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词语 母校散文
释义

母校散文(精选20篇)

梦回母校

文/舒坦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四十个春秋的寒暑更替,时光如白驹过隙般飞驰而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恰同学少年”的情愫,依然在胸中波涛起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珍藏于心海的母校恰是那源头活水,亦如知识荒漠中的一片绿洲;母校犹如一坛陈年老酒,在记忆的时空存放越久远,愈加散发出她的浓醇与芳香;母校更像一盘老树根,在人生的树干上枝叶越繁茂,更加凸显她的健壮与辉煌。

记忆里,母校并不美丽。校门外有一道弯弯的河流,清冽的河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在河床窄小的地方卷起层层漩涡、激起朵朵浪花,一排石墩子替代了过河的桥。上游不远处,由于地势的落差,自然形成了一个近百亩水面且圆如月亮的深潭,潭边长满的芦苇随风摇曳,各种水鸟在上空翻飞起落,清澈的潭水里成群的鱼虾追逐觅食……那就是铺满夕阳粼光、轻荡着涓涓清流,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黄昏的月潭河。在这令人流连忘返、追忆无穷、朴素无华的田园风光里,吮吸着最甜美的知识琼浆,为少时的我们铺垫了人生基石,校准了远航坐标。

其实,母校并不是什么名校,但值得骄傲的是她有着厚重的历史感,拥有一批德才兼备、身正为范的良师,并有着管理严、校风正、学子优的良好教学环境。抗战时期,由一王姓乡贤出资在这里创办了一所私立中学,以“崇德立人,瀹智育才”为办学宗旨,因而取名瀹智初级中学。在1979年秋,新生入校的开学典礼上,魏廷坤校长十分自豪地介绍:“这所学校不但有悠久的历史,曾经还是宣汉县第五中学。自1942年建校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俊才辈出;地处宣汉县柏树镇月潭河畔,青山掩映、良田环绕,仿若世外桃源,是一个求学读书的好地方。”这就是母校——柏树中学。

记忆里,河岸上有一排石梯,拾阶而上直通学校。走进大门,主路两旁是整齐成行的柏树林,校园没有围墙,有皂角树、桉树和黄葛树等环绕学校一圈,这些树是有些年头的老树,树干粗壮、树身高大,大概有十多个鸦鹊窝巢,稳稳地固架在高耸入云的树杈上,春来秋往,欢鸟成群,啾啾鸟鸣与郎朗读书声此起彼伏,各自成趣、相得益彰;大树下还有成片的灌木林,在春光明媚、柔风拂面的季节里,校园里开满了白色、红色、粉色的花朵,争奇斗艳、满园飘香;河对岸的梯田,呼应着校园周边的旷野,开满了连片的金黄色油菜花……四十年过去了,这些树木、这些飞鸟、这些鲜花,多年来依然在我梦中随风起舞、呢喃追逐、清香沁脾、绵远悠长!

岁月悠悠,往事如歌。一幅幅懵懂的青春画面,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时常愉悦我那无边的乡愁。抹不掉的记忆印痕、挥汗如雨的劳动情景、你追我赶的欢快影像,时时浮现在眼前、回响在耳畔;食堂外坡地里种收白菜、厕所外水田里收割空心菜、校园里自带工具修路,去柏树粮站背大米、去高洞煤矿背煤……自给自足的劳动课、自食其力的勤工俭学,让同学们在温馨结伴中,共鉴相互关爱的团结和友谊、共享劳动成果的喜悦和幸福。

那时,我家住在庙安乡的大山里。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因为不通公路,每周都要步行翻越两座大山,趟过三条小河,大约要走30多公里去上学。求学的路满是泥泞,偶有几块石板铺成的田埂路,天下雨路便打滑,如遇到周末下雨,就不能回家了;加之当时自己个头小,胆也小,害怕独自走山路,于是,有贺长茂、黄义平、冯多平、陈小平、杜俊文等几个同学相约结伴而行,轮流去同学家里过周末,因为有同学们来做客,父母都会拿出最好的饭菜招待大家,可口的美味佳肴至今记忆犹新,滋养一生、回味无穷……

梦回母校,山上的伙伴们特别羡慕山下和城里来的同学,羡慕父母是本校老师的同学,因为他们见多识广。当时,他们初中阶段就已经开设有外语课,而我们是进入高中才学认26个英文字母;之前,我们连拖拉机都没有坐过,脚上穿的是妈妈一针一线纳出的千层底布鞋,大脚拇指都裸露在了外面,而他们大多坐过汽车、火车、轮船,王长华在当时就已经体验过坐飞机的感受,同学们经常听他摆令人艳羡的经历。王长华、孙久波、孙健等几位同学的最爱是穿白色球鞋……

梦回母校,我的左右同桌分别是女同学余燕琼、男同学佘中心。余燕琼的英语学得非常棒,经常为我们领读课文,有时我们交换着阅读从家里带来的课外书籍;佘中心思考问题时,总喜欢眨巴着他那双大眼睛,老师提问时,让我始终感觉他像个老道的中医,总是不急不躁、慢条斯理地回答。

梦回母校,下午放学后,同学们结伴去月潭河里洗衣服,由于年龄小,笨手笨脚根本就不会洗,同班有位高个子女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主动帮我洗了一回,劳酬很简单,开玩笑要我叫她一声姐姐,遗憾的是,多年后,我居然回想不起她的芳名!

梦回母校,有次我生病了,躺了一整天,是陈泉同学帮我打来饭菜,他跑回家,偷偷地装来一大瓶子豆瓣酱,嘘寒问暖、关心备至,还陪我一起吃饭,并请来校医到宿舍给我治疗……

梦回母校,依然能感悟到魏廷坤校长那慈眉善目的亲切问候、余安荣校长那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刘广仁老师吹胡子瞪眼的大声训斥,如果下楼时还要追逐打闹,脚步下重了的话,小心教体育课的徐怀炳老师会手持木棍在楼梯口等着你……哈哈!现在回想起这一切都是无比的亲切和温馨。往事尤新,在这里采撷的音容笑貌,至今萦绕于怀,令人心旷神怡,催人奋进。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四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往事依稀,仿若昨天。当年的同窗,如今遍布祖国四面八方,奋斗在各行各业,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用勤劳和智慧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都在为各自的事业而忙碌奔波,秉持瀹智初心、永续月潭情怀,谱写着壮美的人生华章。

书卷多情似故人,母校恩典伴终生。思念与激情撞击的火花,点燃了心中最明亮的灯火,重拾青春播撒的温馨梦想,寻觅年少收获的关爱眼神。不要问谁过得好不好,人生是否波澜壮阔,但是,当工作有成绩,学习有进步,人生有惊喜,赢得了鲜花、掌声和笑脸的时候,我们想到过母校;当在生活中遇到新的愁苦,内心充满新的矛盾,深感人生纠结和困惑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想到母校——柏树中学。

我的母校 三里河三小

文/王耀奇

三里河三小是我最初的学习园地,也是我人生路上的重要阶段。在这里,我不仅学习了不少知识,而且也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母校学习的几年中,几乎每一天我都记忆犹新。直到现在,这些往事总像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的面前。

上学前,父亲给我准备了一个洗得发白的军挎包,母亲为我缝制了一个装水杯的布套。开学的那天,我和同院的一个小女生手牵手,一蹦一跳地朝学校跑去。一年级的教室在学校西边的平房区,年轻的女老师姓赵,个子不高,皮肤白皙,十分削瘦,说起话来轻声慢语的。赵老师性格温和,对我们这些调皮的小学生颇有耐心,从不发火。但有一点不好,动不动就请家长。为此,我没少受到父亲的训斥,也挨了不少打。在赵老师的教育下,我逐渐爱上了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上到三年级时,文革开始了,老师们也不教课了,一人发一支毛笔,让我们写大字报,揭露校长及老师的反动言行,课堂也乱成了一锅粥。有时课堂纪律刚好一点,就有人从窗外扔进个乒乓球皮做的燃烧弹。一时间,课堂秩序又乱了套。后来,由于课堂纪律实在太差了,学生们只好辍学回家。

在家呆了半年,我们又回到学校继续上学,班主任换成了李琦老师。李老师脸上有两处伤疤,听说是挨批斗时被学生打的,可李老师却说是骑车时摔的。李老师不愿说,我们也不好意思追问。李老师是个热心肠,有一次,李老师带我们去玉渊潭公社义务劳动,路过一个化粪池时,大家都绕道而行,可有位男生非要跳过化粪池,结果没跳过去一下跌进化粪池内。大家立刻慌了神,李老师急忙叫来公社的人,在众人的努力下,掉进化粪池的男生才被救上来。此时已是初秋时节,天气有些凉了,掉进粪池的那个男生脱去沾满粪便的外衣,只穿件单衣的他冻得直打哆嗦,李老师忙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他的身上。这一幕,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在李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班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上课时不再折腾了,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了。李老师还要求我们,不论是开班务会还是平日上课,都要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说这是锻炼提高自己的最好机会。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班同学在每次的班务会及课堂上都能积极踊跃地发言。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能力都被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也是个不小的促进。

光阴荏苒,40多年过去了。可回想起上学的往事,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现在一有时间,我就会去三里河三小的校门前看看,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班集体。

漫忆母校

文/李海丹

居家逢闲,翻看旧照,看到30多年前中学时春游的照片,年轻的笑脸上泛着光,不思量,自难忘,读书时的情形便浮现在眼前。

我中学就读于渠县三汇中学,两千多个日夜曾心念于此。三汇镇以渠江、巴河、州河交汇而名,水运兴盛的年代,镇子曾繁华一时,成为四川名镇。母校背踞华蓥山脉,面向巴河,其地旧称北坝,在丘陵河汊间,天赐一大片平整宝地,学校便坐落其中。

校园周边,除零星农舍和通往汇北乡政府公路两侧的小店铺子外,铺展着上千亩良田好地。春夏季节,总有各种苗木菜蔬和家花野草发芽、生长、绽放,于是,高矮纤壮的形,红黄绿紫的色,淡雅浓郁的味,便深深浅浅地将学校围住。

秋收时节,临河坝的一整片麦田泛着金光,风吹过来,晃眼的金色便一层层漾开去。从镇上过来的老渡口下船,上学的路蜿蜒在菜地间、竹林旁,至校门,一堵山水屏风迎面而立,似真似假、亦画亦景。校门两侧,白壁上红字写着一副对联,写什么已记不清了,大意是教人知书、催人向上。

入校门,左右两侧各是一小片桔子林,新生入学之际,正是果实成熟之时。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跨进校门时见到那些垂吊枝头的果子。紧挨桔子林,左右两侧各是一长溜教室,平房,白墙青瓦。阳光好的下午,绯红的颜色穿过窗户,直射到教室内的水泥长课桌上,在墙上留下斑驳的投影。

再往前,是学校的大操场,靠下角是百米跑道,上面铺着细筛过的炭灰,便于钉鞋跑步。跑道往上是跳远场地,两排高大的枫树、桐树竖立在跳远跑道两侧,直至沙坑尽头。操场中央是四个篮球场,课余学后,总有一派热闹景象。操场最上边是乒乓球台,读书时,我着迷乒乓球却水平一般,为此误学不少。

操场右边,第一排平房是高年级的教室,室外各有一个花坛,坛周种着四季常青的麦冬,中央菱形砌土上种着一棵铁树,四周种些茶花、月季、菊花、步步高。再往前的桔子林前并排着两方假山喷池,里面养有小鱼虾蟹,每年春初,低年级的同学都要去校后小河沟捕些蝌蚪来,养在池里观赏。

操场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是学校的四个食堂,叫人难忘的是食堂的烧白,肉片肥瘦适中,垫上咸菜,用大蒸笼煨得?烂,倒扣在白饭上油亮发光,香气四溢。毕业后,校友叙旧,提起学校的烧白仍赞不绝口。食堂后面是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宿舍楼与学校围墙间有一小方林圃,育有水杉、银杏、杨槐幼苗。墙上开有一低矮木门,可直通校后的小河沟,此门也是当年一帮任性少年夜自习逃课时翻越禁锢、放飞自我的“捷径”。

操场正上方是学校的礼堂,边沿台阶下种着一排万年青,每逢重大时节或汇演,工人都会把万年青修成一致的伞形,并在礼堂上摆上各式盆花。记忆中那些美好的日子总是风清日丽,天蓝树绿,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欢快的乐曲在校园回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高中时,语文老师雍朝育老先生任班主任。老先生是民主党派人士,身材高大,仪态威严,最是嫉恶如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先生已在教学课目内开办素质教育,先生讲课从不拘泥于教材,从新闻野史到民间打油诗,涉猎广泛。作文课更是文体不限,内容自定,让学生充分发挥。至今我仍回想起,老先生用抑扬顿挫的四川话,声情并茂地诵读“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的情形。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学校与古镇因巴河相隔,每日上下学需渡船接送,其间便生出许多乐趣。春来巴河如画、水碧山黛,手推桨摇的木船行走在春雨里,人便融入春色春意中。夏时洪水泛滥,罢舟停渡,学校跟着不上学,最为学生所向往,一到涨水时,学生便每每在意天气、时时留心水位,雨则喜、晴则黯。冬日大雾弥漫,清晨渡船辨不清方向,船工用锣鼓定向导航,仍不时将船搁浅在沙坝里,或推到三河交汇处的州河渡口。

近来常忘事,忘了前同事的姓名,忘了朋友的宴请,但30多年前学校的设施景物、逸闻趣事却记忆犹新。西方民谚说怀旧是一种懒惰的心理,我个人体会,怀旧忆往,正好静一静,看清来路,辨明去途。

母校 镌刻永恒

文/张妮

走在校园的石板路上,那成年累月的人来人往,磨平了石块的一棱一角,裂开了的石缝中生成新绿的生命,以蓬勃之姿迎来一届届新生,又送走一届届毕业生,那是多少文人墨客曾走过的地方,又留下多少莘莘学子匆匆的脚步……闭上眼,轻轻抚着沧桑的石板,感受那岁月的流逝。文明古校的历史,在心底静静沉淀。

踏过石板路,遇见紫藤萝。稀疏的花穗爬满了整个花架,虽不若宗璞所见的淡紫色瀑布般辉煌,却也在东一穗,西一串间写出了几分诗意,勾勒了些许精致。

再往前,便是企鹤楼。古朴的气息令人仿佛穿越百年之前,触摸着那些建筑者的心血凝固成的音乐,一曲一曲,扣人心弦。拾级而上,每踩一步,都是独俱特色的楼台一景。行至顶楼,五彩琉璃闪着细碎的光。推窗远眺,喷珠泉的美景尽收眼底。

满池荷叶,一碧万顷,粉色荷花,亭亭玉立,微风初起,徐徐拂过一切,带着阵阵清香,袭卷了一夏的记忆,春冬之时,花瓣凋零,花叶枯萎,荷叶掩盖下的景色一览无遗,清澈的水面冒出晶莹的水泡,永不停息,永不倦怠地跳跃着,冒起、破碎,再冒起,再破碎。每一次的出现,都不曾放弃绽放的机会,每一次的消失,都是令人心悸的美丽。

缓缓踱上池上石桥,抚着岁月沧桑下几尽面目全非的石栏雕刻,文明古校的美,令我深深叹服。

几张石桌,几块石凳,浓荫掩映,光影斜密,树下的学子们,或瞑思苦想,或奋笔疾书,偶尔一句齐声的“老师好”,又拿起尚有余温的笔,在纸上密密麻麻地测算着,书写着。亲爱的母校,你承载了多少学子的希望,又浇灌了多少人的梦想。

往前,再往前,我看见知识的殿堂,蓝天白云下的教学楼,它以永不言败、志存高远为轮,以“明辨、笃行、慎思、审问、博学”为帆,扬帆起航,载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船上的桅杆,是周围林立的树木,它们挺直腰板,为我们守护了一份宁静。轻轻抚着青涩树皮上的疤痕,聆听那些成长的声音,在一圈一圈的年轮里,镌刻下母校的成长史,风拂过树叶,“哗哗”轻响,好像在诉说母校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当星星如碎钻镶嵌夜空,当虫鸣唱起摇篮曲,当花儿赶集似地聚拢来,教学楼却灯火通明,它照亮着学子们的寻梦路,它见证着人民教师的辛勤耕耘,它寄托着世世代代人的希望,听,寂静的夜,笔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谱写的一支歌谣,在浅吟低唱。

细细抚过母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细细品味母校的沧桑的气息,不舍地张开双臂,拥抱我的母校,呢喃一句感恩:您就像一棵苍茂的长青树,结满了我们的累累硕果;您就像一本尘封的日记,记载了我们无数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您就像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一只只幼小的青鸟看到了飞翔蓝天的希望……

母校,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学子,也许我们就要和您说再见了,但我们知道,在熟悉的校园响起骊歌的时候,在我们为理想马不停蹄的时候,您会在身后为我们默默祝福。即使一切终将尘埃落定,但我们最美好的青葱岁月却已早早记录在母校的青春纪念册中。

一个毕业生的情怀

文/李桂丽

我们是一群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当我们刚踏进校园时,总觉得毕业是那么遥遥无期,可现在却笼罩着秋天的气息,有一点点清凉,一点点感伤。曲终人未散,7月,栀子花开的季节,就注定着离别。微笑、痛哭、祝福,还是拥抱,不知道哪一种方式才不浓不淡地恰到好处。当我用力挥挥手,去喊那一声“再见!母校”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也许,会有太多的不舍。岁月或许会改变你的模样,但我的思念永不放假,明天的世界还在等待我们拥抱它。在我心中永久装着你对我的不倦的教诲。

母校,承载着我们的梦,记录着我们成长中的精彩。操场、教学楼、宿舍、食堂、图书馆……那些布满我们足迹的地方,不知不觉已镀上了50年的沧桑。你们不断努力,为莘莘学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明天。我想用稚嫩的手抚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心感受这50年来的卓越与辉煌。我们在校园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度过的每一天,终究将成为一块块记忆的碎片,又像是一格格的电影画面,在从此以后的时光里,不断在我们的脑海中闪现。

高三,我们从C社区搬到B社区,搬来新的环境,搬不来新的心情。整个空气有点模糊,对母校太多的记忆,像重重叠叠的复印的照片,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似的,该继续的还得继续,唯一发生改变的就是毕业生对学校的不舍。这个宽敞而狭小的校园,熟悉的早已熟悉。高中三年级,我们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背影。虽然我们总是忙忙碌碌,但我们与学校未曾疏远,那“三点一线”的生活是我们心底最深刻的记忆。早晨您陪我们一起度过40分钟的早自习,中午您陪我们共进午餐,还有晚上您依然陪伴我们直到深夜。

三毛说过,我们留不住岁月,青春有一日也会消逝。同样,毕业总会在夏天到来,离别的伤感,珍藏的回忆,未知的前程,明媚的阳光,也因毕业的到来而变得黯淡。一切都将远去,那些离逝的风,那些沉淀的泪,那些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那些永不消逝的感动,都将成为我们和母校的默契。

是啊,要离开校园了,纵然有太多的不舍和留恋又如何呢?

记得回首一次,再次望一眼那昔日为培养自己而不再年轻的恩师,是他们,一日日地陪伴我们成长;是他们,总在我们失意时出现在我们身边。记得回首一次,再次望一眼那校园里熟悉的一草一木,它们见证了我们匆匆的脚步和身影,它们承载了我们的欢笑和泪水。

终究要毕业,离开那些熟悉的人和物,就像七月终究要到来,我们注定不可能永远躲在母校那温暖的怀抱里,所以我只能心存感激并用感恩的心,感谢有您,伴我三年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用感恩的心感谢母校,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谢您—母校

文/张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美好的小学时光将要结束,迎来了中学的生活。在这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在母校度过的幸福时光。我们曾在这里学习做人、增长知识、锻炼身体……这些点点滴滴都勾起了我们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母校,虽然你的身躯很小,只有四幢房子、篮球场和游乐场,但是您身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一砖一瓦,将让我终身难忘,铭记在心。

在游乐场的一面墙上,那里曾经是你最美丽的地方。墙上面缠绕着许多绿油油的藤条,上面长满了许许多多豆大般的刺。我们把刺扳下来,贴在手上、脸上,互相看着对方做怪模样,会乐不可支,笑声琅琅。再进入游乐场内畅玩一番,翘翘板、荡秋千、滑滑梯,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同大海的层层波浪。每当秋天来临,藤条上就会开出数不胜数的粉红的花朵,洋洋洒洒,开得烂漫。这一朵朵馥郁的花朵将母校装扮得焕然一新、美丽无比。

每当重要节日来临,学校就会举行节日的典礼。操场上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此时的校园仿佛像一个鸟岛,歌声、笑语像鸟儿们在倾心地鸣唱……

然而,最值得母校骄傲的地方,还要数教学楼。那里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那些教室,像一个个大蜂巢,里面排列的桌椅,是一格一格的蜂房,井然有序。在这里,母校把我们引进了知识的海洋。老师不辞辛苦,像园丁一样培育着我们这一朵朵鲜花;像树根一样把汲取的营养传给我们这些桃花李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献出了全部的光和热,像一泓不绝的喷泉,浇灌着我们。我们无法回报您——母校,我们只能像金色的小蜜蜂一样,忙碌地采集花粉,储存蜂蜜,用将来丰硕的果实来报答您。

美丽的母校啊,您就像一棵葱郁的大树,而我们像快乐的小鸟在您的怀抱里栖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可是,雏鹰总要离开大树的怀抱,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展翅飞翔。如今,我们将和母校您永别了。啊!母校,您给予我们欢乐,给予我们知识。我深深地感谢您,深深地感谢您。

溪山记忆

文/吴伊然

人有时真的很怪,当你明知还不能离开的时候,你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见人便说:“真的呆不下去了,烦都烦死了,如果能早些离开就好了。”可是一旦当你不得不离开时,你才发觉原来自己对她是那么的依恋和不舍。比如家乡,比如母校。

无论是家乡,还是母校,我都深刻地体验过那种感受。只是家乡离开的次数多了,时间也长了,便也有些麻木。也知自己是再也回不到家乡往日的氛围里去了,干脆索性狠下心来远走天涯,便也无多少牵念。

可是母校就不一样了。虽然每个假期都会离开母校一阵子,但那毕竟是短暂的,明知自己还是会回来的。因此那些次是巴不得离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根本就没有心思去依恋母校,甚至把母校放在脑后。等到离近返校时还很不乐意地要谩骂上几句:“怎么假期就这么短呢!怎么时间就这么快啊!还没玩够又得上学了啊!”想起往事和现在的心情对照起来真的有千里的差距、万般的不同。

现在真的很依恋母校,因为知道离开这个港湾就划向了社会中的茫茫大海。波浪滔滔、风声啸啸,时时刻刻都将是在搏斗中生存,一不小心一个浪打过来,船就翻了,人生也就结束了。生命是那么的可贵,生活是这样的美好,世界是如此的精彩,怎能不让人留念、不向往呢?

所以想想前程就觉得可怕,也因此更加想念在母校港湾里无风无浪的悠闲生活和浪漫情怀。

人说,大学是伊甸园,看来真的没错。只不过我是在走过之后才发觉。是遗撼吧!也说不上。还好还是明白和体悟到了,在旅途中也会多一些回忆,心灵也会充实一些的。

现在我已经抛掉前方路上的恐惧和顾虑,完全沉醉在欢乐的母校回忆当中,像播放电影一样重新来播放一次。只是这部影片是自己亲身经历拍摄的,拍到结尾在剪辑后,独自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再次来观看自己一路走来的时光印痕。在甜美的微笑声中隐含着深深的疼痛,影片中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已判若两人。一个是单纯、欢乐,一个是成熟、惆怅。我想或许这就是一个人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吧!没人会逃得过的,除非他永远都长不大。

影片是一轴时间的长卷,慢慢展开,往事历历在目。

刚来母校时的兴奋与跃动的心情,军训时的自信与坚强的模样,友好和善良的同学一举手、一投足都呈现在回忆中的影片里。每每此时我都会会心地灿然微笑,觉得是那么的难得、那么的可贵。

我的大学是一段静美的时光,虽然社团琳琅满目,但我从未涉足。在来母校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顺利地成为了校报的一名记者。这和文字有缘、和校报有缘。在这里我得到了成长。我是校报培养起来的一名文字爱好者和新闻事业的追求者,这一点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曾记得香港凤凰卫视着名主持人杨澜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我想这于我和校报来说是何其的相似。我在校报里是一个不成功的记者,甚至相当的失败,但我在这里得到了成长。刚进校报时一无所知,仅凭一筐热情。校报编辑老师精心辅导、耐心培养,那场境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编辑老师的待人亲和、平易近人,使我对为人处世的学习上有了一个飞跃性的进步。编辑老师的认真指导和谆谆教诲使我对工作态度有一个很大的转变。是编辑老师教会我在工作上要认真严谨、勤思好问。在生活中要待人亲和、以人为善。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这两位老师并深得她们的培养和辅导是我大学时光最大的收获。无论是在工作原则和态度上,还是在为人处世的生活中,她们都是我的启蒙老师。

在校报中我之所以是一个不成功的记者,是因为自己资质平平,并无多少造化。尽管如此,我在校报的这几年里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受得到。没有校报,我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进步,也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这是无庸质凝的。校报是我成长的摇篮,我会永生铭记于心。

我的班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儿国,班上三分之二多的同学是女生。因此在长期的氛围熏陶下,我粗暴的性格慢慢地变得柔和起来,心境也异常的平和。我想一个人如果缺少了争执的对象以后,他也会自知无趣,慢慢地会平静和心胸广阔起来的。文化的氛围是能够相互传递、彼此感染的。我自知心理素质不好,性格叛逆致极。但在这个班集体里,我尖锐的棱角被磨合得平滑和顺畅了许多。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他们对我性格的重塑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中国自古就有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对此观点深信不疑。

我想我要特别提到三位同学,他们对我的影响极为深刻。第一位是与我亲如兄妹、情如手足的艳。在我对理想苦苦追寻而茫然无助的时候,艳总是给予我思路上的开导和精神上的鼓励。在生活中像个姐姐一样照顾着我。每置此境,往往会有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乃至背后的指指点点、切切私语。但我们并未置之于顾,自觉身正不怕影子歪、心净行自洁,任人去说。正因我们对原则的坚守和友情的追寻,我们成为了班上令人钦慕的好朋友。

在我的生活里有着强大的自卑感和叛逆性,一般的同学是不怎么会和我走得太近的。而莉对我的冷漠和孤傲总是投来温暖的目光和善良而甜美的笑容,在我最为孤独和寂寞的时候都会打来电话问候与关怀。她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粒小石头,在我茫茫的平静海水里激起层层浪花,让我看到生活的精彩、世界的美丽。更是对我心灵的阴霾投来温暖的缕缕阳光,让我看到希望所在的方向。感谢她让我的生活增添了快乐的色彩,让我觉得在这里并不是那么的孤单,至少还会有人能够记起我、关心我。

胡是我在班上算得上至交好友的唯一铁哥们。由于我的性格缺陷,很少去和别人相处或塔话。胡之所以同我成为铁杆兄弟,缘于我们都有激端的思想和叛逆的性格趋向。能与之无话不说、彼此交流,也算得上是最为信任的安慰。

我的大学时光很多情节的影像都会或多或少地与这三位至交好友有些关联,感谢他们在我的求学生涯里划上的精彩笔墨。让我看到生命的美丽,感觉到旅途中的欢乐。

但更多的时光,我还是喜欢独自一个人安静地生活,认真地思考和慢慢地享受。我的享受没人能懂。我可以在秋日的午后躺卧在草坪上沐浴阳光的温情,在后山的旷野上聆听火车疾驰而过的鸣笛声和水牛嬉戏的场境。也可以看着大片的稻浪金灿灿地随着微风吹拂左摇右摆。也会一个人走在河岸边静静地观赏和遥想往事与憧憬未来。甚至是坐在一个地方看着夏日深蓝色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我都会觉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和幸福。

我安静的生活更是让我的朋友们不可思议。有三个假期我都是在学校里呆着,空空的宿舍只我一人,墙角上的蜘蛛网一个大似一个,桌子上的灰土可以用手指在上面写字演算。夜晚静得出奇,四周一片漆黑,只我这里还有一盏微弱的灯光。旷野上晚风呼啸,蝉鸣声声,我的电话从来不会响起。

暑假还稍好些,寒假可就惨不忍忆。暑假留校的同学稍微要多一些,就算不认识别人,也总会感觉得到有同类的存在,多少能减去一些害怕。而寒假因受中国春节文化的影响,无论离家远近,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选择回家过春节,留在学校里的同学一般都是迫不得已。冬日里我把窗关紧,只见窗帘被缝隙的来风吹动,玻璃窗外呼呼的叫啸。高原极致寒冷的那些天我基本上是足不出户的,吃饭都是早已准备好的干粮或者方便面。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捧书而读。那种孤寂和落寞的心境冰凉到了极致。但追求理想就得坚强度过、坚韧地应对。

我经常会做起白日梦、会走神,而且一走就是天南地北、十万八千里。往往是身在此而心已在彼,并且不断地游走。我的思考没有规律,也不成系统,完全是顺性而为,是典型的意识流。有一种异想天开的不真实和童话世界里的幻想。尽管如此,也不能怀疑我思考的认真程度。

回忆的影片就要播放到最后,在一些晚会或者演出中安排节目时,导演往往都会把精彩和重要的安排在两头两尾。中间环节可以挑一些稍微次等的。因为只有开始好看才能提得起观众的兴趣,只有结尾吸引人才会使得观众耐心地等待,只有把次要的节目安排在中间环节才会使得整个晚会演出更加的充实。我回忆的影片也是这样导演和播放的。

我喜欢文字是最近几年的事,而我的导师就是那么一位为人谦和、热爱学生、令人尊敬的老师。他对后辈们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我经常会写一些散文随笔,我的导师擅长散文和散文诗。我曾发邮件叫他帮我修改和指导文章,导师认真地阅览后回复了一封长长的信,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按我的经验,一般的大作家大人物都只会对有名的作家或学者进行评点和交流,对一些像我辈这样的无名小卒是看都不会看、也不会理睬的。而我的导师能有这般的做法,令我受宠若惊,也使我更加真挚地敬重这位老师。我的导师还很年轻,但已有很高的成就。一位刚跨出四十岁能在创作领域和学术领域在国内都知名的小城人其实不多。我的导师长期生活在小城里,和我同一年来到这座高原城市和这所坐落在花溪河畔的高校。只是他是来教书,而我是读书。但最让我钦佩和羡慕的是他对生活的坚强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后辈耐心的培养和为人的真诚亲和。

导师不仅帮助我很多,还是我学习的楷模,无论是对理想的追求,还是为人的原则,都是我要加强学习的对像。

能在我求学生涯的最后一个驿站遇见他,并成为我文学和新闻路上的导师,这是我莫大的荣幸。我觉得天空是那么的晴朗,世界是那么的精彩,生活是如此的幸福。

当回忆的影片播放结束,回到现实。我又像是站在都市的十字路口,四周人山人海,找寻不到自己所向往的方向。我在茫然凝望中与母校挥手作别,这是我对往事的依恋与不舍,也是我对母校的感恩和那些人们的深深感激。

这是我在匆忙的行程和茫然焦虑中对大学时光的一点匆促的零散记忆,谨以此文告慰这些年来的时光,告别我深深怀念的母校。

恍入母校旧日的时光里

文/雨季

岁月匆匆,屈指一数,我们离开享有“北国农机人才摇篮”的母校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我的这所大名鼎鼎的母校,坐落在一个叫富拉尔基的美丽滨江城市。它胜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展翅的天鹅项下,换发着灿烂夺目的光。

富拉尔基——中外闻名的钢铁机械城,国家 “一五”期间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和当今世界最大的铸锻钢基地,也是黑龙江哈大齐经济走廊的重要园区。这里巨人林立、群星荟萃、知识密集,曾为共和国创造出无数个第一的辉煌,这片神奇的沃土也因有母校的装扮而更加多彩。

猜想同学们定会有过无比的骄傲,我们在风华正茂的年龄都曾经当过这座新兴城市的主人!

那时我们绝大多数二十刚刚出头,清一色的“光棍”,意气风发,一腔热血。还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大妄为,给个梯子敢上九天揽月……

如今几乎都晋升到了爷爷辈儿、奶奶辈儿。我们也就好似秋后的庄稼,株老枯黄。当年的那一颗颗不安分的心,现在无论如何也张狂不起来了!

学校是给人知识、助力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而对于我们在屯子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说,能坐在母校这座殿堂里实属不易。因此我也就格外珍惜,努力学习,并与它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这么多年,它从来没能离开过我的记忆半步!那高楼、广场、树木、花草以及老师和同学,仍时不时在我梦境中出现……

不久以前,学校组织的那一场规模宏大的首届校友会活动,我和韩卫忠、申英超、董金山代表全班同学参加了大会。同各地各届同学又一次走进它的怀抱,我就又一次被它的温情、它的魅力,被它的严肃、活泼的氛围所陶醉。

打开我满腹的珍藏,同学们的一张张照片,毕业前的一份份留言,走向社会后的一封封书信,记录着昨天的难忘故事。在耳边重新响起的铿锵步履,再次把我带回到那个充满无限憧憬的悠悠岁月里,恍如又回到了那段正渐行渐远的旧时光……

好久没有走通往母校这条路了,同上学时一样,我们乘车沿富拉尔基的迎宾大道一路北行,很快就进入了我再熟悉不过的科研地区。这个科研地区除有著名的“省农业研究所”“省畜牧研究所”“省林业研究所”“省农机研究所”等“四所”外,还有“一校”。人所共知,这个“一校”,那就是我的母校了……

母校始建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旗帜”最火红的年代。正值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喜气洋洋向“四化”进军、大力普及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刻它破茧而出,羽翼尚未丰满便肩负起引领北大荒经济腾飞的重大使命。

伴着历史车轮的滚滚转动,母校它豪情阔步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也迎来了招生制度改革后在首届高考中胜出的第一批莘莘学子。机修一班四十名同学就在这其中,我也就幸运地成了这个班里光荣的一员。

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共同的抱负,这批英杰,分三路从鹤乡、从林海、从嫩江平原纷至沓来……

至今,我们第一次坐在一个教室里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一双双陌生、机灵的眼睛,射出的一束束清澈的目光流相互交汇还不能泛起波澜。班主任王洪恩老师首先向大家宣布了班干部组成人员:班长徐德龙,党小组组长周学军,生活委员刘昌宇、学习委员刘殿军,我老伴是团支部书记……

各位当选者都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和表态性发言。刘昌宇在表决心时几次讲到“我的岁数不小了、我的年龄很大了、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他的讲话一次次的引来满堂的笑声,一次次被同学们的笑声淹没。

之后是王洪恩老师亲自带领我们学唱一首歌,这是学校开展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单单我们班在学唱,其它班级也都在学唱。

那首欢快、热烈的歌把整个校园都唱沸腾了:“毛主席给我们指方向,农业机械化道路宽又广,推广新农具,社社办工厂,铁牛欢唱跃进歌,战天斗地有力量,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的道路——宽又广、宽又广……”

看得出来,大家都有些神采飞扬,都为即将成为祖国农机战线的一名战士而倍感自豪。从这首振奋人心的歌中让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掉地摔八瓣儿的农民兄弟看到了希望,也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这个由二十八名男同学、十二名女同学组成的集体,在母校的大家庭里正式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那一天起一处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场所也就慢慢的进入了我的记忆深处……

给我打下了最铭心的烙印莫过于学校的食堂了,学校还处在建设期,食堂就暂与礼堂合二而一。无数条木制长凳摆满了全部空间,它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餐桌。学生用餐站着的、坐着的、骑在板凳上的,那可真是千姿百态。此刻此景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在农村吃生产队大锅饭的回忆……

已说不清楚是哪月那日,我和陈玉堂两人搭的伙。一起买饭,一起吃饭,一起花销,比一家人处得还近乎。若是放到现在,就会被人乱思乱想了,“他俩有没有亲戚?不该是同性恋吧……”

“你俩就是同性恋!”在一次同学孩子婚礼场上,还有人在胡说八道。

“仅仅搭伙吃饭而已,傻子才同性恋呢!”我有理有据地对他反击!

说起在学校吃饭,我们都会有万千的感慨!食堂的伙食供应极为单一,大碴子粥、窝窝头、白菜汤,一日三餐,餐餐相伴。尤其那窝窝头和那白菜汤啊,纯纯的、淡淡的,用句时髦话说我们吃的都是原生态的、无污染的、最叫得响的绿色食品。那独具特色的味道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时至今日我仍能嗅出它留下的那股清香……

我们的宿舍更是让我难忘,那简易的二层建筑,它红瓦红墙,室内空荡。没有桌椅、没有睡床,只有一盏白炽灯和两扇半透明的窗。用粗糙木料搭成的两层大板铺,在上面不知有多少人做了多少美丽的梦,成就了多少学子的人生理想。也不知有多少对恋人互相表达着山盟海誓,悄悄地诉说衷肠。有的没等完成学业就偷偷走上红地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小楼目睹了学生们的刻苦与发奋,也见证了母校经历的风雨沧桑。我们寝室那十六名气魄宏伟的男同学,决心服从召唤,志在祖国四方!

学校的教室位于校园东侧,是一栋南北走向、很长、很庄重的砖瓦房。无可置疑,这是最重要的场所了。我和我的同学在这个寒窗里朝夕相处,埋头苦读。一同度过了一个个日出日落,一个个潮起潮落。教室的那道门槛我们每天都要迈过多少次,看到同学不断出出进进,我突发奇想:在此处擦肩而过的,是否就是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的那份情缘?

也正是从那时起你的世界里可能就多了一个人,多少年来始终挥之不去的影子,不知给没给你带来一种时常袭上心头的幸福阵痛?

我的课桌就在最后排东侧的墙角处,同桌是代均春同学,他来自大兴安岭的呼玛县。这位朴实、憨厚、身体健壮并对哲学有深入研究的同学,在毕业后就杳无音讯,我就祈祷他生活好,工作好,一切都好……

机修专业的课程是以拖拉机和农机具构造为主,李世平是教这门课的老师,我可喜欢上李老师讲课了。

“噗嗤儿”“噗嗤儿”,“ 一赶儿”“一赶儿”的,“发动机工作时,喷油嘴就这样不断地喷油。”他的语言很生动、很形象……

后来李世平被派去支援西藏,李光友就来接替。李光友与李世平风格不同,沉着、稳重、慢条斯理。他是老师,他又特像是一位让人尊敬的长辈!我们是一个县的老乡,课后我总叫他李叔叔,有李叔叔呵护,我还额外得到了“不老少”的温暖和帮助呢!

“发动机是由几大机构和几大系统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哪些零部件?”“这个机构有哪些装配技术要求?”“为什么有的叫机构有的叫系统……”

有人提问,有人回答,大家你一言,他一语。对于机械构造我们每个人都能倒背如流,课余间谈论最多的也大都是这方面的话题。

解放前我们民族工业基础薄弱,解放后逐渐强大了,能生产高质量的发动机了,只是做的稍稍小了点。中国的航空母舰、水下潜艇、空中运输机、战斗机什么时候能安装上自己制造的大推力发动机就成了我们又一个要圆的梦。

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教室南侧那个面积不大的热水供应处。这是每位同学都必须光顾的场所,早晚用热水高峰时段总要排成长队。全校学生们都来打水,人聚集多了,在这里就总能见到你想要见到的人,就总能帮助上你想要帮助的人。感情就从日复一日打水相遇的对视中加深,那唯有自己能读懂的会意,犹如茶炉流淌出的滴滴甘露,滋润着有些饥渴的心田。

休息日同学们有时三三两两的一起走出校园,在农田小路上散步、背诵考题。有时一起购物、郊游、拍照。也有时一起谈人生、畅未来、向往明天。心灵碰撞的火焰在一个旁观者见不到的空间里熊熊燃烧,那些被堆积起来的一桩桩、一幕幕如同大男大女们暗藏的无尽私事,多得可能连学校空旷的操场都摆装不下……

有人说,“同学就是亲爱的兄弟姐妹,是精神上的血亲,一旦同了‘学’,就永远是同学。”

而我说:“能与你肝胆相照的人、共担冷暖的人、携手并肩的人、催你奋进的人,并且肯于担当、不求回报,这个人不是别人,那就是同学!”同学有事喊一嗓子,好使!别说钱财了,即使是赴汤蹈火,我都会义无返顾、在所不辞!

同学感情最高尚、最纯洁、最无私,也最特殊……不然怎么会一直驻足在你的心中?

时光就如同和飞腿刘翔赛跑,它的脚步比飞腿还要快些,不知不觉中在校的全部学业结束了。

“我们今天是一粒种子、一枚娇嫩的花朵,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都努力加油,在事业上飞黄腾达,为同学也为咱们母校争光、争色。”离校前夕同学们以不平静的心情紧紧握着手,互相嘱托、互相勉励……

入学前我们空着双手从四面八方而来,今天我们又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朝向四面八方而去。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在漫长的征程上我们拼搏进取、艰苦创业。走过了一个斗转星移又一个斗转星移,一个寒暑易节又一个寒暑易节,走着走着就从盎然的春季步入了金色的秋天。这时我才幡然醒悟,身后的那一串串平凡的脚印同样是那么不平凡,是那么刚劲有力,与伟人毫无二致,难道和他们之间还有啥区别吗?

孩子都大了,我们肩上的担子轻了,心中那台天平秤的重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向另一端倾斜……

太阳岛、鹤乡湿地、泰康草原、连环湖、镜泊湖有我们踏过的足迹……

同学孩子的升学宴、结婚宴有我们送去的那一份纯真的祝福!

我们的生活也因有那浪漫的夕阳而改变,不管大事、小事,有理由、无理由都聚。在一起开怀畅饮,海阔天空,家庭事业、子女成长,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在时空的隧道里逆流而上,去寻找从前被遗失掉的那一切、一切……

同学们都是好人,假如还能有来世,你的绣球该将抛向何处?那我就告诉你,不要再苦苦寻找了,属于自己生命中的那另外一半实际就在我们同学中间!

我的母校就像是定格在永恒中的一道靓景,还像是一部永不褪色的画卷,风吹雨打仍风韵依旧,雕栏玉砌也未因寒霜侵袭而改变朱颜。

昨夜的星辰已被今日的白昼淹没,无声无息地走向天际的远方,忧伤地消失在浩瀚的银河,再也回不去的那些纯真美好日子正与我们相背而驰。

年轮围着我们一层一层地缠绕,有谁能改变那光阴的荏苒?谁又能挽住自己不老的青春?擦抹不掉的那字字珠玑、同学们的朝气蓬勃和欢声笑语,还有和我感情太深的校园和在校园里的分分秒秒……

滚滚流淌的长河没能卷走用我们满脸皱纹书写出的浓浓深情厚谊,这份珍贵的积淀不论我在何时何地都不会丢弃,我行动蹒跚也愿携你同行。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继续开拓奋进,我们未走的路还很长!我的母校、我的同学,我的不了情,在我心中,你就是那金秋季节里一轮永不西沉的红日!

心灵的故乡

文/田秭援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是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心灵的故乡,每每是曾经得到学术滋养与人生启迪的母校。“大学情结”植根于心,永远是一个挥不去、抹不去的记忆。

大学虽然不是花园,但是蜂拥般的中学生,朝圣一般膝行,向着心中的麦加。然而只有坚韧的慧者,才能实现夙愿。当他们修成正果般走出大学校门时,已不再蜂拥,蓦然回首庄容默语:母校,我永远的心灵的故乡!

告别母校的学子,内心深处都有一方隐秘的精神源泉,永不干涸;脑海纵深都有一根定海神针,镇着思想关隘。支撑他在现实里正确思考生活,特别是在世事纷扰之际。

在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各个微小因素运动的最后结合。

生存第一,没有生存就没有发展,没有生存就没有未来。真理朴素。

我怀着深深的眷念,重回诗意葱茏的校园。心怦怦然,往日的记忆———复苏。可哪里去寻找我的昨日和我的学友?哪里去追回那逝去的时光?我真想在这里好好痛哭一场!我真想在这里好好忏悔一场!我真想在这里好好沉思一场!

为什么要痛哭呢?痛哭什么呢?是哭去日苦多?是哭岁月蹉跎?是哭没有实现离别母校的的誓言?

为什么要忏悔呢?是忏悔人生?是忏悔没有跟上《青年近卫军》队伍?是忏悔偏离了《古丽雅珠道路》?是忏悔心头淡漠了永远的初衷?

为什么要沉思呢?沉思什么呢?是沉思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启示?是沉思忧国忧民不忧私的彭德怀元帅?是沉思江小笠何时归来?

我曾用美丽的诗行抒情校园,我曾用眷恋的校园抒情诗行。校园充盈诗意与青春,小路爬过弯弯曲曲的心事,蝉声和树影,一起撒落在我年华和生命的夏季。

鲜血和历史,在我捧读的书册中,猩红地滴落,浸润了我的情感。抗日的壮士,只要祖国不要生命,一个个夕阳般悲壮地倒成了僵冷,血光扑闪着我的泪光,抗日的旗帜飘着民族的血腥。我辈不会忘!

岁月在书本上奔流,潺潺的脚步和韧性的手臂,镂空了冬,镂空了春秋,我日日像读着忧伤的小诗,读着寥寥可数的夏日黄昏。

每天撕去日历都撕着我的心,最后一个六月暖风中的白杨,满地飘落我洁白的伤感,何处港湾能停泊我的憔悴?最怕信风吹分袂,倩谁共忆同窗时?

母校啊,我永远的心灵的故乡,永远惠我人文关怀!

告诉她我爱她

文/基哥

那时,我不是很喜欢你;那时,我厌倦过你;那时,我遗忘过你;那时,我忽视过你……

而那都是在以前。

我清晰的记得,曾经,很不喜欢你太吹嘘自己;曾经,总是说是比不上“她人”;曾经,嫌弃你那里饭菜不好吃;曾经,也很不喜欢你那里实行的那种教育制度;更有甚者,曾经,还责骂过她……

这里说的她,正是我们的母校一中。可是,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面,当时说得那些话,都不是很真实的,至少我也是很喜欢她的,可不知为何,总是喜欢将正话反说,也许正如有些人明明很深爱着一个人,却爱说讨厌她一样,有词为证:男儿顶天又立地,欲平天下事。只因心性,铸成铁石,却把爱她说恨她。每忆母校并往事,感慨万端,思绪万千,其实深爱校一中。

依稀想来,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踏进过我们美丽的母校一中了,我想,对于我来说,正是从离开母校以后,才知道,我的母校是世界上美好的学校;正是因久别母校很久以后,才发觉,当时说不喜欢她竟是那么的假,那么的错,其实很爱她的;正是自上次离开母校以后,才明白,我永远属于一中,一中也将永远属于我们,一日为母校,百年为母校。

开心兄弟说过这样的话“ 趁你还在一中的时候,多去一下小山吧,因为大学或许没有那样那么有情调的地方;趁你还在一中的时候,多去一下运动场吧,因为大学的运动场没有几个能与它匹敌;趁你还在一中的时候,多看校园两眼吧,因为你未来的大学会远远不如她美丽; 趁你们还在一中的时候,多吃几块饭堂的扣肉和鸡腿吧,因为大学也许会很少见到或者没有母校的好吃;趁你还在一中的时候,多珍惜宿舍的所有吧,因为大学应该不会有那样又好又经济的宿舍!趁你还在一中,不上课也要多去一下教室,因为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给你去……”是啊,这说得很有道理啊,如果你们还在母校一中,请不要讨厌她,因为她真的很好,好好地爱她吧。

也许此刻,还有很多人在怀疑我们的母校不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和梦想的地方;也许此刻,还有很多人还不是很喜欢她或者还在厌烦她;也许此刻,还有许多人觉得当年绥丰的纯朴学风早已荡然无存……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也还没有离开一中,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想法也是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我们母校虽然有些方面做得不好,但是她绝对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得梦想的地方;我要告诉你们,我们的母校是可以改变的,她会改变的更加美丽和完善,她,值得你去爱;我要告诉你们,我们能在一中读过书是非常幸运的,也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你以后很有可能再也遇不到像母校一中一样这么好的学校了。让我们去爱她的,爱她给予我们追逐梦想的平台;让我们去爱她吧,爱她给我们带来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去爱她吧,爱她教会了我们做人的原则;让我们去爱她吧,爱她给予我们幸福的港湾……

当离开你很久以后,我才真正明白,当年说过恨你,竟然是那么的傻。母校,我想说与你知,其实,我真的很爱你。我想,母校已经活在我们每个一中人的心里。在这里有过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已经成为我们的回忆;在这里的点滴回忆,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在这里学到人生教训,已经成为我们做人的准则……正是:岁月悠悠高中路,往事依依仍在目。这时,我的耳畔又想起了这么一句话:让每一个学子都取得成功。这句话是多么的有气势啊,虽然不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但却给我每一个学子对明天充满渴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人生充满信心……精英气质,平民本色,这是校长莫怀荣希望我们能够做到的,这也是我们母校本应该有的校风,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到,也必将会做到。

梦回母校一中处,故地重游,感慨千万绪。

告诉她,我爱她,这是我不曾我说的话。

告诉她,我爱她,这是我难以说出口的话。

告诉她,我爱她,这是我最真实的话!

感恩母校

文/曾峥

高考的双路开关,为我们一头开启人生的街灯,一头关闭教室的明灯。中学的大幕正徐徐落下,我们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在这里有太多的回忆和不舍,高中三年的青葱岁月,还有磨砺跋涉的苦涩记忆,都是我一生的财富。

记得高考前一个月,班主任瞿老师正在给我们梳理历史事件时,突然脸色苍白,伏在讲台上,久久没有站起,当几个同学把他搀扶下来时,他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对不起,我这是老毛病了。”他的笑容定格成我“历史”的怀念。

在批评栏里,还“发表”我那篇在征服5班那头“犟牛”的“挑衅”后,在政教处写的不快乐作文——《检讨书》;在食堂窗口经常和掌勺的“婆婆客”为饭菜的份量和质量上演“鸟为食亡”般的偏执;为了报复前排女生回答老师提问时的“傲慢与偏见”,在她的“马尾”上悄悄撒几粒“粘星籽”……

最难忘的是入团那天,火红的团旗下我举起拳头,第一次如上火线那样庄重,澎湃的血在汞柱般的脊柱里升腾、喷涌。当班花团支书给我佩戴团徽时激动了一个通宵没有睡着,我暗暗发誓:也要和她一样优秀……

三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连同歪歪斜斜的脚印,写在我人生的岔口。

感恩母校,是您在我们中考失败无助迷惘时给予鼓励和希望,让我们拥有了向前行的正能量,是您给了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长大,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学校中的一切,哪怕是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是我们终身难忘的记忆。

感恩老师,是您塑造了我们的灵魂,把无私的爱和全部的精力倾注在我们身上,我们无知、任性、张扬、桀骜,在不经意间曾令您失望,但您却从未放弃我们,您用坚持、坚韧、坚毅、坚强,换取我们成长、成熟、成人、成才,但无情的白发和皱纹沧桑了老师的容颜。

三年,我们完成了羽化和涅盘,我们已不再是父母的小淘气和小棉袄,我是您卵翼即将展翅的雏鸟,是您打开厩栏即将奋蹄的马驹,是您分灶即将独立面对生活的儿女,是您踏出师门准备下山的徒弟啊……今后只有独自去面对生活,独立去战胜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踽踽独行,惟有行囊里师授的技艺和滚烫的教诲,倍增我的力量和信心。太多的感谢郁积在胸,无数的情愫咽哽在喉,走在校园小径,我们温习昨天,阅读寒窗里的故事,幕幕情景、祯祯画面,都装订在我的记忆深处。

再见了,亲爱的老师;再见了,我熟悉的校园。此去漫漫人生路,何处是我圆梦乡?翅下的雄风令我奋发,开拔的号角催我上路。也许考分垒不高我人生的跳台,愿变一挂飞瀑,用自己的粉身碎骨来酝酿身后那道彩虹;也许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混得并不风光,但我们决不辱没母校、辱没师风;也许生活的激流会将我们冲到人生的拐角,但我们不会叹息和彷徨,我们将矫正脊梁和头颅,混出个人样;也许我们会在坎坷中摔倒,但我们会以一个冲刺的姿势给母校一个漂亮的背影,在我们跌倒的地方重拾恩师的叮嘱、母校的遗风!

毕业十周年,纪念我的高中母校二塘中学

文/莫际阳

我是2000年秋季学期进入二塘中学读的高中,但其实我2000年中考的目标是桂林地高和平乐中学,并没有报考二塘中学。中考成绩出来,我的分数只比二塘中学录取线多3分,阴差阳错的来到这里,但不得不说我去过这么多学校,最有感情最喜欢最怀念的正是我的高中母校平乐县二塘中学。以致于我去柳州的大学报到的时候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这还不如我的高中母校呢。

跟所有人的母校一样,二塘中学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培养了无数的名人,比如讲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了,我也是有名字的人。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黄阳光,他跟国家主席和总理都拥抱过的。正是因为家里穷,读高中都很不容易,所以我也很发奋念书。每年早上6点,学校广播一响,我能直接从上铺跳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学校周边跑个来回,当时出早操还要点名的,我从未缺席,从未给我们班级给我们宿舍抹黑,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去踢球哪怕踢一个下午都不会抽筋,这体力就是从那时候练出来的。

但其实想想,我在二塘中学干的坏事还是蛮多的。比如周末放假不回家,跟我的同学石头拿小石子砸校园里树上的野果,可惜味道不怎么样;比如一次踢球,因为脚法没控制好,把球踢到一个女生屁股上,她很生气很委屈,我不敢上去道歉,我们班男生却在哈哈大笑;比如不好好上课(但是我一直在好好学习,不抽烟不喝酒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交作业不缺席集体活动不在课堂骚扰别人不顶撞老师不打架不偷东西不爬围墙不乱扔果皮纸屑不进女生宿舍而且还没有不讲卫生不注重个人礼仪经常留短发以示精神)。只不过我经常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经常翻看语文课本,或者用上数学课的时间写作,有一次被教数学的曾老师看见了,他恶狠狠的瞪了我一眼,命令我马上收起来。话虽如此,但我对曾老师还是很感激的。原因是,有一次高三全年级模拟考,我这个几乎从来不学数学的居然做出来了一道全年级都没有人做出来的近30分的难题,曾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夸我是天才,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事后觉得挺对不起我高中的所有教数理化的老师的,因为除了语文历史政治这些文字比较多可读性较强的教科书外,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另外,我还分别给初二师妹和班上的一位后桌女生写过情书,但最终她们无比拥护学校严禁早恋的校规,所以最终导致我也没有机会破坏校规。我喜欢的这个初二的师妹,理由很单纯:只因为她在乒乓球台前跟我对视了几秒钟;而我喜欢这个同班的女生,是因为她那年冬天穿上的那件红衣服的气质我很喜欢,因为这个同班的女生,寒假1个多月,几乎没睡过好觉,失眠、流泪、伤感,直到2年后,我才摆脱了她的阴影,可以把心放到另一个人身上。我在二塘中学干过的影响最恶劣的坏事就是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在数学和生物试卷上写过两首批判应试教育的诗歌,被班主任进行了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写检讨约2000字。这要不是我平时在学校还比较老实听话,说不定就留校观察了。当时恰逢2001年,韩寒刚出道,以一本《三重门》红遍全中国,我深受其影响,那时是抱之一种锻炼自己的心态去写的,毕竟喜欢文学这么多年了, 也没有写出什么东西,渐渐的,文字成了我的一种依赖,如同精神食粮,每天咀嚼之。

还好我也没白写,高一写了两部长篇小说《天龙八部后传》和《霹雳神侠》,高二写了部校园情感小说《秋闱傲语》,三部加起来近150万字,虽没有出版,但是人生有此阅历,还是感到满足。尤其是在那没日没夜的创作期间,出现了一位对我特别好的女生给我买稿纸买笔,虽然我不舍得用,我都是用作业本和圆珠笔笔芯写的,但还是特别感谢她。人生得一知己,胜过江山无数。高三分理科分班后,我进入119班,身边多了敌敌畏、浮云警司和音速王子三位知己,不那么寂寞,那一年更多的享受中学时光,老狼的、童安格的、朴树的、林志颖的、许巍的怀旧音乐以及阿杜、小刚的新潮音乐,冯巩牛群的相声、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都是我们的最爱。因为在晚自习偷偷听音乐,被班主任老李没收过我1台复读机、没收过1台音速王子的收录机。写检讨后物归原主。

我在二塘中学最巅峰的时刻是在2002年元旦全校文艺汇演。当时我花了近一个礼拜时间创作了相声剧本《超级造谣》,并亲自出演戏份最多的“老羊”,阿嘎演老牛,阿彪演老马,阿辉演老猪,经过近1个月时间的排练,在2002年12月31日这天下午,我们几个穿着西装领带一一登台,整个表演持续约15分钟,起码有13分钟台下都是掌声笑声欢呼声一片,现场笑果出乎意料的好,成为这次汇演夺魁的最大热门节目,但最后时刻,却以0.06分的分差无缘奖项。尽管很失望,但是收获还是挺多的,比如班主任的称赞,副校长见到我竟也直呼我的外号“老阳”,还有就是低年级同学的崇拜,上个厕所,从教室走廊经过,都有女生喊我名字,去到哪都有人盯着我,去食堂打饭,阿姨都多给我一点,出校门口,门卫也不纠结了,虚荣心和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也很高兴,认识了很多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纯真、善良,热情,令人难忘。长得蛮像谢霆锋的阿嘎也不例外,被低年级的女生追得苦不堪言。但反过来想,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追别人不容易,别人追你也不容易,人生都是在追逐,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是名或者是利。读书的时候的爱情,纯洁、浪漫,但不现实,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至今我掰开手指我都数不出几对从读书时起就恋爱一直到结婚生子的。

其实二塘中学的环境,是非常不适合恋爱的。毕业后去过这么多学校,我觉得二塘中学的设计实在是太牛了,它简直就是为了杜绝早恋而设计的。因为二塘中学几乎是呈正方形的,从教学楼能看到宿舍楼,所以在视线范围内谁约会谁牵手谁接吻能看得一清二楚,这直接导致白天几乎看不到任何情侣贴着身子走,只有晚上,看得见小情侣约到小树林里,女的穿着校服,留着短发,羞答答的低着头走在前面,男的不停的回头望,看看有没有人跟踪。看到没人后,男的欲牵之手,不料教学楼上“嚄”的发出一阵欢呼,原来早已被人察觉。吓得那女子花容失色,扭头疾走。

我在二塘中学读书期间,几乎没有洗过一次热水澡。一是因为洗热水需要买热水票;二是因为洗热水澡的地方就在校园中心,每天放学就排满长龙,而且男男女女的一起排队洗澡,我觉得很不雅;三是因为洗冷水澡不要钱而且方便,出宿舍才三五米就可以马上洗了,在里面只要不杀人放火,根本每人管你。读书的时候我们就曾听到一个典故,说低年级一位同学因为怕冷,一个多礼拜不洗澡不换内裤,脏了就把内裤反过来穿,又继续下一个星期。这太强悍了。这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千万不能怪老师教育不好啊。

以前二塘中学每年仿佛都有一段时间是干旱缺水的,连学生洗澡都成问题,晚自习的时候,还差1分钟响铃,有的人已经摆出飞人百米大战的姿势准备冲回去接水洗澡。记得女生宿舍前有五六个水龙头,那就成了众矢之的,男生女生都像非洲难民一样渴望着接点水回去洗澡,有的男生甚至当着女生的面在那里洗澡,后面的女生不依不饶了,推着他们的肩膀,嘟着嘴说:哎呀,你快点了,别洗了,给我接点水洗个脸先。女生一撒娇,天王老子也没辙,赶紧撤吧,女生上。

再说一个就是关于二塘中学的上课问题,一般上早课前,都要派2个人去食堂那边抬开水回来,然后还要给每位同学加满。这里很多老师上课都是用平乐话上的,像我这样从青龙来的有时候就像听天书一样,你说的慢点还好,说的快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有二塘中学的篮球队挺厉害的,不论是男队女队教师队田径队,我们看了都觉得挺强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挺丰富,我记得校园里还有一个鱼塘,可惜水质太脏了,都没有人肯下去偷鱼,一到秋冬季,水干了,学校就捞鱼给食堂炸成鱼果卖给学生吃,还别说,挺香的。还有个事我也记得蛮清楚,我们2001年乒乓球赛的奖品,至今都没有发放。当时为了这个球赛,我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回想起来,从高一117班,高二121班,高三119班,教过我的三个李老师、一个教语文、历史、物理,一个教语文的陆老师、一个教语文的黄老师、一个教数学的余老师、曾老师、一个教英语的林老师、黄老师、一个教化学的翟老师、一个教体育的卢老师、一个教地理的卢老师、一个教生物的黄老师、李老师,一个教计算机的廖老师、一个教政治的王老师还有莫校长、翟副校长、黄副校长、陈主任、莫书记以及食堂几位对我很好的阿姨、校门口尽心尽职的保卫叔叔,一百多位陪伴我高中3年的同学,垦荒园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几十位社友,跟我在乒乓球台、篮球场、足球场上奋斗过的好朋友,以及许许多多的校友都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印象和回忆。

这3年确实挺疯狂的,02年世界杯因中国队出线兴奋得几乎睡不着,姚明成为NBA状元省吃俭用买火箭队球衣印上11号,军训打枪,竞选班干,野外烧烤,追过学妹,追过同班女生,中意过老师,跟同班女生结拜为兄妹,帮别人送过情书,写过长篇小说,演过2个相声,打了2年乒乓球,洗了3年的冷水澡,曾经穷到买不起菜票,泡汤吃白饭,连续1个月没肉吃,为了吃肉和同学打赌最后吃了1斤2两饭,跟朋友捡过破烂去卖,在宿舍跟阿肥、阿刚、阿嘎冒着被罚跑十圈的危险聊天到深夜,在宿舍搞演唱会,凑钱买磁带,凑钱买《体坛周报》,进入文学社,采访女老师,庙会去同学家铲吃,高考作文近乎满分等等。现在,转眼毕业10年了,谨以此篇作为我对母校的纪念。

另外,我倚老卖老的讲给我的师弟师妹们一些经验之谈:

一、可以学习差,但一定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一定要孝顺父母关爱家人关爱朋友尊敬师长;

二、可以不要试卷上的成绩,但不能不要生活上的成绩,你有没有动手能力有没有过硬的技术本领?

三、可以在学校恋爱,但请不要在教室里不要在熄灯以后,不要让自己的老师父母看见。另外,千万别跟混混谈恋爱。

四、该全面发展还是要全面发展,但一定要有一样东西,你是独一无二的,强到别人无法超越。

五、二塘中学真的很可爱,尽管开始你可能不喜欢这里,但试着融入,这里女生,别的地方很难找的。

母校的荷塘

文/熊田静

夏日周末的清晨,当太阳还没有散发热烈光芒的时候,我送女儿去师范校园上家教课。

对女儿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而我却不同,当我走进母校,我的目光和思绪就在搜索和回忆中不停地交错。

回想16年前,年少的我带着一脸的稚气,走过两旁种满月季花和雪松的师范大操场,经过两栋学生宿舍,路过一片碧绿的荷塘,再到学生食堂里去打饭,这样的路程,我每天要茫然地重复三次。而今,当我走在这阔别已久的校园中,感觉却是如此亲切!

时间过得真快啊!16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般,回首曾经的校园生活,虽已渐模糊,而此刻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悄然唤醒。

送走女儿,我独自走在种满法国梧桐的林荫小道上,抬头仰望,阳光透过梧桐叶,将记忆剪切成层层叠叠的碎片,从空中铺洒一地,踏着这岁月的斑驳痕迹,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开始探访这充满母爱气息的校园。

循着往日的记忆,我来到校园中的那片荷塘。走近荷塘,“呀,荷花开啦!”瞬间,我被眼前的美景所折服:放眼望去,满池荷花有的正迎着晨风含苞待放,有的正迫不及待地吐着花蕊,有的已早早地露出娇小而嫩黄的莲蓬,莲柄上还有满是花粉的花蕊,真是鲜嫩欲滴。我站在荷塘边,静静地欣赏着满池的荷花,心中是无尽的喜悦。

一阵微风吹过,那大片大片的荷叶,挨挨挤挤赶集似的聚拢来;风一停,那凑拢的一群便又摇晃着绿色的大圆盘各自分开。几只蜻蜓从水面掠过,带着夏日的气息,留恋于花叶之间,似是传递这夏日邂逅晨风的甜蜜。

荷塘的中间有一座亭子与九曲桥相连,我信步走下台阶,来到九曲桥上。置身于这方荷塘之中,一时间,我已不知在桥上走了多少个来回,只觉眼前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深深沉醉。

太阳已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校园依然静悄悄,偶尔从荷塘边那葱翠欲滴的竹林里,传来阵阵鸟鸣,为这美丽的清晨奏响一支幽雅的乐曲。我尽情地欣赏着,回想16年前,我每天都要经过这里,却从不曾留意过这方荷塘,更不曾为她的美丽而驻足停留。而今天,正当荷花盛开时,我恰巧赶上了。原来,有些美丽,总在不经意间错过!

荷塘的一角,一座名叫“园丁”的白色石雕像吸引了我,那是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女教师的形象。她身着长裙,左手握着一本教科书,右手轻抚着耳边被微风吹起的头发,神采奕奕地屹立。

我久久地仰视着雕像,心想:不知经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岁月的沉淀,她无怨无悔地选择着一种神圣而清寂的人生,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执着于自己的追求,无悔于自己的人生。霎时间,我被园丁的精神而感动,被师魂的厚重而震撼。

蓦然回首,忽然觉得我身处的这方荷塘,不也有一种如“园丁”般的执着与坚守吗?季节轮回,世事更迭,却依然保持着它原来的模样,于闹市之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静静地守候着满塘的荷花,任它花开花落,不管繁华或落寞,有人赞赏也好,无人问津也罢,却始终以一种姿态,向人们展示着它独有的美丽与安宁。

我独坐于亭中,看着远处那园丁的雕像,在夏日晨曦中更显得英姿挺拔;眼前这片静寂的荷塘,更有一种脱世的清纯与美丽。

虽然有些美丽,会在不经意间错过,但我想:或许只有坚守过寂寞后的梦想,才能绽放出岁月如歌般的灿烂,就像那园丁;只有经受过风雨后的等待,才能看到生命里最美丽的风景,就像那荷塘,亦如人生……

母校怀旧

文/浦景东

我工作所在的鹿苑小学去年9月喜迁新校,那株特别珍贵的、已种植近百年、见证母校历史的紫玉兰搬植于新校大厅之前,从根部长出的4个大枝杈给人以壮实与饱经风霜之感。看着那花后卵圆形叶片蓬勃而发,不由激发了我对母校的怀旧之情。

母校位于张家港市境内古黄泗浦畔的原鹿苑镇,历史悠久。原校最早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的祖母于1907年创办,至今已逾100年。鹿苑小学的前身鹿苑中学以前是一所完全中学,我就是在这里度过了我的初中和高中。

我中学在读阶段的校舍均为平房,校门在西边。对着校门的右侧是三间古朴典雅的民宅,乃钱昌照的故居,为校领导与部分高中教师的办公之所。宅前左右对称地植有芭蕉、棕榈、山茶等花木,埔内四季常绿,夏季芭蕉扶摇。正对校门的墙上置有宣传橱窗,橱窗前的圆形花坛中是棵珍贵的紫玉兰,每年4月,众多紫红色花苞竞相绽放,格外引人注目。

虽然时过近40年,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还历历在目,教过我的老师一个个犹在眼前:班主任姜梦怀老师教政治,他的治学严谨,他的为人,他的一手规范优秀的正楷字和毛笔书法,都使我受益匪浅;教数学的季瑞松老师,他的代数、几何课言简意明,作图明快利落,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刘铭贤老师的语文课上,常指名让我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我的习作常得到他的鼓励;钱金逵老师的化学课,幽默风趣,我们在轻松学习中总能有所收获;孙海航老师的物理课,分析严密,说理透彻,同学们都很喜欢;教体育的谢如榴老师组织能力很强,善于指导学生……母校的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们长期住校,工作认真,待人热情,生活清苦。他们上课时的一招一式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个阶段的教科书内容不全,幸好有一段智育“回潮”时期,教学上老师们还是抓得挺扎实的,会发些补充讲义来充实课堂。那时高中数学有“三视图”的内容,陈俊义老师教学很认真,我记得有一次他让我回家用乌土做一个机械模型,我照着他的话回家找了乌土做成后交给了他。在数学课上,我看到陈老师把我做的模型事先锯开了给大家展示,使大家懂得实物剖视的样子,课上得很踏实。十年动乱,高考取消,尽管我们当时没能入学深造,但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这些老师的辛勤培育。

每年的秋季田径运动会隆重而热烈,中小学联合举办,历时3天,校与校、班与班之间展开激烈的竞赛。运动员们顽强拼搏,勇于夺冠,在母校赛场上多次留下了矫捷的身影。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时光已使我们学生时代的那份容颜荡然无存,但母校的昨天在我心中是那么的永恒。学校易搬迁,师恩难忘却,岁月的鸿沟使我们师生少有联系,但老师们的音容笑貌,却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普贡,我的故乡

文/韦明殿

离开生养我的的故乡普贡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可我却从一个懵懂少年长成了一个要挣钱养家糊口的汉子了。每天在省城的单位大楼六楼那间窗明几静的办公室里,凝望着繁华的中华南路那来来往往的人流,或坐在电脑前搜寻外面的花花世界,大脑里总会出现儿时故乡。

那宁静的寨子,那满坝金黄的油菜花,从金黄油菜花间淌过的小河。小河是从老阎塘水库淌过来的,潺潺地流去,河坎上那一蓬蓬绿叶衬托中鲜红的刺梨花,在金黄中欢欣雀跃。骑在水牛背上从河上的小石桥走过,回首望去,那座在梓木林中,晨曦和炊烟缭绕下的普贡中学,更让当时少年的我魂牵梦萦。

我的母校,培育我们的摇篮,少年时代我最快乐开心的世界,那在林中隐现的教学楼,犹如仙界奇境,那在晨风中传来的上课钟声,是催人奋发的鼓角,尽管那钟声来自于旧了的车轮钢圈,每当我们的老师,我亲亲的二叔韦山贵先生抡起铁锤敲响钟声,同学们跑进教室那瞬间,我都会停在教室门口,肃然起敬地望着二叔那高高的身影,那拿着铁锤扬起的右臂,那望着学生们涌向教室去的笑脸,他是我的偶象,我好想好想长大了也能像他一样当老师,像他一样每天敲响那挂在老槐树上的钢圈钟。

故乡,母校,亲人,织成了那幅永不褪色的思乡图。

那天,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着,电话铃响了,提起话筒,苍老而熟悉的声音传来:“明殿吗?我是二叔,普贡中学要搞八十年校庆,你回来看看嘛!”

二叔!真是二叔的声音!二叔韦山贵在普贡中学任教几十年,当过教师、班主任,现在退休了,心依然仍系在学校。

我好激动,我的母校已经八十岁了,从民国时期建起,走过了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从普贡中学走出来,踏进社会的学子们多骄人啊:有在战场驰骋的韦明锦,有在商海崭露头角的韦于忠,省电视台的韦世都,省直机关的韦海滨,县政府的袁隆平、韦佳林、韦坪娟、韦虎啸、韦玲英,还有在美国的韦明俊等。

二叔还记得我,我也惦记着二叔,再也没心思将杂乱的工作做下去了,于是向领导请了假,匆匆地开车赶回故乡去。

少小离家时,是父亲陪着我徒步十几里从乡间小路的普贡走到马场镇场坝,再从马场镇坐车到黔中重镇花溪,从花溪再转车到贵阳,花了一整天时间。现在我开着车从贵阳出发,一个多小时就回到了普贡。故乡变化大啦!普贡已划进了贵安新区,笔直宽广的贵安大道、黔中大道、金马大道……从马场镇回普贡,已是漆黑的柏油大道。儿时戏水摸鱼的克酬水库旁,已建起了五星级的星河湾大酒店。曾经骑牛经过的小石桥历经风雨仍然矗立着,绿树丛中的普贡中学仍在,当然,低矮的教室已是耸立的教学楼,古老的钟已不见,但那几十级的石阶仍在。赶到普贡看到已在学校门口等候我的已显苍老佝偻的父亲和二叔时,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是我思恋的故乡,这是培育我的母校,这是我魂牵梦萦的亲人。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无以为报,谨以此小文,献给母校!

感恩母校

文/石楠

我的母校安徽省太湖中学为迎接建校110周年,拟编辑出版《太中娇子》画册,弘杨太中校友骄人的成就,激励更多的太中学子奋发向上,建功立业,也为进一步加强母校和校友的联系。编者要我为画册写序,我欣然应允。这并非我的文字有多好,也非自认是为序的当然人选,而是母校于我恩重于山,有话想说。

我的老家在太湖县李杜村笔架山下一个小山村,距县城四十多华里。我出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年月,我祖辈世代农民,没有一个识字的。由于贫穷,又因为是女孩,少小时无缘上学,十三岁才有机会在村里的扫盲夜校识得些字,十五周岁时在乡村老师的帮助下,得以插班义仓小学五年级,有幸在十七周岁那年考进了太湖中学初中一年级。这是同龄人上大学的年岁。我非常珍爱这个上学机会,靠国家给的丙等助学金,发奋读书。我永远不忘在求学的那些艰难日子里,恩师们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教几何代数的朱丝纶先生常给我出些高难度的习题,磨砺我数学能力;教我们汉语语法的龙笑云先生,也常给我出些课本以外的古汉语语法分析作业,谓之给我这个基础薄弱的“大”学生开小灶。我的班主任邢家模先生为给我争取助学金,说了“助学金就是要给那些想读书、奋发读书又上不起学的学生,比如我们班上的石纯男(我的曾用名)”而险被打成右派。我们的女生指导员陈宁生先生,对我们女生管教非常严厉,晚上九点熄灯铃一响,她就出现在女生宿舍门口,她轻咳一声,叽喳喳的宿舍立即鸦雀无声,而对我深夜还在厕所路灯下偷偷看书却网开一面。有一回,被她碰上了,我吓得浑身打颤,想着这下可糟了。她却没有骂我,而是将我带到她房里,让我坐到她备课的小桌前,冲了碗红糖水要我喝,对我说,看你冻成这样,以后要开夜车就来我这里。说完打开她的衣箱,找出一件她四十年代上大学时穿的半短袖花布夹衣,不经意地对我说,我看你穿还合适。就帮我穿上。就是这件旧夹衣,伴我度过了初中三年的寒冬。衣袖未及地方,至今留着冻疮的疤记。在饥饿之年,粮食比什么都金贵,我回家途经母校探望师长们,我的班主任邢家模先生爱生如子,诚心诚意要留我吃饭,我见他从床底下的纸盒里小心翼翼拿出一只很小的玻璃瓶说,没有什么给你吃的,还有几滴麻油,就都浇在了从食堂打回来给我吃的牛皮菜上。当时我的眼泪就要滚下来了。

母校总是和一个人的青春、梦想、眷恋紧紧连在一起的。我最难忘怀的是那次作文比赛。那是1956年的下半年,我刚从初一升到初二的时候,学校举办全校学生参加的作文比赛。班主任汪鹤龄先生在班上告诉我们,说这次作文比赛题材自选,体裁自定,字数不限,不分年级,不分高中还是初中,按同一标准评定优劣,优秀作品将以专刊形式刊登在学校的壁报上。我写了一篇约三千字的小说《娟姑》。取材于生活,那是我很小时候听说的事,我石姓一姑娘,我母亲称她毛姑,她与一个“广佬”相爱,家里却要把她嫁给幼时父母为她订的娃娃亲,她就跟那人逃了,被父母从半路抓了回来,打得遍体鳞伤,悬梁自尽了。我带着幼稚的哀伤和愤怒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不成熟,却得到了老师们的称赞和好评,他们把它刊在壁报首期的头条。虽然没有奖金,没有公布名次,可这是我真正的处女作,它极大地鼓舞了我,给了我自信,让我萌生了当作家的梦想。影响了我长长的一生。我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一些影响,与这次作文比赛有着血脉相联的关系。如果没有这次作文比赛,没有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后来我能不能成长为一个作家,那就很难说了。它让我有了自信,让我知道了自己有些文学悟性,有了梦想和追求的目标。我永远感激母校,永远感激这次作文比赛,

尽管我们的校友陆陆续续地走出了太中的校门,像无数的金豆子,在祖国和世界的不同地方发芽生根,茁壮生长,不管我们离开母校多少年,母校仍然牵挂着我们,关注我们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和成就。就我而言,每有着作出版,新书首发签售,母校都派员参加,校长还亲自带队到安庆新华书店买我的书,学校图书馆藏有我的全部着作。母校于我们,就像一棵葱笼繁茂浓荫如盖的百年大树,我们就是曾在这棵树上栖息长大的鸟儿,我们饱吸了母体的乳汁,学会了飞,一批批地飞离她的羽翼。不管我们飞落何处哪方,母校的绿荫都会延伸而去,每一个学子都能感到母校那份关爱的温暖。我们和母校永远血脉相连!我们的荣就是母校的荣,不管身居何位何职,都要记住我们曾出自光荣的母校!

感恩母校!

重返母校

文/胡鸿林

这次回母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不得不从遇见超哥开始。超哥,高中毕业后远赴俄罗斯学习路桥技术,近期学成回国,恰好与我成功碰头。

和超哥一起来到母校。大门口“做豪迈的中国人”几个大字依然醒目。如今的麓山,学弟学妹们一届比一届霸气,这门槛那也真真是水涨船高,大门早已不是我们想进就能进了。超哥为人十分低调,进门登记时说,拿你的军官证登记吧,看起来比较霸气。我推脱不过,羞涩地将红本本递给门卫大叔,大叔端详再三,说“你这上面没有身份证号啊,换一个吧”,听,清脆的心碎声。最后还是班主任王总打了电话把我们接了进去。

走进熟悉的教学楼,里面的设施焕然一新,变化确实很大。在楼里,我们见到了王总,乔木,SKY,翔哥和宁主任,除了红姐已高就电大外,其他老师基本还是老样子,当然宁主任确实是升官发福了,另外我们还惊闻大象已是副校长,本以为全校都能听到咆哮声了,结果王总说,人家现在早已换了风格,斯文了许多。在王总办公室聊得正欢,恰好进来一个学生问题目,我突然恶作剧地问了一句,“王老师现在还拖堂吗?”学生先是一惊,然后缓缓说道:“我不是王老师班的。”虽然没问出结果,但王总自豪地交待:该拖还是要拖的。

现在老师们都不在一个房间了,我们各个屋子串了一遍,并相约中午一起吃饭。午饭间,我们见到了乔木叔叔的正牌师母,席间其乐融融,相谈甚欢,还是那些老师,说的也都是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送走各位老师后我们在学校转了一圈,由衷感叹学习风气浓了很多,休息时间,石凳上、操场上到处是看书做题的学弟学妹。

临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校训,虽然“学会关心、学会生存”的校训也挪了地方,但在每个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心里是不会变的。

我爱母校和老师

文/杨永琼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时间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转眼间,我已初三,即将离开待了三年的学校,可三年的中学时光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三年的中学时光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最难忘的是老师的身影和同学的笑声,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深意。

她的笑容确实与众不同,一笑满脸褶皱,犹如平滑的水面因投下一颗石子而荡漾起周围的涟漪。她就是我中学时万能的班主任——李老师。

讲台上的她时而慷慨,时而手舞足蹈地分析着课文里的每一个角色,用逼真的神态,夸张的动作,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课堂上她是老师,课后她是我们的好朋友,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让我们没有压力,没有沉重的心事。

老师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每一个同学,有她的地方就有浪花般的笑声。她的笑别具韵味,就像一块蓝天似碧海一角,从她的笑声中我悟出了哲理,我听到了爱的旋律。

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老师,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学校。

学校是我的避风港,在这个温暖的怀抱里我找到了快乐,找到了坚强,找到了不哭泣的理由。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而这些都是老师的一粒粒汗珠换来的,老师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梦想,换来了父母的欣慰。

凤凰起舞的日子

文/黄理瑞

七十载的风风雨雨,经历的是沧桑,收获的是桃李满天下。

七十载的苦心经营,付出的是汗水,得到的是一颗颗感恩的心。

正值化州市那务中学建校七十周年校庆,全校师生都沉浸在无比喜悦和激动之中。10月22日,这个重要日子,早在校庆筹备之初就牢牢地驻扎在全体师生和校友的心里。所有的人都期待了很久很久。这一天终于盼到了!所有人的激动心情都在这一天集体迸发了,犹如火山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重重热浪,在校园中升腾,升腾,直达云霄。

当日的校园早已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彩旗飘扬。综合楼、教学楼前挂着一条条热情洋溢的竖标,校道的上方拉着一块块好客的横幅,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校园穿红着绿的,打扮得活像一个美丽的新娘。

才早上六点半,师生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早早出来去迎接校友、嘉宾的归来。他们的身影在巨大的气柱和拱门中穿行,那轻快的脚步和灿烂的笑容绝对是最美丽的风景。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别着校徽举着彩旗,对归来的校友和嘉宾夹道欢迎。欢迎的队伍像两条长龙,一直蜿蜒到府前路。

这是全校师生对校友、乡贤、嘉宾的最高敬意。校友、乡贤们虽然在外打拼,身在异国他乡,但依然情牵母校,时刻关注母校的建设与发展。

在筹备庆典的短短几个月中,学校共收到了校友、乡贤及各届热心人士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共计300多万元,并先后捐建(造)了珠海广场,中山园、陵秀苑,还有高标准的CBA灯光球场,以及宽敞的陵秀西路。还请回了一尊巨大的校训石,撑起了一块蛮有意蕴的校徽。这一切的一切大大绿化美化了学校的环境,改变了办学条件,还为师生们学习、工作、为人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太阳慢腾腾地从东方那边升了起来,露出了一张圆圆而又火红的笑脸,给校园内那棵苍劲葱郁的凤凰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凤凰树俨然一只金色的凤凰,她张开双翅正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校友、嘉宾的归来。

不一会儿,一辆辆锃亮的小汽车载着一颗颗感恩的心,缓缓地在夹道中穿行,最后整然有序地停在母校的“心坎”里。同学们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欢呼声响成一片。校友频频挥手致意,脸上荡漾着无尽的笑意。不少同学声音喊哑了,但始终热情不减,一如既往地欢迎陆续归来的大师兄、大师姐,欢迎各级领导及热心人士。这是心与心相互交流,这是情与情的回响。敢问人世间哪有如此美丽动人的画面,哪有如此撩人心脾的交响。

到了十点,太阳在肆意地吸收了大家的热情之后,变得更加强烈,更加灿烂了。

此时此刻,校园人山人海。庆祝大会就要开始了,但久别重逢的校友互致问候,有不少人还被学校的美景和展览馆高雅的艺术所吸引,迟迟未肯到会场就座。

那务中学确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圣地。如今历届新老校友欢聚一堂,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气血方刚的青年,也有健壮持重的中年。在主席台上就座的作为代表的有领导、有专家教授以及商界精英,还有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

庆祝大会的会场设在学校运动场的西面。横披写着:“热烈庆祝化州市那务中学七十周年华诞。”上联是:“读古今之书汲文明之粹日月光华齐庆七十华诞”,下联是:“明做人之理养浩然之气天地精英共聚圣地学府。”还有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两条飘扬在主席台上空的更为醒目的竖标:偏东的一条是:“承数代师心劈九利圣地为杏园引陵江奇水耕耘三尺台桃李竞芳菲。”偏西的另一条是:“蘸千年浓墨展六皇山脉作画卷握笔架神毫挥洒七十载华章凝重彩。”

大会是在富有激情而又高亢的校歌——《陵秀之歌》的歌声中开始的。“滔滔陵江胸怀百川,巍巍六皇志存高远……”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动听的歌声啊!蜜蜂、蝴蝶也在凤凰树上翩翩起舞,连凤凰树也情不自禁地晃动了起来。

大会先由现任校长唐明致欢迎辞,接着是校友、教师、学生等代表作了发言,之后是各级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的发言,都充满了对母校的感恩与关爱。特别是他们回忆起在母校读书的岁月时更是感慨万千。他们无不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他们也为母校的发展壮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他们还热切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努力拚搏,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母校增光添彩。

隆重的校友捐赠仪式更为引人注目,更为令人振奋。它把庆祝大会推向了高潮。其中刘开春董事长捐款80万元,陈权雄董事长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共计30万元。

最后由赵果鲜副市长代表化州市人民政府,唐明校长代表那务中学为刘开春和陈权雄董事长颁发了名誉校长的牌匾和证书。这时全场掌声雷动,人们纷纷对他们投以钦羡的目光和深深的敬意。

欢乐的时光总会在不经意间流走。转眼间太阳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西山,沉沉睡去。但校园依然那么喧闹,那么欢乐。欢声笑语,火树银花的校园又迎来了新的嘉宾——漫天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姑娘。

在灯光的怀抱中,所有的人都急切地期待在大舞台前,他们或坐着或站着,期待着精彩的文艺大餐让他们品赏,让他们饱享。那样子,他们似乎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精彩的“镜头”,任何一个细枝末节。

演出伊始,开场舞《风凰花开》就把观众的目光紧紧地吸引住了。那优美的舞姿,那猎猎的彩旗加上舞台上的灯光效果,那简直是仙女在云中翩翩,在雾中跹跹。

相声《幸福热线》,表演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引起了观众的一浪高一浪的欢笑,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人们为之陶醉,确乎前俯后仰,合不拢嘴。

街舞刺激的情景,演员们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乐曲以及时不时传出的阵阵哄笑,使观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挤满了整个运动场,连满天星斗都在不断地眨着眼,它们的投入程度比观众还要观众呢。

在欢声笑语和轻歌曼舞中,化州市那务中学结束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七十周年华诞的庆典活动。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历史的转折,她将承前启后,以更加辉煌的成就和骄人的业绩跻身于化州、茂名、乃至广东省中学名校之林,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合格的新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学校争光,为祖国争光。

陵秀这只美丽的凤凰,在《陵秀之歌》的伴奏下,明天将舞出更为令人陶醉的舞姿。我们拭目以待着。

悠悠母校情

文/杨小葳

月亮弹奏出一首悠悠的乐曲,深蓝色的夜空被星星点缀成一条银河,静静地流淌,风儿将它吹响远方。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月夜,我却怎么也睡不着……

思绪慢慢地回到以前,桃花盛开,花儿含苞欲放,树是那样的绿……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奔跑,是那样的快乐。操场上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教室里传来的是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转眼间,五年小学生活悄悄过去了,我在这里度过了五个春夏秋冬。草儿绿了又黄了,花儿开了又败了,桃花红了又枯了,杨树绿了又黄了,叶子长了又落了。我们经历了多少就有多少快乐,相处了多长时间,就有多少友谊,我们长大了五岁,就学了五年的知识……虽说雁过无痕,但那里却永恒地记录下了它们花瓣轻轻飘过,那里就是我的母校。

五年来,我们的快乐时间从今天起消失了,我们不能在一起奔跑,不能在一起学习了,但我会永远记住我们之间的快乐。虽然不能都分到一个班,但我会记住班里的每一个同学,记住我们之间宝贵的友谊和这么多年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们相处的那样亲密。感情那样醇厚。大人们说忘记了小学同学,只记得高中、大学的同学,但我不相信,我们五年的友谊我不会忘记,我要永远记住这段美丽的时光!

天色越来越晚,可我却一直睡不着,越想睡,那一张张我熟悉的脸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在对我微笑,仿佛在对我讲这五年来发生的快乐与悲伤。快开学了,我们还能都分在一个班吗?虽然这不现实,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在一间教室里学习,在操场上玩耍打闹……

想着想着,我便渐渐睡着了,我梦见我们好在一间教室,还是原来的老师,好在原来的学校里。那些快乐,那些悲伤,那些回忆,那些友谊,都在这梦里……

随便看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6 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