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词语 西湖的文章
释义

江南网精选6篇西湖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西湖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闲话西湖

文/行夫

对于久留一地的人,近身的美景不易上心,熟视无睹的恐怕是多数。记得前年春天去外地乡下探访朋友,见到了满山遍野的各色野菜花,微风摇曳着五彩斑斓,于群山环抱的静谧山坳里醉走了很久;但从朋友木然不解的神情里还是可以读懂,浸活在这样绝美野景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和欢喜。

西湖的美却是例外。外乡游客惊叹湖光山色自不必说,即使土著居民,西湖的美也是至尊且不容非议的,甚至在与外地朋友谈天说地时,难说不会不拿出来炫耀。作为久居杭城卅年的我,走过大江南北,饱览过南国的青山秀水,也曾迷醉过塞北雪域旷漠,不过思南想北,脑海里挥之难去的还是西湖美色。

若论西湖的美,难以绕开的总是它一泓碧水。每一处景致,不论是举头远眺的孤山,还是俯首触目的一潭清水,只要揉进了历史文化,即便是传说,跌进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的奇妙里是难免的。倘若王母娘娘再低调些,偷走玉龙和金凤的宝珠锁进深宫,不让众仙赏玩,那么就不会兄妹逐光追宝,珠落人间。正是王母娘娘的炫耀,追抢之间宝珠触地成水,成就了西湖,误赏了杭城百姓。原来西湖的水大有历史来头,水成于珠化,见其碧蓝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是秋日的斜阳里,走过平湖秋月,于断桥的坡上伫立,远望南岸的雷锋塔,很难不想起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白娘子败走金山寺,与许仙断桥再逢,注定不是幸福的结局,雷锋塔底成了她的去处;好在小青修炼圆满,从法海之意吸干湖水,倒塔救人,才有白娘子重见天日。缘此寻思,总觉得西湖与金山寺之水有些许关联,抑或补了金山寺作法溢出的水?如是,那么西湖的水也是有情缘的,搭救许仙立过不小的功。明知这样的传说故事,然宁愿相信它是真实的。

波涛彰显海水的汹涌,涟漪昭示湖水的柔情,细流蕴含溪水的缠绵;水变着形态显露自己,展示自身的美。西湖的水却低调许多,清澈里透出皆是沿岸的草木和周围的山峦,映照着漫步的游人,特别是霞光漫天的夕阳里,人、景、物尽收其中,如交织的苏绣图案般立体、纯美。说起草木,避不开湖边的柳树,除了桃树,西湖边最多的恐怕就是柳树了。不知何故,见到的北方柳枝上翘的竟是多数;而西湖的柳枝是下垂触伸,探及湖水,微风吹过,柳枝摇曳水面,散发的波晕款款地向你来,似是你到来的迎候。若是冬日的早晨,最好是落一地薄雪后赶上放晴的日子,只要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什么也不做,看着身影在涟漪的层波间舞动,细看水面映出的脸,总觉得是浅笑的,此时有意张嘴,便似成痴笑的模样。赶巧的话,正好一对恋人走过,倒影成画,美轮美奂,震撼袭身也是不得已。此情此景,顿悟西湖是活的,是活着的生命,否则,哪里来如此灵动的画面?

赏湖,或漫步苏堤和骑行白堤,或泛舟湖面,皆必不可少;若是行家,那么登高望湖是当然的事。如是阴雨天,西湖北岸的葛岭便是好去处;驻足山顶保叔塔下眺望,薄雾笼罩下,沿岸的景致朦胧,湖心亭若隐若现,此时的西湖,美,全凭你的想象。也许诗人喜欢这样的意境,不过我还是愿意于风和日丽的午后凭栏远眺。苏堤以北至北山路以南的狭长水域便是"里西湖",也是西湖最为静谧一角;秋冬之季,是北方候鸟南下栖身的佳处,也是留鸟的理想地。最有看头的还是鸬鹚叼鱼,一个猛子下去,或有泥鳅,或有黄鳝,运气好的时候竟能叼到巴掌大的鱼,此时,鸬鹚会腾出水面嘶叫,似乎禀报战果。

目光移向远处的"外西湖",最先触目的当是湖中泛舟,除了零星游弋的画舫,多数是手划乌篷船,这也是外地游客的最爱。若是春暖花开的日子,约三五好友,将船划至湖心歇停,或低吟浅唱,或划拳行令,抑或是谈天说地也都是别有情趣的。其实鲁迅笔下的乌篷船活动于绍兴一带的乡下,不知何时起,西湖里乌篷船也多了起来,且成了游船的主力,也许乌篷船就是江南水乡景物里不能少的元素,没有它也就少了江南的原味。

饱览西湖全景,登顶湖西的北高峰是极佳之处。诗人张公亮有"江气白分海气合,吴山青尽越山来"的诗句,其实西湖周围被群山环抱,张公定是无法看到江海的,更不可能见着古时的越地青山,也许全凭诗人的豪气和想象。我曾经在不同的天气三次登顶北高峰,但毛泽东主席作的《五律·看山》中所抒"杭州一望空"并不虚夸,西湖一览无遗,杭州全城也清晰可见。数年前,灵隐寺后背修了上山的缆车,可以直上峰顶,外地游客来此观湖也逐渐多起来,特别是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其实,登高望远还是不能少了"登"字,否则便缺了攀登的应有乐趣。

西湖的美,还在于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等景观无不遗落历史的痕迹,存照当年的风光和辉煌,让人分不清是景物助推了文化还是文化烘托着景物;其实孰主孰辅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彼此不可缺,离开文化,景物也就缺少内涵,没了景物,文化就失去陪衬。如果你去断桥走一走,不了解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是断然不可的,那样你少了内心的体会和历史的想象,至多也不过"到此一游"而已。

毋庸讳言,对于西湖的遗憾还是有的。近年来,随着西湖西拓,水域面积不断扩大,自然景点多了不少,但同时缺乏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游后没了"余香尚存"的回味,不能不让人唏嘘。其实,湖西有待开放的历史文化景点不是没有,如曾经著名的里云松、灵石樵歌、冷泉猿啸等,但可惜大多已不复存在。只要相关部门在拓进水域的同时,并举文化挖掘和保护的理念,那么假以时日,呈现一个全新的西湖不是梦想。

那些年我去过西湖

文/春在拂晓

西湖这地方我已经去过多次。第一次去和最后一次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去,在1987年的冬天,西湖很朴实,人也不多,园子里的商店寥寥几家,我进去转过,还买了一串翡翠项链,当时的售价68元。感觉这东西以后会升值,加上经常参加演出活动,所以在反复挑选比较后,毫不犹豫地买下。那翡翠透着晶莹,圆圆的,里面的云彩,像海藻一般;像蜿蜒曲曲的山路;像雪花,无论怎么端详,一颗颗翡翠就像一个个故事被串连起来。

当我出了古玩店,张望,远眺,湖中央有一片陆地,不多的人流走动,荷花已经败去,听不到嘻嘻的声音穿过湖的涟漪,原来冬天哪里都一样啊。

我静静地背靠湖边一座假山,心潮有澎湃,想起关于西湖的歌曲,还是在唱片里听到。民歌风味,若没有舞台后面的布景烘托和前台的乐器伴奏,一个人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如果配上二胡,你说这声音又是何等悲凉,明明可以欢乐的,你去唱得跟冬天的萧瑟一样。

太阳出来了,却是懒洋洋的,心里有欢歌笑语,没有盛开在表情上。

当我与朋友走出西湖,经过一处老大的树林,发现,杭州还有这么古老的树林,成片的溢满古代色彩的樟树群,在你不停地前行时,忽然映入眼帘。一下子有了浓浓的穿越感,想以前是不是有人曾经生活在树下,为何搬走。不过,去了五云山,杭州最古老的银杏树呈现在面前,可惜金黄色的树叶已经凋零落尽。

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去杭州,每次都要看看西湖。

一次是1994年工会组织的学习班考察活动,去了西湖。那年夏天,好热哦,太阳老是照在我们的脸上,用毛巾遮挡用手折扇遮挡,别提那次汗淋夹背了,一群女人的旅行,因为购物力强大,总是被带队的"快点快点""人呢,还差一个,人呢。"不过,回来的路上,大家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胜利感,有轻松的面孔。

西湖的夏天,有络绎不绝的人流涌动,全国各地的团队旅游,如火如荼。西湖的名气,使得杭州旅行社的GDP也欣欣向荣。记得我们走进西湖中央的湖心亭,乘游船湖心荡起双浆,风,徐徐送来,水面碧清,水质透明,原来夏天的湖水有晶莹剔透。不记得多少钱一次湖面游,大概是十块钱吧,这个费用自掏。

之后我在西湖北缘的宝淑塔前照了张相。听导游介绍,宝淑塔系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当年吴越国的国王被北宋的皇帝抓去了。北宋的皇帝担心把钱弘淑放掉,他会起兵造反,所以就一直把他软禁在大牢里。钱弘淑的家人为了保佑他能平安回来就在那里建了一座塔,名叫宝淑塔。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传说,宝淑塔是有钱人盖的,用来祈祷祝福和了望。

还有几次,比如1990年1991年与几位朋友结伴五个小时后杭州下车,城市转转,吃吃特色菜,到武林门附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买些便宜的季节装,然后直奔西湖,粗粗领略了苏堤春晓的长堤卧波,和雷峰塔的原来不过如此。好在我们年轻,脚步轻盈,掠过一个个行前安排,然后回头。

1998年,我与五堂哥大Y侄子小J妹妹一起包车去了杭州,直奔秋涛路,然后又去了一条路,那里算是杭州最大的音响批发市场吧,一家家店铺,虽然不大,像小作坊,但各种舞厅音响设备齐全。很便宜,很实用,比如杂牌的大功率音箱,并不比先锋差,一对才八百元。还有小音箱几十元的,三四百元不等,还有影碟机五六百或七八百,仅过了四五年,一般影碟机的价格由二千多元到一千多元直奔几百元,还有功放机也是几百元,话筒十几块五十块不等,卡拉OKVCD,老板都是送啦。当所购设备全部装上车,货款一次付清。接着我们直奔西湖,不过,仅仅是停车一会,稍息一下,张望一下,找个地方小吃一下,然后吹吹风,打道回府。

最后一次看西湖是在2002年,同事Z想去杭州,问我去不去,我说去买什么东西还是,她说去看服装有什么花样,顺便看看西湖。可见杭州给人的印象就是西湖,我说去了多次了,西湖边边角角基本跑遍。她说想去武林门转转,那边有小商品批发市场,我们这边不少小商小贩都在那里进货,肯定便宜。她接着说,我主要是想看看丝绸面料。旁边的同事X说,搬家了,在新武林门。不管新武林门还是武林门,下车一问便知道。

结果,我真的答应了。还约了一个同事,三个人一起坐车去了杭州。哪知在武林门下车,直接感觉当年生意的气息不再浓浓,多年前,小商品市场那种人声鼎沸的情景如今差了许多,商品价格不像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宜,说批发,要量大才会有价格上的更优惠。我忽然对同事说,若当年,我们跟着做生意,那是发财了,主要是太保守了,走不出这一步。

这一趟,我们只买了一些小玩艺,比如小挂件,彩色耳环,发夹,丝绸围巾,然后打的去了西湖,当晚在西湖边最普通的宾馆住下,类似准二星的宾馆。三个人挤在一个标准间,两张床并在一起,三人睡。

记得我们的脚走得很累,唯独没有坐船湖上观赏月亮的美丽。

那是一个五月天,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感觉西湖的晚上也蛮热闹的,不过,是酒店、饭庄、小吃摊哦。

记忆中,杭州那些小吃的情景,只有馄饨的味道我特别有感受,汤的韵味不足。

记忆中,西湖的荷花没给我留下太深印象,倒是西湖的水,与对面山的云雾缭绕,如图画般,写意人生,引得我无限遐思,久久凝望,想湖那边是否有世外桃源……

雨西湖

文/小水滴的前世今生

下了一夜的雨,气温骤降。盛夏时分这样的凉爽在素有火炉之称的杭州实属罕见。

雨还在下,推窗了望,景象如秋。

都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夜西湖。其实我倒觉得各有各的特点,很难分出轩轾。只是夜西湖需要有灯光或朗月的帮衬,不然漆黑一片,再美的景致也会在幽墨一片里黯然。

当然现在不同了,缤纷的灯光把西湖的夜空照耀得万紫千红。水幕光帘、音乐喷泉,夜西湖被渲染得华丽、光鲜。

然繁华的背后总让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夜色再也不是西湖的本色了。随便寻一个被装饰过的景点都会有类似的场景。千人一面,失却了个性,便失却了本真的美。

西湖的美应该是温润、宁静、优雅与恬淡的。她的美精致而不张扬,细腻而不造作,恬淡而不浮华。在烟雨画桥、春波柳浪、莺歌蛙鸣里如一温婉浅笑的女子,款款缓行而来……

是那种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一派悠闲宁静、水墨江南的画卷。

雨西湖是美的,远处山色空蒙,云雾缭绕;近处燕雀低飞、新绿滴翠;湖面轻舟泛歌、游鱼聚散;岸边风扶柳丝,雨洗花娟……

此刻撑一把伞于湖边雨中漫步,在游人稀少的雾色里缓行,听细雨落在蕉叶上击起的脆响,看雨丝跌落湖中泛起的涟漪,闻湖水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这样的时候岂止是心旷神怡……

今天的雨虽然有些大,但我依旧撑着伞,像赴一场早先的约定,如期而至。探雨西湖那飘忽不定的神秘,品雨西湖那恬淡宁静的风韵。

我以为雨西湖应该是最美的。

去西湖挑水

文/邓梓鑫

一九四八年三月,我虚岁十五岁,到杭州中山中路原八百七十六号一家服装店做学徒。那时杭州一般商店、居民家中没有自来水。这家服装店也是没有自来水。吃的、用的,都是井水,所以要用水桶去吊水。

我们店里有两只水桶,每次挑水都由学徒来做的。我上面二位师兄已经满师了,不属于学徒了,我是学徒,这挑水的工作当然由我来完成。店里的水桶又高又大,我只有十五岁,人长得不高,力气也不大,这两只水桶我只能挑一半。店里一只盛水的七星缸(就是有七担水可以放的缸),一天吃用下来要用掉半缸水,我每天要挑三担水,我每次挑一半,要挑六趟。

那时店对面嘉树巷里有一口井,店里到嘉树巷大约二华里,我每天来回要走十二趟。但井水有时有消毒粉的气味,我师母泡茶,不用井水的,要用淡水泡茶。那个时候西湖里的水叫淡水,西湖里的水来自下雨落下来的水,和西湖周围山上溪水流下来的水,那时西湖水是能喝的。

我师母要我到西湖里去挑水。一般天刚亮我就挑着两只水桶从店里走出,向南,走到英士街(现在叫平海路),再从英士街一直向西走到西湖边,就到三公园了。三公园有个陈英士的塑像,听说陈英士是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国民革命的,为了纪念他特意做了个塑像。

西湖边上一共有六个公园。当年每个公园都有船埠头,我挑着水桶走到船埠头的台阶上,一直走到水边,把两只水桶先放在台阶上,再用右手拿着其中一只水桶,在水里晃一晃,把水桶往水里揿落去,水桶里的水大约有半桶了,我用两只手把水桶拎起来放在台阶上,再将另一只水桶用同样方法把水弄好,在离前面的水桶一扁担距离把后面的水桶放好。扁担上有带钩的绳索,将钩儿放进水桶的提手上,把两只水桶挑起来,走上台阶,往英士街回去,在路上走走息息要五六次。挑到店里,倒入一只小水缸,去西湖挑一次水只能吃二天,水吃光了,晚上我要把水缸先洗干净,等天一亮,我就又到西湖里去挑水。

我三日两头去西湖挑水。春、夏、秋季还可以,到了冬天,特别是落雪冰冻天,路毛滑,我挑着水,走路小心翼翼,生怕滑倒,到了店里身上都出汗了。从西湖边到店里大约有六华里,我隔一天到西湖边去一趟,人是累了点,但也是蛮高兴的。因为天刚亮,西湖边的空气特别好,又有风景看。那时西湖里都是手划船,没有柴油机动船,西湖里的水很清很清的,可以看到湖底。水底下、石板上的虾儿也能看到,鲳条儿游来游去也看得清。我站在台阶上,往北面看有断桥、宝山上,山上有保俶塔。面朝湖中远看,有三潭印月、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向南看有汪庄,还有残缺不正的雷峰塔。

夜逛西湖

文/谢永帅

这个夏天的杭州无疑是非常炎热的,热得让人看到水就想一头扎进去,想痛痛快快的畅游一番。

昨晚与阿朗好兄弟约好西湖逛一下,阿朗兄弟本名文元,但我们更喜欢叫他阿朗,高中老师,人瘦练精干,皮肤白白的,他家三兄弟都是白白的,在我们老家那地方属于白人家族,我跟他六年同窗好兄弟。

前天他带着他的三个同事,一起来杭州培训,与他同行的都是些年轻老师,刚为师不久,还未褪去学校出来的稚嫩,相较阿朗的成熟,那是有天壤之别,不过从年轻优秀的人身上,我们也看到我们过去的身影。

昨晚下午5点,工作忙完,匆忙赶去与阿朗他们几个老师一起在西湖碰面,其实每每有老家好兄弟好朋友过来,都有种迫切想见面,看一下,聊一下的心情,只有面对面才是最真切的感受。可我从丁桥地铁站进站出发,被拦住了,核酸七天又变三天,正好第四天,赶紧去近的地方做了核酸,晚了半小时,等我到达龙翔桥,差不多6点半了,赶忙在西湖银泰三楼找了吃晚饭的地方,绿茶餐厅还不错,点了几个顺口的饭菜,阿朗他们几个老师从文一路过来,估计比我早点到,但银泰这地方有点大,他们有点晕,找绿茶餐厅找了许久,耽误一会儿,大城市有时大得让人晕头转向。

当我们开吃的时候已经7点半左右了,看得出晚点吃饭,还是有好处,他们几个吃的比较香,阿朗夸我菜点得好,最主要席间我们能畅所欲言,我也由衷的赞美了阿朗的优秀和他的几个同事的优秀,其实相较于两位年轻女老师,那位年轻男老师略显腼腆,有点羞羞的感觉,看来还是社会大学经历有点少。不过这样也好,社会就需要这样的质朴与纯真。

但我们饭完,差不多9点钟,餐厅也快打烊了,我和阿朗就步行夜逛西湖,那三位老师还在商场里转了一圈,等他们出来时与我们相差半小时的路程。我与阿朗走得也快,从银泰出发顺着南山路经过雷锋塔,再经过苏堤,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欣赏着西湖边上绿化美景,沉醉于路边大树的参差和伟岸,有点羡慕生活在西湖边上生活的人民,相信幸福指数满满。后来我和阿朗在苏堤尽头的一个小商店买了水和烟,与老板聊了会儿,老板说疫情当下,今年要亏本,没有疫情还可以赚点钱,她说自己是安徽人,从年轻姑娘来到杭州工作,嫁到杭州,如今儿子女儿都成家立业,感觉挺幸福的,只是在西湖边投标了几个小卖部,每个年租费用都要七八拾万,今年难熬,看得出今年西湖人流量少了很多,活在当下,什么行业都难。

感觉聊远了,我们这个行业何尝不是这样,感觉很累很难,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真好,当我和阿朗在苏堤这头时,三位年轻老师还在苏堤那头,等他们到时,看见他们在空旷的地方做着拉伸动作,有点累的不行的感觉,就这身板,我有点想笑了。我跟阿朗开起了玩笑,这点路程让你老婆邬跑神还不够塞牙缝的。

虽然说有点累,但看得出他们几个老师还是挺开心,其实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就是有朋自远方不亦悦乎,最后我们在不舍的道谢中坐车各自回到住的地方。

走忆西湖

文/zheng国民

某一天,母亲喃喃自语:你要去杭州开会啊,我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杭州,好像去了什么动物园,就是没有到西湖,真可惜啊!

从那天起,我就发愿,一定要带着母亲好好走走西湖,看个够。

其实,对于西湖,我也如梦般一直憧憬着。从求学时代的教材开始,西湖如梦,在前方引诱着我,既然是做梦,自然停留在想想的层面,那时,我甚至不知道西湖的大小、由来、景胜、古迹。略有印象的事,是在读课外书的某次机缘,读到"三潭印月的由来",才知道,西湖好像跟黑鱼精和观音菩萨有关系。具体故事情节,已然模糊不清了。

于是,就这么一直模糊着,一直到师范读书。

读师范期间,一张白纸一样的我,忽然发现,与学习有关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而艺术欣赏就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于是,在某个细雨蒙蒙的秋日,我另一个同学,两人大胆地踏上火车,生平第一次在没有熟人指引的情况下,去寻找早先已到杭城的老师和学友,为的是去寻找西湖边的艺术气息。第一次来到杭州,迷迷糊糊在车站的长椅上,迎接黎明的光亮。寻到同伴的时候,我们欢呼雀跃,为自己的伟大,这时候,身边安静的西湖水,还像梦中一般,吸纳了我们的喜悦。脚印,第一次走在湖滨,很潮湿,走得很小心。因为形程匆匆,没想到细细体悟,就跟着小分队一路前行,走书店、看纪念馆、看画展。西湖,这一大片绝美的湖水,偶尔停下脚步的时候,才深深地望了一眼,雨雾朦胧,水波浩淼,似乎,人还是在梦中。

若干年后,等到安安静静住在西湖边时,我才收拾起繁碌之心,在一个鸟鸣声脆的清晨,骑上了自行车,稳稳的、慢慢地,骑行在南山路、苏堤、白堤,两岸的一个个景点,与书上的文字逐渐对应,眼神不禁湿润起来。那一天,春风习习,略带凉意,吹醒了梦境,却又一次带我涌入梦境,而且,那么情不自禁、心甘情愿。回来后,我心绪翻动,写下小散文《单车寻湖》,想用这种方式,留住心中的美好。

还是某个早春,驱车前往杭州,车上多了母亲。这一趟,两个心愿。一是拜访专家,为母亲的病情把脉,稳定她的情绪。二是带母亲游赏西湖。第二天,我们如约走上了苏堤,刚刚抽芽的杨柳,将湖堤打扮得格外婀娜、诗意。尽管冷意不减,我还是从母亲的脸上,读到了满足和喜悦,看着母亲的眼神,我也两眼湿润。拍个照片吧,难得来一趟。母亲非常配合,那一次,我从母亲疲态的容颜中,看到了久违的放松和开心。后来,我又安排在知味观尝了小吃,回家后,母亲一个劲地赞这那里的小吃,我笑了,哪里是小吃好,分明是心情好。心好,一切都会好起来。我默默寄愿。

逐渐地,来杭城开会的次数多了,就想着坐下喝杯茶、聊个天。于是,就受同学相邀,坐进了"青藤茶馆".华灯初上,又是雨雾笼罩,点点黄晕的光点缀在湖滨,从楼上望过去,宛若一个个守夜的护兵。其余的,便看不真切了。那么,就安安静静地谈话吧。茶馆中的气氛典雅,倏忽传来悠扬的古筝,同学说,这是大学学音乐的学生在助兴。我特意走近去听,不想,滋味还是远远听着更爽。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茶馆,用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与西湖是一种美好的呼应,而且,这模式,肯定会传播开去。果然,不久之后,类似的茶馆,在本地陆续开张。

冬雨西湖,也是一次难忘的回忆。那一天,会后,冷雨夜,漫步于湖滨,我在微博中这样写到"行者稀落,风萧雨骤,灯昏物寥,未见西子湖畔繁闹拥挤,也别有萧瑟诗趣。若有薄雪过伞,悄然入湖,盖意趣更甚。忽见喷泉应声而动,伴着时婉转时激扬的旋律,水注摇曳起舞,如有灵性。实为冬夜西湖一奇景。"其实,在那一刹那,我脑海中出现了张岱的文字,萧瑟中的旷远之情,冷寂中的寻友之趣,没有特殊的环境,怎能自然流露。张岱是懂西湖的,而且懂的不是姹紫嫣红的西湖,而是宁静安然的西湖,以及她的孤独。

不知什么原因,很多文人都喜欢"西湖梦"这个标题。后来推测,西湖处处皆风景,就如天堂,而这个天堂,就是一代代士人民众怀揣着梦想的力量,打造的一个梦境。

他们想告诉你,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放慢脚步,回归内心,把眼神与自然相融,在且行且赏中,获得悠然而优雅的生命品质。

是啊,西湖是需要一辈子去看的,一天、两天,看不够的。

母亲,下一次,我们再去!

随便看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8 6: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