却若无其事地照旧觅食,没有半点惊慌与叫喊。 河水两岸,会有一片富饶的农田,勤劳的农民在里面种些庄稼:有小麦、玉米、高粱……春种时那绿绿一片,如同翡翠一般,秋收时那金黄一片,犹如金黄色的海洋。辛勤的人们在这时总会露出满足的微笑。俗话说得好: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傍晚,一家老小坐在大树下,归巢的鸟儿在他们头上歌唱,傍晚的斜晖映照大地,此时鸟归巢,鸡回窝。大地一片安静,只有豪壮的农民畅谈古今的声音,慢慢地,夜悄悄地来了,可黑暗也奈农民那股激情无济于事,只有那浓浓的困意才使劳累一天的农民回到床上。翌日清晨,启明星渐渐升起,鸡叫了头遍、二遍、三遍,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屋檐上,远方一轮旭日东升,这表示,新的一天来临了!辛勤的农民们又挥起了锄头。 乡下农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村雪韵 文/余瀛 雪花洁白如玉,似天宫派下的小天将,似月宫桂树落下的玉叶,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儿落在树枝上。 雪花落在树梢,把枯干的枝条装点成毛绒绒的玉树琼枝,那美丽的景象,如临仙境般美妙。雪落在大地,像给广阔的原野披上了晶莹的新妆,那雪白的颜色照亮了天地间,白茫茫的。大地盖了一层银毯,渐渐增厚,不一会儿,像一层厚厚的棉絮盖遍山野。屋檐上也挂起了水晶般的冰笋,为屋檐镶上了一道玲珑剔透的花边。 天与地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整个山乡村野纤尘不染,晶莹如玉。一朵朵迷人的小天使临空而降,令人向往而神奇。小草不见了,光秃秃的树枝也披着银条,只有苍翠的青松挺立着,披上一件洁白的薄衣,随着凛冽的北风摇晃着身子。 窗外的雪依旧下着,窸窸窣窣的,四周寂静无声,恍如蒙昧时代,只有偶尔的一声犬吠,把你拉回现实。在静默中感悟,思想陡然上升,恰如这飞雪,飘渺无形,突然感到生命的虚度,春花秋月,让我迷路。什么喜悲哀怨乐怒,统统揉成这纯洁轻灵的雪,无拘无束往来于天地间,禅味涌入心际,一切回归自然。 乡村的盛夏 文/亭云 被混凝土、柏油马路包装起来的城市里,喧嚣和烦躁扰乱了人们安闲的心境,往往使人在生活的负担和烦恼的困扰下失去了闲情逸致。而在乡村的盛夏,那种与自然融合一体,重返纯朴复归宁静的感觉便会更易找到。 我的故乡在北方的平原上,那里有盛夏的凉风穿过田野的棵棵庄稼,穿过村庄外围的层层树林,将阵阵清凉传递到家家户户;那里有轻捷的黄鹂飞旋鸣啼于茂盛高大的白杨林,其清亮的叫声能给人内心带来无限的明媚;那里有雨后池塘的青蛙歌声不断,给人几分兴味,几分乐趣;那里有清澈明净的小河从堤岸下缓缓流淌,给活泼的少年们以美好的印象…… 好多年没感受老家的盛夏了,久在城市车水马龙的缠绕下,我越发觉得那段记忆弥足珍贵,每每想起,总会慨叹距家的遥远,渴望回乡看看。 在我还读书的时候,暑假往往赶上七月份,也正是老家的盛夏时节。此时的故乡正是绿油油的一片,树林和田里的庄稼正在疯狂生长,以一种全新的风貌将生命力尽情挥洒。棉花长出一米左右,青翠的叶子正埋藏着秋天的希望,也许你一下还想象不到这些绿色的植物竟能在丰收的秋天形成雪白的海洋。玉米也长势正旺,一个个整齐地排列在宽阔而长远的黄土地里,爬到大树上看时它们就像有序而威武的士兵。梧桐树也脱离了春天的怀抱,在夏日的风中摇曳着厚实硕大的叶片。白杨林更为壮观,浓密的树叶随风而动,噼噼啪啪地相互拍打着,好像顽皮的孩童嬉戏喧闹。 阳光初绽的清晨,若能行于村子附近的树林,那是最惬意不过的。只要不逢上燥热阴沉的天气,晴朗的盛夏清晨是凉爽的。树林中的一丝微风就能让人精神倍增,这种自然风远比房间的风扇和空调好得多,林中不少鸟儿婉转的啼叫还能让人忘记忧愁。在接近中午的田野地头,会有忙完农活的人拭干满脸的汗水到洋槐树下乘凉。我也会跟随家人在烈日炎炎的上午钻进农田拔草,体验那种浑身闷热刺痒的感觉。忽而乘凉于树荫之下,喝口清凉的水,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甘甜。 没有农活的下午,我更愿意去村外的一条河里游泳。说那是条河,倒不如说那是个宽广的小湖。那些水是从地下自然涌上来的,所以,远远望去总有一种天然的澄碧,再加上瓦蓝的天和习习夏风的吹拂,那水面更似一个美丽的"小海洋". 下午两点的阳光毒辣辣地照射在身上,这时如果跳到这清澈的水中便能消暑解乏,感受河水带来的清凉。双腿不时还会被乱窜的小鱼触碰,弯下身抓取它们时则一无所获。每次来此我都会和伙伴们在河中游上一二百米,给自己来一次技术与体能的挑战。据说这河水最深处有五米,听起来挺吓人的,我都是量力而行,不会游得过远。说起游泳,我倒是想起一事。十几年前,一个人故意把我从岸上推进河里。我惊慌之下越陷越深,喝了几口水,还预想着自己可能完了。我拼命地招手,那人停顿了一会才将我拉回。从那以后我曾对游泳感到恐怖,但后来还是有很多机会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会了游泳。之后的每年暑假,我都会在那片"湖水"中驱散暑天的酷热,感受游泳这项运动的乐趣。 夏日的农村也会遇到干旱的时候,为了保庄稼生长我们就要全家一起抗旱。早晨天不亮我和父母就要把一团团抽水管装上车子,然后驾驶着装有抽水泵的拖拉机来到田间的机井旁。早晨的庄稼上有不少露水,当我们将水管拖到50多米长的地头时,裤子就要被露水浸透了。此时地里有些清寒,身上被打湿后会感到更加不适。等到机器启动,水管出水后,一阵阵湍急的井水便飞一般地窜出管口,一阵冰凉的感觉迅疾传至全身。父母常常扶着水管浇灌每一株玉米,我有时会帮着他们挪动水管,以更换浇灌的位置。等到日出后,暖暖的阳光渐渐驱散了田间的露水。到了上午,太阳开始无情地炙烤大地。我的父母还要坚持将一二亩的土地全部浇灌,我则光着脚踩在坚硬炙热的黄土上给他们帮忙,不时用井水冲一下脚。中午实在太热,我会拿起水管朝身上冲冲,感受一种特别的清凉。这时母亲往往阻止我,她说井水太冰,会让自己感冒的。 由于我们的田地多,而且不在一处,有时浇完这一块地,还要收拾工具转移地点,将拖拉机开到更远的地方抗旱。浇水的人还有更多,如果哪天机井的位置被人占住,我们只能"打道回府",改天再来。有时我们浇灌面积较大的庄稼地时可能会忙到天黑,只能凭借着天空微弱的光亮浇水。我和父母常常会弄得浑身是都泥水。太晚的时候收工,我们还面临着拖拉机难以驾驶的情况。由于机井旁边早已是泥泞不堪,而且地势高低不平,拖拉机会陷入泥地,不停地打滑。我当时也会些驾驶技术,就想方设法在泥淖中将车倒来倒去,好不容易才将噪声响亮的拖拉机开出来。由于车子没有灯,我们只能瞅着乡村小路的微光,悄悄地开车回家。 现在想来,这些抗旱的日子,既有许多辛苦,又是一种磨练。还记得晚上到家时困倦得一躺即睡的状态,那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梦乡的舒畅和劳动带来的充实。 乡村的盛夏丰富多彩,充满快乐充满希望。它净化了人的心灵,也锤炼了人的意志。 乡村年味 送走了金虎,迎来了吉祥兔。乡村的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原野气息,在一片片欢声笑语中,乡村的年,欢快而热闹,喜庆而吉祥。乡村的年味,温馨而惬意。 今年春节,过的意义非凡。我,二哥,三哥,还有二嫂三嫂和侄儿,侄女们都从不同的工作岗位回到乡村过年,我们一大家族十多口人,快快乐乐,和和美美的集聚在大哥家团圆。虎年的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拉家常,谈天说地,气氛融洽。今年春节,也是我们一家人过的最完美的一个团圆年,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如期而归,只为了那份可贵的亲情。 在城里过了许多个年,总觉得城里的年味不及乡村的年味浓。乡村的年,传承千百年的古风,按照我们村里的乡俗,在新年来临前的最后一天,吃过早饭,村里人都要到山上的祖坟上香,祭祀那些故亡的先人,也祈求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事业旺,身体健康发大财 !以前,我们到祖坟上香,都是步行去的,如今,上坟祭祀的人有骑摩托车的,有开农用车的,也有开小轿车去的,步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种微妙的变化,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证明我们的乡村在飞速发展着。只有乡村的年,依然如故,年味还是那么的浓厚,让人留恋,更使人难以忘怀! 这次回乡过年,收获的不仅是亲情,还有友情和乡情。村里的乡亲们憨厚善良,淳朴老实,进入兔年后的大年初一,是村里的团拜日。这天,乡亲们都早早的起床,换上崭新的衣服,穿上漂亮的新鞋,集聚在我们村的宗氏礼堂前,相互拜年,相互祝福。有些多年不见的好友,在这天才得以见面,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那一句句温暖的问候,都足以使人感怀。像团拜日这种场合,平日里也难得一见,集聚在这里的乡亲们,大多是从祖国的五湖四海而归,只是为了和家人们一起过个平安年!年,在乡亲们的眼里,是一种守候,是一种幸福,更是一份牵念。 大年初二,村里安排了龙灯会,为那些远道而归的游子们接风,也为村里每一个团圆的家庭祈福。我被村民们热情的邀请参加了龙灯会,我不会舞龙,但还是跟着村民们舞的浑身是劲。龙灯会将持续五天,听老人们说,以前的龙灯会,是为了祈求上苍,能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如今,村里人都实现了小康水平,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龙灯会,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更是浓浓乡情的体现。 乡村的年,填满春的气息,流露出花草的芳香,清新怡人。乡村的年,充满爱的阳光,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使人陶醉。在乡村度过的节日,不仅仅是感受亲人们一起团圆的温馨,更是享受人世间亲情的温暖。 就要回城工作了,虽有点不舍,但终归要离别。走进乡村的年,犹如步入爱的港湾,回味乡村的年味,是感受幸福的过程。搭上离乡的火车,带着身上未曾消失的年味,陪我相思,伴我远行…… 乡村漫步 文/李建英 "咕咕""咕咕"……布谷鸟卖弄她那并不婉转的歌喉,把我从睡梦中唤醒。阳光透过窗帘渗到房间地板上,春光明媚的一天开始了。 来吧!来吧!让我们迈着轻盈的脚步,带上愉悦的心情,到乡村去漫步。 如今的乡村,低矮的瓦房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瓷砖的外墙,琉璃瓦的屋顶,高大的罗马柱,房顶上还有太阳能,气派非凡,无不显示面貌变化之大。在这些房前的空地,都种上了一些水果树:马家柚、杨梅、板栗……树苗由政府免费提供,既绿化了环境,又解决了自家孩子的馋嘴。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房前或屋后,新生的竹笋,披着深咖色的绒外衣,一些戴着黄绿色的小尖帽,在晨光中惺惺然睁开了眼。旁边缀着的野生草莓的白色小花,更为这片竹林增添了不少情趣。 村村通公路,实现公路硬化。平坦的水泥路面洁净如新,看不到一点儿垃圾。路的左边,一处竹篱笆围成的菜园子里,种着当季的蔬菜,荠菜碧绿高挑,菊花菜已经绽开了娇媚的花朵,大头菜的叶子芭蕉一般翠绿惹眼,还有大蒜和香葱碧绿,身上都是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路的右边是大片大片的田野,田里有些种了油菜,油菜没有了前些日子黄金满地的壮观,但挂满了密密麻麻的菜籽,沉甸甸的,似乎在进行着丰收彩排;有些田里满是紫云英,像铺了一地的花毯,似乎在展示最后的芳华,只是随着春耕的开始,她们将和泥土融合,成为绿肥,完成辉煌的一生。在这些田的沟渠里,长着鲜嫩肥绿的野生水芹。这是一种不错的蔬菜,舀上一勺自家产的菜油,加上自制的腌肉,只需那么随便翻炒几下,一盘令人垂涎的美味就在眼前了。 正当我沉醉在这浓浓的、令人惬意的乡村风光中,一只瘤头鸭迈着正宗的鸭步向我走来,雪白的身子一摇一摆,见着我也丝毫不露怯,还索性停住脚步与我对视,一种很不屑的样子,仿佛在问:"你从哪里来呀?咋没见过你呢"?哈哈,想必它也和我一样,正在欣赏这美好的乡村晨光吧! 忽然发现,路边的水田里有两只大白鹅正在悠闲地觅食。它们不像这只瘤头鸭,见到我明显有些慌张,其中一只还算胆子大些,伸长颈子向我叫嚣,似乎在朝我示威,又像是在掩饰内心的恐惧。另一只则做好随时逃跑的样子,其实我和它们距离有十多米。 绕过一片竹林,看见了一方池塘,里面水不多,现在还没有到投放鱼苗的时候,想必里头也没什么鱼虾吧。依稀有几支枯瘦的荷叶杆子立在水中,原来这是荷塘。我想,到了夏天,这里也将会呈现出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吧。池塘边上,一簇一簇碧绿茂盛的粽子叶,给池塘添了一些景致,感觉挺不错。 再往前走些,田里一头大水牛正在努力啃食青草,春天是他们的饕餮时节。它见我靠近,竟也停下嘴上的动作,抬起头来盯着我。那铜铃般的大眼睛,读不出任何表情,我大声对它说:"吃吧,吃吧,多吃一些吧,春耕马上要开始了,你可要辛苦了!" 走过几家人家,门前都摆放着统一的垃圾桶,村里卫生保洁员每天定时上门清理,在这里再也看不到垃圾遍地的现象。这让我想到了城里,一些衣着光鲜亮丽的人们随手乱抛的"潇洒",不禁为之汗颜。还有家家户户门前的洗衣池上,都安装着自来水龙头,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是山泉水,可以直接饮用,还免费呢! 阳光洒满大地,蓝天下的田野绿意盎然充满生机。一丛丛盛开的杜鹃花和一簇簇白色的丝状的檵木花点缀在绿树丛中,让远处的小山换上了一件花衣裳。眼前的一切多么像一幅山水画,大自然就是那挥毫泼墨的神笔。 到处活跃着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现在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环境美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了。 如果可以,我还真愿意在这里择一居所,过一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淡生活。呼吸新鲜的空气,吃着纯天然绿色食品,与满是人情味的花草动物朝夕相处。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