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词语 《奶蜜盐》读后感
释义

《奶蜜盐》读后感 篇1

细细品读了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描述的是对孩子的爱和陪伴,尤其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需要母亲的陪伴。

“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即父母要时时鼓励孩子,让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生活。

“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在孩子六岁之后,父母要学会教育和保护自己的孩子。

奶——我家小宝现在七个月了,记得还是前不久的一天,我和宝爸带着大宝出去理发,小宝则放在家里由她奶奶带了。走之前,她奶奶抱着小宝和我们挥手道别,我笑着回应,刚开始,小家伙也对着我笑。待我们坐进车子后,小家伙便肃着一张小脸不再笑了。回到家,我问她奶奶小宝乖不乖,婆婆告诉我,我走后她带着宝宝去邻里家玩了一会,过不久小家伙便闹着要喝奶了。回到家,一个劲地东张西望找妈妈,找了会儿没找着,便哭了,我听了,心里顿时酸酸的。

张文质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本质的关系,甚至是神秘的、不可分割的。母爱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是最为亲密、牢固的,最不能由他人来代替的情感。”的确,生命之初的“奶”(爱的陪伴)对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

蜜——我家大宝现在四周八个多月了,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小朋友们书写数字。前一阵开始教到数字“七”,老师在当天将写得好的小朋友拍下来传到了微信上,我一看,不由地惊讶和赞叹,几个小朋友都写得非常漂亮和工整,简直就像优秀的小学生写出来的字。再翻翻我家大宝以往书写的本子,有的.写的大,有的写的小,有的还歪歪斜斜的,顿时心里有点"失味",不过一会便释然了。之后我便利用双休,陪着大宝练习写字。刚开始小家伙不怎么愿意,我便对大宝说“妈妈小时候也不会,不过后来妈妈多写写,就越写越好看了!”,小家伙听后,想了想便提起笔写了,不过写完半版就没耐心了,我便继续鼓励她,告诉她“宝贝写得非常好,妈妈相信你可以写好一版的,加油!”,在我的鼓励下,小家伙越写越好了,还整整写了一版的字,我真的为宝贝感到骄傲。

书中这样提到“要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父母的鼓励不但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更加努力的一种推动力。”的确,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

盐——书中提到现代社会要用新时代的教育方法,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更要教育孩子学会负责任,尊重老人,以及体会劳动的美德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有些父母经历了糟糕的童年,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万万不可将自己的糟糕经历复制在孩子的身上。书中还提到父母要将孩子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教孩子们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

张文质老师这样写道“孩子2岁之前,我们怀抱着他;孩子2岁到6岁,我们牵引着他;孩子6岁之后,我们与他并排前行。孩子12岁之后,他走在前面,我们跟随着。孩子18岁之后,他在远处飞翔,父母就成了守望者。”这段话很真实,却又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另外小锦囊中也陈述了好父母的三大准则,陪伴、耐心和鼓励,三个词却包含着很多。要做到很简单却也很难,为人父母也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与孩子们一同成长。其实,在爱、陪伴以及教导孩子们同时,我们父母也同样获得了爱,智慧以及快乐。

不管怎样,我会努力地做一个好母亲。现在我的小宝儿七个月了,我会全身心地爱她,照料她,给予她生命之初的“奶”。我的大宝儿,正是享受“蜜”的时刻,我会不断地鼓励她,让她快乐地成长。待她们渐渐长大,我会给她们加“盐”,作为母亲,我会与他们一同成长,直至他们自由飞翔的一天。

《奶蜜盐》读后感 篇2

当我拿到《奶蜜盐》这本书时,我就被它鲜嫩的封面和特别的名字所吸引。细细看了一遍书,被书中的观点和故事深深地感动,而且有着太多的共鸣。这次为了学校的这次朗读会,再次拜读《奶蜜盐》,仍旧能深深地吸引住我。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以爱为营养的“奶”,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甜“蜜”情感支持,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更详细诠释了品格和智识的“盐”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

两岁之前“奶”既是一种真实的乳汁也是一种爱的象征。而后我们不仅不让“奶”缺失,还得让“奶”升华为“蜜”,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把来自父母的鼓励,赞扬作为最重要的情感支持,进而探索出一个更奇妙,美好的世界。人生总是与各种挑战并存,父母帮助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放手,不经历风雨,彩虹怎么才会更加绚丽多彩呢?

一、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

张老师说:“孩子都不陪,爱从何说起?陪伴是父母与孩子最自然的一种相处模式。它满足的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只要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孩子才是最快乐的,最有安全感的。一旦孩子跟爸爸妈妈分离,他们就很有可能处于惶恐无助的心理状态中。陪伴这项工作,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去做的。那些由他人代替的陪伴,虽然也是一种陪伴,但是孩子无法通过这种陪伴得到本能需求的满足,也无法产生那种自然而然的幸福感。”

我说:“时光无法倒流,过去的就是失去,孩子待在身边的日子是非常温馨宝贵的。所以我倍加珍惜和小锴相处的每一刻,同时心存感激,感谢上天赐予我小锴,让我能见证他的成长,让我能记录下他成长的点点滴滴,只为他从我的记录中看到所有成长的一切,看到他的每次成长能让我们如此快乐自豪,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襁褓中的小宝宝成长成家庭的顶梁柱,而我,就是这属于成长的史诗中,最平凡而又最重要的作者。”

看着刚出生的小锴那熟睡的可爱模样,别人心目中的女强人毅然决定放弃自己最爱的工作。我默默地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在职场上的位置任何人都可以取代,而在这个家我的位置只属于我。“那天有位妈妈说做一名全职妈妈内心需要非常的强大。确实,对于性格外向的我甘愿做一名全职妈妈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小锴出生后的前三年,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和交际圈,每天我的世界里只剩下了小锴,我就认识了这个妈妈,那个奶奶,每天活动范围也就是小区,公园。太多太多的人来问我,我后悔过吗?没有,我真的没有。当我做出决定的时候,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送给小锴最好的礼物——陪伴。当他睡醒后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妈妈,当他肚子饿的时候妈妈第一个会出现在身边,当他无助时妈妈总能第一个读懂他。看着小锴长第一颗牙,听着小锴叫第一声妈妈,望着小锴迈出第一步,带着小锴逛公园游商场,陪着小锴上早教班,直到把小锴送进幼儿园入小学,我几乎把我的全部都给了小锴。

记得畅销好几年的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句话我深刻认同:“不亲自带自己的孩子就是渎职。”是的,在我看来,所谓成功,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快乐。为了小锴成长中的每个快乐瞬间,也为了小锴拥有的那份童话般的幸福,我用心做着我能做的一切。

从小锴上幼儿园开始,我坚持每天自已接送小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每天就像朋友一样的交谈。从幼儿园开始,小锴就是所有同学羡慕的对象,从教室里走出来的小锴总能看到妈妈灿烂的笑脸,不管我有多忙,也不管心情如何,对待小锴我能始终如一,总能把最阳光的一面带给小锴。只要是接送小锴,我每天也都会精心打扮自己,每每听到同学夸赞自己的妈妈漂亮时,我能看到小锴发自内心的笑容。我希望我带给小锴幸福快乐,也能增强小锴的自信,不管任何时候,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小锴都认为没有妈妈解决不了的。

我们手牵着手从春天走到夏天,从夏天走到秋天,从秋天走到冬天,很多家长都会埋怨自己的子女不会向自己诉说学校里发生的任何事情,我试想问一下,身为家长的你给了孩子这份讲述的时间吗?看我们,一路大手牵小手,走在再熟悉不过的林荫小道上,小锴每天娓娓道来学校发生的一切,妈妈就是他最忠实的听众。小锴考试优秀时,妈妈会报以微笑,下次继续努力;小锴考试偶尔失误,妈妈会告诉他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努力了就好,我们一起争取下次的好成绩;当小锴在学校受伤时,妈妈会告诉他要学会保护自己;当小锴受了委屈时,妈妈会说原谅别人就是带给自己快乐。妈妈总能让快乐的小锴更快乐,让烦恼的小锴顷刻开心,正是妈妈的这种陪伴,小锴一直阳光向上,小锴一直积极热情。尽管为了小锴,妈妈牺牲了太多的休息时间,妈妈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妈妈几乎把全部都给了小锴,一直以来,在妈妈心里都是天大地大儿子最大,但是看着小锴每学期的三好学生奖状,看着小锴一天天自信地长大,妈妈觉得一切都很值。同时妈妈愿意就这样一直陪伴下去,直到小锴真的不需要为止。

二、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张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要走的路,父母既无法代替,也无法去设计。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本质是什么?是去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的成长只能是自我成长,父母不能以控制者的角色去设计,而应该以欣赏者的态度去欣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父母的鼓励不但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更加努力的推动力。首先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好性格的人,一个更容易快乐的人。”

我说:“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作为父母,只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榜样和不断的鼓励和肯定。”

在妈妈的鼓励中,小锴顺利地从早教中心过渡到幼儿园,虽然从来没有和妈妈分离过,小锴没有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一走进幼儿园就大哭大闹,他进幼儿园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快点走吧”。那是因为妈妈在早教中心一直告诉小锴,他必须独立上幼儿园,必须离开妈妈的陪伴,只有独立勇敢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在妈妈的鼓励中,小锴在幼儿园愉快地走过了三年,他第一次走上了英语大赛的舞台,第一次参加了跳绳比赛,第一次通过了幼儿园的能力综合测试并取得了最优异的成绩,经历了太多太多从未有过的经历,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第一次,小锴坚强自信地走进了小学的校园。在妈妈的鼓励声中,小锴又一次走上了科学故事演讲比赛的舞台,从站上讲台声音都有一丝颤抖的小锴,在妈妈的支持与鼓励声中,班级活动一直担任最得力的主持人,参加大队委的竞选,担任升旗手,虽然小锴也有过退缩和想过放弃,但是妈妈一直告诉他,只要做最好的自己,不管是成功和失败,至少我们都曾经经历过。

一路走过的小学四年,小锴一直阳光自信,看着日渐长大的小锴,妈妈真的很欣慰。这周实习老师的公开课要我去反串当孩子,让孩子当家长,让孩子知晓当一个家长的难处。实习老师说要我想一件平时小锴为难我的事情到时候为难孩子,说实话,小锴没有太为难我的时候,所以我还在抓狂地想着我到时候怎么为难一下小锴。小锴好脾气,班上小朋友都这么评价着小锴。其实,一路带小锴走过的十年,我的性格和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很少对小锴发脾气,也很少会大声吼叫,从来不说一句脏话。妈妈一直用自己的善良感染着身边的小锴,而小锴的善良也总能感动妈妈。

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小锴每天为了多得一颗五角星,吃完饭都会帮老师搬床,那天很不巧,小锴被同学搬的床撞破了嘴角,我去接小锴的时候,小锴的嘴角微微肿起还有点血印,看见妈妈后很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在跟我讲述整个事件的时候也一个在强调,同学不是故意的,妈妈很清楚小锴的性格,他不想怪罪同学,可是自己又明明很委屈,想从妈妈这里得到些许的安慰。在小学小锴也受过几次伤,从来在跟妈妈述说事情的时候,小锴都没有任何的怪罪,这点妈妈真的很欣慰。

每次去大润发,小锴要是看见那些趴在地上的老人,小锴也都会驻足投下几个硬币,一切的举动都已成了一种习惯。还记得爸爸肾结石病的时候,看着爸爸痛苦的表情,小锴也是泪水双流。妈妈有点头痛在房间睡觉的时候,小锴进房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我要轻点再轻点。奶奶评弹结束了还没回家,小锴会看着时间打电话问询。老师关照要带橡皮泥,小锴总是要妈妈多带点,他担心会有小朋友忘记带,他会与他们分享。过生日的时候他会要妈妈给每个小朋友一块蛋糕,他要与所有人分享他的那份快乐。同学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学生,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小锴的善良与懂事总能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

张老师说:“父母对学校事务关注得越多,参与得越多,对学校的情况了解越多,对孩子的成长帮助就越大,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会越好。因为父母的关注与参与,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积极的示范与引领,同时父母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关注,也会帮助他理解教育的困难所在,就更容易客观看待某些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锻炼,从而自觉配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着所有的这些工作全部由老师来完成。”

我说:“一直无条件地支持着学校的各项工作,甚至干着太多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然而,我一直不曾后悔,所有的工作都只是我对小锴的爱的延伸。在些期间,我得到的其实一直远远大于我的付出。”

一年级下学期,小锴班上的家长就给我取了“万能妈妈”的名字。每次走进4班的教室,我总能成为小朋友中的焦点,甚至在一次小朋友的生日会上,我被小朋友们尊称为“女王”。小朋友对我的热情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未消减和缺失过。我一直说我要感谢小锴,是小锴让我拥有太多的荣誉和赞美,同样我在小朋友的热情中我也在努力地提升着自己,和改变着自己。而我所有的努力和进步,无不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小锴。他太多的自信和热情来源于妈妈,他知道,妈妈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那他时时刻刻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这绝对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小锴身上绝对是一股正能量。激励着小锴不断向前,不断进步,同时让小锴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他知道后面总有妈妈。

这次,小锴出乎我们意料地自己主动报名参加新加坡的暑假研学营的活动,其实,因为妈妈亲密无间的陪伴小锴在独立方面是很欠缺的,这次他的举动令我和锴爸都非常震惊,甚至在交费用的前一刻我还告诉他,只要交了钱,如果你们班没有一个同伴,你也必须参加。他很轻松地回答:“我知道呀。没有我们班的,还会有其他班的,况且老师都认识你,也肯定都认识我啊,我肯定去的。”哈哈,妈妈再也没有任何担心地报了名,相信有了这次的经历后,小锴一定能更完美。

孩子的成长是“慢”的'过程,如同树木需要深深的扎根才能茁壮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这样,拥有足够的生命滋养,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越来越远,才能更加懂得如何获得幸福,拥有幸福的能力。

《奶蜜盐》读后感 篇3

细细品读了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描述的是对孩子的爱和陪伴,尤其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需要母亲的陪伴。

“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即父母要时时鼓励孩子,让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生活。

“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在孩子六岁之后,父母要学会教育和保护自己的孩子。

奶——我家小宝现在七个月了,记得还是前不久的一天,我和宝爸带着大宝出去理发,小宝则放在家里由她奶奶带了。走之前,她奶奶抱着小宝和我们挥手道别,我笑着回应,刚开始,小家伙也对着我笑。待我们坐进车子后,小家伙便肃着一张小脸不再笑了。回到家,我问她奶奶小宝乖不乖,婆婆告诉我,我走后她带着宝宝去邻里家玩了一会,过不久小家伙便闹着要喝奶了。回到家,一个劲地东张西望找妈妈,找了会儿没找着,便哭了,我听了,心里顿时酸酸的。

张文质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本质的关系,甚至是神秘的、不可分割的。母爱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是最为亲密、牢固的,最不能由他人来代替的情感。”的确,生命之初的“奶”(爱的陪伴)对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

蜜——我家大宝现在四周八个多月了,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小朋友们书写数字。前一阵开始教到数字“七”,老师在当天将写得好的小朋友拍下来传到了微信上,我一看,不由地惊讶和赞叹,几个小朋友都写得非常漂亮和工整,简直就像优秀的小学生写出来的字。再翻翻我家大宝以往书写的本子,有的写的大,有的写的小,有的还歪歪斜斜的,顿时心里有点"失味",不过一会便释然了。之后我便利用双休,陪着大宝练习写字。刚开始小家伙不怎么愿意,我便对大宝说“妈妈小时候也不会,不过后来妈妈多写写,就越写越好看了!”,小家伙听后,想了想便提起笔写了,不过写完半版就没耐心了,我便继续鼓励她,告诉她“宝贝写得非常好,妈妈相信你可以写好一版的,加油!”,在我的鼓励下,小家伙越写越好了,还整整写了一版的字,我真的为宝贝感到骄傲。

书中这样提到“要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父母的鼓励不但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更加努力的一种推动力。”的确,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

盐——书中提到现代社会要用新时代的教育方法,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更要教育孩子学会负责任,尊重老人,以及体会劳动的美德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有些父母经历了糟糕的童年,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万万不可将自己的糟糕经历复制在孩子的身上。书中还提到父母要将孩子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教孩子们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

张文质老师这样写道“孩子2岁之前,我们怀抱着他;孩子2岁到6岁,我们牵引着他;孩子6岁之后,我们与他并排前行。孩子12岁之后,他走在前面,我们跟随着。孩子18岁之后,他在远处飞翔,父母就成了守望者。”这段话很真实,却又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另外小锦囊中也陈述了好父母的三大准则,陪伴、耐心和鼓励,三个词却包含着很多。要做到很简单却也很难,为人父母也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与孩子们一同成长。其实,在爱、陪伴以及教导孩子们同时,我们父母也同样获得了爱,智慧以及快乐。

不管怎样,我会努力地做一个好母亲。现在我的小宝儿七个月了,我会全身心地爱她,照料她,给予她生命之初的“奶”。我的大宝儿,正是享受“蜜”的时刻,我会不断地鼓励她,让她快乐地成长。待她们渐渐长大,我会给她们加“盐”,作为母亲,我会与他们一同成长,直至他们自由飞翔的一天。

《奶蜜盐》读后感 篇4

《奶蜜盐》是由作者张文质,著名教育学者,写的'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

书名《奶蜜盐》到底什么意思呢?

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奶蜜盐其实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奶。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很幼小,所有的需要都是本能的需求,比如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以及很多很多的爱。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父母要让孩子感觉生活在蜜罐中,感觉到生活很幸福,世界很美好。但是仅仅给予孩子足够的奶与蜜也不够,这样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是被溺爱的,不懂得爱与分享,能力不足以应付社会生存。所以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盐,所谓的盐就是规则。需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让孩子学会生存,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让孩子无法在社会立足。《奶蜜盐》的作者张文质是一名教育学者。在书中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养育女儿的经验以及广大的教育案例,总结出一些可行的令人信服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关于打骂教育。作者在书中提及自己及朋友孩童时期的经历,讲述父母打骂教育对于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

老一辈的父母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所以在那个年代,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总是非常粗暴。一言不合,父母可能会开始骂孩子。在我小的时候,我总是能够听见邻居对自己的小孩骂声不绝,一点点的生活琐事就开始骂起来。现在回想场景,我觉得记忆犹新。想必这些记忆对于当事人来说,印象更加深刻。关于溺爱孩子。自从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家里的小孩子被长辈犹如宝贝一样呵护,生怕被风吹雨淋,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一点在城市家庭教育中体现更为明显。书中指出,要学会让孩子独立成长。作者以自己的女儿为例子,当她还是学生的时候,作者让女儿独自乘坐公交车去县城的姨妈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对于家长而言,同样需要很大的勇气。

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提出要将孩子作为正常人培养,而不是将孩子当做天才。这一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很多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这种情况下培的孩子,即使成绩好,但是会出现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差,不适应社会、自理能力差等等。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孩子很受挫折,他们在学业上的优秀让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在面临真实的社会关系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不适应,导致自信心严重降低。这样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并不算成功。

《奶蜜盐》这本书的教育观念不仅仅针对某一阶段的孩子,它可以作为每个父母的教材,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都适用。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多个角度论证如何正确做父母,引导并教育孩子。书中指出如今大多数父母存在的一些错误教育方式,同时也给出好的建议与教育方法。做父母的人们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没有谁天生就会做优秀的父母。《奶蜜盐》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读后觉得受益匪浅。作为教师的我们,其实也扮演着多重角色,父母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了解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适用于一线教学。

《奶蜜盐》读后感 篇5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的书籍读了很多,有不少是随手翻翻随意看看。张文质先生的《奶蜜盐》,翻了几页,居然有些爱不释手了,一口气读完,仿佛找到了一个知音,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奶蜜盐”,很有意思的一个名字,让人看了便要想一探究竟。原来作者笔下的奶,是父母要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成长环境;蜜,是父母的鼓励与肯定,让孩子认识与观察“好的世界”;盐,是父母要引导、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智识。这便是爱、赏识与教育。

书中有很多与我不谋而合的观点。比如亲子关系的本质,不是教育与被教育,而是共同成长;家庭的目的不是全力培训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是用最平常的方法培养一个正常的孩子;孩子成长的速度不是越早懂事越好,而是长得快也会老得快。

只要有机会,我总会在家庭教育讲座中强调陪伴的重要性,陪伴是具体可见的,“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孩子吃晚餐,吃很多很多个晚餐。”作者也引用了美国食物教育专家莫里斯说的:“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能跟父母在一起吃饭,哪怕只跟父母中的一个,只有一餐在一块儿吃饭,都不容易出现逃课、撒谎、抽烟、酗酒、提早性行为、吸毒等问题,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品格,以及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

我也多次讲到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成才,而是让孩子成人。作者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江苏一所乡村学校,墙上写着三条:一是要学会走路,二是要学会吃饭,三是要学会说话。我们有了同样的感受,教育终于在慢慢走下神坛,回归真实。

功利化的教育让我们都打着鸡血般的教育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命保护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当然,也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作者推崇赏识教育,而我却觉得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处,并无绝对之说。不过,教育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习了、思考了,并是一种提高。

在家庭教育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前行,不断摸索不断纠错不断领悟,最后得到成长。这将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奶蜜盐》读后感 篇6

当我拿到《奶蜜盐》这本书时,我就被它鲜嫩的封面和特别的名字所吸引。细细看了一遍书,被书中的观点和故事深深地感动,而且有着太多的共鸣。这次为了学校的这次朗读会,再次拜读《奶蜜盐》,仍旧能深深地吸引住我。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以爱为营养的“奶”,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甜“蜜”情感支持,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更详细诠释了品格和智识的“盐”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

两岁之前“奶”既是一种真实的乳汁也是一种爱的象征。而后我们不仅不让“奶”缺失,还得让“奶”升华为“蜜”,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把来自父母的鼓励,赞扬作为最重要的情感支持,进而探索出一个更奇妙,美好的世界。人生总是与各种挑战并存,父母帮助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放手,不经历风雨,彩虹怎么才会更加绚丽多彩呢?

一、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

张老师说:“孩子都不陪,爱从何说起?陪伴是父母与孩子最自然的一种相处模式。它满足的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只要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孩子才是最快乐的,最有安全感的。一旦孩子跟爸爸妈妈分离,他们就很有可能处于惶恐无助的心理状态中。陪伴这项工作,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去做的。那些由他人代替的陪伴,虽然也是一种陪伴,但是孩子无法通过这种陪伴得到本能需求的满足,也无法产生那种自然而然的幸福感。”

我说:“时光无法倒流,过去的就是失去,孩子待在身边的日子是非常温馨宝贵的。所以我倍加珍惜和小锴相处的每一刻,同时心存感激,感谢上天赐予我小锴,让我能见证他的成长,让我能记录下他成长的点点滴滴,只为他从我的记录中看到所有成长的一切,看到他的每次成长能让我们如此快乐自豪,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襁褓中的小宝宝成长成家庭的顶梁柱,而我,就是这属于成长的史诗中,最平凡而又最重要的作者。”

看着刚出生的小锴那熟睡的可爱模样,别人心目中的女强人毅然决定放弃自己最爱的工作。我默默地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在职场上的位置任何人都可以取代,而在这个家我的位置只属于我。“那天有位妈妈说做一名全职妈妈内心需要非常的强大。确实,对于性格外向的我甘愿做一名全职妈妈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小锴出生后的前三年,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和交际圈,每天我的世界里只剩下了小锴,我就认识了这个妈妈,那个奶奶,每天活动范围也就是小区,公园。太多太多的人来问我,我后悔过吗?没有,我真的没有。当我做出决定的时候,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送给小锴最好的礼物——陪伴。当他睡醒后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妈妈,当他肚子饿的时候妈妈第一个会出现在身边,当他无助时妈妈总能第一个读懂他。看着小锴长第一颗牙,听着小锴叫第一声妈妈,望着小锴迈出第一步,带着小锴逛公园游商场,陪着小锴上早教班,直到把小锴送进幼儿园入小学,我几乎把我的全部都给了小锴。

记得畅销好几年的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句话我深刻认同:“不亲自带自己的孩子就是渎职。”是的,在我看来,所谓成功,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快乐。为了小锴成长中的每个快乐瞬间,也为了小锴拥有的那份童话般的幸福,我用心做着我能做的一切。

从小锴上幼儿园开始,我坚持每天自已接送小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每天就像朋友一样的`交谈。从幼儿园开始,小锴就是所有同学羡慕的对象,从教室里走出来的小锴总能看到妈妈灿烂的笑脸,不管我有多忙,也不管心情如何,对待小锴我能始终如一,总能把最阳光的一面带给小锴。只要是接送小锴,我每天也都会精心打扮自己,每每听到同学夸赞自己的妈妈漂亮时,我能看到小锴发自内心的笑容。我希望我带给小锴幸福快乐,也能增强小锴的自信,不管任何时候,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小锴都认为没有妈妈解决不了的。

我们手牵着手从春天走到夏天,从夏天走到秋天,从秋天走到冬天,很多家长都会埋怨自己的子女不会向自己诉说学校里发生的任何事情,我试想问一下,身为家长的你给了孩子这份讲述的时间吗?看我们,一路大手牵小手,走在再熟悉不过的林荫小道上,小锴每天娓娓道来学校发生的一切,妈妈就是他最忠实的听众。小锴考试优秀时,妈妈会报以微笑,下次继续努力;小锴考试偶尔失误,妈妈会告诉他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努力了就好,我们一起争取下次的好成绩;当小锴在学校受伤时,妈妈会告诉他要学会保护自己;当小锴受了委屈时,妈妈会说原谅别人就是带给自己快乐。妈妈总能让快乐的小锴更快乐,让烦恼的小锴顷刻开心,正是妈妈的这种陪伴,小锴一直阳光向上,小锴一直积极热情。尽管为了小锴,妈妈牺牲了太多的休息时间,妈妈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妈妈几乎把全部都给了小锴,一直以来,在妈妈心里都是天大地大儿子最大,但是看着小锴每学期的三好学生奖状,看着小锴一天天自信地长大,妈妈觉得一切都很值。同时妈妈愿意就这样一直陪伴下去,直到小锴真的不需要为止。

二、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张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要走的路,父母既无法代替,也无法去设计。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本质是什么?是去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的成长只能是自我成长,父母不能以控制者的角色去设计,而应该以欣赏者的态度去欣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父母的鼓励不但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更加努力的推动力。首先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好性格的人,一个更容易快乐的人。”

我说:“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作为父母,只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榜样和不断的鼓励和肯定。”

在妈妈的鼓励中,小锴顺利地从早教中心过渡到幼儿园,虽然从来没有和妈妈分离过,小锴没有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一走进幼儿园就大哭大闹,他进幼儿园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快点走吧”。那是因为妈妈在早教中心一直告诉小锴,他必须独立上幼儿园,必须离开妈妈的陪伴,只有独立勇敢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在妈妈的鼓励中,小锴在幼儿园愉快地走过了三年,他第一次走上了英语大赛的舞台,第一次参加了跳绳比赛,第一次通过了幼儿园的能力综合测试并取得了最优异的成绩,经历了太多太多从未有过的经历,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第一次,小锴坚强自信地走进了小学的校园。在妈妈的鼓励声中,小锴又一次走上了科学故事演讲比赛的舞台,从站上讲台声音都有一丝颤抖的小锴,在妈妈的支持与鼓励声中,班级活动一直担任最得力的主持人,参加大队委的竞选,担任升旗手,虽然小锴也有过退缩和想过放弃,但是妈妈一直告诉他,只要做最好的自己,不管是成功和失败,至少我们都曾经经历过。

一路走过的小学四年,小锴一直阳光自信,看着日渐长大的小锴,妈妈真的很欣慰。这周实习老师的公开课要我去反串当孩子,让孩子当家长,让孩子知晓当一个家长的难处。实习老师说要我想一件平时小锴为难我的事情到时候为难孩子,说实话,小锴没有太为难我的时候,所以我还在抓狂地想着我到时候怎么为难一下小锴。小锴好脾气,班上小朋友都这么评价着小锴。其实,一路带小锴走过的十年,我的性格和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很少对小锴发脾气,也很少会大声吼叫,从来不说一句脏话。妈妈一直用自己的善良感染着身边的小锴,而小锴的善良也总能感动妈妈。

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小锴每天为了多得一颗五角星,吃完饭都会帮老师搬床,那天很不巧,小锴被同学搬的床撞破了嘴角,我去接小锴的时候,小锴的嘴角微微肿起还有点血印,看见妈妈后很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在跟我讲述整个事件的时候也一个在强调,同学不是故意的,妈妈很清楚小锴的性格,他不想怪罪同学,可是自己又明明很委屈,想从妈妈这里得到些许的安慰。在小学小锴也受过几次伤,从来在跟妈妈述说事情的时候,小锴都没有任何的怪罪,这点妈妈真的很欣慰。

每次去大润发,小锴要是看见那些趴在地上的老人,小锴也都会驻足投下几个硬币,一切的举动都已成了一种习惯。还记得爸爸肾结石病的时候,看着爸爸痛苦的表情,小锴也是泪水双流。妈妈有点头痛在房间睡觉的时候,小锴进房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我要轻点再轻点。奶奶评弹结束了还没回家,小锴会看着时间打电话问询。老师关照要带橡皮泥,小锴总是要妈妈多带点,他担心会有小朋友忘记带,他会与他们分享。过生日的时候他会要妈妈给每个小朋友一块蛋糕,他要与所有人分享他的那份快乐。同学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学生,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小锴的善良与懂事总能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

张老师说:“父母对学校事务关注得越多,参与得越多,对学校的情况了解越多,对孩子的成长帮助就越大,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会越好。因为父母的关注与参与,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积极的示范与引领,同时父母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关注,也会帮助他理解教育的困难所在,就更容易客观看待某些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锻炼,从而自觉配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着所有的这些工作全部由老师来完成。”

我说:“一直无条件地支持着学校的各项工作,甚至干着太多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然而,我一直不曾后悔,所有的工作都只是我对小锴的爱的延伸。在些期间,我得到的其实一直远远大于我的付出。”

一年级下学期,小锴班上的家长就给我取了“万能妈妈”的名字。每次走进4班的教室,我总能成为小朋友中的焦点,甚至在一次小朋友的生日会上,我被小朋友们尊称为“女王”。小朋友对我的热情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未消减和缺失过。我一直说我要感谢小锴,是小锴让我拥有太多的荣誉和赞美,同样我在小朋友的热情中我也在努力地提升着自己,和改变着自己。而我所有的努力和进步,无不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小锴。他太多的自信和热情来源于妈妈,他知道,妈妈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那他时时刻刻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这绝对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小锴身上绝对是一股正能量。激励着小锴不断向前,不断进步,同时让小锴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他知道后面总有妈妈。

这次,小锴出乎我们意料地自己主动报名参加新加坡的暑假研学营的活动,其实,因为妈妈亲密无间的陪伴小锴在独立方面是很欠缺的,这次他的举动令我和锴爸都非常震惊,甚至在交费用的前一刻我还告诉他,只要交了钱,如果你们班没有一个同伴,你也必须参加。他很轻松地回答:“我知道呀。没有我们班的,还会有其他班的,况且老师都认识你,也肯定都认识我啊,我肯定去的。”哈哈,妈妈再也没有任何担心地报了名,相信有了这次的经历后,小锴一定能更完美。

孩子的成长是“慢”的过程,如同树木需要深深的扎根才能茁壮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这样,拥有足够的生命滋养,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越来越远,才能更加懂得如何获得幸福,拥有幸福的能力。

《奶蜜盐》读后感 篇7

《奶蜜盐》是由作者张文质,著名教育学者,写的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

书名《奶蜜盐》到底什么意思呢?

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奶蜜盐其实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奶。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很幼小,所有的需要都是本能的需求,比如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以及很多很多的爱。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父母要让孩子感觉生活在蜜罐中,感觉到生活很幸福,世界很美好。但是仅仅给予孩子足够的奶与蜜也不够,这样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是被溺爱的,不懂得爱与分享,能力不足以应付社会生存。所以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盐,所谓的盐就是规则。需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让孩子学会生存,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让孩子无法在社会立足。《奶蜜盐》的作者张文质是一名教育学者。在书中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养育女儿的经验以及广大的教育案例,总结出一些可行的令人信服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关于打骂教育。作者在书中提及自己及朋友孩童时期的经历,讲述父母打骂教育对于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

老一辈的父母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所以在那个年代,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总是非常粗暴。一言不合,父母可能会开始骂孩子。在我小的时候,我总是能够听见邻居对自己的小孩骂声不绝,一点点的.生活琐事就开始骂起来。现在回想场景,我觉得记忆犹新。想必这些记忆对于当事人来说,印象更加深刻。关于溺爱孩子。自从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家里的小孩子被长辈犹如宝贝一样呵护,生怕被风吹雨淋,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一点在城市家庭教育中体现更为明显。书中指出,要学会让孩子独立成长。作者以自己的女儿为例子,当她还是学生的时候,作者让女儿独自乘坐公交车去县城的姨妈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对于家长而言,同样需要很大的勇气。

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提出要将孩子作为正常人培养,而不是将孩子当做天才。这一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很多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这种情况下培的孩子,即使成绩好,但是会出现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差,不适应社会、自理能力差等等。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孩子很受挫折,他们在学业上的优秀让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在面临真实的社会关系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不适应,导致自信心严重降低。这样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并不算成功。

《奶蜜盐》这本书的教育观念不仅仅针对某一阶段的孩子,它可以作为每个父母的教材,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都适用。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多个角度论证如何正确做父母,引导并教育孩子。书中指出如今大多数父母存在的一些错误教育方式,同时也给出好的建议与教育方法。做父母的人们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没有谁天生就会做优秀的父母。《奶蜜盐》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读后觉得受益匪浅。作为教师的我们,其实也扮演着多重角色,父母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了解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适用于一线教学。

《奶蜜盐》读后感 篇8

前段时间朋友极力向我推荐了张文志老师的《奶蜜盐》一书,告诉我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认真拜读了一遍,果真是受益匪浅。

起初见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玫红色的封皮和特别的名字所吸引,翻开第一页“全国118位教育名师联袂推荐”的字样映入眼帘,顿时觉得这是一本有分量的教育类书籍。

这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太多的空谈,有的是朴实的话语、鲜活的事例。张文质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培养女儿的过程和广大的教育案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汇集在一起,诠释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核心能量——奶、蜜、盐。

奶,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原动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蜜,孩子成长中的生理需求,是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与肯定;盐,孩子性格的塑造,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智识。

老一辈的父母总是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一言不合,非打即骂。儿时的我经常听到邻家婶婶、伯伯责骂自家孩子的声音,哪怕一点点的生活琐事都会招来“横祸”。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后来,家庭的规模从原来的多儿多女,到现在的一家两孩,还有的家庭是独生子女。但家庭教育暴露的问题却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有了孩子后,我开始关注家庭教育,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学着如何做优秀的妈妈,当时也曾畅想:我肯定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未来一定都是母慈子孝的场景。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处处被打脸。因为儿子吃饭挑食、作业不认真、做事磨蹭等问题,我们母子之间不断开战,结果都以两败俱伤而告终。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真的是处处碰壁,头疼不已。

读了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启发。“奶蜜盐”其实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实施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奶”。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小,所有的需要都是本能的需求。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父母希望孩子生活在蜜罐中,让孩子感觉到生活很幸福,世界很美好。但是仅仅给予孩子足够的“奶”与“蜜”是不够的,父母还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盐”,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承担责任。对于我而言,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既要给足他“奶”和“蜜”,也要巧妙、精心、适量地注入“盐”。不仅要教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其实,人生总是与各种挑战并存,父母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学会放手,不经历风雨,彩虹怎能更加绚丽多彩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像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予孩子足够的“奶蜜盐”,只有这样,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更远!

随便看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8 23: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