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词语 美文散文摘抄
释义

江南网精选7篇美文散文摘抄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美文散文摘抄(精选7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绿豆汤

文/章中林

天气热了起来,给人一种透不过起来的感觉。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托人捎来了一些绿豆,叮嘱我写文章多炆点绿豆汤喝喝,绿豆汤祛暑利尿,清胆养胃。

儿时的盛夏,我们戴着草帽跟着父亲在地里"双抢".头顶太阳晒着,脚下热水蒸着,汗水就像不断线的流水一样,连皮肤都"流油".这样的时节里,抢收抢种,没有什么白天黑夜。母亲总会在半夜里起床烧一天吃的饭,同时用瓦罐炆上一罐绿豆汤。母亲的绿豆汤总是在绿豆炆"开花"的时候,才加上红枣、冰糖,再慢慢炆。一直炆到绿豆、红枣没有魂儿了,母亲才熄了火,把它吊到水井里。

那个季节,一天忙完一般已经是九十点了——朗照的月亮都升到了树梢。我们冲过凉,搬出竹床,摆上饭菜就准备吃饭。这时,母亲总会从井里吊起绿豆汤,端出来给我们消暑。那绿豆汤清凉爽口,甜而不腻,一口喝下去浮躁的心立即安静了下来。我们坐在院子里,兄妹几个边喝边叽叽喳喳地闹着,为谁喝多了嚷嚷不休。夏夜,有了凉凉的绿豆汤,整个身子都觉得清甜舒爽,那种感觉至今还烙在心底。

晚上,我浸了些绿豆,放进电饭锅里熬。一锅绿豆很快就熬好了——绿豆裂开如花,连汤水也变成了老绿色。我盛起一碗绿豆汤,加上白糖,送进冰箱里冰镇一下。再端出来的时候,碗上冒着冷气,喝一口。凉凉的,甜甜的,却找不到当年的那个味道,一颗心似乎也没有当年的那份宁静。

端着绿豆汤,想着远在家乡的母亲,她这时候在忙些什么呢?是在担心着妹妹的身体,还是在牵挂着在外的弟弟呢?我端着碗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我要告诉母亲她的绿豆汤真好喝,它让我找到了当年的味道。

再说家乡春日的风

文/老猴子

昨天夜里,风吹得卫生间的风道,呼呼作响。家乡的天气预报,真的很准。清晨凭窗远眺,电厂烟筒冒出的白烟,顷刻被吹得,抬不起头,弯没了影。城市又笼罩在发黄的尘灰中。例行的晨练,只好在家里举哑铃了。

要到清明节了,春雪刚刚退去,风就接二连三的来到了。三四月份,是家乡的风季。风从赤裸的松辽平原跑过,裹挟着田野里的黑土,向城里吹送。街路上的车流,向搅拌器,一刻不停的,将土尘扬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三四月份,是东北最愁人的日子。在南方你可以吟唱:春风徐徐,你可以赞美:大风咧咧,在我的家乡,风是乡愁。过去是青黄不接,现在是雾霾不断!

家乡的风,就像梅雨季的雨,断断续续,强强弱弱,来能见影,去能见踪。刮断枯树,刮飞牌匾。自行车,电动车,不贴墙就无法站立。商场店家,再不敢敞门迎客。真是天朦朦,楼朦朦,街也朦朦。如若逛街,一脸灰蒙。而此时的南方,正是最美的季节,风从海上吹来。吹走了冬日的湿冷,吹开了杜鹃·玉兰·木棉,吹开了桃李樱杏,吹开了我叫不出名的无数花朵。也将海的味道揉进花的芳香,吹进你的鼻孔,也将染着春天的负氧离子,吹进你晨练的五脏大脑。

城市植树,可以防风。家乡的街路,也在年年植树,可成活率极低。城市的管理者,只管种,不管护,街边的商铺,为了经商便利,种下的树,很难在他店前活久。每年的植树种花,成了例行公事。钱花了,活不活,没有问责,家乡你什么时候,才能三四月里好风光!

春风不误花期

文/张利芳

说女人喜花,倒不如说她是喜欢赏花的心情,那花里就像住着她自己过往的青春。

凭着一腔冲动,我断断续续从花市买回二十几盆花。我喜欢枝叶青翠的红豆杉,也喜欢花色清丽的茶花。洁白馥郁的栀子、富贵吉祥的牡丹、米兰、茉莉、桂花……喜爱是一回事,养起来就又是一回事了。

刚买回的花枝茎肥硕,花苞满枝。我总是像画宋朝的工笔画一样,把花愈养愈瘦。沮丧惋惜之余上网查各种花的生长喜好、养护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又在下一次买花的时候追着花农询问原因和应对方法。

被问得急了,花农笑笑说:"你今年从我这儿买回的花,开得再好也不是花,你养一年,明年开的花才是花,今年啊,就只管把花养活,春风不会误花期。"

为什么从花市买回的花不是花呢?我在花市转了起来。应该在四五月开花的栀子,在这早春,枝头上的花骨朵已是挤挤挨挨,有的已经咧开嘴露出或白或鹅黄的花瓣。盈尺高的茶花,主杆不过小拇指粗细,更细的枝丫上也是花苞累累。花大色艳的牡丹绣球般挂在枝头,细品总感觉缺点什么。一抬头玻璃钢瓦的室内闷热潮湿,明朗的阳光照在棚顶,轻风在棚外徘徊。霎时明白了,眼前的花无论多有风姿,却没有栉风沐雨后的风骨。

花农卖花,只把花当作商品,自然是抢了先机,花苞越多卖相越好。因此,温室大棚、技术手段加上各种催花生长素使育化出来的花卉短期内秀色喜人。事实证明,不论我怎样的用心养护,还是有几株花在花尽后养分也耗尽,慢慢地落叶枯萎。

我不再只一味关心我买回的花能开几朵,香味浓不浓。疏蕾剪枝,我决心把这些花养成自己的花。花儿颇有灵性,像能感知我的心愿一样。忍高温,耐寒冷,在四季中历练。想必花也一样,渴望阳光无惧风雨,要以向上的姿态活成自己该有的模样。

雨过天晴,我在修整花枝的时候,看到花都在欢欢喜喜地生长着。发新芽、抽新枝,一派新绿。也许,某一条枝丫里正有花芽在悄悄孕育,不定哪天就开了呢!开给自己也是开给春天,毕竟花期亦不负春风!

闲人

文/晏建怀

机关里既有风风火火的忙人,也有散散淡淡的闲人。闲人大都经历丰富,或上过山,或下过乡,或轮过岗,或扛过枪,这里一两年,那里三五载,往往还没回过神儿来,转眼就步入了中年的行列。多岗位锻炼加上一把年纪,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事业的辉煌和升迁的坦途,他们在哪儿都是配角,始终是鲜花下的一片绿叶,小办事员一个。

闲人有闲,正如富翁有钱,这既与职业特点有关,也与生活习惯有关。他们喜欢读书、看报、上网、聊天,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一张旧报纸,能在厕所蹲上个把小时,一本理论杂志,能消遣半天时光。网上的新闻,他们从发生追索到原因、动机、背景,预测其发展和结局,间或阶段性总结和点评,颇似电视里的时事评论员。他们熟悉股市如同熟悉电脑的键盘,时常浏览,天天关注,说不久大盘就会上扬,或牛市将要下挫,到了那天,果然。

闲人通常着休闲装,随意的样子,但翻翻领子,不是金利来就是皮尔卡丹。他们追求时尚,不落后于潮流,往往是单位第一个搬进电梯房、拥有私家车的人,并不见节衣缩食捉襟见肘。与人招呼,不喜欢某某同志或某某领导,而是老赵、老钱地直呼,也不管你年纪多轻官有多大。与人见面,没有虚情假意的客套和嘘寒问暖的讨好,但眼里总浮漾着浅浅的笑意,明心见性,让对方浑身舒服。他们上班准时,下班也不急,不是图积极,习惯使然。办公室的惯常工作老三样,抹桌扫地清报纸,做得极为认真仔细,慢条斯理。然后,接接电话,品品新茶,翻翻报纸,上上电脑,从容而充实。他们没有"二皮脸",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偶尔上头调研,下头来访,总是彬彬有礼,接待热情。

闲人健谈,善辩,诙谐而又机智,出口不是时鲜的段子就是隐秘的趣闻,能迅速洞开你的视野,释然困扰你许久的疑虑。他们最富有的是时间,整个上午或下午的漫谈,从弗洛伊德释梦,谈到孔子的胃病,从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谈到布什的"扔鞋事件"与伊拉克战争,不时语出惊人,或使众人捧腹,自己脸上却波澜不惊。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闲人从无抱怨,吃不到葡萄也不说葡萄酸,没有虎落平川的委屈。工作按部就班,生活鲜有变化,练就了他们极为平静淡定的心态。他们对未来没有过多的奢望和幻想,也不愤世嫉俗,一副惯看秋月春风的样子。他们待人诚恳,人情练达,脸上总是日丽风和。

闲人在机关来往、上下应酬中套路娴熟,处处显示出老到的经验,只是不把它用在谋取私利和获得升迁机会上。也许始终放不下心底的那一份自尊,有点无中生有的臭架子,甚至觉得通过自吹自擂或钻天打洞获得机会无异于自讨苦吃。他们不参与利益角逐与权力争斗,更不会像人家一样为争单位公车或接待费用而使尽伎俩,认为那是小人勾当,嗤之以鼻。他们在周围构不成竞争和威胁,加上率真直爽,不会当面输心背面笑,所以朋友特多。中午或者傍晚,电话应接不暇,管后勤的老李叫去河鱼馆吃鱼,管接待的老张邀去海鲜楼啖蟹,常常分身乏术。尤其是那些升不上去的副职,遭遇难题的同事,游手好闲的浪子,都齐了心似的拿他当倾诉对象,炒剩饭,倒酸水,他也不烦。

对于机关的人事编排,拔擢升迁,闲人不打听,不钻谋,敬而远之。领导家里,从不登门,大家心照不宣,相安无事。当然,有人喜欢亲近领导,赶集似的争妍取怜,甚至对待领导的父母胜过自己的父母,对待领导的亲人胜过自己的亲人,他们也理解,趋权者得势,趋势者得利,人情之常,无足深怪。只是,闲人不凑这种热闹,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他就喜欢这份自由与潇洒。

闲人也有怕的时候,怕妻子掉泪,怕儿女撒娇,那戳中了他的痒处,苏东坡说得好,"忍痛易,忍痒难"啊。闲人懒于家务,很少下厨,偶遇家中来客,饭菜却每每做得活色生香。闲人爱家人,春天踏青,秋天出游,一家人亲昵和睦,其乐融融。无论世事纷扰,荣枯顺逆,闲人总是悠闲快乐地活着,对生活满足得像一只吃了睡、睡了吃的四足动物。

拔春鱼

文/丁竹鸣

正是这条大江连接了东洋大海,给江畔的沙上人年年有鱼吃之口福。

此处江岸约有120华里长,其形状呈半圆形曲线凸出。江岸曲折是长江主泓道不断冲刷的结果,西坍东涨的自然过程。人工开凿河港,要追溯到道光、咸丰年间了。同治十三年开掘了西起五圩港东至恤济港,横穿常阴沙的大河——常通港。这条常通港把常阴,分给了南通、江阴和常熟。

沙上河港是沙上人与水和鱼的天然关系。长江通着两百多里外的东海。海里来的船为洋船——洋里来的。洋船带来大量的海洋鱼类。沙上人津津乐道的长江三鲜,刀鱼、河豚、鲥鱼,也是从东海来长江产卵的鱼。从正月半到五月半产卵结束,就回到了大海。而洋船源源不断地给沙上输送海产品:海带、海蜇和大小黄鱼。

因为生态环境的优越,20世纪上半叶的海黄鱼,成为洋船最乐意装运的畅销商品。这些船被沙上人统称为"宁波船",定期地开到沙上港口出售海黄鱼。渔汛繁忙季节也是船最多的季节。每年三四月,在晚清的西兴港、大白港到民国的九圩港、十一圩港是着名的黄鱼港。桅杆林立船舷相傍,船员戴着蓝毡帽,用一口宁波话与大小商贩喊话。沙上人用独轮车、小船等把一包包黄鱼送往市镇和乡村。价廉物美的咸黄鱼草草腌过、有大有小,大的有尺半把,小的仅抓把长。

黄鱼用蒲包装好,一包按旧制称20斤,被一根竹筹价码替代。买者用钞票购买竹筹,一筹黄鱼就是一蒲包。洋船上的客商把一箱筹码摆在岸上,一手收钱一手拔筹,上船凭筹提货。于是买一蒲包鱼,就简化为"拔一筹春鱼".

因为有季节性的黄鱼大买卖,这些渔港的人气十分兴旺。客栈、赌场、妓院乃至烟馆无一不有。这些流动性的宁波人赚到了沙上人的大笔银子,用部分在港口消费。其实洋船也并非都是自己去海洋捕捞,也有船搭船二手客商。这样的黄鱼买卖被宁波人所垄断。沙上人要靠肩挑车推来船"拔春鱼",而不是从市镇鱼沓子购买。因为宁波船需要销得快,小客户竞相购买,一条船的货不消几天即告售罄。

沙上人吃咸黄鱼成瘾。从宁波船上买的海黄鱼,到了沙上城乡统称为"春鱼".多美的名称!因为春鱼给沙上百姓的半年乃至一年的餐桌,增添了一样天天吃也不会嫌腻的美味。买来的咸黄鱼用不着水洗,那样就不能长期摆放了。家家户户们把一串串春鱼挂到了竹竿、屋檐和篱笆墙,利用太阳晒它十天半月。黄梅天潮了再拿出来继续晒。那时谁家晒的春鱼多,表明谁家最殷实,最会过日子。

春鱼炖竹笋其味两鲜合流,入口开胃。春鱼烧嫩蚕豆酥沙耐品。春鱼烧秧草赛过刀鱼鲜……最佳搭配是元麦上场后,纯麦饭配咸春鱼。春鱼的咸肉干香占领舌尖的一刻,美哉闻之快哉受之,成为农家一乐。于是,春鱼被贫富阶层共同爱好。春鱼因为保管期长,管了沙上人大半年的餐桌。沙上人而不吃春鱼,是会被别人惊讶的。春季去十一圩港"拔春鱼",也就成为时尚风俗。

靠春鱼买卖兴旺起来的鱼码头,久盛而不衰。解放后特别是集体化以后,洋船多归宁波的渔业社了,不来沙上卖春鱼。再后来海洋环境恶化,黄鱼巨量减少,"拔春鱼"这风俗自然绝迹。

美味的春鱼从沙上人家的餐桌消失了。甚至在饭店的菜谱中,都没有干香鲜美的"炖春鱼"了。春鱼的记忆,只在我们1940年前后出生的这辈人中,保留了那通俗而实惠的快乐。

十六岁那年

文/和冰花

小时候的我们不分男女,手牵着手排排坐。许下十年八年永远不变的诺言,童言无忌地说着将来。

如今的我十六岁,男女之间不再有当初那纯真童稚的美好,男女之间总是隔着一条无形的"三八线",将那曾经许下十年、八年的友谊诺言严格地隔在了线的两边。十六岁的我们各奔东西,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在这烂漫花季的舞台上洒下如珠如露的拼搏汗水。十六岁让我们懂得了友谊的难得可贵,也让我们懂得了时光的易老。

十六岁那年的天空有一点凄凉,夜晚的天空总是有太多含蓄的美。在十六岁的天空下,任由我在他的怀抱里奔跑,天空上偶尔会有几颗晶亮的星星,但那注定只是十六岁的一个符号,伴随着我的成长。

十六岁那年,孤傲的我从那把木梳中读懂了母亲的心酸;从父母头上闪闪的银丝中,读懂了人生的真谛,十六岁的我们注定徘徊在成长的十字路口,各种各样的苦,各种各样的甜,让我懂得人生需要努力,需要理解父母,懂得关心他们了。

那一年,我有过童稚的友谊,却从未读懂过友谊的真谛;那一年,我只知道妈妈做的饭最香,却从未体味过母亲的辛酸;那一年,只记得爸爸的肩膀,是我有力的依靠,却不知道父亲背后的沧桑。

这一年的我十六岁,我将扬帆起航,细细体会人生的真谛,去经历风雨过后的彩虹。

这一年,我十六岁。我将用青春的能量去抒写最美的诗行,用最优雅的曲谱去奏响青春的旋律。

三春荠菜饶有味

文/钱国宏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当春天踏上家乡的土地时,我会迫不及待地做一件事:拎着柳条筐,带上剜菜刀,飞快地跑向郊野,趁着春光去剜鲜嫩的荠菜,接受春天的美味馈赠。

家乡的野地里、沟渠旁、山岗上——但凡向阳之地,都可以找到荠菜的身影。大地刚刚融化时,荠菜就迫不及待地钻出了地表。刚开始,荠菜紧紧贴着地面,细小的嫩芽很容易被人忽略。一场春雨过后,荠菜便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春风里,阳光下,它们挺直了身子,努力地把翠绿的笑脸迎向踏青寻芳的人们。

我被家乡的孩子们裹挟着,一股风地跑向村外。在欢快的呼喊声中,大伙蹲下身,开始剜荠菜。春天的荠菜清香而甘甜,天然而绿色,鲜嫩无比,压倒百馐。它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入馔后,不仅味道味美,而且极富营养。把鲜嫩的荠菜连根带叶剜回家,洗净,或蘸甜面酱,或炒鸡蛋,或切段调鲜汤,或做切碎馅包饺子,或拌豆腐,杀口而下饭,开胃且润肠。我母亲的厨艺是十里八村颇负盛名的,她可以用荠菜做出许多时令佳肴,诸如荠菜拌香干、荠菜豆腐羹、荠菜百叶包、荠菜蛋花汤、荠菜豆腐汤、荠菜摊鸡蛋、荠菜腐衣包、荠菜虾米粥……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吃得全家人是唇齿生香,吃相狼狈!荠菜一下肚,顿时觉得五脏六腑都散发着浓郁的春天气息呢!

据说,春吃荠菜的习俗,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诗经》中就留下了"谁谓荼苦,甘之如荠"的赞美之词。宋代大文豪苏轼盛赞荠菜"天然之珍,味外之美",还发明了一道用荠菜做的美味"东坡羹",流传至今。大诗人陆游对荠菜的钟爱更是了得,"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菜忽忘归".我不是医学专家和营养学家,说不出荠菜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哪些药用价值,仅知道《本草纲目》上把荠菜称为"护生草",说荠菜能治疗高血压、肠炎、夜盲症。可能正是这层原因吧,所以每年春天,老家的乡亲们都剜些第一茬荠菜,精心地熬碗荠菜粳米粥,敬给家中的老人吃,祝福老人福寿绵长,所以这碗荠菜粥,也被称作"百岁羹".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明媚的春光中,提筐穿行于翠莹莹的荠菜中,无异于走进了春天的深处,全身上下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阳春时节吃荠菜,吃的不仅仅是一种清新、一种美味,更是一种希望、一种心情: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吃鲜嫩的荠菜,一年的心情都绿了,生机盎然,且充满期冀!

随便看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12: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