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乡村生活散文精选 |
释义 | 江南网精选8篇乡村生活散文精选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乡村生活散文精选(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夏日乡村鱼虾多 文/刘刚 母亲病了,我连夜赶回。医生说胃上出了问题,不过已无大碍,出院后须细心调理,要以温热、柔软食物为主,有助消化,才会快速康复。我谨遵医嘱,回家后与父亲一道为母亲炖汤、熬粥,餐餐如此。可半个月后,母亲依然一身皮包骨,没有明显改善。有村邻建议说,野生鱼虾营养丰富,是养生补虚的上品,不妨捉来煨汤煮粥试试。 我听后,仿佛得到了"真传",立即着手准备捕捞鱼虾的工具。对于乡村而言,野生鱼虾并不少见,尤其夏天。 夏日乡村绿树环绕,田园稻浪此起彼伏,远望村舍似一张眉清目秀的俏脸,无污染,不焦躁,甚是清凉。我与父亲带上鱼框、瓢盆、铁锹等工具来到一段沟渠边,先将上游的水堵住,就用铁锹铲泥砌成堤坝,然后在距离堤坝五六米远的下游再用泥土堆砌成坝,最后就是将中间这段沟渠里的水用瓢盆舀出去。当我们使出一股翻江倒海的力气后,中段沟渠的水就舀干了,那些鱼呀虾呀完全赤裸裸暴露在沟渠底下的淤泥上,惊吓得乱蹦乱跳。我与父亲抓紧时间将鱼虾往鱼框里捡,捡完鱼虾的时候,上游的水也差不多蓄满堤坝了,我与父亲就用铁锹捣垮堤坝,还原沟渠,让水流顺畅。 回到家,母亲见我与父亲满身泥水,关切地问长问短,心疼不已。我与父亲提着收获的满满一筐鱼虾,相视而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母亲喜欢喝鲫鱼汤与河虾粥,我与父亲每天就跟上班似的准点带上工具出门捉鱼摸虾。下了暴雨就去沟渠或稻田里捉,没下雨就去河边捞。不下雨的日子,鱼虾喜欢躲在河边水草下面,享受一番清凉。父亲说,这是捞鱼的好机会。我与父亲各持一个编织得很密实且口径很大的鱼篓,悄悄走到水草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鱼篓对准水草罩下去,每次都能收获三五条,半天下来,就有好几斤鲜活的鱼虾提回家。 每餐一钵浓浓的鲜鱼汤加两小碗河虾粥,母亲吃得津津有味,食欲明显大振,精气神逐渐转好,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身体恢复得的确不错。 母亲身体好起来,我也该回单位上班了。远行前,我踩着清晨的露水,呼吸着乡村野草的芬芳,踏遍曾经捉鱼摸虾的山涧、沟渠、河边,似在感恩道别,又似在留恋那有滋有味的乡村时光。只觉得:鱼虾多,幸福长! 乡村刨汤 文/刘腊梅 年关将近的时候,在乡下,农人磨刀霍霍,杀猪宰羊,亲朋相聚,推杯换盏,话桑麻,送祝福,时人谓之:吃刨汤。 朋友相邀,一饱口福。驾车在乡间公路上梭行,山风干冽清冷,树叶掉得很干净,光秃秃的枝干铁骨般,精神得很,松柏一味地绿着,沟渠里的水流很安静,不挤不堵,一副大风大浪里走过来的样子,乡景是衰败中的亲切,一畦田垅半亩方塘,一壁土垒半城山水,都是等你回家的样子。 至友人家,肥大的猪儿已开肠剖腹,挂在屋檐下,有两分祭祀的庄重,淋漓的血水满地腥红,却是喜庆热闹的意思。匠人挽袖挥刀,切、砍、剁、劈,专业得很。白花花的肥膘,红润润的瘦肉,在绿色的大芭蕉上一溜儿排开,农人的辛苦繁忙和喜悦都在里头。主人在灶间奔忙,烟火与浓雾里是安稳知足的幸福;幼子一旁添忙增乱,见客人是羞样,见家人是顽相;鸡鸭在院前追逐,在猪的祭日里丝毫没有忧患意识,一副事不关己、我行我素的洒脱样子;我等闲人天南海北、你唱我和,伴干果水果,佐菊香肉香,自得自在,闲情逸致,让人生出几多惬意。 主人是热情的,午饭是丰盛的,炒煮煨炖,从地里到锅里,省略了市场中间环节,大家吃得溜口滑嘴、暖心暖肺。 午饭后,乡间小行。山里的空气微微透出两丝温软之意,黛色的远山已暗藏春意,仿佛一觉过去,就是另一重天。泥土还没有苏醒过来,草色还没有舒活过来,一切都在蓄势。竹叶绿得很老练,一看就是经历过风雨的样子,三五只麻雀在老颓的树枝间蹦蹦跳跳,叫不出好听的音律,却是沾沾自喜。公路呈现出大雨冲刷干涸过后的坎坷,两边几座低矮的土墙,好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有些天长日久的意思,院子前一色的橘子,红烈烈缀在绿叶间,地里的庄稼很富生机,一个个滚圆的大白菜慵懒地躺在地里,胡豆小心翼翼地探出灰绿的芽叶,成片地声势浩大。想到儿时那些有趣的旧事来,摘一片胡豆叶,食指和拇指在叶端拈起一小块叶膜,放入口中,用力一吸,就是一个大大的豆叶泡泡,比现在的大大泡泡卷儿还来劲。等到胡豆挂果的时候,摘下青青的豆角,剥出青白的豆粒,用竹签串了,丢入红红的灶灰里,三两分钟拔出,外焦里嫩,白口吃着也格外香。 看乡景,摘蔬菜,我等叽叽喳喳、指手画脚,新鲜而兴奋,空气也热腾腾暖人心意了。 乡村又闻捣衣声 文/邵俊炎 "嘭……嘭……嘭……"的声音,把正在做着早晨美梦的我吵醒,揉揉惺忪的眼睛,顺手拉开窗帘,一缕金色的霞光倏地挤进屋子来。放眼望去,只见一泓碧水,两岸绿荫,窗下河边的石板上,女人们或蹲或站,正浣洗衣服,棒槌高一下低一下,谈笑高一声低一声,把家乡小河静谧的清晨装点得分外水灵。这情景如此熟悉,是我很多年没有听到的捣衣声了。 我的故乡是韩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庄,一条蜿蜒的小河,像母亲的腰带,绕家乡而过。碧水蓝天,绿柳婆娑,野花簇簇绽放。那旖旎的风光,伴着我度过了天真的童年。每天清晨,村里的女人们,都把脏衣服放到竹篮里,挎着到小溪边去浣洗。清晨的捣衣声就像乐曲中的鼓点,小村的人们就踩着这鼓点,拉开了一天的序幕。 难忘那夏天的傍晚,当夕阳燃烧着半边的天空,红鸠鸟亲吻着大地的时候,小河边更加热闹。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解除了身上的束缚,扑进小河里,让清凉的河水,荡涤去他们满身的疲惫;孩子们则淘气地在河里嬉闹,他们打水仗,累了,就凫着水仰着面,与天边的晚霞呢喃着;女人们挎着洗衣篮,提着水桶,在小河的石阶上洗衣服,那"嘭……嘭……嘭……"的捣衣声,和着她们的唠叨,随着不远处的袅袅炊烟,缓缓而起,飘散在古老的村庄上空。 长大了,带着无数美好的梦幻,我离开了故乡。家乡虽然离我很远了,然而,她时常来到我的梦中。迷蒙中,我知道了家乡变了,村民们富裕了…… 携着美好的憧憬,追逐着夕阳的脚步,我回到了故乡。当我融入夜的故乡时,倍感亲切。披着月色,寻找我留给小河的热吻,可是,此刻的我茫然了。在朦胧的月光下,我胆怯了。我揉揉并不疲倦的双眼,摸索着月的倒影。小河,莫非你带着愧疚的心,躲在暗处不肯见我?还是重复着孩提时的故事,与我躲着猫猫?良久,我沿着河岸边的小路,踟蹰着,借着幽暗的月色,寻觅孩提时留下的那些事,可是,如今仅剩的只是这些斑驳的月影,以及那杂乱的褐色的枯草…… 只是二十几年的光景,故乡的小河今非昔比。再也听不到昔日汩汩的流水声,再也寻觅不到岸边草丛里悦耳的蛙鸣,再也见不到水面轻轻荡漾的月牙。这一切,都随风轻飘而去,仅存的,就是那依稀可见的满目疮痍的水浮莲,还有岸上新近垒砌的几堆…… 啊!小河。这些就是故乡摆脱了曾经的贫困,而留给你的创伤吗?难怪,我恍惚听到了你低沉的啜泣,那凄婉的呜咽,是你在对我这个故知的诉说么? 我茫然了好久,在茫然中,好想撒手离你而去,可是,留下来的我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旁边,那棵见证着历史的枯树还在,你是否记得,我们曾经背靠着它,扳着手指数着天穹中的星星。 历史,总是在人们的不经意间书写着,时光也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悄然而逝。当有一天,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响起,一艘庞大的内河简易船载着钩机驶进"河道"的时候,沉寂了好久的乡村沸腾了,那雀跃的情景比逢年过节还热闹。人们激动之余,终忘不了对当地党政的赞叹。在这啧啧的赞叹声中,困扰着乡村的内涝将成为历史,悠悠的小河,人们将还你的清白…… 一上午,小河边的捣衣声此起彼伏,河边的空地上,一片片花花绿绿的被面床单,把萧瑟的冬季渲染得喜气洋洋。我靠在窗棂上,一边闻听身边潺潺的河水流淌的声音,一边闻听木杵捣捶衣服的声音,享受到了片刻的宁静,让我穿越时空,回到从前,回到老房子的后院,看母亲捣洗衣服的身影——那是一种多么温馨的场景…… "嘭……嘭……嘭……" 乡村夜色静美 文/孟宪丛 来长条沟村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个坐落在大青山皱褶中的小村,有着美丽的朴素,村里居住的人并不多,只是房屋依山而建,显得错落有致。尽管时令已经过了春分,但这里依然显得荒凉了一些,大树的枝桠仍旧卷曲着,等待春风匍匐过来后的舒展,山上的积雪还未融尽,一绺一绺地躺在背阴的沟坎内,但是大地在阳光下明亮了许多,已经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景致。 傍晚,道道霞光喷薄在天际,不再那么刺眼,村庄里的袅袅炊烟扶摇直上,在山峦里浮游。我静静地望着这黄昏景致,直到最后一抹橘黄融入夜色。 坐在桌子前,整理一下驻村日志,还有羽毛一样零乱的心绪。和其他村子一样,长条沟村的年轻人也都在外面闯荡,村里最小年纪的已经50多,最大的93岁。清新的空气,清冽甘甜的泉水,养育了大山里的人们,尽管在村里人的不多,但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不少,且精神矍铄,耳目聪明。颧骨突起了岁月的沧桑,打满褶皱的脸上绽开一丛饱经风霜笑容,透着温润善良,祥和淡定,仿佛在告诉我什么是简单的幸福。祖辈生活在大山中的人们,憨厚朴实,我感慨生活在这片村落里的人们可以随时享受纯净的空气和大自然的美景,这里的山水养育了不少的硕士、博士生,成为大山永恒的骄傲,父老乡亲们的热情厚道,让我有一种朴素的感动,暖暖地盈满了我的心头。 驻村的日子里,我们走访了村里的不少农户,他们有因病而导致生活困难的窘迫,有养羊户因价格低迷的惆怅,有因条件所限致富无门的无奈……村民的纯真和质朴,渴望脱贫的眼神,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诠释和感悟,也让我深深意识到精准扶贫工作的任务之艰。 我轻轻地推门走出村委会办公室,街上的路灯柔和而平静,繁星满天,闪烁遥远,我的心境不由得也洁白而开阔起来,风吹草动般有起伏,有韵律。 驻村生活让我感受质朴美好乡村生活的同时,也感悟到在乡村生活需要一种静若止水的心态。和煦的春风把我的思念搭在榆树梢上探望,三月剪出的希冀在心头荡漾。这里的毛毛草,弯弯树,细细水,始终让我难以忘怀,甚至村民家里那些"饭柜子"、"筷笼子"、"墙围子"、"窗档子"都散发出过去时光的气味,唤起我遥远的记忆。确切地说,乡村的生活并不像诗歌那样优美空灵,但那种恬静的气氛和朴素意趣,却是任何一座物欲横流、人满为患的大城市永远也无法营造和复制的。 一阵凉风拂过,我紧了紧身上的羽绒服,望着起伏的山峦,心头飘过绵绵不绝的恬淡与悠远。若不是身临其境,是很难想像到小村的这种美妙,我倒觉得,在乡村生活,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情趣,更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升华,因为这里才是大自然孕育生命的根基,是世界万物的发源地。也许,通过一段时间的乡村渗透,潜移默化地磨砺,在我身上能烙出新的品性,新的观念,新的情绪。 可不是吗,不经意间,自己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蓦然感到肩上有了一种责任。也许,我在帮扶工作中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但至少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从一点一滴入手,与工作队其他成员一道,帮助村民克服困难,改变观念,创新思维,建设富裕美丽的家园,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所建树。想到这里,我长长舒出一口气,感觉心情逐渐湿润,寂静的夜里传来几声犬吠声,显得清脆而有力。 月亮已经高高挂在天际,大地一片银白,乡村的夜晚依然静谧。让人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忘我境界,沉浸在充满诗意的宁静中。我不会预测未来,但我会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立夏最是乡村美 文/戚思翠 立夏姗姗而来了,她从容不迫地穿行于葳蕤阴翳的林荫道上,与温馨柔美的春天握手告别。春已去,夏来临。而这个时节,乡村风景最唯美。 乡村立夏的五月,是一幅春末夏初的季节版图。桃花已被初夏的风扯去粉红的外衣,换上了一身缀满"翡翠"的绿装;油菜花早就藏起她的笑靥,摇曳着饱鼓鼓碧绿滴翠的菜籽荚;广袤无际的麦浪犹如偌大的地毯覆盖着原野,在立夏的风里起伏着,涌动着,几乎每天都在变幻着自己的饰装;柳树披绿,婀娜多姿,生机蓬勃。泡桐正紫,树冠如火似霞。槐树挂白,却像待嫁的婚纱新娘;河岸路旁,田头地尾,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而塑料大棚的蔬菜,正喷红吐绿诉说着乡村的诗情画意;池塘里的鱼儿也来凑热闹,挨挨挤挤,捉着迷藏……乡村五月,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乡村立夏的五月,是一首妙不可言的抒情诗。小桥流水,鹅鸭嬉戏,环绕着一衣带水的村庄,艄公的桨声,将乡村五月的风情摆渡。池塘沟渠间,水草拱出新土,小荷露出尖尖角,在水面上尽情妩媚。不知何时,仿佛于一夜间,蛙声阵阵,敲响了五月鼓点。一声鸡鸣,将太阳从东方拽出,五彩云层里射出光线斜照着灰瓦粉壁,炊烟和雾气在村子里缭绕升腾,营造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伴随着鸡鸣犬吠,为乡村的立夏,谱写了一曲激情昂奋的旋律。而屋檐下又传来了叽叽喳喳的燕啼声,竹林树木间、天空中也纷纷撒下小鸟清脆的吟唱。布谷鸟在咕咕啼叫,麻雀们在窃窃私语,夜莺在低吟浅唱,椋鸟在啁啾欢叫……好一派百鸟鸣春迎夏的景致!乡村的每一声鸟鸣,都是一首无与伦比的绝美诗篇。 乡村立夏的五月,是一支无比动人的赞歌。行走在乡村的五月,到处洋溢着劳动的气息。有农谚:"立夏三朝遍地锄,乡村五月多勤劳。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秧苗。"进入立夏,乡村的农事日渐繁忙了。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萦绕,棉花、玉米开始旺盛的生长,施肥、锄草、除虫、播种……油菜地急不可耐地等待响起开镰的号令。见此情景,仿佛走进了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村居即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农历)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季风飘过四月的阡陌,田园日益丰腴,农人用汗水滋润着五月,烘托出立夏灿烂生动的主题,奏响了一支撼天动地的农忙进行曲。 乡村立夏的五月,自然,朴实,唯美。那种自在、安宁、静谧中孕育着火热的情愫……一旦打开这扇门扉,所有的乡情会随着夏天一涌而来,弥漫成袅袅的炊烟,在五月的艳阳下,流光溢彩,分外妖娆! 立夏的乡村好美! 乡村黎明 文/王克楠 住在山村。天缓缓的亮了。第一棵草醒来了,第二棵草也醒来了。它们摇摇脑袋,像我一样惊喜的看着黎明。住在农家院子,院子中的大白菜依然无动于衷,保持酣睡。倭瓜比墙头要高,一夜之间又长大好多。喇叭花混迹在倭瓜的阔大的叶子之间,鲜艳的扎眼。 这些喇叭花在农人的眼睛里似乎不是花,只是一种颜色。农家的院子,墙内墙外都有,彼此并不嫉妒。在乡村的夜晚,长长的夜,这些花儿就隔着一堵墙说话。早晨,争相往墙头上爬,好像阳光才是它们的情人。它们终于用手扒住了阳光,就张大嘴巴把阳光吞进肚子,化作身体里的营养。 秋虫是天然的歌唱家,在草棵子下面唱了一个通宵,唱的太投入了,天亮了,也没有发觉,依然鲜亮地叫着: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还有那些熬不住秋夜的麻雀,一大早就扎堆鼓噪,在不太高的树之间飞来飞去,像漫天盘旋的树叶。 院子里的杏树也是一夜无眠,不知道她是否想念打工在外的哥哥了?杏树尽量把自己的树枝往天空插,仿佛高一些,就能看到广州的珠海,院主人的儿子在那里打工。天空的月亮还依稀可见,杏树的树枝快要够着了他的脸。 院主人和我起的一样早,他准备农具要去地里收花生。我拿着写生的夹子,要加深乡村的记忆。我和院主人一齐走出门,他往东走,我往西走。我一直往西走,仄仄的小路,路边有一溜毛梧桐,被一圈木栅栏围着,放着那些馋嘴的羊。露水是有的,它们在诗人的眼里是眼泪,在草的眼睛是珍珠。露珠们在草叶子上滚来滚去,撒欢。草叶子跟着一起乐。 阳光细细碎碎地撒了下来,像是黄豆。看到了女人,想起来晨曦也像是阵痛,痛,并且美着。太阳之轮像是半圈,然后喷薄而出,浑圆浑圆地挂在天边。她们在东山发育的神速,开始像不谙世事的小闺女,一会儿,就长成了花枝招展的大姑娘,两只火辣辣的大眼睛看着你,让你躁的不自在。 大地上的一切在复苏。我走进一片榆树林,阳光也跟了进去。阳光给树们穿上了雅致的花衣裳,莹莹灼灼,笼出了一种童话的氛围。几只小狗在树林里窜动,有些狗尾巴草跟在狗的后面;有些狗尾巴草则有点慌乱,也许它们和夜风过于亲昵,还没有来及传说遮羞的衣衫……一切还在似梦非梦中氤氲。贪婪的是白昼,她们执意要把树林里残存的暗影,用自己的嘴巴噙住。 秋天的垂柳最柔顺,无论是在夜晚,还是在白昼;无论是在田边,还是在湖畔,她们都淑女一般低着头,把来来往往的风抱在自己的怀里。风是串门子的风流小子,从这棵柳树串到那棵柳树,柳枝都能理解和宽容他们。长尾巴喜鹊在天空看到了这一切,高一声第一声地噪叫,好像是喊着,"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了……"呵呵,贼贼的喜鹊啊,你到底看到了什么了? 阳光越过农户家的院墙,向屋子里的熟睡的人传达生命的秘籍,早起,早睡,身体好。其实,凡是起的晚的农人,是前一天干活干的太累了,或者就是参加邻家儿子的婚礼,几大杯白酒喝的迷迷的,躺在自己家的炕头上,品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美好。阳光撒进了豆秧子地,豆秧的叶子像是一面面小镜子,把天空的阳光再反射到天空。豆子们听到了阳光的召唤,可着劲在豆囊里疯长,把身体涨的滚圆滚圆,似乎快把豆囊撑破了。 晨风不甚猛烈,窜到榆树林里就歇一歇。风来了,树上的一些树叶就动了。并不是全动,偏偏有些树叶保持着静止的姿态。动是小的,静是大的;动是暂时的,静是永恒的。静了,就从树林里看到了宇宙,看到孔子坐在一条河边洗脚,用脚趾头告诉河水说,几千年以后,你们还可以看见我。 静了,就看了湛蓝的天空上,月亮依然高挂,好似并不理会日头高照,呈现出日月同辉的神秘。 我也想起身回了,阳光跟着我一起走,高高低低,蜿蜿蜒蜒。走回农家小院,院子里的倭瓜蹦蹦跳跳地跑出院门迎我。 乡村正月 文/乔兆军 正月的乡村,无论走到哪里,总能看到一道道醒目的红色风韵。红鞭炮放出了孩子的欢乐,红灯笼挂出了居家的吉祥,红春联贴出了大吉大利……红色,让整个村庄变得亮堂起来,它代表了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真真切切给人一种家园的温暖。 正月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温馨。乡下人崇尚礼尚往来,拜年是正月的头等大事。只要你一出门,无论是走在乡间小路,还是在大街小巷,总会见到浩浩荡荡拜年的人们,场面热闹又壮观。一声"过年好",亲情友情就交织在一起,大家彼此心里都暖烘烘的。人们图的就是这种氛围,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正月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打工回来的父母带回了沉甸甸的礼物沉甸甸的爱,孩子们尽情享受着与父母在一起的欢乐。他们也随着父母走亲访友,每个人的衣裤兜里都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红包、糖果,当然男孩子们肯定也少不了装一些零散的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时地炸响着,把个正月搅得热热闹闹。 正月的乡村充满着民俗之韵。一进入正月,玩龙灯、舞狮子、唱大戏,各色各样的民间娱乐"粉墨登场".我的家乡有一种叫做"司老爷查街"的民间艺术表演,"司老爷"滑稽的装扮让人笑痛了肚子,更有看头的是他坐的不是轿子,而是一根碗口粗的竹杠,随着竹杠的一颠一簸表演"坐杠""腾杠""立杠"等动作,高难度的表演不时引得人们阵阵喝彩。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是一个新起点,一出"破五",有的村民都等不及了,他们纷纷走到田间地头,乘着墒情忙春耕,或对小麦进行除草、施肥,确保新的一年获得好收成。一些有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忙着浏览农业信息网站,下载相关的信息资料,或进城逛书店,自学农业科技知识。正月刚起头儿,心中有了希望,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功夫。 在喜气洋洋的乡村正月,也有一股离愁别绪在弥散。年过完了,好多人员又将开始踏上打工之路,带着父母精心准备的包裹,带着亲人的爱与牵挂,依依惜别。这一别,又将是一年的等待,就像被惊扰的麻雀群,扑啦啦飞走一空,留下老人和小孩,小山村又恢复了它的宁静。 乡间的正月,仿佛一幅浓郁的风情画卷,让人久久回味。犹如一坛芳香醇美的酒,韵味悠长。正月浸泡在浓浓的喜气里,亲情、友情、乡情,情韵绵绵,需要大口大口地畅饮,更需要我们慢慢地细品。 乡村知客 文/徐成文 在乡村,大凡民间的婚嫁、丧葬、生日、乔迁等都需要聘请一位知客来帮忙管理。 知客一般都是业余的,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一位够格的知客在人品、知识等方面都要有过人之处,而且口才要伶俐、语言表达能力要强、思维应变能力要好。知客代主人家发号施令,把一件人多事杂、礼仪繁冗的民俗活动组织得热热闹闹、井井有序,不仅能解主人家某些尴尬和难堪的局面,而且还能使众多的宾客,不因主人家某些欠妥或无备而埋怨、生气、得罪。知客对宴会的内容,格局的策划,每项议程的设计,每个具体环节的安排实施监控,如对内外帮忙人员工作的分配,对所有客人的迎送,对各项具体事务的全权处理,发号施令,说出主人家想说而不好说的话,办理主人家想办不能办理的事,掌握工作节奏,调节气氛达到主欢客乐的效果,大繁小事相关人员都直接与知客交涉而不去问主人家,所以有知客为主人家当几天家的说法。 主人家选定了知客后,就会提前些日子买上好酒好烟到知客家去邀请。知客往往提前一天到主人家来,与主人家共同商议"红白喜事"中的具体事项,并拟定一个初步方案。等到正酒的前一天,周围的男男女女都自觉地来到主人家,当然顺便会带些白菜、萝卜、南瓜、豆腐(或米豆腐)等素菜。帮忙的人员到来后,迅速与知客联系,以表明自己是来帮忙的。不一会,知客委托礼房开出帮忙单子,然后站在高处,开始了一番"演讲"——今日某府办事,三亲六戚,隔河渡水,翻山越岭,来到贵府,不仅花费了银钱,送起了隆情厚礼,还给主人帮了忙。承蒙关照,借来笼锅碗盏,铺笼帐被,桌椅板凳,为明日(正酒)做了筹备,现有诸多任务,烦劳各位前来执事。接着知客就会宣布执事岗位:知客总管、管礼管库、打盘安席、大厨小厨、提壶斟酒、擦桌抹凳、挑水抱柴、装烟倒茶、迎宾接客、内外走杂、管灯发亮等内容。在宣布执事岗位后,对大家提要求:个个出力、位位操心,各负其责、各尽其能,齐心协力。 正酒开始之前,知客会代替主人家发表一番客气话——亲朋好友,寒舍地点扁窄,人手不足,安席不恭,设宴不正,请大家原谅,在你家做事时,慢慢填情,帮忙到底。桌上一无美酒,二无佳肴,款待不周,粗茶淡饭,敬请吃饱。 知客虽然动口不动手,但三两天下来已经筋疲力尽,头昏嗓哑,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许多朋友,并卖弄了自己,最大的欣慰就是主客对自己的夸奖。 如今的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越来越好,酒席置办也越来越隆重,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人们请乐队歌舞助兴,请大厨置办家宴,但知客这一角色依然活跃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上。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