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端午节文章 |
释义 | 江南网精选12篇端午节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端午节文章(精选12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端午节怀旧 文/仕凉 端午节,怀旧中带着淡淡忧伤的节日,在多雨的夏季来临。 街上的菜市与商场,不时可见的粽子,飘着淡淡的竹叶清香。 那农家捎进城的陈艾、苍莆,在市场一角,沿地摊开,散发着一股湿润极重的草药熏香。 小城镇城市改造尚未顾及到的老街深处,临街而住的老妇,在自家的陋舍门前,用心包裹着粽子。成了城区里难得少有的一道风景线。 端午节中的思绪,像倒放回忆的旧胶片。故乡现在早已衰败、破落、拆除的四合院,仿佛又倒回到人气十足的遥远过去。外婆坐在四合院有夕阳斜照着的天井厨房边,用清贫与平淡做粽馅,用慈祥与豁达做粽叶,将白味的生活包裹成有滋有味的清香粽子。而那个在天井中伏地疯玩欢耍的天真孩童,就是小时不谙世事也无烦恼的我。 今天的我,对粽子特有的那份温磬感觉已渐远去。是不是随着外婆一同消失在遥远的过去?外婆,我至亲的、裹着小脚的外婆,我童年时光中给予我十足暖意与亲情的源泉,有若老家那口早已干枯无影的水井,只在偶尔的记忆中闪过,一只鸟的影子般闪过。捕捉时,已不知去向。 端午节淡淡的莫名伤感。或许是,天空飘着纤细的夏雨缘故。抑或也是,许多久远年代的亲人走进我冥思的记忆缘由。 我久久地盯着面前精装的粽子,在无语中黯然发呆…… 端午节的葫芦头 文/卜荣蓉 我的父母因故离异了,亲情还是那个亲情,家却不是那个家了。妈妈本来身体不好,如今情绪也有问题,我这个做女儿的陪她就多一些,而爸爸呢,这些年来就没有陪他过一个完整的节日。我心里很是内疚,便常常选择一些特殊的方式去陪伴。 今年的端午节我就约了爸爸早上去散步。一大早,当我提前到达我们约定的地方时。远远的,我就看见爸爸已经在路边翘首以盼了。爸爸一米八三的高个子,尤其显眼。远远看着他,就像顶着一头花白头发的电线杆。也许是血糖控制不好的缘故吧,人又消瘦了很多,瘦高瘦高的,在晨光的映衬下,显得苍老了许多。这让我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爸爸远远地就见到我了,自然很高兴,以至于我走到他身边了,他满脸的笑容还没来得及逃走。 吃早点没有?见我摇头,他笑着说:今天还陪我吃碗葫芦头吧! 我也笑着点点头说:我专门空着肚子呢,我们走一会儿就去咪西。打小起,我就知道葫芦头、羊肉泡这些小吃都是爸爸的最爱。他喜欢吃,也喜欢领着我去吃。 我们绕着博物馆边走边聊。都是些家长里短,问妈妈,问女儿,问工作,问学习……不过才几天没见面,可好像很久了似的。爸爸说:去年端午节,我们是一起走的河边吧,天气不如今年好,走着走着还下起了零星小雨,我把你送到桥头。 爸,你的记性真好。 那当然,你小时候的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记得有一次,你拉肚子,老是好不了,我带你去你现在上班的医院看病,看完病,我领你在街上逛,有个摆地摊儿弹弹珠的… 我接过话:您就教我弹了几把,结果输了几块钱,赢回来了一个钥匙链,您知道妈妈最讨厌我做这些,就叮咛我千万不能让我妈知道了……还给我买了一瓶健力宝,让我拿着等我好利索了喝…… 爸爸笑了:你那时候那么小,还记得这么清楚。 我记事早,我三岁时,您在屋子里给我绑了一个秋千我都记得住,同伴们都来家里玩,可羡慕了…我上初中时候,有一次,周末,一位同学来家里玩,您问我有没有脏衣服帮我洗,把我那位同学惊呆了… 爸爸惊讶地笑了起来,但是眼神里分明有满满的幸福感。父母在儿女面前永远都是这样,只有给予,不图回报。陪着走走路,话话家常,如此简单而又平常,却都会如此开心而又满足。 说着笑着,我们便来到了卖葫芦头的餐馆,爸爸是这里的老客户,和老板很熟络。我们选了靠外有大玻璃窗的位置。今天过节,用餐的人很少,不一会儿,两碗葫芦头便上桌了。爸爸将碗往自己跟前挪了挪,细心的在碗里翻找,挑选皮薄油少的肥肠往我碗里放,说这种好吃不腻。他低着头细致的挑,就像做一件极其精细的工作,绝不能有半点儿马虎。我不拒绝,笑嘻嘻的全部收下,我知道,我吃得好,他就会满足,就会特别幸福。太阳透过玻璃窗将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桌上的葫芦头冒着丝丝热气,空间中充满了父爱的味道,人生最大的幸福也不过如此,我陪着爸爸吃着他爱吃的美味,而他却将他认为最好的东西都夹给了我…… 看着碗里的那种肥而不腻充满父爱的肥肠,我在想:这样也挺好的。别人的端午节是一家人吃粽子,而我呢,陪着妈妈吃粽子,陪着爸爸吃一碗他爱吃的葫芦头。还好,幸福照常。 美丽的端午节 文/烛光心星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它同中华民族一样的古老。大约战国以后,它才固定在农历五月初五。而农历五月在十二支属午,故又有端午节,重五节之称。 家乡是优秀而有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之腹地。记忆中的端午节里,胸前佩戴上妈妈用小布头亲手做的小荷包,手腕、脚腕,乃至脖子上都绕一两圈彩色丝线拧成的"花花绳";荷包上那长长的流苏儿,迎着春末夏初的暖风、伴着我上学的小路,飘飘荡荡、呼呼闪闪地舒展着节日那无尽的喜悦。冷不防,顽皮的小男生一把揪去荷包,望着像箭一样飞去的身影,只好把委屈和伤心哭诉给勤劳的妈妈,妈妈用一顿鲜美的红枣大米饭掠去了我节日的不幸遭遇,耐心的等到农历6月6那天剪下花花绳,把它静静地放在水能冲去的地方——"水窗眼",让水冲走那卷着邪气的物件,以保佑成长中的任何病痛与不测。 端阳节里,每个孩子便是节日里的一大主角。当我与自己的孩子在过端午节时,我真忙!一忙用品:五月五日,6点钟就起床,买几株艾草,插在门框上;那些买的做的朋友送的荷包、花花绳、五毒鞋、绣花肚兜,还有雄黄、香草,把儿子装扮得,点滴不漏,绝对不会让昆虫、病毒等有害物亲近了;打扮孩子之余,给爱人和我也装上一小包香草,口袋里还藏一个小荷包。二忙吃的:买点再学着做的粽子、油糕、面皮等地方小吃,餐餐鲜美! 时间就像端午节里南方人劲翔的龙舟赛似的,一下子划了过去。而今,我的孩子不在身边,好多的节日都是在无聊的没意思的氛围中过着。今年是个润五月,在孩子们眼里似乎有两个端午节,我也在孩子的祝福中看到了节日的新景与蕴涵。从农历4月底开始,天气一天暖过一天,闲暇的人们就张罗着过节了,不论小集市还是大县城,卖荷包和香草的小摊就摆在沿街面的公路两旁,并很自然得排成长长的队子,那手工绣的缝的、机器绣的织的、色彩斑斓的荷包成串成串的悬挂在街景的树身间,香草则堆在树脚下的地面上;在一些超市也在诱惑顾客——买了商品便赠送一枚精美的荷包。新鲜美观的水果使人垂涎欲滴,精心做好的粽子堆得像小山似的,做手工食品的小买卖们,干脆把油锅搬到市面上,亮起油炸高手艺;足以体现节日氛围的物品,名目繁多之极,香气逼人,热闹非凡啊!年轻的、中学生模样的少男少女最爱凑这个热闹,男孩子还有些瑟缩,女孩子就像出了笼子的小鸟,叽叽喳喳吵个没完没了。还有那长得虎头虎脑的小孩儿,胸前的衣襟上用别针别着几个香包,甩过来甩过去,得意间一不小心摔倒就在地上,爬起来时还没忘胸前悬着的香包,歪着小脑袋用胖乎乎小手指摸摸香包上的长穂穗,似乎在说:"我不疼,你疼吗?".看着这些欣欣向荣的年轻的喜悦的和谐的稚嫩的脸,真觉得开心无比,倒是人间其乐融融!不知为什么,过端午节的时候我的心情都特别的好,结上伴儿满街游窜着买荷包,其实逛了好大一阵子似乎也很难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但就是爱在这些可人的香包、繁华似锦的丝线和红红绿绿的香草交织的世界中游走、寻找,似乎能找到什么出人意料的东西。真正意义上的繁华似锦图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但看看端阳节的锦绣世界则是让人赏心悦目,倍感节日的温馨! 一年一度的端阳节这天唱主角还有粽子和艾草,人人都要吃上几口粽子,尤其是做些甑糕油饼油糕卷糕吃。门前、屋内插上艾草,讲义是辟邪,还要喝雄黄酒,也说是驱虫辟邪之类的,雄黄酒我从没喝过,可是耳朵里曾抹过那金灿灿的雄黄,直到上了学再也没有摸过。没有体验过情人节里拥有的玫瑰花,没有喝过端阳节里的交杯酒、没有藏过花衬衣袖口上的香穗子……那种曾经青涩纯真、迷茫焦躁、蓬勃向上的成长和青春,依然在节日充满美好这美好的情结。从孩提到少年再到成人,端阳节的氛围一年浓过一年,香包之类的绣品已成了一些地方的经济产业,数量种类繁多,且品位、价格飞涨,不仅乐了商家,而且喜了百姓。 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世世代代勤劳朴实的女人,永远都是节日的主角,看似琳琅繁杂的标志节日的饰物和食物,都是为人准备的,为健康团聚的人锦上添花,为孤单苦恼的人雪中送碳。春节元宵以饺子、搅团和汤圆等盼人团聚、家团圆,中秋以月饼、明月寄相思和团聚,端阳节就是以香包、香草、粽子等牵姻缘、续情意、祈祷生活幸福甜蜜,依我看这是一个寓相知、相守的节日。况且这个节日的时分最好,花红柳绿,氤氲温热,最适合有情人相识、相爱,面对丝丝缕缕的锦线,千千万万的牵绊,相爱的人也难免心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意。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天不仅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喜庆、热闹。 我最喜欢吃粽子了。粽子是用散发阵阵清香的苇叶包成的。剥开一层层苇叶,便露出了一个白肚子,胖嘟嘟的,让人垂涎欲滴。咬了几口,边露出了金黄的蛋,既可口又美观。吃了蛋黄边见到了"红胖子"——红烧肉,肥而不腻,结合糯米、苇叶的清香,美味极了。 说起粽子,还有个传说呢。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家乡的端午节还离不开赛龙舟哦。你看江上那整齐划一的龙舟:有耀武扬威的紫龙,有温文尔雅的白龙,还有热情如火的红龙……条条栩栩如生,做工精美。 "咚咚……"赛龙舟开始了!锣鼓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赛场周围人山人海,欢呼声、呐喊声、加油声……汇聚成欢乐的海洋。只见每条龙船的选手们都竭尽所能,力争第一,谁也不甘下风。选手们势均力敌,速度如箭,谁也不让谁,吸引所有人的眼球。你看!红龙领先啦!咦!紫龙也快追上了!啊!白龙后来者居上,超过紫龙,越过红龙,夺得头彩。我们的心随着那起起落落的鼓声变化,我们的呐喊也随之沸腾,我们的掌声更随之拍响, 端午节真热闹,也好精彩。不仅有美味可口的粽子,还有扣人心弦的赛龙舟,好开心啊! 特殊的端午节 公元二千零一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今天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其特殊有三点:一,今年的端午节是我第一个不在家里度过的,二,今年的端午节刚好是室友的生日,三,今年的端午节我没有出去玩,独自在宿舍度过。 说起室友生日,我似乎今天做的不太好。怎么说呢,中午室友请大家吃了火锅,很开心。晚上大家在寝室里吃蛋糕,喝酒,玩游戏,同样是开心的。可不知道怎么了,在大家决定出去唱歌,网吧通宵的时候,我说,我不去了,身体有些不舒服。结果一说,虽然室友关心着说拿早点休息。可我并不是特别在意。可能是我对于他今天的做法我有些不认同。认为感觉这种做法,我很厌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之大家玩的开心就好。 或许对我来说,我不认同的,我就不会虚伪的去迎合。也或许是因为天秤的脾性,总是在大家沉默的时候跳出来活跃气氛,总是在大家欢乐的时候默默退场。反正现在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了。总觉得自己现在会突然变得安静,突然不知道要干些什么,突然会想到发疯,突然会有想发脾气的冲动,很多的突然就会冒出来……然后就会不顾什么的,就去做。室友说我现在变的话少,不活跃了。说我,现在特别我行我素……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我了…… 其实我不是没有发现,我也在不断的去寻找为什么,我也在努力的去找回原来的自己。可我发现,很难……我真的不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我讨厌现在的自己,我讨厌自己现在的行为,独来独往。 唉……不禁想这样唉声叹气一会儿……我到底怎么了……我追问自己……杭航……杭航……杭航……你不可以迷失自己。不要对自己找借口,八宝糖已经离开了,不要再埋着心里的想念,八宝糖没有把你忘记。如若不能成为恋人,其实还是可以是朋友,你不是一直跟自己说,喜欢她,爱她,也是为了让她幸福快乐,让她开心。现在的她,同样过的很好,很幸福,那么与你最初的想法是一样的。那何必要放不下呢……如是阿权所说,已经过去了,要做回以前的自己。吃喝玩乐,样样都不在话下。不要那么的强逼自己。想她就告诉她,想对她说什么就告诉她……我常常会想起阿权的话。可我真的很难做到。我也在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也许这些天的经历,告诉我了,面子。我放不下那个面子。既是我很爱她,但是我始终无法面对她的离去…… 好了不说了,在这说说乱七八糟的话语,没人会看见,这让我很安心。 对了,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就收到了朋友们的祝福,是开心的,幸福的。一大早就与外婆,奶奶打了电话,是快乐的,愉悦的,一大早就看见暖暖的阳光晒在被子上,是惬意的,欢快的,一大早,就出去散散步,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朋友们都说我比较健谈,或许是吧。可我在私下,话语不多,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更习惯,亦或喜欢用写的方式,来传达。 给别人的生命带来阳光的人,自己也会享有阳光。加油,杭航。 特殊的端午节,即将在这片欢乐的烟火中结束。我相信,它其实是平常的一天,但它可以使美好的。 记忆中的端午节 文/罗跃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令人满是欣喜。源于端午给忙碌的人们带来很多期许和希望,以及满满的儿时记忆。 《荆楚岁时记》里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午节".按照这样的说法,端午节也适合人们登高望远抒怀。同时,端午节还称为"诗人节、午日节、龙舟节"等,如今国内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是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当日抱石跳汨罗江去世,端午节便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一千个读者能够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其地域习俗、成长经历等因素,在芸芸众生中,我想每个人的端午节也是略为不同的。 记得儿时,一年当中最喜欢、最向往的节日分别是春节、月半(鬼节)和端午节。春节自不必说,全国各地一片欢乐祥和,大家海吃海喝,有新衣服穿、有糖吃,还有红包可拿。月半时,为了祭祀祈福,每家每户自然要煮最好的饭食进行祭祀,作为农村娃,有好的伙食很兴奋的。在乡村,每年的端午节前前后后持续半个月,"抢摘粽叶、吃粽比赛"等活动丰富多彩,别有一番情趣。 每年端午节的前两天,我和姐姐便去采摘粽叶。摘粽叶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由于粽叶少,就会出现"抢摘"叶子的情形,大家伙都挤在了一起,就要看谁下手快、摘得多。因个子小,我一下子就溜进粽叶丛中,被粽叶上的绒毛刺得发痒,身上满是红红的疙瘩,心底却很知足,每次也是我摘得最多。回家后,美滋滋地吃上母亲用我亲手摘的粽叶包的粽子,心底自豪感油然而生。 母亲包的粽子名曰"牛角"粽,顾名思义,粽子酷似牛角而得名。母亲包的粽子里面,只放一样东西即小苏打。母亲说在泡米的时候加入小苏打,能够让糯米发涨舒醒,糯米颗粒饱满有韧劲。煮熟的粽子黄黄的,加上粽叶的香味,白里透黄的粽子特别有劲道。以至于今天,不管我走到哪里,吃的粽子品种多样,有红枣馅的,有绿豆馅的,但始终不能忘记母亲包的"牛角"粽子。 家里包粽子时,我都要守在母亲的身边,挑选两张最大的粽叶,让母亲包最大的粽子,其目的是要和周围的小朋友们比划,看看谁家包的粽子大,满足自己幼小的虚荣心。当煮熟的粽子刚出锅,我便抢在姐姐的前头,害怕姐姐把最大的粽子挑走。随即拿着大粽子跑到院坝里,大声地招呼着周围的小伙伴们,大家伙翘起二郎腿,坐在院坝里的四角板凳上品尝粽子。有时,在炫耀自家的大粽子时,一不小心把剥开的粽子弄到了地上,糯米上沾满了灰,不由"哇"地一声大哭,连忙梭下板凳,捡起地上的粽子,都来不及去灰就直接往口里送,想想也真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在我的老家,吃粽子也是特别地道的事情。老家的粽子不包陷,活生生的就是一糯米团,白晃晃或黄晃晃的。家庭较为殷实的人家,吃粽子时倒上一碗蜂蜜粘着吃,粽香、米香和蜜香亲密接触后,把粽子送入口中,其味真不可言表,直呼"霸道惨了".有的家庭,则直接就用白糖代替了蜂蜜。除了沾糖吃粽子外,还有一种美味的吃法——烧粽子。所谓"烧粽子",并不是把粽子用于明火上烧烤,而是用烧后的木碳灰把粽子"捂熟",捂熟的过程中,粽叶的香味二次渗入粽子里,常常被儿时玩伴所钟爱,堪称"绝世美味". 每年端午,母亲都会给邻居送上三五个粽子,母亲说,难得包上一次粽子,我们不能独享美食,有美好的东西应该大家分享。母亲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给身边的朋友送上三五个粽子。在外人看来,送上几个粽子只是代表和朋友间的一种情谊,只有自己心里明白,母亲的教诲深深印在心头。 感悟端午 文/丰硕 街道巷口飘出浓浓的粽香味,告诉匆匆赶步的我们,端午节到了。 对于这个节日,我更多的记忆是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就会给我们穿上干净的衣服,嘱咐我们不要大声嚷嚷,一大早,母亲不知道从哪弄来很多的艾叶,把那些艾叶放在每个卧室的门框上,也夹在我们衣服的扣眼里,打个结,边系边说:"必须要坚持一天下来".想想那时候还真是调皮,母亲越是这样嘱咐,我们那帮熊孩子越是想把那个艾叶揪下来,可是,我们再怎么狡猾还是逃不出母亲的"法咒",她说:"想把艾叶拿下来的也可以,艾叶一旦拿下来了,晚上睡觉艾叶就会变成蛇来缠住你。"母亲庄严的表情、严肃的语气让我始终没敢去尝试。记忆里的艾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点淡淡潮潮的味道,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有些忧郁的味道。或许这就是专门为了缅怀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无奈悲痛而生的一种草。 记忆里的端午节,每个孩子手腕上都会戴上母亲亲自搓好的五色线。还记得从小爱臭美的我,这个环节总是很难"伺候",要让母亲把五色线编成均匀的麻花辫形状,戴的时候必须要系出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才肯罢休。听母亲说五色线是为了让妖魔鬼怪不袭击我们,它们看到五色线就会害怕而躲开,那时我们对母亲的说法深信不疑。戴着漂亮蝴蝶结的五色线,开心地去玩,好像那时的五色线就是自己的保护神一样,有了它,什么都无所畏惧。 生活在矿区,人多自有不同的习俗,包粽子是大家在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可是,包粽子的形状,里面的内容却大不相同。我记得河南的一个小伙伴,他们家的粽子是最特别的,里面居然有肉,而且那个形状有点偏圆形。还有一个好像是东北的阿姨,他们家的粽子是豆沙馅的。印象里那个时候好像没有糯米,只是黄米,我们一群小屁孩围在大人膝边,看着那一片片小小的粽叶扭一个小角,放入米再放入红枣慢慢的粽叶再加高,一层一层最后用一根绿颜色的带子系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所有的母亲都互帮互助,忙得不亦乐乎,等到粽子都煮熟了,我家给你家送几个,他家给我家送几个,互相品味对方家里粽子不一样的味道,更是有浓浓的情谊在无声流淌,那种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情景将是我一生难忘的暖。 那时候小,包粽子时母亲们一边包粽子,一边回头给我们讲粽子的由来,可我们这些熊孩子更关注更感兴趣的却是眼前的粽子什么时候可以吃?听见屈原跳江,甚至觉得他有点傻,不敢问长辈,可心里偷偷在想,你不跳江谁敢去推你?等到一天天长大,了解了大诗人屈原当初的处境,试着体会他的那份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有以死明志的悲痛心情,真为儿时的幼稚想法而脸红、内疚、惭愧,无地自容。 写于端午 文/寒月府 端午年年相似,人已年年不同。 话说神州大地,十里一风百里一俗。漂泊于尘世的我,早已枉却了家乡的风俗,家乡该是何处都难说清楚。幼时对于端午的记忆也渐渐模糊,甚至觉得自己好像从不曾那样活过。 家乡每年的端午,都会被细蒙蒙的雨丝滋润成湿湿的翠绿。家人起的很早,当我醒来时,总会发现手脚腕已被彩绳缠绕,门窗上早已插上细柳,门口挂着艾草,还有那甘甜的自酿的甜酿。这是关于家乡的端午残存的所有记忆,现在想来总觉得是那么遥远,如梦一般。 少时离家后,到了北京,风俗已截然不同。没有人再在我熟睡时为我缠绕彩绳,没有细柳,没有艾草,更没有甜酿。取而代之的是粽子,这种米中带馅的东西口味众多,但我并不喜欢,使得我对家乡更加怀念。 为了缓解我的忧郁,至亲想法子弄来艾草挂在了每个门口,也砍来了细柳,弄来了彩绳。可是这种氛围和滋味却和家乡完全不同。至亲看着我怅然若失很无奈。他知道我怀念的并不仅仅是这些看得见的东西。 如今,我自己生活,对于幼时的记忆更觉如梦幻。端午也无任何仪式,和平常的每一天无任何差别!这是多么地遗憾! 端午的欢喜 文/王亚 有孩子之前,我曾想,若生在某些节日或节气倒不错,连名字都不用想了,叫小寒、霜降、小雪、立春、夏至、端午,都行。尤其好的是端午,阳气足,底子旺,是个男孩就可以虎虎墩墩迈开大脚板走天下了。 端午还真是男孩样,好热闹,初夏的大太阳一出来就火辣辣地挂在天上,瞅一眼你都得犯晕,吃了一把朝天椒似的从骨头里翻出火来,头顶背心上的汗可以洗澡了。这个男孩该五行属土,黄天厚土滋养得元气淋漓,黝黑的皮肤被端午的大太阳晒出油了,一笑露出两个小虎牙。终究没能生个男孩叫端午,念着这两字都生生觉得遗憾。 念念不忘端午,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还有自己小时候仅次于过年的欢喜,像睡了一夜之后,灶王爷就捧了一堆东西搁在我的枕边。 离端午远不止一个梦的距离,几乎过了清明就开始盼,因为清明祭祖打会各种吃食,小孩跑到厨房里偷吃都不致讨骂的。而端午更是名正言顺吃的节日,青绿尖角的粽子、五彩线打了络子网住的咸鸭蛋,老家端午还炖老鸭,都鲜得你绊一跤。 我一直以为包粽子的阔大叶子就是院子前边那丛修长的苦竹叶。每每到了端午前一两天才见满街卖粽叶的,母亲买回来,我偷拿了几片去和竹叶比了比,粽叶脉络多而更有韧性。 粽叶得洗过还须在清水里浸着,系粽子的绳子有时是棕榈叶,有时是细麻绳,也有使粗白线的。不同的是,棕榈叶系的粽子是一吊一吊的,而麻绳白线老长一串,可以绕脖子围两圈,有坐拥万亩良田的富足感。 母亲总是和伯母一起包粽子,糯米淘漉了沥了水,里面略微掺些碱砂,米立时变色,不细看几乎要以为是向粽叶借了一分绿,分付给每一粒后便青里略黄了。我爱看伯母包,她比母亲细心也更温和。两三片粽叶交叠着卷成尖筒,拿勺子舀几勺米倒进去压紧实了,便食指拇指中指交替着翻出花般,将粽叶结结实实包裹了。棕榈叶是早就撕成一根根短绳子一起在粽叶里浸着,这会儿便抽出一根绕两圈系紧了打个结,一个粽子就得了。我由幼至长也不知见过多少回包粽子,却始终没学会。也曾试着包过,却还不及去蒸已经散了。伯母包的粽子蒸出来连一个吐角的都没有,我母亲倒手上糙些,不但有吐角,有些样子也没伯母的好看,还遭我们嫌弃。吐角的粽子蒸出来就像泡了水一样,少嚼头,也缺了粽香。我爱吃白粽,不蘸糖,肉粽也好,仍然不能吃糖。想来如今年年端午有甜粽和咸粽之争,也不是没有道理。 咸鸭蛋也是端午清嘉,包粽子没学会,打络子更不会,我母亲也不擅长,只好每到端午看小伙伴脖子上挂着串美好的长链子奔跑时,自己悄悄在墙角敲开蛋壳。 母亲在炖老鸭汤的时候,我们都蹲在墙角斗草,拿细冰棒棍儿玩"金沙江畔".后来才知道,端午真有儿童"闲斗草"这一说。端午还插艾呢,买了艾叶菖蒲种种时鲜草药,一小把拿棕榈叶系了挂门上,一多半去煮洗澡水。木盆里坐着的时候,馥郁的药香几乎将人蒸腾得悬在半空,有些微醺了。 而雄黄酒还没喝呢! 最爱端午三美味:粽子、盐蛋、艾叶粑粑 文/袁丽霞 湖南的端午要多热闹有多热闹,除了赛龙舟外,端午的美食也热闹得很——连三岁小孩都能数出七八样端午美食,比如粽子、盐蛋、皮蛋、大蒜子烧肉、水煮鳝鱼、红苋菜……众多端午美食,热腾腾香喷喷摆满端午每家的大餐桌,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子、盐蛋、艾叶粑粑这三样最具端午味道的食物。 端午粽子飘香 粽子满溢湖南人追求的端午时节家的味道。 有人爱在粽子里放腊肉,有人则在粽子中把豆呀枣呀花生栗子呀,杂七杂八放上一大堆,我们全家人最爱的却是黄澄澄最简单的碱水粽。母亲、外婆、奶奶包的粽子,我觉得最好吃,因为粽香里渗出故乡的家的味道,只有远离故乡的人,才能吃出那独有的深情来。 我们家,端午节的准备工作就是从包粽子开始的。快到端午时节,母亲会约上三两邻居好友上家一起包粽子。翠绿色的粽叶一片或两片在大人们手里轻巧地转成漏斗状,插入一根筷子,放入浸泡好的糯米,塞紧,捆扎,好像很容易。我也学着拿起粽叶,一阵手忙脚乱,却裹了这里露出那里,而大人们在说说笑笑中,面前的粽子早已结成长长的一串。 煮粽子最让人等得心焦,一般要等到第二天清早起床,桌上才能摆好妈妈熬煮了一夜的粽子。迫不及待剥开粽叶,露出金黄金黄的粽子,蘸上白糖,送入嘴里,甜甜软软,满口清香。 近年来的端午节,母亲都会托人带来她包的碱水粽,儿时的场景此时会一一再现,随着自己年岁增长,那些与端午粽子的记忆会愈发清晰起来。 时光让一枚蛋变咸 端午吃盐蛋,是湖南人过端午的重要食俗之一。 端午的时光会让咸味的盐,透过青色鸭蛋壳渗入蛋白,让蛋黄冒出油光。一般来说,在湖南人的家里,在端午前一个月,不少人家便开始准备做盐蛋了。 今年端午前的两个月,我对来自乡下的一筐鸭蛋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朋友发来一段做盐蛋的视频。此前没有亲手做过盐蛋的我,发现要做出好盐蛋,需准备两样重要材料:白酒和盐,此外另加上卫生纸和保鲜膜。鸭蛋经清水洗净晾干,白酒里洗个澡,然后放进盐里滚几滚,粘满盐粒后,需用卫生纸包裹。再入白酒消毒杀菌,趁着酒液未干,再滚一道盐。经过这样层层酒洗盐覆,最后包保鲜膜,全部装入大塑料袋密封好,放置通风阴凉处。我分别在十天、三十天、四十天时试吃过这些盐蛋,发现时间越长,蛋黄越沙。 只不过盐蛋放置的时间长了,蛋白咸度会增加。 此时,我取出盐蛋黄和其他食材同炒。蛋黄和玉米、茄子、丝瓜、苦瓜都可搭配。我最初试验的是丝瓜炒蛋黄。盐蛋煮熟,取出蛋黄碾碎,丝瓜切条备用。油热时,翻炒蛋黄,炒香后,加少许水煮开,放丝瓜继续翻炒,直到蛋黄粒和丝瓜全都相融。出锅时,滴几滴生抽,加不加盐,试完味再定。丝瓜炒咸蛋黄,如在最好的年华里青年男女的相遇,蛋黄的沙、丝瓜的鲜滑都达到极致,特别下饭。蛋黄做了菜,蛋白也不能浪费。把蛋白切成碎末,最好拌白米稀饭。或者用蛋白来炒青椒,都能很好地稀释蛋白的盐分。 忘不了端午艾叶粑粑 端午前几天,菜市场摆满了艾草和菖蒲,主妇们买菜时带回两把,大门口插上一把,窗台上插一把,驱蚊辟邪。 艾叶除了香气好闻,药用价值也不可低估,散寒、止咳、抗过敏。嫩艾叶还能做艾叶粑粑。端午做艾叶粑粑,这是我们家乡在端午节保留的美食习惯,在我们家乡,端午时节的艾叶粑粑比粽子还受欢迎。 这个端午,我为家人正在做艾叶粑粑,我也希望未来我的女儿也会做艾叶粑粑,而女儿的女儿也能继续做艾叶粑粑——端午的饮食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相传。 又是一年端午到 文/胡萍 又到艾叶飘香的时节,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家乡的小镇,回到年少时过端午的情景。 我的家乡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穿镇而过,清澈的河水不仅哺育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蕴育了许多古朴的民风民俗。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一大早,奶奶就在大门上插上艾蒿和菖蒲。中午吃饭前,奶奶会在各个房间燃放雄黄炮,让雄黄的烟雾熏蒸到每一寸空间,使蛇虫蚂蚁不敢入侵。还会把黄泥浆状的雄黄涂抹在我们的太阳穴、耳背、手肘上,据说可以防蚊虫叮咬,百病不生。 端午节这天,也是"吃新"的日子。进入夏天,稻谷、小麦喜获丰收。吃新米饭,用新磨的小麦粉做包子,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中午,母亲会做一桌丰盛的菜肴。除了鸡鸭鱼肉等荤菜外,有一道时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苋菜炒大蒜瓣。家乡的老话说,吃了端午的苋菜炒大蒜瓣,会眼睛明亮,不生眼疾。 绿豆糕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也是我们很喜欢的食品。还有奶奶用黄泥巴腌制的带壳煮熟的咸蛋,我们女孩子那时流行用彩线编织网兜,把煮熟的咸蛋放在网兜里,将口收紧,挂在脖子上玩耍炫耀,舍不得吃。 这些丰富的端午传统习俗,在奶奶的主持下,持续了很多年。奶奶去世后,家里再也没人在端午节燃放雄黄炮、涂抹雄黄了。很多传统习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又是一年端午到,想起以往富有文化意蕴的端午节,一丝惆怅在心里蔓延。 端午是浸在艾香中的乡情 文/张宏宇 "五月五,午端阳,家家户户插艾忙。把艾插在门外边,驱虫辟邪又吉祥。"每年端午听到这首儿歌,便会勾起我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艾香弥漫的日子里,慢慢剥开往事,仿佛整个故乡包裹苇叶之中,便会有一种清香的味道。我喜欢闻艾的香味,这香,是从儿时就浸在心里上的。不管漂泊多么远,不管过了多少年,艾的香味都会浸在我的记忆中。尤其是当端午节来临时,艾的香味就会从遥远的故乡徐徐而来,熏醉了我思乡的梦,用心倾听艾叶散发的宛若天籁的乡音,那是一种美好的思乡之情。 每到五月初五,母亲便会割一大包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说能辟邪,也是风俗。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在农村,很普遍,它生长在田间地头。艾有浓烈的香味,酷似中草的药味,浓浓的艾香便沁满我的心扉。粽香和着艾香,便组成了故乡的味道。 每逢端午倍思亲,故乡的端午,总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味道,点起长长的艾香,包好精致的粽子,做好香甜的糍粑,在艾香的熏陶下,感受着别样的节日氛围,那种感觉,是乡味,更是家的感觉。在家乡,每年端午来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采集艾叶,艾叶都是整条枝干剪回来的,悬挂在门框上,艾叶打上了故乡的标签,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故乡的端午节,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是必不可少的。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里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遥想故乡的沟边地头,那一片片,一丛丛的野艾随风摇摆,在田野里,在阳光下,是故乡一道美丽的风景。每至端午,我眼前便会浮现家乡的艾草,艾的香特别醇厚,乡愁浸泡在其中,我知道那种叫做乡思的情愫,就是乡情。 离家很多年了,远在外地,每到端午节时,浓浓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头。故乡的山水,故乡一草一木,时常会萦绕在我的眼前,只要有艾香的味道,让我仿佛间回到了故乡,那种艾的香气是来自我心底的,永远也不会变味,那是故乡独有的味道。端午对我来说,就是浸在艾香中的乡情,一叶叶的艾香,一片片的乡情,端午节的香味在绿色的粽叶间荡漾开了,艾香在心中了。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