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词语 收藏文章
释义

收藏文章(精选20篇)

收藏心爱

文/心淡如兰

我喜欢收藏,打开衣柜、书橱、鞋柜、抽屉,到处都堆满了我收藏的东西。

岁月渐行渐远,流金的好年华我无能挽留,但是,我却把一路走过的每一寸光阴的瞬间美丽记忆留了下来,那就是收藏岁月点点滴滴的精美带给我的一切饱满的甜蜜温馨回忆。

每一件、每一个物品的收藏,都是一个温暖感动的瞬间故事的铭记。

曾经小时候的我喜欢收藏邮票、喜欢收藏色彩鲜艳、五颜六色的水果糖纸;喜欢收藏各种颜色、各种花样、各种形状的小手绢;喜欢收藏各种漂亮好看的日记本;喜欢收藏各种花色不同,形态不同的铅笔、钢笔、圆珠笔。

长大的我又喜欢收藏小碎花布头、各种颜色的毛线团和纱巾、丝巾;各种颜色、各种式样的布鞋和皮鞋;各种美丽漂亮的雨伞和太阳伞;还有各种经典小说和散文诗集和经典歌曲;还有很多很多亲朋好友的新旧老照片……总之一句话,收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心爱,是我温暖充盈自己生命的丰美宝藏。

只要是空闲的日子里,我就会一一拿出我的这些用心收藏的所谓的“宝贝”,用心再次慢慢整理,静静欣赏,心情安静而惬意,轻轻打开记忆的窗,任思绪自由飞翔、慢慢回忆,重温走过的那些岁月美好时光!

用手轻轻拿起曾经用色彩艳丽的糖纸折叠成的一朵朵漂亮的小花和纸蝴蝶,轻轻放在鼻子下嗅闻,依然还会闻到当年那种水果糖的甜腻味道,真好闻,真甜软哦!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为了奖励我们姐弟几个学习好,妈妈为我们分发水果糖的情景,因为那时的生活没有如今这样富足丰盛,一颗甜甜的水果糖当时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奢侈的愿望。等拿到妈妈分给我们的水果糖,看着手中花花绿绿的漂亮花纸、有时是透明玻璃纸,真的好漂亮,每一次总是拨开糖块放到嘴里,享受着甜甜的味道,还不舍的把糖纸丢掉,然后,就学着折叠各种漂亮的蝴蝶和纸船、或者折叠成小星星和纸鹤,做成一串串漂亮的风铃高高悬挂在房门上,于是绚丽甜蜜的童年之美丽梦幻就这样迎风甜蜜翩翩飞舞……儿时的梦真纯,真美,真甜腻哦!

轻轻再次打开折叠好的一款款花色各异的小手绢、纱巾和丝巾还有花伞,眼前立时就会映出当年和闺蜜还有最好的女同学结伴去商店精心千挑万选的情景,我们总是为了不同的式样和花色乐此不疲争持的不亦乐乎,总是挑选的售货员都不耐烦,而我们却兴高采烈收获而归。那份友情真纯美,真干净,清清爽爽的惬意!

再次轻轻打开一本本厚厚的影集,翻看着自己和那些亲朋好友曾经瞬间永远定格如花绽放的青春靓丽的美丽容颜,轻轻触摸着时光铭留下的那份美丽瞬间,心刹那间温润而柔情飞扬。青春真好,花样的年华,花样的璀璨之梦幻,花样的浓郁芬芳生命之韵味!

悄然走过的所有时光真美好,生命中充盈了太多太多温暖的温情记忆和瞬间的感动。

打开衣柜和鞋柜看到那么多堆积满满的衣服和鞋子,自己都惊讶感慨,怎么堆积了这么多的东西哦?不经意间就回忆起和妈妈、小妹、好友、同事、还有先生一次次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商场,不同的地方购买选挑的这些衣物鞋子,当时那份狂喜若狂的购买欲望和喜滋滋的美丽好心情。

衣柜里还有被我精心折叠好、竟然一次都没有穿过的毛衣、毛裤、毛背心、毛袜、和手套……回忆当年那么痴迷编织毛线活的我,不禁暗暗抿嘴轻笑,当时,为了学习编织各种花样不一的毛衣,我竟然晚上不睡觉,每一天约束自己,为自己定下规律,不学会一个花样不睡觉吃饭,每一天不织完一个毛衣袖子或者前后身,也强迫自己不吃饭、不睡觉,于是,在那一段时间里,我为自己所有的亲朋好友和同学、同事一一编织了各种花样不一的毛衣和毛背心还有毛裤、手套和毛袜,不夸张地说,真的是一件一个花样,每一件都是精品绝版。而我为自己留下的也是绝版绝色不从样。看着鞋柜里那些或细高跟、半高跟、坡跟、箭头、圆头、方头、系带、船型、各种式样,各种颜色的布鞋和皮鞋,真的让我哭笑不得,因为有的鞋子,买回竟然没有穿过一次就过时了,这些东西如今真的成了我的收藏品了。

又打开书柜用心一一欣赏那些被我曾经爱不释手的散文、诗歌、小说集……我用手轻轻触摸着一本本被我存放在这里,冷清了好久的书籍,拿起放在鼻子下轻轻嗅闻,依然墨香飘逸,轻轻翻阅游览,页面上依然看到我当年当时钩钩画画的自己最喜欢的经典名词和名句。

一首首经典的歌曲依然萦绕在耳际,悄悄撩拨起心底对于那些已逝岁月最温馨甜蜜的涟漪!

看着眼前这些被我精心收藏的所有“宝贝”,我的心情满满盈盈的幸福洋溢。

因为岁月无情飞逝,而我却把生命中所有值的挽留的东西都精心收藏珍惜,在我每一次空闲的日子里,让这些曾经的温馨甜美记忆满满地充盈伴随我的生命空隙,让那些温情过往,永远伴我风雨人生,学会好好珍惜,学会感恩生活,感恩生命。

因为,红尘如梦,繁华似锦。深深地爱,浓浓地情,一路收藏,点点心爱,沉淀思绪,用文字穿成最美丽的心链,编织成生命之最璀璨的风铃,高高悬挂清风明月中,在最美的时光里,用心静静地聆听那些渐行渐远,关于似水年华如金流淌的故事……点点心爱,点点温馨,都是生命最暖的心爱收藏!

藏书家

文/安武林

有那么一个群体,我是非常喜欢的,经常利用各种方式来交流和切磋,分享和展示。那就是喜欢收藏书的朋友们,也可以称之为藏书家。藏书家有大小之分,资历有深浅之别,目的有爱好和商用之差。

我最讨厌的一个观点就是,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藏的。这等于没说一样,或者等于说饭是用来吃的一样。我相信喜欢藏书的人,大都是喜爱阅读的人。除非,收藏者仅仅以商业为目的,不喜欢读书,但知道各种书的价格和价值。这样的人,是算不上藏书家的。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相互轻视,乃至鄙视的人,自然是有的,但那是令我憎恶的。宽容和尊重是基本的做人道理。有人喜欢收藏古籍,有人喜欢收藏签名本,有人喜欢收藏民国版本,还有人喜欢收藏毛边本,有人喜欢收藏初版本,有人喜欢主题性收藏,林林总总,丰富多彩。

从阅读的意义上而言,仅从内容上熟悉即可,但对于收藏家而言,一本书承载的东西,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作家所写的内容,当它变成一本书的时候,就成了一件艺术品。比如,书中的插图、封面的设计,往往是一个时代审美的缩影。通过一本书,有时候可以洞察一个时代的历史。比如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真是一个励志的年代,奋发向上的年代,许许多多的格言警句之类的书,在那个时代大批出版。我本人手里就收藏了多种版本。

从收藏的意义上说,当然是印数越少越有收藏价值。我江苏有个朋友告诉我,印数在三千册以上的书,他一律不收藏。如此的印数,基本上未来很难有重印的机会。即便有,因为是初版本,同样具有值得收藏的价值,且价格是不会低于那些民国书的。我们随便在网上一查,便可以知晓。但不能忽略的是,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知名度。收藏家要有一双慧眼才行。有的很有名的作家,在刚出道的时候,第一本书的印数是很少的。当然,出版社对于市场的判断也会影响印数。精装本还不流行的时候,出一本精装书;诗歌和理论书很不景气的时候,出一本诗歌或者理论书,也是导致印数少的原因。

我在希望出版社出版的《这些人》《这些事》《这些书》,三本合售,网上标价五百元,令人咂舌。标价如此之高,并不是说我的书写得有多好,而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且印数极少。这当然是虚标价格,姜太公钓鱼之举。曹文轩先生曾经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过一本短篇小说集,当时印数只有2350册。幸亏他藏有几本,还慷慨地赠送了我一本,否则我就得花民国书的价格购买。非常幸运的是,金波、沈石溪等前辈,也馈赠过我他们印量极少的书。这些书,都是用来收藏的。他们的作品,我在另外的新书中阅读过。这就是阅读和收藏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我的朋友中,还有更厉害的。他买书,一般都买两本,一本用来读,另一本用来收藏。他有洁癖,从不淘旧书。他个人的观点,新书买下,过许多年之后,就变成了旧书。他常常在微信上晒他过去购买的书,令人羡慕,令人嫉妒。他买的书,质量没得说,而且在当时也是印数极少的。在我眼里,他是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家了。人们常常喜欢讨论这个人是不是收藏家,是不是真正的诗人之类的话题。看见此类话题,我只能笑几声。

在一些迂腐的人眼里,没有宋版书,是算不得收藏家的。但对于不喜欢古籍的人而言,宋版书只有价格而已。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我们国内做一个书的收藏家,不需要很大投入。如果阅读国外那些藏书家们的故事,就会知道那些书价格惊人,至少是中产阶级以上收入的人,才能有那样的经济实力。那位跟随泰坦尼克号一起沉没的青年藏书家,尽管家产丰厚,他的父母还怕他把家里搞得破产了。

我一直觉得,书也可以作为文物收藏的。在我看来,这是更高级的爱书方式。

收藏昨天

文/小语燕孙华绪

昨天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它已然过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沉思。今天的时光你正握在手中,拥有着它;明天,你却永远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昨天,只有昨天,你经历了,才知晓什么最难忘,才知晓哪些是美好,哪些带来痛苦,哪些最值得收藏。

收藏昨天,体味过往的美好,生活不仅需要向前奔跑,追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增添生活的图景。但这些图景是灰暗的,需要的色彩就要从昨天里寻觅,此之谓生活亦需向后望一望。收藏昨天,品味一下过去,正如牛羊的反刍一样,细细咀嚼,细细品味,吮咂出更多味道来,这样便为灰暗的图景增添了色彩。人生需此过程,开拓明日与收藏昨天相结合,于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景。

收藏昨天,虽不以实体的形式展现在你面前,可以随手拿来,触手可及的把玩,但它总归可以如影视剧一般,通过脑海放映出来。这就必定是,你自己的昨天,只有你自己体悟最深,纵使对他人详细述说,细致描绘,也不能完全移植到他人的脑海里去。收藏的昨天,大部分的——或者就说全部的,还是归你自己享用。

经历过一件事,它会自然而然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仿佛不必像现实生活中实物的收藏一样——劳心费神——深入挖掘,努力搜寻,求索购买,昨天的东西很容易就得来了。但收藏绝不是一股脑儿的容纳,绝不是无目的的接受过来,然后罗列、摆设……收藏的东西,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得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如生活在海边的人,大概不会去收藏一杯海水;生活在山脚下的人,大概也不会去收藏一抔土石——尽管它们容易得到——但也正是因为它们容易得到。

收藏昨天亦是如此,将你最难忘的,精挑细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摆放到脑海这个架子上。生活至今日,你或许已经历了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件事情了吧,但你将它们全都记住了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恰告诉我们,我们无法容纳所有的昨天,而倘若可以,那大可不必精挑细选作收藏,全部摆起来就可以了。然而我们收藏昨天的空间有限,那就有必要将无价值的、乏味的、琐屑的剔去,给有品位、有价值的昨天留出空间,收藏精彩的有价值的昨天,方使人生的图景斑斓。

父亲的“红船”藏情

文/陈佳

于千千万万共产党人而言,南湖碧波上荡漾的那艘画舫无疑是心中最神圣的一抹红色。

1995的“七一”前夕,四十岁的父亲有幸随单位党组织去了嘉兴南湖学习参观。那日,晴岚万里,波光粼粼,在古老的红船旁,父亲面对鲜艳的党旗举起了右拳。而那一刻,红船也犹如一盏明亮的灯塔,定格在他的心里。

回家后,父亲摩挲着留作纪念的红船参观券,向我们讲述着听来的关于红船的故事。母亲说,既然你心有红船,何不留心收藏下和红船有关的物品呢。于是,前半生从不收藏的父亲,开启了他的红船收藏之路。

几万人口的弹丸小城里玩收藏者寥寥。父亲的收藏之路起步艰难,尽管他逢机会便打听着与红船有关的一切。两个月后,一位同事告诉他,国家邮政部门曾于1991年7月1日发行了一套《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其中就有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父亲听了很高兴,当即便问谁手中持有,同事又告诉他,县里有个集邮协会、老邮迷们肯定有,并提供了一位集邮爱好者的联系方式。父亲按图索骥,几番周折后找到了那位邮迷,提出买下邮票。那位集邮爱好者先是一愣,而听完父亲的来意后却被感动了,不仅将自己珍藏的两套邮票中的一套送给父亲,还教授了一些集邮护邮知识。

半年后,父亲回乡下老家,在一位亲戚家中偶然发现了一枚略带锈迹的毛主席像章。起初,父亲并未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像章。定睛细看,这枚像章竟是以红船为底图。这一下,父亲激动了起来,当即表达想购买的意思。亲戚倒很爽气,说喜欢就拿回家吧。回家后,父亲找来酒精轻轻擦拭着像章。但见这枚直径为6cm左右的圆形像章,铝制红底,正中为银色毛主席侧面头像,下方则是乘风破浪中造型的银色红船,红船四周并饰以红旗、火炬点缀。捧看着这枚意外得来的红船毛章,父亲开心得跟个孩子似的。

渐渐地,父亲从事红船收藏的事儿在小城不胫而走,一些古董贩子有时也会上门向父亲兜售,只是他们以赢利为目的,所出价格经常都高得没谱,这让父亲那点有限的收藏基金难以为继。尽管母亲从未有过怨言,但父亲还是再三地缩减自己的用度,不抽烟不喝酒不说,甚至连早饭钱有时也省下了。一次,一位贩子送来一只老座钟,父亲一见便爱不释手,只是两千元的报价让父亲有些犹豫,毕竟是两个月的工资呀。犹豫了好几天,见父亲茶饭不思的样子,母亲开口了,说:买下吧,大不了这几月举家食粥吧。对母亲的支持,父亲很是动容,十多年后,每当谈到这件藏品时,他总不由流泪,说如果不是母亲,他的收藏之路早就中断了。

后来,本地收藏爱好者渐渐多了起来,甚至一度还形成了自发的交易市场。这对父亲来说甚为欣喜,期间,父亲通过交换、购买等方式,陆续收藏了与红船有关的明信片、商标、磁卡、扇面等近百件藏品。父亲还找来木匠打制了两个大储物柜,放在并不大的书房里专门摆放这些藏品,并将书房命名为“红船居”。

一晃20多年过去了,父亲的红船收藏热情仍未减退,只要有红船元素,都会千方百计去收来。近千件藏品,无一不饱含着父亲的一片赤忱之心。而通过收藏,父亲俨然成了半个专家,不仅精通邮、币、火花等方面的知识,对瓷器、木雕也颇有研究。不独如此,父亲还注重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成为我们当地党史研究会的会员,经常撰文发表党史方面的论述和随笔。

上周末,由父亲个人承办的“纪念建党99周年、红船精神个人藏品展”在县会展中心开幕。展厅正中,一艘高度为6米的竹雕红船赫然显立,父亲向来访者介绍说:这是一艘开天辟地的船,更是一艘民族复兴的船,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不忘初心,乘风破浪,继续前进!

母亲的“收藏”

文/徐学平

母亲的脸颊上又新添了几道皱纹,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许多……母亲老了。实在是经不住我和妻子的再三劝说,母亲终于同意搬过来与我们同住了。

母亲搬家的那天,我帮她去收拾东西。我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保存了许多旧时的物件,家里俨然就是个小型的“博物馆”。在母亲所有的收藏中,那台伴随她三十多年的老式缝纫机应该算得上是唯一的“大件”了,而母亲收藏最多的竟然是我的衣服,橱子里、柜子里几乎到处都是。这些衣物,记录着我的成长,也记录着母亲的岁月,我轻轻地抚摸着,心里顿时感觉温暖了起来。

母亲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天生勤劳,心灵手巧,家里原本普通的桌布之类的用品,经过母亲一番加工后就会显得很漂亮,并不富裕的生活因此而变得精彩和丰富起来。我上高中以前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母亲自己设计和裁剪后再用缝纫机做成的。母亲做衣服很有创意,我孩童时穿的衣服,大都镶着边儿,胸前和衣袋上还会有一些用彩色碎布缝制成的小动物或小人儿的图案,常常让同龄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我渐渐地长大,生活也越来越好。专卖店里的衣服琳琅满目,总能选择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因此嫌费事儿也就不愿意再让母亲给自己做衣服了。反倒是有些过时的衣服尽管还很新却不愿穿了,母亲怕我扔掉就帮着收了起来,后来,我有不穿的衣服就会送到母亲那个“大后方”。近几年,母亲的衣柜里又多了些小孩的衣服,那是她孙女的,她也乐得自嘲说自己就是个“老保管员”。如今,年过花甲的母亲依旧闲不住,不时地打开缝纫机,给这个改改,给那个缝缝,一副乐此不疲的样子。

除了衣服这“专项”的收藏外,母亲还收藏了不少的“杂项”。那是在母亲的小阁楼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旧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我曾经用过的作业本、橡皮擦、铅笔刀……甚至还有一个木制的陀螺,想当年那可是我的心爱之物,我还歪歪扭扭地在上面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呢。看着看着,我的眼圈不禁有些湿润了。

纵然尘世间有着万般收藏,但无一不是源自收藏者心底的那一份挚爱。母亲用她独特的方式收藏着我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她几十年的漫漫收藏中,那又该是包藏了多少她对子女最无私的爱!

不是每一份爱都值得一生收藏

文/浅墨书清语

有些人,不是真的薄情寡义,或许我爱着你,你却爱着ta。有些人只是受了伤,不知要该往何去,不甘心,不知要怎样去收回一切,才会戴上伪装的面具,行走在人来人往之中,继续在战场上摸爬打滚。只是,请不要伤了那些认真了的人。

刘丽最后一次沉默,是前几天的事了。

她在心里说:我很认真的想过跟你在一起过,当年向你的表白,就只换来了这几年的了无音讯,你的拒绝,让我找到了对我好的人,所以我当初离开你是对的。

她说的那个“他”,就是当年上学时的梦想男朋友,当时,他很优秀,很关心和保护刘丽,于是,情窦初开的刘丽写情书向他表白。

他淡淡的回了她一句:我们俩本就不可能,那么就这样吧。简短又决绝,但这不是最终的结局。

接着,刘丽知道他喜欢前排的一个女孩,为了求证,也为了争取,刘丽还是忍不住找他落实。

怎奈俩人年轻犯浑,话不投机,放学后,他居然拿着刘丽的情书交给了老师。

此后,之前的一切美好瞬息破碎。他们形同陌路,直到毕业离开,现在想想,刘丽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后来刘丽来到了昆山,在公司结识了现在的丈夫。

随后结婚生子,夫妇真爱似细水长流,她早已不是那个爱做梦的浮夸少女,她渴望那种一蔬一饭的柴米夫妻。她和他是通过工作认识的,他相貌一般,脾气温和,踏实可靠。 他会努力地挣钱养家,他会在她下班休息时为她做晚餐,他会在她的每次感冒时给她喂药,他会在她每次列假时包了所有的家务,他们没有花前月下,夜夜浪漫的美好,他们有的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幸福,她也过得很满足。

时间慢慢地把那些过往淡化,直到今年,刘丽被一女同学拉入一个旧同学微信群,刚冒泡就在群员中遇见了初恋告白的他。

刘丽沉默了,当年,初恋乱了刘丽的年华,而今,初恋乱了刘丽的心情。

刘丽不再发言,装成未曾上线。初恋发现她之后,总是不停地发来消息,而她却有些慌神地不知如何面对。

时至今日,刘丽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没放下,虽然没有回复初恋,却总是悄悄的浏览初恋的动态。

放不下是因为初恋,不甘心是曾经太失望。当懂了某些情结后,丈夫的好更加照亮了她的眼。

还记得,与丈夫热恋时,她笑着对丈夫说:“你很好,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今后就踏踏实实的和你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那么现在,就在心中有了方向。

那一晚,刘丽下班后在路边等丈夫,看到初恋发来的消息,刘丽回复了:“如果当初不是你,我没有现在的幸福,所以,请你把暧昧收回去。谢谢!”

接下来,刘丽偶尔会在群里发言,就这样,他俩做着曾经熟悉的陌生人。

今天,刘丽大方的伸手一按,点开了初恋在群里发的红包,不是每一份爱都值得一生收藏,而群红包却是谁都可以抢。这么想着,刘丽突然觉得轻松了,释然了…

若有缘,不求自遇;若无缘,求也无用。

其实缘分,顺其自然最好,不珍惜你的,说了珍惜也会离开。

能珍惜你的,不说珍惜,也会一直在。

这个世间真感情永远都是死皮赖脸中破涕为笑,心甘情愿中不厌其烦。

信任如镜,感情如树,陪你的人,因暖心而情义交换,才离不开。懂你的人因疼惜而无可取代,才不离开。

其实幸福的人不是得到了世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身边已经拥有的人。

不是每一份爱都值得一生收藏,珍惜已拥有的挚情才配一生幸福。

闲话暖手炉

文/伊羽雪

我收藏了一个暖手炉,暖手炉是古人冷冬里放在袖口暖手用的,很是小巧,像个小蛐蛐罐,我很喜欢,得闲时常常拿出来赏玩。每每此时,我便沉醉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里。

有一天,朋友带来一位收藏行家,从事收藏几十年,手里确有不少雅玩。他一见这手炉,不由动了心:“宝贝哦!”赏玩之后,这位行家提出要高价收买,见我不肯,又提出用明代投壶与我交换,或者用他最心爱的宋代瓷虎枕交换也行,都被我婉拒了。

这个暖手炉,别看物件小,文化内涵丰富着呢。它呈南瓜形,紫铜制作,高4.1厘米,腹径6.2厘米,做工却精细考究,吸引人的还有镂空的炉盖上五碟捧寿与炉身花鸟虫鱼相得益彰的图案。这种古代手炉一般都是由炉身、炉底、炉盖和提梁(提柄)组成,炉底多有平底、凹底、奶足底、荸荠底等,提梁常常设计成弧形柄、花纹柄、花篮柄、折角柄、竹节柄等。手炉型制各式各样,还有圆形、八角形、方形、腰形、花篮形、海棠形等。手炉炉盖和炉身亦多刻有“喜上眉梢”“竹报平安”“福禄寿”等吉祥喜气的图案。别看手炉不显眼,里面放进炭火或尚有余热的灶灰,走到哪儿都可暖手。其艺术设计也自有其妙,细赏颇能悦心。

过去的读书人,冬天在书房里读书,手脚会很冷,以致妨碍书写绘画。官宦人家冬天上衙门办公或出门访友,乘车坐轿也不能烤火取暖,于是,有人设计了一种专门捧在手上取暖却不会烧坏周遭物品的手炉。中唐时期,手炉成为官宦人家的室中用物,北宋年间便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民间普遍使用的取暖器具。当时手炉多为青铜材质,偶有银、铁、瓷等。器型小,可随手提动,比火盆、火炕要方便得多。它小巧玲珑,高和宽度不过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与精巧的紫砂壶略有类似,盈盈可握,小型的可放在袖口里,故又称“袖炉”,还有“捧炉”“手熏”“火笼”等雅称。

古代手炉由火盆逐渐演变而来,自唐朝始创,到明朝中后期,手炉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清末开始衰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江浙一带仍有少量生产。现在手炉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心爱之物。

相传隋炀帝沿运河南巡至扬州,时值隆冬时节,江都(今扬州市)县令为接驾,急命扬州民间铜匠精制一小铜炉,内置火炭,呈送隋炀帝取暖,隋炀帝即兴命名为“手炉”。手炉制作明代日臻成熟,炉体厚重,线条清晰,刀法流畅,常用一整块铜料敲打出一把手炉,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于一器,格调十分高雅,堪称工艺品中的珍品。不仅实用,更是斋房雅玩,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收藏价值。

每到天冷的时候,品赏我收藏的这件小手炉,就仿佛看到了古人冬日取暖的样子,心里也便有了一点暖意。

收藏了敬畏

文/张楚藩

这只铁皮办公桌,陪伴我二十四个年头了。1992年,潮州日版社初创,借用慧如图书馆办公,我用的就是这张铁皮办公桌。岁月沧桑,办公桌也有 “老人斑” 了,但是在办公地点的几度搬迁中,它依然紧随着我。办公桌的大抽屉中,还保留着二十四年前那个削铅笔用的红色塑料壳卷笔刀,和一套画版用的三角版。

记得有一次搬迁前清理杂物,在大抽屉底部,翻出了一张生日贺卡,一打开,贺卡就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贺卡是我调来报社不久后的一个教师节前夕,我在家乡一所中学任教时教过的一个高二学生寄来的,我想不到时隔十多年,它还能响起这么动听的歌,于是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沉浸在莫名的感动中。

事实上,刚来报社那几年,给我寄信寄贺卡寄照片的学生还真不少,因为工作繁重,加上家中又有病人要照料牵挂,实在没精力、时间和心思去一一回复,只是郑重地把学生们的这份心意珍藏起来。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有点歉疚:我肯定多多少少伤了他们的心。

我没有条件去收藏值钱的古玩字画,我珍藏的,大抵就是像上面说的这一类“大路货”。比如,朋友出书了,会送给我一本。即使没时间细细拜读,我也会珍藏起来,因为,这赠书,凝结了朋友的创造性劳动,也见证了一段友情。

不但收藏了朋友的赠书,到副刊部当编辑后,我还会“收藏”一些作者的来稿。

年轻时,曾应约给一个刊物投寄一组诗稿,可临到编刊时,有个编辑却来信要我重寄一份去,说是我原先寄去的那份给不小心弄丢了。我如约重新寄去,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有个文友对我说,你寄的是诗稿,如果是小说稿散文稿,可能就不会丢的。我想,这个文友说的也许有几分事实,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诗歌一如既往的热爱,因为我认为,一个漠视诗歌的文化人,是在自损品格。

经历了这件事,到报社副刊部工作后,我就养成了在电脑中“收藏”作者稿件的习惯,特别是对那些在基层打拼生活不宽裕时间也不充裕的作者的来稿,我更是刻意“珍藏”,因为我知道,论在文坛的地位,他们属于“短板”,但是他们接地气而充满生机的作品,又恰好补一补不少报刊的“短板”。

有人说我的收藏是怀旧,说得也对也不对。怀旧,是一种珍惜。而我的收藏,有珍惜,更有敬畏。

人是应该有所敬畏的。

敬畏天,敬畏地,敬畏神明,敬畏上帝,敬畏佛陀,敬畏这样那样的“主义”,是一种敬畏。

而敬畏爱情、敬畏友情、敬畏亲情、敬畏知识、敬畏劳动、敬畏创造,敬畏一切能使生活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加美好的东西,也是一种敬畏,一种很接地气的敬畏。

古朴文雅竹笔筒

文/刘绍义

在我收藏的众多文房四宝中,最鲜亮、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竹笔筒了。我的笔筒有瓷质的有红木的,但我最心仪的,还是那几十只竹笔筒。

实际上,我的收藏之缘严格来说,就是从笔筒开始的,而且是从竹笔筒。那是多年以前,我随爱好收藏的邻居老张去本市的古玩市场上玩,看中一只竹雕兰花笔筒,老张见我喜欢,又是件真品,就让我买了下来,价格虽然记不住了,但当时的笔筒价位不是很高,应该在五六百元左右,现在看来,这件笔筒真的是货真价实的。

近年来随着竹笔筒价位的提高,加上制售假货的越来越多,让竹笔筒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初入道者都不敢涉足竹笔筒了,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真品和赝品还是非常易于区别的,在我的心目中,它要比其他藏品容易辨别得多。

竹笔筒作为古代文人的把玩和实用之物,不但做工精细,而且文房气十足,其收藏价值更不能低估。清康熙时期顾珏、宋玉刻款的高浮雕山水人物竹笔筒,在2005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140万元成交,从此明清竹雕制品不但在香港屡创新高,在内地也开始红火起来。别的不说,就拿2006年6月3日的中国嘉德春“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拍卖会来说吧,这个专场116件拍品中,竟有29件是竹雕器,这些竹雕器,主流当然也是笔筒了,竹笔筒在文房四宝中所占的地位,从此也可见一斑了。

竹笔筒作为插笔的用具,肯定先讲实用,但作为文房用品之一,也是一件不错的艺术品,古代文人常常拿它自娱自乐或者馈赠好友,它成了文人书房不可或缺的宝物,颇受大家重视。所以这些竹笔筒即使没有款识,但只要年代久远,品位不俗,都是大家收藏的对象。

鉴别竹笔筒,首先是要看看它们是否有用过的痕迹,其次看看是不是有包浆,对于行家来说,这一点很重要,真正的包浆,是作假者难以企及的。我2003年收藏的一只竹笔筒,筒壁上“渔樵耕读”四幅画错落有致,形象逼真,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落款,让人感到美中不足。

尽管如今市场上假货成堆,但只要你留心勤奋,还是能捡到不少“漏”的,因为河是死的鱼是活的,前网过去,后网依然能打到鱼。只是见到真品或者是自己心仪的好竹笔筒,千万不要优柔寡断,坐失良机,不然再想得到,不但要付出多倍的钱财,还可能失之交臂,悔之终生。

我就曾有过这样一个经历。那还是多年以前,在我们本地的古玩市场上,我见到一个陌生的面孔,那是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黑黑的脸上配一嘴黄牙,看粗糙的手上层层老茧就知道他是一个常干体力活的老农。其貌不扬的他,面前摆的几个物件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特别是那竹质瓷质的两件笔筒,更是扎眼,好在我来得早,不然又会与之擦肩而过了。

可是一问价钱,那件洒蓝釉描金花鸟纹笔筒我还能接受,那件竹笔筒2000块钱我认为价钱太高。于是抱走了瓷质的笔筒丢下了竹笔筒。可是回到家里我越想越不对劲,瓷质笔筒固然好,但那只竹笔筒似乎档次更高,因为那只竹笔筒不但刀笔酣畅,做工精细,而且包浆自然,用手一盘,就现光亮,是伪作难以比拟的。于是连忙返回古玩市场,可哪里还有“黑脸黄牙”的影子。

人走了,那只竹笔筒哪里去了呢?

在这个“火眼金睛”多如牛毛的古玩市场里,那只竹笔筒肯定成不了嫁不出去的“剩女”。于是我便在每一个摊位前和每一个店里搜寻,果然在一家“古今轩”里见到了那只竹笔筒,店主我虽然不认识,但也眼熟,他给我开价一万二,最后说一万块钱少一分不卖,摸摸身上瘪瘪的钱包,我只能羞涩而又遗憾地离开。

如今,我虽然也有了一件与之相似的竹笔筒,上面也有炼丹、题诗、醉酒、弹琴、对弈五幅立体感很强的精美雕刻,但无论做工还是包浆,都难以与那件相比拟。三年以后,那只竹笔筒转到我的一个同事手里,现在,10万块钱他也不愿意脱手,不愿意卖了。你说我后悔不后悔。

值得收藏的日子

文/琴韵

走进这个本不该你来的地方,一切都是陌生的。

第二天,你就接受了一次让你胆寒的所谓的会议。会上,所有的员工都正襟危坐,一个个噤若寒蝉的样子,你用余光偷窥着会场上那些唯诺的面孔,心里有一种可笑,也做出一副不愿服贴的倔强,不愿雷同于他们的俯首和恐惧,自然高昂起头,显出自己不恭的神态。

然而,你在领略了所谓领导的讲话以后,这个念想在一刹那就被推翻得无影无踪了,你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失望,一种似乎亵渎了你情操的不快,一种被人蹂躏了情感的失意,好久好久,你没有从现实中回过神来,不敢相信这样的日子就是你今后要面对的,而且是要认真去投入的。

想到这儿,你感到了一种彻心的寒,同时悔意也自内心油然而生,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走错了门,认错了道儿。

你清楚地知道,你的这些心绪来自于那个领导的讲话,那些桀骜不驯的言论,排山倒海的言论,可以压倒一切的言论。你甚至听到了那些出自于山里人的粗俗的语言,那些不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亮相的语言。你只知道,不同的人,可以用他同等于身份的言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决然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单位,居然也有这样高谈阔论的言论,在你当时看来,完全就是以自己的身份和威严来管束着自己的部下,谈何才能和水平呢?

一向善弱的你,摄于他的威力,倒也有了一些说不出的怯懦,自然也就放低了原有的傲然和不屈,和他们一样的洗耳恭听着。因为,你已经被他不点名地批评了,言称你和一些同事们没有端正的坐姿,而将身子靠在了椅子的背靠上了。这可是你完全没有想到的,早知道了你就不会如此了。

你违心地留了下来,你要强的个性不允许就这样作别一个自己选择的事情,你要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尝试多变的生活方式,没有亲历事情的过程,你是不甘放弃的,即就是再不随愿,也要去尝试一下,只有经历过了,哪怕有不好的结局,你也不会后悔,你才没有遗憾。就这样,你牵强地做起了地地道道的服务事情,每天在电话旁接发那些恭维的言语,以至于对电话的铃声格外地敏感起来,几欲神经质了。

这以后,你就再也没有了所谓的高雅思想境界,得体的举手投足,老老实实坚守在了那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斗室里。

每日里,你只有全心全意地学做那些虽简单且烦杂的事情,一点点地记住它们正确的做法,同时,你还得回应那些来自身边不同的眼光,探究的,轻视的,鄙夷的……还有那些不恭的话语。你深深地知道,一个来自于教育业多年所谓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居然做起了这个在别人看来最下等的事情,完全有挬于常理,简直不可思议。这些,也足不成为你目前急需调整的心态,最当紧的则是你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棘手,每天每天你非常的用心去做,却也总有一些差错出现。比如,你没有记住客人需要的东西,没有记住房号,没有听清楚电话,还有那些需要该换的房态,尤其是每天数来数去的那些用品,就是那些一二三的数字,你总是出错,尽管自己小心了又小心,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作祟,所有的错就都在了你的身上,是你的也是你的,不是你的还是你的,都因为你错过,你就完全要承担那些不是你的错的错,有时候,你是委屈的,你委屈的话又没有人明白,也没有人相信。就这样,一天天地熬,一天天地盼,你希望有好的局面出现,有认可的话语使你心安,但是,没有,你一天天在失望,尽管你已经将业务学得熟悉了很多很多,也不再拘谨于那些叫你难堪的事情了,但总是要在你饶有兴致的时候,出现一些叫你匪夷所思的不悦,那些神经质的人,那些没有素养的人,总在时不时地冲击着你屈从而脆弱的心灵,叫你孤苦的灵魂越发感到茫然寂廖。

这就是你的选择,也是你的悲哀,更是你委曲求全的全部的写照。

大多的时候,你总是孤独寂寞的,空闲时,你打开手机,聆听那一曲曲天籁之音,遐想着那些可有可无的记忆,也写一些心灵独白在无眠的夜晚,心绪就要漂游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三个多月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短,你有过苦,有过累,有过怨,就是没有泪,你不想让自己流泪,虽然有时候很想哭,但你总是克制住了。虽然没有多少成绩,但你的心是满足的,因为你终于尝试了这些别人可能不会去尝试的东西,你积累了这些难得的切身体验,足以使你不再失落,不再遗憾。同时,你还曾经在那次元旦联谊活动中,多次猜中了字谜,超越了众多的同事,限制两次的奖项,你一个人就获得了八次,在你上台领了两次奖后,又将其它的奖分送给了身边的同事们,让你们部门里的每个人都领到了一份奖,他们认可了你的智商,也看到了你不同于他们的特长,你终于有了自己第一次的快乐,也是唯一的一次。原来还准备登台唱歌的,唱出你的心声,也唱出他们的偏见,给自己一个定位,也给自己一个证明,你要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更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但缘于自己的胆怯,后来没有完成,以至于遗憾了好长时间。

在那些可以说少有快乐的日子里,虽然没有多少欢悦,但你却没有多少失去,反而使你认识了一些人,以及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光明的,阴暗的,卑微的,所有的人,都是一个真实生活的写照,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态度,尤其是你的思想,你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无不是你人生阅历中的一些积累,更是你的一笔财富,永远值得收藏。

立冬

文/我心想事

立冬,一个带有寒意的节气跳到我们面前。

立,建始也,而“冬”的解释,却是“终”,万物收藏也,字典查得的解释有点意外。

一个“冬”字,预示着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这样,“立冬”代表着冬天的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冬,应是一幅露湿低檐,云迷静陌,暮垂疏柳的丹青。

诗人用暗香浮动的火苗,把冬天关进书房,“把酒围炉,一醉酬知友。”吟唱的诗句定格一个节气的魂。

“立冬千树思南国,屋角芭蕉雨打残。”“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诗人与冬对话,笔下初冬的景色有些醉了。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与心私语,写初冬的感受,莫不是酒后的寒意吧。

大诗人李白用酒水研磨的文字写下《立冬》的诗句:“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把立冬的感受写得出神入化。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唯寄兴于火炉上的美酒。醉后但看墨池冰花和天上冷月,恍若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在这寒冷寂静的冬夜,恐怕唯有李白才会有如此洒脱大气的闲情逸致和意境奇异的想象吧!

立冬,用炉火的炽热与笔墨的香气写意了的一个诗画的节气!

收藏快乐

文/集鲜轩

说起收藏嘛,现在参与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收藏金石的,总爱钟鼎鬲豆、虎符钤印地到处搜罗;收藏书画的,都想把晋字唐画、宋版书帛往自己的箱箧里囊括;收藏瓷器的,尽欲把官哥钧定、南青北白充填在自己的多宝阁。其实呢,这些人整天忙忙活活、患得患失的,要我说全都是物欲惹地祸。收藏本应是来得潇洒,玩得娱悦,这般苦累磨折的恶搞,太有点象木匠戴枷锁——自受正怪其是自己做的。

平心而论,爱好收藏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其中却是大有清浊的。最浊的是焚琴煮鹤。其次是太好财帛。再其次是好虚名。其再次是显摆阔绰。稍清一点的,是偏好历史的古香古色。又进一步的,是在古董文物上有艺术的斩获。欣赏艺术嘛,在所有收藏境界中,欣赏艺术也算是殊胜的。所以晋和尚支道林藏养名马,只是为了欣赏马的神俊的。但这也只是世俗的想法罢了。更进一步的,就是欣赏艺术并愉悦着。又更上一层的,是淡出物欲,得到心灵的解脱。而收藏心灵超脱之法,并与人同乐的,便是世间收藏中最为殊胜的了。因为它能令你的人生,如倒吃甘蔗般的而渐入甜味佳境的。

由上面的梳理我们就会有这样的一得:快放下拜物的俗念,让心境升迁展拓,马上开始一场别样的储集——收藏快乐。

你只要收藏过快乐,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收藏快乐过程中,有追求的嘉蕙,有存储的明湖,有欣赏的秀色。追求居于收藏之前,欣赏居于收藏之间,存储居于收藏之后的;而创造快乐则居于收藏之中了。

给大地佩上绿妆是小草之乐,给人以笑脸清香是花儿之乐,给生物温暖光亮是太阳之乐。这是奉献付出的快乐。会心的一个眼神让人快乐,友爱的一个微笑让人快乐,心底的实话让人快乐,纯真的童心让人快乐,无私的真诚让人快乐,这是心声共鸣的快乐。曼妙的舞姿让人快乐,优雅动听的音乐让人快乐,神韵独具的书画让人快乐,这是创造播撒的快乐。

花绽的旖旎,叶舞的曼妙,星眼的迷人,月脸的笑靥,能不让人快乐吗?

快乐是生命的主题啊!人生苦短呀,还有什麽理由去拒绝快乐呢?要知道,生命的本真意义,就是追求快乐的啊!而心境暗淡、失落,甚至消沉的人,那是背向快乐的。只有猛地转过身来,才能去装点生命的园林,才能去采集灵性的花朵的

轻轻地打开心窗吧,让鸟儿把清婉的唱韵轻歌。慢慢地耸起鼻翼吧,让水仙把芳郁的心香潜播。生活就是一面反射的镜子呀。你对它快乐,它准会还你一张笑靥的。

少些自怨自艾,多谢豁达明朗,就会亲近快乐。少些锱铢必较,多些挥洒自如,就会依偎快乐。少些蜗角浮名的固执,多些笑傲江湖的放达,就会拥抱快乐。少些寻寻觅觅的凄惶,多些淡然笑对的宽忍,就会热吻快乐。

莫再去对梧桐暮雨写愁字了,莫再去借扬花秋叶书落寞了。应去学庄周化蝶的翩然,随遇而安,随安而乐,化苦为乐,又何苦而不能乐呢?

快乐属于心态的。快乐属于氛围的。快乐属于创造的。你有一颗容纳快乐的心,才能温香软玉地抱住快乐。你删除患得患失的心锁,才能随心所之,想快乐就快乐。

快放弃那让你憔悴的邯郸梦吧!贾宝玉的温柔富贵之乡,实在难寻了;而王摩诘的松间明月呢,自古而今还是依然清朗不落的。

身无负累的是佛陀,笑口常开的是弥勒。让快乐永驻在身畔的灵山吧,让笑颜常飞出坦荡的心窝吧。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乐吾乐以及人之乐。若能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无处不乐。

没有人愿意收藏我的悲伤

文/残荷秋雨

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独自走在无人的小路,固执地去守候一份恬静和自在。在那些风雨兼程的岁月里,独自品尝寂寞,痛饮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无比快乐的习惯。许多朋友说我是一个孤傲的,或者是一个漠然的人,理由就是我一直喜欢独处,不经意间冷落了他们的热情。可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是用一份执着、一份热心、一份平和,来对待我身边所有的朋友,只有独处的时候,静静的享受属于自己的寂寥落寞,就像夜间悄悄开放的无名小花,面对一弯冷月,孤芳自赏,与野露同醉。

夜色阑珊,独处的我,端出记忆,款待自己。回忆让我的一些幸福继续幸福,也让我的一些痛苦不断痛苦。在记忆的波纹里,凄泪淋痛了我许许多多夜晚的心境,也滴瘦了我的朝朝暮暮,因为,从小时候开始,我求学的路是孤独的,我放飞的梦也是孤独的。我的空间,太过于伤感,只是喜欢伤感的我,打造一个伤感的空间,可我并不是孤僻和清高,也不是尖酸和刻薄。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宽容,也很淡然乐观。只是我内心的某个伤口让我渐渐喜欢上了孤独与寂寞。

而今,幻想的年龄已逝,我空间收藏的一曲音乐,自己不经意写出的一段文字,一片秋叶的飘落,抑或是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都能让我感动,甚至泪湿双眼。一切,不会忘记,喜欢独处,就要失去好多好多;选择了清雅和自由,就要承受孤独和凄凉。我想我是快乐的,在我的身上,流淌着快乐的细胞;我想我是一个喜欢伤感的人,因为我喜欢听着伤感的音乐,让它轻轻流入自己的心扉,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伤感。

在人多的时候往往最沉默,我的笑容也寂寞。或许,这世上,只有我对孤独与寂寞一直情有独钟,不离不弃。只有一个人的独处,我更容易捂住自己,多几分实在,少几分空虚。今夜,瘦月又弹响了我寂寞的心弦,冰冷的键盘敲打出我全部的情愫。相信缘分,相信我的一生,总会有遇到知音的一天,相信她也会喜欢孤独与寂寞,相信她会喜欢残荷秋雨的伤感空间,在我的空间为我忧伤的双眉轻轻划落一行热泪……(复制文章敬请注明原作者:残荷秋雨)

====残荷秋雨谢谢朋友们的阅读,如果朋友喜欢残荷秋雨的日记和残荷秋雨的音画制作,可以登录残荷秋雨的QQ:415704004,您的来访是残荷秋雨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理解老人在收藏旧物中获得的满足

文/王秀宁

50后、60后的父母,似乎都有一个共性——舍不得丢弃旧的、坏了的东西。他们经常有一些奇怪举动:一个东西坏了,哪怕已经添置了新的,他们也不会把坏的马上扔掉,而会把它修好继续用,新东西则放着待命。

前几日,我发现母亲的围裙“看起来很脏”。仔细一看,原来涂有一些黑色的东西,用手抹一下,却没有脏污。因为视觉上不能接受,我还是把围裙扔了。不想,母亲发现后非常激动,不但狠狠指责了我一通,还把垃圾袋里的围裙捡了出来。我很好奇,因为去年我就给她买过一个很喜兴的大红围裙。我问母亲为什么不用那块围裙,她的回答是:“等搬到新家再用!”

这样的戏时常上演。同样在最近,我决定下一次厨。我开始配菜时,发现砧板已经十分破旧,我就问母亲是否还有新的。母亲表示还有一块新的,一问,新砧板是去年买的。

家里的水果刀,看起来有五六把,但是真正好用的一把也没有。当我为此抱怨的时候,母亲拿出了一个半自动削苹果器。然而,这款看起来十分“高级”的水果刀,因为放了长达5年,拿出来后才发现没法用了。

围裙已被捡回,开裂的砧板和坏了的“新水果刀”是否被丢弃,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楼下车库里堆着无数杂物,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旧的、坏了的东西。在我家15平方米的车库里,堆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几十双旧鞋子,几十个旧纸箱,十几袋木炭。

可以说,整个车库就是一个小型收购站。父母结婚近40年,两个人虽然时有拌嘴,但是对待旧物却有着惊人的一致。父亲经常告诉我这辆自行车是1986年买的,那台电扇是1989年的,这个收音机是1997年的。

尽管父母住在楼上,但车库对他们的意义是非凡的。每当子女需要一个纸箱或者其它小物件时,他们总能从车库里找出破旧但可以勉强应付的东西。车库让父母获得了一种满足,甚至是他们的精神栖息地。

对旧物的恋恋不舍,对新东西习惯性闲置,这种心智模式的来源,当然可以追溯到他们贫困的青少年时期。这些我们完全无法想象也无法复制的生活经历,导致父母那一代人对旧物的珍惜几乎达到了今天的我们觉得“病态”的地步。我们的温饱问题早就不在话下,但父母购买一些“大物件”,依旧抱着能用上很多年的心理期待。比如对电脑这种年轻人眼中的快速消耗品,他们觉得用了5年就扔掉实在太不可思议。久而久之,车库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他们也养成了使用旧物和收藏旧物的习惯。而这些,都太需要我们去理解老人在收藏旧物中获得的满足了。

收藏书签

文/张帮俊

翻开一本旧书,从中滑落一枚旧书签。看着它有些发黄的样子,仿佛看到了那斑驳的岁月。书签陪伴的日光一下子弥散开来。

与书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是年少时。我读书有个习惯,读到哪里,便将此页折个角作记号。次数多了,书便被我摧残得“伤痕累累”。同桌小洁是个爱书的姑娘,便送我几枚精致的书签。自此以后,书签成了我读书的好助手。有了它,既可使书不受伤害,又可以方便快速地找到续读的位置。

小小书签如同邮票、火花一样包罗万象,走进它,就等于走进了五彩斑斓的世界。风景名胜、古今人物、花草虫鱼等众多题材尽收眼底。同时,它的材质也很丰富,竹子、皮革、布帛、金属、玻璃、贝壳、羽毛等,形状也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因此,它是集艺术性、收藏性、欣赏性于一体的艺术品。

时间长了,我收藏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书签。比如《雷锋日记》这本书,我就配了一张《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书签,雷锋的微笑与毛主席的题词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小小书签又一次让我们重温了伟大战士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书签还有宣传作用,这枚《饭前便后要洗手》就是上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用文字与图画的形式来向人们宣传洗手的重要性。还有一些书签是风景名胜门票的赠品,买门票送书签,书签变成了风景区对外宣传的一道窗口。每去一个地方,我喜欢收集风格迥异的书签,将它们分类归位,各自寻找适合的“家”。

还有人喜欢自己亲手制作树叶书签。用清水把树叶洗净,放到阳光下晾干,然后用刀刮掉叶面,留下叶脉,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这样,一个别致漂亮的“叶脉书签”就做成了。夹在书中,别有一番韵味。我曾经制作过一枚“枫叶书签”,火红的枫叶在书页里格外显眼,好似那火红的秋天都被印迹下来。此外,贝壳、蝴蝶等材质制成的书签也很特别。还有的人,喜欢在书签上写上几句心灵小语,或者阅读时的感悟,记录下心情,也记录了时光。

当读书读累了,那么书签就是让你小憩的驿站。收藏书签,实际上是对美好旧时光的回味。

收藏“实寄封”

文/王必旭

世上每个人的爱好各不相同。有人痴迷于吹拉谈唱,有人陶醉于诗琴书画,而我却喜欢收藏各式各样的实寄封。

一枚完整的实寄封有投递戳、落地戳,有的还有投递员名章,如遇重大事件,封上便有纪念戳或宣传戳,因此一枚实寄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背景,记录了一个历史的瞬间。

第一次知道“实寄封”概念,还是集邮的表哥对我说的。初中的时候,我喜欢上了集邮,除了买新邮外,就是到处搜集信销票。每每遇到贴有邮票的信封,我都会将上面的邮票剪下来,当做信销票保留。有一次,表哥看见了,对我说:“为什么非把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我很纳闷,就对他说:“我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集邮的!”表哥笑着说:“告诉你吧!有的时候,一封贴有邮票、盖有邮戳、完整无损的实寄封远比一枚信销票的收藏价值要大。比如,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的信销票的价格要比一件贴有这种邮票的实寄封的价格低许多。”

那年,父亲的一位教师朋友知道我集邮,就送了我一些贴有邮票的旧信封。我高兴地把它们当做宝贝似地拿回家。我把这些信封进行了整理。其中,一枚贴有教师节纪念邮票的实寄封我最喜欢。只见黄色的信封右上角贴有一张8分钱的“教师节”邮票,黑板、鲜花、讲台设计得非常精美。从邮戳上观察,这封信是从南京寄过来的。估计是父亲朋友的学生寄来的,这位学生的钢笔字写得也非常漂亮、大气,更为这枚实寄封增添了艺术品位。

结交笔友热潮兴起的时候,我与无锡的一位大学生成了笔友。我们书信来往,畅谈人生、交流读书心得,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他给我的来信,我都一一珍藏着,按照时间顺序存放。青春岁月早已逝去,可是,每每重新拆开这些信封,阅读那些散发青春气息的文字,心中涌起的总是温馨美好的回忆。我们的友谊就被一枚枚邮戳永远刻印下来。

如今,从事写作收到的最多的是报社编辑寄来的样报,报纸多装在黄色牛皮纸信封内,信封外面大多已经不贴邮票,而用“邮资已付”的专用章代替。从南国到北国,从水乡到高原,一个个熟悉或者陌生的地名就此被我记起。

所以说,古朴的实寄封记录了历史,蕴含了个人的情感和阅历,体现了个人的兴趣与追求,每一个信封都有一个不同的故事情节。收藏它,欣赏它,让曾经的美好重现,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记忆的箱子

文/完美

娘家在收拾老屋子,母亲打电话让我去取走我留下的东西。足足两大纸箱,大多是书籍,还有很多杂物,我一件件翻拣分类,一类是丢弃的,一类是保留的。这是我念自考大专的书籍,都是教学书——丢弃;还有一本年代久远的繁体字竖版《西游记》,大概是老一辈留下的吧,不过前后都已无封面和封底,残缺不全了,估计没什么收藏价值了——丢弃;这是些音乐盒,有4、5个之多,一字排开,全部上满弦,一起奏乐,八音盒的声音永远是纯净、清脆的。那是一个纯净的年代,少男少女喜欢相互赠送音乐盒的年代。一个牛皮纸信封,圆鼓鼓的,掏出来散落了一地,花花绿绿、纷纷扬扬,这是我收集的糖纸,80年代初的糖果,糖纸还在眼前,味道却永远留在了心里。还有一包毛主席像章,这也是我的收藏品之一。还有三大本日记,都用胶带缠绕着,大有永不开启之势。

突然想起小时候还有收集的爱好。糖纸和像章保存到了现在,还有各种各样的鸡毛、树叶和火花,都已丢失,还有我最早的收藏品,更是早早的荡然无存了,原因是它太占地方,在我家从平房搬上楼房时,就被母亲强行丢弃了,那是十几个大罐头瓶子的碎玻璃。那时收集碎玻璃的劲头我想不次于珠宝商收藏宝石,我的衣袋里总是装着乱七八糟的“破烂”,引得母亲每次给我洗衣服是都要发一顿牢骚,“这哪里是女孩子的衣服呀,比男孩子的还要脏”,我也没办法,走路的时候,路上的碎玻璃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就隐不住去捡,当然时间长了,也是有选择的收集了,当时常见的有白玻璃和绿玻璃,要是有谁家打破了一只红色花瓶,那可把我给乐坏了,红色里还带花纹的,多罕见呀,我会爱不释手地举着它对着太阳照呀照个没完,直到眼睛再看别的只是一团黑,才算罢休。还有就是也很难得的青花瓷,白底蓝花,甚是好看。就这样在每次捡到一样新颜色新花样,又填补了一项空白记录的时候,我就会欣喜若狂一时,这大概就是我喜欢收藏的原因吧。

现在长大了,反而没有了收藏的兴趣,不过最近我发现了女儿的秘密,她在收集橡皮,满满一铅笔盒,都是平时在幼儿园里老师奖励的和缠着姥姥买的,从她执着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从前那个爱收集碎玻璃的小女孩。

两大纸箱的东西整理到最后,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枚小小的徽章,只有蚕豆大小的椭圆形,是某届运动会的纪念章,每次看见这枚徽章,心里就会痛一下,这是我小时候的一个玩伴送我的,他是隔壁郝奶奶的孙子,黑黑的、憨憨的,比我大两岁,他的谦让和大度让我成为了他忠实的跟屁虫,连吃午饭也要跟到他家去一起吃。记得他搬走那天,我哭得撕心裂肺,抱着他不肯撒手,好像冥冥中预料到了什么,两个月后,传来消息,他钻进一辆卡车下玩耍,卡车启动了……,这一别竟是永别。从此这枚徽章和他的名字都封存在了我的记忆里,打上了刻骨铭心的烙印,有不敢轻易启及的痛。

箱子整理完了,两箱东西留下了半箱,这半箱的东西是要保留到老的,是永远不能丢弃的,它是我童年时和少年时很重要的一部分记忆。生活还在继续,我象在不断地整理记忆的箱子,箱子里不断地收集新的东西:文章变成铅字的第一份报样;结婚当天穿的红鞋;作者亲笔签名的书籍;拓展训练的毕业书;海南潜水捞上来的海底石头等等等等,突然想起有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过去,那也意味着没有未来。”我把过去珍藏了,是不是也意味着我热爱未来。我在寻味中突然发现我又有了新的收藏兴趣,那就是——收藏记忆。

书藏衣标

文/张辉祥

我喜欢书,但从来没有在字里行间寻找到黄金屋,却藏了不少衣标在书页里,算作是读书之外收获的一个雅兴,聊以自慰。

书藏衣标,始于无意。一日,我正在书房看书,母亲拿了一件换季打折的衣服让我试穿一下。此时,我的思绪飘荡在扣人心悬、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面对母亲的再三催促,只好极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书,并顺手在所看之页重重地折了一下。母亲看见了,脸上不悦,剪下新衣上的衣标,递给了我,说:“你咋不爱惜书呢?把这件衣服的衣标拿去,当书签使。”接过小小的衣标,我一下便被它的精致典雅所吸引,放入书中,随意怡然,书韵倍增。于是,平时没有使用书签习惯的我,在欣喜之中萌发了收藏衣标作书签的念头。

衣标是挂在服装上的标签,用以注明品牌、生产厂家、产品质量、洗涤注意事项等内容。衣标的形状以长方形为主,材质大多为硬纸,也有采用皮革、金属、木材或有机玻璃等材料加工而成的。衣标虽小,却是厂家的微型广告,方寸之间,独具匠心。衣标上的山水画、油画、雕刻、剪纸、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风韵或古朴优雅,或时尚灵动,文化内涵厚重。而激光幻彩更为衣标注入科技、时尚、现代的元素,变换不同视角,会产生各种奇妙的彩色多维图案。收藏衣标,虽然没有升值潜力,但可逸致,其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存,令人赏心悦目。

衣标的收藏,简便易行,无须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便可陶冶情操、愉悦心境、增长见识。目前,在我的各类书籍中已夹藏有数百枚纸质衣标,多以山水风景、人文地理、建筑古迹等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题材为主。这些衣标,有的是自己或家人购置新衣时留下的,有的是从亲朋好友处“淘”来的,更有一些是从服装“清仓大处理”的杂乱卖场“捡”来的。书籍是长识益智、滋润心灵的工具,因而我认为只要衣标的图案精美、风格雅致就可以与书为伴,当作书签,而跟服装的价格和品牌的知名度无关。

闲暇时,翻开书,看着那些已经润浸着书香的衣标,心中感慨万千,因为它不仅使我回味起在书海中遨游的美好时光,也见证了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

收藏农具的人

文/李晓

锄头、镰刀、手摇纺车、耙子、量米用的斗、榨甘蔗的器具、石磨……这是友人孙老大收藏的农具。孙老大说,今年,他要建一个农具博物馆。

孙老大捂着胸口对我说:“这些,真可以抢救一下啊,它们是我们祖先安身立命的东西。”我问孙老大,你家有多少代人没种过粮了?孙老大激动地站起身说:“我爷爷那一代人,都是种地的人。”

孙老大是城里一个小老板,不过有钱的人可比他多多了,用他的话说就是“这辈子只是不愁吃穿了”。他收藏这些灰头土脸的农具,是啥意思呢?

四年前腊月的一天,孙老大陪几个城里朋友去他乡下老家溜达,老孙和几个友人,差不多是在杂草丛生的路上打着滚找到亲戚家老屋的。一个亲戚那天给他们几个人煮午饭,正要把一个吹稻谷用的风车劈了,当柴火炖腊肉。孙老大顿时喝住那人:“给我留下,留下!”一个风车,就那样在半空中抡起的斧头下抢救了回来。那亲戚幽幽的语气说,都在外面打工,也不种粮了,留下这东西有啥用啊。孙老大抚摸着老风车,摇动摇柄,呼呼转动的风把衣衫掀起,他突然一把搂抱住风车,喃喃地说:“这都是我们祖辈的宝贝啊,得留下,留下。”这个风车,被孙老大扛回了城里。

我去孙老大的屋子里,看望过那个风车,它由漏斗、风鼓和三个排泄口组成,风雨侵蚀,岁月包浆浸透,它已呈灰白颜色,让我顿时想起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用嘴一口一口吹着稻谷里的稗子,每一粒稻谷,都经历了风雨雷电。风车的出现,大大帮助了农人们。这样一个风车,它呼呼呼扯起的风,把稻谷、麦子、高粱里的杂物抛开,留下结实饱满的粮食,养育着大地上的人。

孙老大收藏农具的行动,从此一发不可收。几年来,他深入乡村农家,从那些蜘蛛网爬满的破旧农房里,运回了一个一个农耕时代的传统农具:独轮车、老纺具、犁、耙、磨、石磙子、碓臼、辘轳、打铁的老风箱、拉粮……沧桑的上千件老农具,摆满了孙老大整整两个大房间。孙老大常常就坐在屋子里,怔怔地望着他那些收藏的看家宝。“你轻一点啊,轻一点……”每逢有人出于好奇心跑到他屋子里摸着这些老农具,孙老大就在旁边一遍一遍地叮嘱。

在孙老大的屋子里,有一个粪桶,是我一个乡下亲戚家的,据说有了五十多年历史。那次去亲戚家,孙老大对这个担大粪用的粪桶发生了兴趣,他用五十斤黄豆换回了粪桶。孙老大的老婆终于忍无可忍,觉得这粪桶实在是晦气,怒气冲冲把粪桶扔到了垃圾桶里。孙老大对老婆磕头相求,闹到了要离婚的程度,最后,在我的调停下,他老婆终于接受了,委屈地说:“人家有了钱,是买小车,我家男人啊,只有担粪桶的命。”

孙老大家其实有车库,不过没买车,掀开车库里覆盖的塑料薄膜和厚厚柴草,有他收藏的一辆饱经风霜的“牛车”。这件祖传的农具,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庄稼人拉粪拉粮食用的,而今套上牛,还可以拉着走。每个轮子有一百多斤重,“车”走动时,四个轮子转起来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孙老大给几个朋友演习过一次,让我恍惚中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更让我脚踏到了地气蒸腾的大地之上。

孙老大在城里的农具收藏“馆”,让我们这些有乡愁的人,在城里也仿佛看到了屋顶上的炊烟袅袅、农人匍匐大地的佝偻身影,也听到了布谷鸟的歌唱……

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

在一霎那,你转身迷了我的眼。

纷飞的季节里,感伤的总是落叶。

过客的心是种凄美,我停留却留不住你给的所有。

我经过桥头,可桥的那头已没有尽头。

看惯了世界的纷扰,静静地抒我一片天地。

静待花开的时间,是我对你不变的眷恋。

一叶避眼,是我无法忘记的容颜。

时至千年,转身间,已相忘于人间。

婉转华丽终归落寞,寂寥何不是种境界。

指尖沙漏逆转,倾全力为我留下你所有爱恋。

奈何岁月蹉跎,风干了所有寂寞。

叶落成泥,花飞远方,弹指间人亦在心飘远。

笑看花开,云卷云舒。

秋日的夜

总有那么一些惆怅

恰似一汪湖水的悲凉

蕴藏我无可奈何的感伤

好想 借你温暖的双手

剪一缕朦胧的月光

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

虽然 八月的丹桂已开始飘香

而我 再也找不到来时的方向

月夜 宁静悠远,倍感凄凉

多想牵你的手放我心上

告诉你 我还是当初的摸样

等待,等待,彷徨,彷徨

等待彷徨心归在何方?

习惯 一个人

在清冷的黎明 拉开窗帘

迎接第一米阳光,流淌在鱼肚白的东天

习惯天亮

驻足在穿梭不息的人流间

细数 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与我擦肩而过

思索 谁是谁的独一 我又是谁的无二

习惯 一个人

在晚风拂面的黄昏 爬上山巅

静候黑天使的翅膀,将喧嚣的世界掩没于一片黑暗

习惯天黑

在夜深人静的午夜 点支香烟

游走在今天与明天的边缘

岁月的审判啊

谁的掌纹耐得了谁的永远

谁的心脏撑得起谁的诺言

谁的眼泪换得回谁的笑靥

谁的习惯抵得住一种叫做爱的情感泛滥

曾经习惯等待

等待某一个熟悉的身影

在某一天的某一刻不经意地重逢,在某一个街角的某一个咖啡厅

你不言 我不语 含情脉脉

唯有轻轻滑落面颊的两滴雨露

宛如泪花,用心倾诉、倾诉……

两个人的黎明也可以冷 一个人的黄昏不一定痛

抓不住可以幸福的幸福

曾经的习惯也变得苍白无力 左右摇摆

黎明送走黑夜 黄昏告别白昼

习惯两个人 折磨

习惯一个人 洒脱

一个人 习惯

习惯 一个人

习惯,再习惯,再习惯……

我不是鱼 却总想在你的心海里自由地畅游

我不是你身后的那颗痣 却总想让你背着我走过醉海红尘

我不是你眼角的泪水 却在你轻轻拭去时疼痛不已

我不是风 却总想在你广袤的空间自由地穿梭

我不是云 却总想随着风的方向改变自己的心情

我不是莲 却总是在痛的时候还假装清高

我不是花 却总想在你的春天里绽放出最美的蕊

我不是你掌心断了的爱情 却总想为你连接一世的情缘

我不是你心中的她 只能装做无所谓掩饰自己爱上你的心

我不是假装坚强 只是不想让你看到我转身之后的悲伤

我不是不在乎 只是不想看到你眼中的无奈

我不是你身上的伤 不能让你永远地回忆起曾经的痛

我不是你手中的烟 却总想你用柔情将我点燃

我不是恋上你的唇 却总在找寻着你给的炙热

我不是你是影子 不能在你离开的时候还陪着你

我知道我永远不是你的最爱 却还在等待着一个奇迹……

随便看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6 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