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读后感 |
释义 | 《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读后感 篇1 在教师的队伍中,许多教师在学历上并无差别,但为什么?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也学了一辈子,跟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师生关系不亲不密,不了解学生,也得不到学生的爱戴,而有的教师执教时间并不长,便崭露头角,跟学生打成一片,亲密无间。 近日读了《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一书,我受到了启发。我认为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师德。对教师来说,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爱不爱自己的学生,是首要的、核心的。刘可钦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热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学生。她觉得这样就是她人生的幸福境界。 我是一个执教多年的教师,在课堂上我也在努力地把知识给学生,但没有真正去感受和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没有完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刘可钦老师,她凭借着一颗宽容的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建立合作学习规则,训练交流合作的技能,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来,这就是她人格魅力所在。 我很喜欢刘老师的一句话:“因为有了你,我才喜欢到老师。”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便想到叶澜教授另一段对教师生命价值与终极使命的精彩阐述:“教学不仅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生命发展的组成。”我想我可以大胆的说很难有一个教师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至少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几乎没有。刘老师真的是个非常用心的人,正因为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她总是比别人看的更远,想的更多。的确,只有师生双方生命的共同和谐与教师学生幸福感的偕同认构,教育教学才可能真正达到甜美的境界。 我想能成为刘老师的学生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同时刘老师觉得教育学生也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刘老师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幸福感,达到了人生的幸福境界。什么是幸福呢?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要自己创造的!6年不寻常的主体教育实验之路,在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理念的不断冲突与融合中,刘可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需要充分的关怀与尊重”,“尊重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性”便是这种思想的核心!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和独特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天生我才必有用”。让每个学生感到他在这个班里同样是重要的,让我们的视野中没有教育的盲区,把博大的.师爱遍撒每一个孩子。” 这段话对我的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过多的关注优秀的学生,几乎没有聆听中下孩子的想法,没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可以看出,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爱心和信心,学生们则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而且和教师配合默契,表现出对教师充满着敬爱的感情。教学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到了较高的教育境界。这不是一名简单的教学能手所能达到的。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教学能手,他们能把书本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并非就是最优秀的教师,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刘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课讲得好,而且给人一种高雅、亲和的感觉。 读了刘老师的书,我真的觉得很惭愧。刘老师就是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去追寻、去创造人生的幸福。而我呢?我应该要好好思考,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追求的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幸福,怎样让自己快乐。 《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读后感 篇2 初读刘可钦的《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一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亮丽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我却无法拒绝一种感动,为那平实中的温暖,为那平淡中的坚守,为那平和中的智慧,亦为那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的爱……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一个成人做了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正确的事情。”刘可钦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虽然通俗易懂,却不可谓不深刻。我想,这便是一位教师在多年的历练与反思之后对教育最平易最贴近心灵的追问。是啊,任何良善的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的发展。 对待孩子,刘可钦是老师,是慈母,是朋友,又是引路人。在她眼中,每个孩子都是有着自己独特个性和闪光点的活生生的个体,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充分的理解、尊重与关爱。无论是爱画画却不爱数学的小然,数学课上偷看小人书的丁丁,创造有减法的加法表的小飞,还是年龄太小跟不上大伙的雯雯,先天不足行走困难的小兵……在刘可钦笔下,他们都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重要。“爱是什么?爱就是要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当学生迟到的时候,她从不会批评,而是说:“你瞧,我们都在等你呢。”“我们都在为你担心呢!”检查学习效果时,她很少说:“不明白的请举手!”而是让“听明白的.点点头”、“完成任务的笑一笑”……刘可钦就是这样用她的全部能量小心呵护着孩子们的自尊,认真聆听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声音,用无限的信任与宽容诠释着她对爱的理解。她总是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想学好、能学好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积极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作为老师,其全部的生命价值就在于为每个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思考、选择、创造、展示的机会,帮助每个孩子成长为“最佳的我”。 以前曾感到教育家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是那么的神圣,似乎就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理论的人,而刘可钦是那么的真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行。她也曾和我们一样无奈:孩子对指令也居然无动于衷,任意闹着;教师在一边也手足无措,却不知道怎样让他们安静下来;学具成了学生的玩具,他们用小棒拼成了美丽的图案;她的班里也有小兵那样的特殊生、也有不喜欢数学的小然、也有年龄小的雯雯……而不同的是她比我们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爱心,才使数学走进了每个学生的生命、才有了许多学生成功的喜悦,她用爱收获着爱。如果我们在不知所措之后,也能静下心来怀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去考虑每一个学生、去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使我们的教育不再有盲区、不再有死角,那么我们是不是也有成功的那一天?!也有成为教育家的那一天?! 读了《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书后,使自己找到了工作兴趣,工作热情的动力源,就是要先从感受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的教育小事开始,去一点一滴的思考自己的困惑,去研究每一个教育的细节,去改进自己教学中的每一个很小的不足之处,从而使自己不断的进步,感受自己成功教育的快乐。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像爱和友谊一样,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我们静静的聆听,扬眉,鼓励的点头,拥抱,转身或面带深情凝望我们的学生,每个动作可能都是处于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爱和友谊。爱就是要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友谊就是对学生的信任。 最后以刘老师的段话来鼓励自己:一位老师只有经常地学习,积极地实践,自觉的反思调整,用研究的眼看看待日常工作,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才能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寻找不平凡的感受,寻找教育的真谛。这才是教师工作兴趣和工作灵感的源泉,才是我们尽享教育创造之实的源泉所在。 《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读后感 篇3 乘着记忆的风帆,我们来到了世界的文学宝库,这里有各国的名篇名著。这些文学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这不,我也不例外。被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吸引。 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夜晚,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有一大把。看样子,她是出来卖火柴的。一整天,她都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所以不敢回家,只能蜷在墙角里。她手冻得通红,于是,点燃了第一根火柴,她觉得火柴像个温暖的大火炉,正当她想暖一下脚的时候,火柴灭了,手里只剩下一根烧过的火柴梗。小女孩又擦了一根,这次她渴望食物,结果一只喷香的烤鹅在光里朝自己走来,但在这时,火柴又灭了。小女孩只好有擦了一根,这时,火光里出现了一颗高大的圣诞树,树上挂着许多画片,当女孩伸手去摸的时候,火柴又灭了。天空中一颗星星落了,女孩想起了奶奶的话:只要一颗星星落下来,就会有一个灵魂到上帝哪儿去。女孩燃起了第四根火柴,光里出现了温和、慈爱的奶奶,眼看火柴又要灭了,女孩赶紧点燃了一大把火柴,把奶奶留住。在火光里,奶奶抱着小女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向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了。 小女孩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里冻死了。 本来,一个合家欢乐的日子,别人在家里享福,小女孩却因生活所迫,流走在街头。这个故事,虚实结合,充分显示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背景。这个故事,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深地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读了这个故事,我想你一定会有与作者同样的感情。 安徒生的童话真是让人深有感触!他的作品让人百看不厌,而且老少皆宜,不愧是童话大王。 《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读后感 篇4 在教师的队伍中,许多教师在学历上并无差别,但为什么?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也学了一辈子,跟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师生关系不亲不密,不了解学生,也得不到学生的爱戴,而有的教师执教时间并不长,便崭露头角,跟学生打成一片,亲密无间。 近日读了《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一书,我受到了启发。我认为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师德。对教师来说,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爱不爱自己的学生,是首要的、核心的。刘可钦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热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学生。她觉得这样就是她人生的幸福境界。 我是一个执教多年的教师,在课堂上我也在努力地把知识给学生,但没有真正去感受和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没有完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刘可钦老师,她凭借着一颗宽容的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建立合作学习规则,训练交流合作的技能,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来,这就是她人格魅力所在。 我很喜欢刘老师的一句话:“因为有了你,我才喜欢到老师。”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便想到叶澜教授另一段对教师生命价值与终极使命的精彩阐述:“教学不仅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生命发展的组成。”我想我可以大胆的说很难有一个教师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至少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几乎没有。刘老师真的是个非常用心的人,正因为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她总是比别人看的更远,想的更多。的确,只有师生双方生命的共同和谐与教师学生幸福感的偕同认构,教育教学才可能真正达到甜美的境界。 我想能成为刘老师的学生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同时刘老师觉得教育学生也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刘老师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幸福感,达到了人生的幸福境界。什么是幸福呢?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要自己创造的!6年不寻常的主体教育实验之路,在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理念的不断冲突与融合中,刘可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需要充分的关怀与尊重”,“尊重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性”便是这种思想的核心!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和独特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天生我才必有用”。让每个学生感到他在这个班里同样是重要的,让我们的视野中没有教育的盲区,把博大的师爱遍撒每一个孩子。” 这段话对我的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过多的关注优秀的学生,几乎没有聆听中下孩子的想法,没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可以看出,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爱心和信心,学生们则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而且和教师配合默契,表现出对教师充满着敬爱的感情。教学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到了较高的教育境界。这不是一名简单的教学能手所能达到的。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教学能手,他们能把书本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并非就是最优秀的教师,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刘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课讲得好,而且给人一种高雅、亲和的感觉。 读了刘老师的书,我真的觉得很惭愧。刘老师就是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去追寻、去创造人生的幸福。而我呢?我应该要好好思考,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追求的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幸福,怎样让自己快乐。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