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亲情叙事散文 |
释义 | 江南网精选6篇亲情叙事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亲情叙事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妈妈的手 文/蓝梅 我时常注视着妈妈的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手指弯曲的无法伸直,手面上青筋暴露上面还布满了黄褐色的斑点。这双手是那样的苍老无力,却把我们兄妹六个抚养成人。 妈妈的手是灵巧的手。记得小时候,妈妈白天干着很累的活,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还要为我们缝衣做鞋。麻绳在妈妈灵巧的双手中飞舞,有时看到妈妈整个晚上都在做鞋,我甚至天真的以为,妈妈是不喜欢睡觉。妈妈彻夜纳底做好了一双又一双鞋,直到我们兄妹六人都穿上了新鞋,她又开始了新的劳作。 妈妈的手是勤劳的手。为了孩子们能够吃饱、穿暖,妈妈常年干着和男人一样的重体力活,小巧的身子吃力的拉着平板车,一天下来身体像散了架一样,酸痛难忍,就这样回家还要为全家十口人做饭。 妈妈的手是温暖的手。小时候,因为胆小我特别爱哭,每次总是妈妈用温暖的手帮我擦干眼泪,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使我平静下来,然后在她温暖的怀中入睡。 妈妈的手,是撑起儿女天空的手。那年,二姐因为意外事故离开了人世,全家人悲痛欲绝,妈妈伤心的几天不吃饭,头发也变得花白。我真担心妈妈会因此而倒下,但妈妈强忍悲痛撑起了这个家,依然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操劳,只是在夜深人时看着二姐的照片痛哭。二姐去世一年后,我也要去外地上学,妈妈因为想我,就不停的编织毛裤。只有我知道,妈妈啊,她是把思念和牵挂都织进去寄给了女儿。 终于,儿女们都成家了,妈妈的手也该歇歇了,可是,这双手却变得如此苍老。 这就是妈妈的手,一双了不起的手。 母亲 文/吕素贞 深秋。正午。 太阳依旧温暖。它毫不吝惜的把一片光亮洒在我的屋内、我的床上。闭了眼,静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阳光的爱抚。朦胧中,仿佛看见老家的大门慢慢地打开了,满院盛开的群菊中,母亲正站在那儿,对着菊花们微笑着。 记忆的闸门打开了…… 母亲嫁到我们家的时候,正赶上家境衰败。祖父祖母在一年中得病相继去世,当时父亲在县城工作,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偌大的庭院只有母亲一人进进出出。 后来,哥哥和我相继出生,把母亲的寂寞一下赶跑了。每天,母亲带着我们两个,用她那消瘦的双肩支撑起一个家来。母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总是那么淡定、平静如水。最多的时候,她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抬头看一眼在院中玩耍的我和哥哥。每次,我总觉得母亲的眼中有一束温暖的光,照射在我们的身上。而每每此时,一份满足和幸福的笑容也总是定格在母亲的脸上。 一年四季,母亲勤苦持家。春天,她把希望的种子种在泥土里,秋天,我们家的庭院里便是丰收一片。 在我五岁那年,不知为什么父亲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秋收以后,一连三个月父亲没有回来,后来他再也没有回来,因为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有了另外一个家。所以,我对父亲的印象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母亲依旧平静如水,白天依旧种田、做饭,晚上依旧在灯下教我和哥哥识字,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目光依旧温柔如故。从此,母亲和我们相依为命。 除了操持家务外,母亲还有一个嗜好:种花,特别是菊花。每年的秋天,满院的菊花都张开了笑脸,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都有。母亲精心地给他们施肥、浇水,于是,菊花们更加丰润了。落大的庭院里,别有一番景色。只惹得乡邻们纷纷上门讨要。母亲便不住地培育出新苗,送给大家。在乡下老家,淳朴的乡情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哥哥十二岁那年,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母亲笑了。她带着我们去县城,说让我们开心地玩一天。在大街上走着走着,母亲一下子停了下来,而站在我们前面的那个人也站住了。几秒钟后,母亲静静地说:"是你呀,这么巧!" 面前的人不说话,用眼睛来回巡视着我和哥哥。母亲一手一个拉过我们说:"这是我的一双儿女,他们已经长大了。"随后,拉着我们向前走。我感到母亲的手有些发颤。悄悄回头看一眼,站在原地的那个人依旧站着。我已经在心里知道那个人是谁了,可我和哥哥都不做声,随母亲静静走远了。 渐渐地,鸟儿的翅膀张开了。我和哥哥也都长大成家,住在县城里了。而母亲呢,也老啦,可身体却很硬朗。她坚决拒绝我们的邀请,依旧在老家,依旧侍弄她的菊花们。有时,硬把母亲接来,只住两天,母亲就要回家,说她的花儿要浇水了。 母亲说:"城里的楼房太小,太憋闷。只有老家老屋大庭院才是我的家,才住得踏实。你们不用惦记我,有空回家看看就行。"望着我和哥哥,母亲脸上仍是温柔的笑容…… 一阵风儿吹进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望一眼窗外,阳光依旧。看一下台历,明天是星期天了,便起身拿过手机给哥哥打电话。 明天,我要和哥哥一起回老家,去看望我们的母亲。 爷爷奶奶的信物 文/张君燕 热恋中的男女常常会选一件"信物",作为情感的凭证。堂妹要结婚了,在家庭聚会上,她展示出了自己和未婚夫的结婚戒指,不是太贵重,但两人都很满意。一番祝福之后,堂妹突然问奶奶:"奶奶,您和爷爷当年的信物是什么?"奶奶愣了一下,接着连连摆手,脸上竟浮现出一丝羞赧。在大家的追问下,奶奶与爷爷相视一笑,奶奶起身走到里屋,拿出了两张照片。照片是爷爷奶奶的合影,两张照片一模一样,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 这也太简单了吧。奶奶笑了笑,讲述了这张照片的来历。 与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爷爷奶奶也是通过相亲认识的。不过在那个见面就脸红的年代,人们相亲仅仅是见上一面、说几句话,即便彼此印象都不错,又在家长的安排下见了两三次面,每次也只是简单聊聊天。 之后不久,爷爷就要去当兵了。爷爷破天荒地独自来到奶奶家,红着脸把奶奶叫了出来,告诉他自己要去当兵的事儿,并提出去镇子里拍一张合影。那天下着大雨,爷爷奶奶各自撑着一把伞,走路来到镇里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照,然后在照片背后写了自己的名字,送给对方。 "就这样,我们的事情就算定了下来。等你爷爷当兵回来,我们就结婚了。"奶奶笑着说。我们纷纷感慨,那时候的感情可真纯粹呀,一张照片就能定一辈子。堂妹突然叫起来:"照片上面的日期怎么是1946年?记得您和爷爷结婚是在1954年。""没错呀,你爷爷当了八年兵。"奶奶看着我们说。 什么?一张合照就让奶奶等了爷爷八年?奶奶好像觉得一切理所当然:"是的,定了就不变了。" 我们收敛了笑,突然觉得,这是我们见过的最正式、最深情的信物。 母亲待客 文/无垠 大学刚毕业时,我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城市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说"离家不远"其实是比较而言,当时与我同时进入公司的几个同事都是外省的,我离家最近,也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坐车来回需要好几个小时。于是和几个新来的同事一样,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周末的时候才回家。 记得第一次发工资后,母亲要我邀请同事来家里吃饭,我以"不是太熟"为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母亲大概不懂,同事之间其实不必太过亲密的。母亲却坚持说:"正因为不熟,大家才应该聚聚,多了解一下吗。他们也和你一样都是孩子,回家不方便,来咱这里就当回家了。"最后,我拗不过母亲,只好邀请了几个同事。 请客那天,母亲简单准备了几个家常菜,然后开始剁肉馅儿。"妈,你打算请人家吃饺子?"我吃惊地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吃饺子了。"母亲笑了笑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如饺子。饺子里有肉有菜有面,又好吃又实惠。你们小时候,哪个亲戚来咱家不是嚷着要吃饺子呀!" 母亲的话倒勾起了我的回忆。也许是母亲有自己的秘诀,她做出来的饺子格外好吃,小时候,不仅我们全家喜欢,亲朋好友也都很喜欢吃。每次来家里做客,大人们不好意思说什么,孩子们可是毫不客气地要求吃母亲做的饺子。母亲笑着连连点头,然后一边不疾不徐地剁馅儿,一边和亲友们唠家常。调好馅儿、和好面后,亲友们都挽起袖子,围在一起擀面皮、包饺子,每每这时候,家里其乐融融、一片欢声笑语。 既如此,我也就随了母亲的意,帮她洗葱剁姜,打起了下手。同事们如约而至,母亲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喝茶。"姑娘,你老家是哪里的?""山东章丘?那里的大葱最好,个大葱白也多,好吃。""小伙子你看起来太瘦了,应该多吃一点,以后有空就来,阿姨给你做好吃的。"……母亲亲热地和同事们聊着天,手上的活也没耽搁,一手托饺子皮一手放馅儿,眨眼功夫就捏出了小巧玲珑的饺子。 等饺子煮好端上桌子时,母亲早就和同事们熟络起来,甚至比我对同事的了解还多,这个不爱吃蒜,那个喜欢吃醋,这个的蒜汁里要多放点辣椒……一顿饭吃下来,同事们初来时的拘谨早就不见了。 后来只要有空闲,大家都会来我家里玩,吃母亲包的饺子。大家都说,看到母亲就会想起自己的妈妈,吃着母亲包的饺子,更有一种家的感觉,很亲切很温暖。而我和同事们的关系自然也相处得非常融洽,极少有一般意义上的钩心斗角,工作起来特别舒心。 一次读到汪曾祺先生的《家常酒菜》,里面有一段話:"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突然想起母亲平日里的待客之道,不觉拍手叫好,深以为然。 千里寄祝福 文/弯月儿 谨以此文献给千里之外的母亲,遥寄母亲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平安!--题记 今天是母亲大人的生日,恕女儿不能亲临祝寿,尽孝身前,故写下寥寥文字,以此安慰我忏愧、母亲养育、教诲感恩之心。 记得我出嫁那年,您把我叫到跟前,对我说过:我虽生养了你们姊妹五个相继成家,她们姐妹都可以回来陪我们在家过年或者过节,而唯独你不能!因为你们老王家就一独子人丁稀少,你婆婆一人领着俩孩子不容易,你一定要在婆家过年节。我一直谨记这句话,一晃自结婚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儿子已经上大一了,我从未回家过过一次年节。幸好父母生养我们姊妹多,有个在身边能照看、跑腿、伺候着的。 我随夫举家迁移到山东之后,母亲因惦念我而上火,身体一直不好,还得了糖尿病,期间还动过一次大型的手术。当听到母亲从早上八点钟推进手术室,到中午近十一点半才下手术台时,我的电话没停过,我的眼泪也没停止流过……我就怕母亲从此不能睁开双眼,我赶不上再见一面;我就怕母亲从此不能下床走动,不能出去遛弯找人聊天了;我就怕再不能听到母亲喊我的乳名,听不到那熟悉温暖的声音了。谢天谢地!更感谢主治医师!母亲有惊无险,虽说遭了些罪,手术很成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我感恩于苍天,佑护好人平安! 春天回东北陪读儿子高考,我看到老妈老爸喜那股子高兴劲儿,欢愉之情溢于言表!要知道他们二老盼着我能回去整整的盼了八整年啊!当儿子高考结束,我们回转山东时,我看见父母那黯然无光的眼神,我的心很痛,很痛。我答应父母,给他们种上下一个希望。要他们等着我,我要领着他们去游玩北京!去游览、欣赏"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观景色!我对老妈说:您每天下楼去荡秋千,什么时候荡的不晕了,您也就不晕车、晕船了;对老爸说:每天下楼去锻炼身体,要身体棒棒的,才有力气爬山到那时,我就会回来的……我感恩于父母,能给我机会陪二老近一百天的时间,来补偿我对您们歉疚迟到的关爱! 姊妹大多在外地,皆忙于自己的事业与小家庭。母亲的生日,只有小妹撇下摊儿提前一天回家了。我托老妹给母亲垫捎点儿钱,老妹说不用给,爸妈给了也不会要的。果然母亲执意不留,不要。老父亲最近住院天天打针,陪护,我去不了;出钱父母不要!哎!嫁出去的姑娘,离家大老远的,我们做子女的能给父母什么?!我自问:我现在还能给得起父母什么?! 我们都是身为人妻、为人母,都是一样的心思想孝敬、对待双方父母!因为老了,我们自己不是婆婆、就是岳母。俩个老妈,一个腰不好、一个糖尿病。都是奔七、奔八的人了,真心的希望老人身体健康,少操心能多活几年!老妹说的一句话:父母生病时,能让我在身边伺候、护理着是我的福气!姐你不用过意不去!我听了就流泪。千里之外,我有这样的机会吗?是啊,是不是只有父母生病时我们才会回去陪陪他们呢?面对家乡,只有默默祈祷祝福! 为了生计,活出个人样,有时我们舍去很多,才会得到。付出和回报不一定会成正比。有句话说得好:投身于社会,就如江湖,总是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释然也有愧疚。在母亲大人生日来临之际,女儿叩拜:遥祝母亲身体康健、平安、长命百岁! 你是世间最暖的书 文/包利民 又是三月。一年的时间逝去无痕,重逢着一样的日子,却丢掉了太多的心境。春天依然遥远,雪还没有开始在阳光下燃烧成希望,美丽的冰凌花也没有开始在冰雪中绽放。依然等待。 那时爷爷有满肚子的故事。也曾一度以为爷爷一定看过许多许多书,要不怎么一开口都是那些让我们流连的传说掌故? 最喜欢夏日的夜晚,家人都坐在院里的老榆树下,微凉的风从每一片叶子上滑落,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通常是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叽叽喳喳一番之后,爷爷也已满足地吸了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地磕,然后再塞满烟丝。这个时候,我们就全安静下来,知道爷爷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暖暖的夜,亮亮的星,还有围绕着爷爷的我们,苍老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力量,回荡在院落里,回荡在我们心间。于是,那么多古老的故事,在我们心里生根。我们沉浸于其中,或惊讶,或迷茫,或惊恐,似乎每一种感受,都让我们眷恋,一如眷恋着那个温暖的身影。 多年以后,每次回望,心中都会有着一幅遥远的画面。低矮的草房,茂盛的榆树,满天星月,树下长长胡子的老人,几个神情专注的孩子。那样的情景就镌在心上,任岁月也湮没不了。 甚至在白天时,疯玩儿够了的我们,也会跑到田地里去,提着水罐,等待爷爷休息。太阳明晃晃地在头顶,爷爷终于从田间走出来,坐在地头的树荫下,衔着烟袋,不停地用草帽扇着风。我们聚拢过来,将凉凉的井水递上,然后等着爷爷讲故事。爷爷看着无边的田地,便能讲出一个神奇的传说。他心里的故事,就像这些大地上的庄稼,不知生长了多少。 上学以后,我们才知道,爷爷其实是不识字的,那时每条麻袋上他写上的名字,也都是照着无数遍才练会。我们终于问起,他的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们,也都是听别人讲过的,听他的爸爸他的爷爷,原来,那许多故事,都是这样一辈辈流传下来。就像那些庄稼,一茬茬地生长,从不断绝。 后来喜欢上了看书,有时会在书中与爷爷讲过的故事相遇。虽然爷爷讲的并没有书中的具体,可是,总是觉得书中的故事少了一种味道。似乎少了那种氛围,少了那声音里的温度。当年,那些围着爷爷听故事的兄弟姐妹,最后都喜欢上了读书,我知道,那是爷爷的影响。 渐渐长大的我们,有时也会相约着跑去爷爷那里,听他讲故事。爷爷的故事也有重复的,可是我们依然听得那么投入,如旧的星光月色,如故的人儿,我们倾听着的,其实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流逝时光深处的温暖。爷爷讲完,便会让我们也讲,于是,我们便讲着各自听到的新奇故事,在爷爷明灭不定的烟袋的闪烁中,他的神情就如我们当年一般专注。 十六岁那年,爷爷去世。而彼时,我们已搬进城里两年了,爷爷依然留在乡下。有多长时间没有过那样的夜晚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再听过爷爷讲的故事,而如今,爷爷坟上的草已经黄绿了二十四次,每次回去,都要在坟前呆上一会儿,一如当年坐在爷爷身畔,被他的故事萦绕。 这许多年中,读过太多的书,包括当年从爷爷那里听来的各种评书野史,每一相逢,无不重叠着过去的种种。其实,爷爷才是我一生中读到的最早的书,也是最温暖的书。他给了我想象的空间,给了我无尽的希望,为我开启了一扇美好的门。从而才能让我在以后的无数岁月里,以书相伴,心里的梦想生生不息。 去年驾车回乡下,傍晚,云霞满天,驶过一个村子,看到在一个院子里,一棵树下,一个老人正给几个孩子讲故事。那一瞬间,在夕阳里,在车窗后,眼睛竟是不能自持地湿润。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