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词语 美文推荐
释义

江南网精选9篇美文推荐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美文推荐(精选9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去花溪淋雨

文/董念涛

来得似乎不是时候,踏上这片土地,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不期而至。花溪,以一种朦胧的姿态走进我的心中,宛如一场梦境,在时光的明明暗暗中穿梭。

花溪是一条溪流么?分明是一条港,远远就能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抬眼望去,不见源头,只觉就在前方,藏身在那一片崇山峻岭之中。只知道,花溪是汀祖镇岳石洪村的一个自然风物。

花溪,我们来了。雨雾紧锁的三月,不再青春年少的我们,来奔赴一场花事。

伫立村头,凝神细听,满耳都是流水声。似远似近,似强似弱,充盈进心间。溪流的对岸,是一面高山,举目望去,湿漉漉的一片青色。这是春的色彩,包裹着一个季节的湿润。幽静,淡然。山不语,仿佛看透世间的秘密。纷纷扰扰的人,熙熙攘攘的事,站在花溪旁,把杂念放下,一切皆可释然。侧耳细听,一阵阵鸟鸣,唤醒了心中沉默多时的向往。是的,我们的向往需要一场花事来点燃。

我想,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花溪呢?

顺流而下是一种姿态,溯水而上也是一种姿态。人生起起落落,世事浮浮沉沉,既如此,何不以一种向上的姿态去探寻未知呢?我知道了,所谓坦途,都是荆棘丛中踏出来的。花溪的美丽,也是经过了多少时光的更迭和淘洗,才得如此婉约。

沿着溪水漫步,心境不觉间也变得沉静。友人撑伞前行,我劝:收了吧!淋一场花溪的雨,但有何妨?友不语,双手撑伞,握于胸前。那样子,仿佛与花溪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我又劝:一场花期一场梦,何不顺其而为?友突然高高举起雨伞,抛向空中。伞孤独地滚向墙角,成为了美丽的点缀。友放肆地向前奔跑,长长的头发一掀一掀的,飘荡在雨雾中。

友跑出了一大段路,倚在石栏上等我。我却走得不紧不慢,享受着这份静谧。友看着溪水,脸上挂着浅浅的笑。雨雾漂浮,发梢挂着几滴晶莹的雨珠,我伸出手,轻轻拨弄,雨珠飞散,友莞尔。

友说:"淋雨的滋味原是这么特别!"

花溪,花期,一场雨。是啊,雨中的行走,也是别有滋味上心头。溪水中有一道石坝,上游的水流经于此,呈现出一道低低的瀑布,透亮的弧状急迫地滑向下游,更大更密集的水花飞溅开来。尔后,它们又平静地流向下方。

向着花溪的高度,我们继续向上前行。溪流上,有好多个石坝。溪面有宽有窄,石坝有长有短,水流有高有低。数着一排排的石坝,看时光之手如何改变岁月的痕迹。不禁感叹,山河不可辜负,人生不可辜负。

寻得宽阔处,有一个错落有致的亲水平台。沿梯下行,细雨温润着古朴的台阶,散发出一种时光倒流的意境。友蹲下身,单手掬水,水滴从指缝间飘逸而下,落到花溪里。从溪流回到溪流,也许是流水最好的姿态。看着潺潺流淌的溪水,我想,所谓命运感,不过是让永恒回到永恒,让初心回到初心,人生一连串的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要回到恬淡。

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细碎的花儿,有黄的,有白的,有紫的,简直是姹紫嫣红。岸沿上,长满一树一树的樱花,细雨迷离中,它们仍然舞弄着春天。还有一树一树的红叶,占满风吹过的道路,长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似是要关住一溪的花期。

不远处的溪面上,有一排石墩横亘着,溪水从石墩和石墩间流过,像一溜儿泉眼样,煞是好看。石墩湿漉漉,四周长满了青苔。执手跨过溪流,偌大的花海扑入眼帘。

是的,这是油菜花的海洋,层层叠叠,向山的那边延展。微风细雨中,油菜花依然倔强地仰头,把一朵朵花儿推向天空。一个村人,扛着锄头,从油菜花间的田垅上走过。我的目光不禁追寻着村人,他悠闲地抽着烟,那份恬淡正如这幅最好的风景。如村人般,我们漫步在油菜花海中,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时光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雨仍在悄悄地下着。

我们,在花溪淋雨。雨水,淋湿了一个季节。

文/马浩

行走乡村,我对房上瓦极有兴趣,瓦会说话,与阳光、雨水、风霜,与长在瓦棱的花草,只要你用心聆听,就能听到那些有关岁月沧桑的话题。

水乡屋顶的瓦,一般都是小瓦,泥土烧制的那种,瓦为天青色,状若弯月;北方平原上的呢,多是洋瓦,就是水泥制作的灰瓦,大大咧咧。小青瓦婉约,大灰瓦豪放,不经意间,南北方的性格、习俗便在屋瓦的细节中流露了出来。

当然,我所说的是目前所见的情景,其实,南北方在使用青瓦上似乎并无如我这般拟想的差别。我出生在北方,记忆里,村庄里也有零星的青砖小瓦的青瓦屋,多是地主乡绅的遗存,青瓦卡的屋顶,有种言不出的阴柔之美,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面的诗行,岁月的风尘积淀在瓦缝隙间,不知是风抑或鸟雀带来的草籽,草的家族便在瓦缝之间扎根发芽,一代又一代,故事在秋风里摇曳着,似乎在诉说着世事的迁流。

昔日,我们村就有窑场,烧过青砖、烧过青瓦,村里却没有几处青堂瓦舍。"满朝朱紫贵,不是养蚕人".我总觉得青瓦的诞生向来都不是为布衣百姓,过去,在乡村只有有钱的乡绅才能盖起瓦屋,一般百姓都是黄土筑墙茅盖屋,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篱笆圈墙,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他们烧制着青瓦,心底或许从来都不曾想过留作自用。

自我有记忆始,村里的窑场就废了,堰头的窑早已坍塌,仅剩下一座窑塘,荒草萋萋,常有狐狸、黄鼠狼出没,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队的"瓦房"——— 制作洋瓦的作坊。"瓦房"就在我家的大门前边,从"瓦房"后窗就能看到制瓦师傅们制作洋瓦。洋瓦,洋灰瓦的简称,洋灰也就是水泥,水泥瓦的盛行,洋灰瓦遂简称为瓦了,为别于青瓦,小巧的青瓦便改称了小瓦。

瓦房的门前有口带着水车的水井,几口水泥大水池子,制作好的灰瓦放在水池里,等待水泥慢慢地凝固。水池里的水就是水车抽上来的井水,夏日,看师傅制瓦,推水车玩耍,在水池里玩水,摇摇晃晃地行走在水池间池壁上,有趣刺激,以为乐。

在"瓦房"中看师傅制瓦,也是件好玩的事。制瓦有制瓦的机器,有模具瓦,模具瓦是铸铁的,用时刷上柴油,摞在瓦机子边上,供师傅取用,瓦机中间是四根可上下的铁棍,以支撑模具瓦,两边是盛水泥的槽子,师傅双手持抹子,把水泥覆在模具瓦上,然后,用铸造好的瓦截面形状的瓦棒按压,瓦出具形状时,用细箩子筛撒水泥,用瓦棒来回按压,这叫挂桨,目的为了瓦易于淋水,师傅一踏支撑板,瓦便如一朵出水芙蓉般挺出瓦机,立在一边的师傅用手托起,放在一只可转动的木支架上,用小刀割除多余的水泥,一只灰瓦就算制作完成了,放在一边晾一下,待水泥发硬了,然后置入水池中,老灰之后,把模具瓦去掉,瓦便可以随时亮相屋顶了。

儿时,经常泡在"瓦房"里,对于制瓦的程序早已了然于心,可始终没有机会实践,灰瓦似乎天生就没有嫌贫爱富的意识,乡村普遍使用灰瓦建房,起始是半草半瓦的屋顶,墙依旧是土坯墙,而后,出现了腰里穷。民间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彩,不服也不行,何谓"腰里穷"?瓦顶,青石砌基,青砖筑就的山墙,只是四面屋墙是泥坯的,故称"腰里穷","腰里穷"亦不是过渡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青三间了,青三间,墙全部是青砖砌的了,青砖灰瓦,青砖墙院,大门楼前出后攒,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就落成了,院中,若架上一架葡萄,全家在葡萄架下晚餐,令人神往。

对瓦有种难言的情怀,以至于让我每到一处,都会留心建筑物上的瓦,我似乎能听懂风尘中瓦的语言,光阴的故事。

一只杯子

文/郭震海

小时候,有次父亲让我去百货店买杯子。父亲叮嘱我,千万要记得挑选,别买破杯子回来,正确的方法是拿一个杯子去轻轻碰另一个杯子,如果发出叮叮当当有质感的声响,就是好杯子。

来到百货店后,我按照父亲交代的步骤,拿了一个杯子去触碰另外的杯子,奇怪的是我先后碰了七八个,响声都特别沉闷。售货员阿姨告诉我,想选好杯子,首先得保证自己手里拿着的是好杯子。原来,我手里拿着的那个杯子本身就有瑕疵,所以找不到好的杯子。

后来我在多次讲座中用到这个例子。其实通过两只杯子轻轻相碰,听音辨优劣,看似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却可悟出人生必须具备的五种素质。

其一是心情。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心情面对每天很重要,直接决定着生活或工作的好坏。比如带着糟糕的心情去求职,很难成功;带着不悦的心情去和朋友甚至家人相处,同样难获愉快。成功者会控制心情,失败者会被心情控制。我们常说,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心情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能左右生活的全部。做一个阳光快乐的人,首先得有一个阳光快乐的心情。

其二是心态。如果说心情影响着生活或工作,那么心态就决定着事业或人生之成败。如同是否选到好杯子取决于自己手里拿着的杯子一样,要想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成功,前提是必须有个积极的好心态,否则消极面对,看到的就是满眼失望。

其三是状态。天活日月星,人活精气神。一个人有了好心情才能有好心态,有了好心态方可获得好状态。学习不在状态会学不好,工作不在状态会做不好,人生不在状态会一团糟。一个人拿什么样的状态去面对学习、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非常关键。状态是什么?状态就是精气神,渴望获得赞扬、赢得成功,首先保证自己有一个好状态。

其四是意志。 如果心态决定成败,意志方可改写人生。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信念,同各种病魔进行抗争,用坚强的意志改写了自己的人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志是什么?意志就如自己有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如同选杯子,前提是必须坚定。

其五是目标。人生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追求。美国哈佛大学对应届毕业生做过一项追踪研究,询问即将毕业的学生是否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结果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学生有肯定的答复。二十年后,该校再次追访当年接受调查的毕业生,结果发现那些有明确目标的百分之三学生,二十年后他们不论在事业成就还是在快乐幸福程度上都高于其他人,这百分之三的人的财富总和,居然大于另外百分之九十七学生的财富总和。这就是拥有目标的力量。

心情、心态、状态、意志、目标,这也是构成人生必须具备的五种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拥有好心情,始终好心态,每天好状态,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一定是个最幸福、最成功的人。

其实,上帝是公平的,在生命的路途中,每个人手里都拥有一个杯子。如果你在杯子里盛着真心,拿着真心去寻真心,一定能碰撞出真情;如果你在杯子里盛着沮丧,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如果你的杯子里盛着好心态,每一天都会过得很精彩;如果你的杯子里放着好状态,工作生活就会多姿多彩;如果你的杯子里放着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目标,就会一路前行,大踏步走出一个无憾的人生。

简单的幸福

文/林莽

女儿的房间,也就是我的书房。这个房间是一个综合体,既是我的世界,也是女儿的世界,妻子则被排除在外,在这个房间没有她的领地——想想,我们有点霸道。

我的世界是书,除了大书柜塞得满满之外,还有几个大纸箱也装得满满的;女儿的世界是童话,有冰雪奇缘和the dinosaur family的贴画,还有飞鸟、森林、星空等贴画。或许应了那句话,女儿是上辈子的情人,她到来之后,自然"争夺"了母亲在父亲心里的位置。

女儿每晚睡觉的时候,总会央求妈妈讲故事,我则坐在书桌旁沉迷于我的世界。作为高中教师的妻子,教学任务重,一周有四个晚上要在班上辅导学生,在学校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都是十点多了。所以,她每次讲着讲着,自己也不知不觉地跟着女儿一起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所以,每每这个时候,我要么放下手中的书,要么歇下不停敲着键盘的手指,在台灯折射的柔弱灯光下,静静地看着他们母女俩。

女儿睡得很安静很恬适,一双小手偎在脸盘,还有美丽的睫毛,可爱的小脸蛋;有的时候,还蜷缩着身子——毫无疑问,她就是给我快乐给我成长的小天使,惹人怜惹人爱;每每这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轻轻地吻吻她可爱的小脸蛋,轻轻地把她的小手放好,以防止枕在头下久了小手发麻,然后轻轻地给她盖好被子。

而妻子呢,则侧着身子,紧紧依偎着女儿,一绺头发遮住了半边脸。此情此景,这不得不让我想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让我想到了世间各样的伟大母性。我轻轻地为她绾起那一绺秀发,就像当年热恋一样,而心里则十分虔诚地感谢她无悔地付出。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身体,我的精神,全都变得酥麻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流遍全身,幸福感也油然而生,切切实实体悟到了生活之美好。

这不禁让我回忆起我们一起度过的岁月,岁月中的点点滴滴。跟妻子,我们相识、相爱、结婚生子,一路走来,一起迈过了不少沟沟坎坎,一起克服了不少困难挫折,爱情的小船经受住了风雨和时间的考验。当然,这当中,我们有过矛盾,有过争吵,甚至面红耳赤,但这就是生活,生活就免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免不了磨磨蹭蹭,免不了龃龉不平,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一人,即使一人也存在内心激烈斗争的时候。

与女儿,从妻子怀孕开始,到如今成长为一个五岁多的小姑娘,亭亭玉立,聪明可爱,其中的惊喜、快乐、幸福以及艰辛自然铭心刻骨。我想,她带给我和妻子的远远比我们给予她的多,陪着她让我们成长成熟。

其实,回忆就是一种内省,一种反思,是在捋顺过去点点滴滴后,偶然得之深藏在众多人生琐碎中的一条红线,这就是生活。

捋顺了,也就明白了。可明白之后,又升腾起丝丝愧疚,对于女儿的,对于妻子的,对于岳父岳母的。而这所有愧疚的根源,都是所谓的理想和追求,所谓的事业,所谓男人的天。

因为有了这些,作为男人有了太多的借口,这些借口让我堂而皇之地为了"理想"而奋斗了,从而疏于家务的分担,疏于与老人家的沟通,疏于跟妻子饭后的散步,疏于女儿的陪伴,疏于一日三省的必须功课,而有了过多的应酬,过多追求了一些偏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做了太多缘木求鱼的事,在深夜未归中却记不起妻子依然为自己点亮的那盏灯和她辗转反侧的担心,尤其是在酒喝多了之后,也许她在睡梦中她还看见了醉酒的我握着狂舞的方向盘。

我想,熟睡中的妻子,她并没有幻想着跟着丈夫大富大贵,就像她平时说的那样,只要求一个简单的生活,一份简单的幸福,怀着诗和远方,脚踏实地,一个步伐一个台阶;熟睡中的女儿,她根本不知道爸爸有着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她只要求爸爸多点时间陪她,多点精力跟她玩,同她一起快乐的成长,老爸可以为她遮风挡雨,老爸可以为她释疑解惑,老爸可以在老鹰盘旋在天空时像母鸡保护小鸡那样保护她;对于老人家,他们只希望一家三口幸福快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失去的青春我是追不回来了,失去的亲人我是再也见不到了,我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和未来,就像妻子说的,一个简单的生活,一份简单的幸福。

我要在阳光下种庄稼,在月光下种梦想,人生不抓狂,时间不虚掷,求一个岁月安好,人生静好,家庭美好,和博得一个生命的意义。

夜深了,我再深情地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妻女,恬静安详。我熄了灯,回到了自己房间,期待着明天在下班途中,吹着哨子,刻意找上一颗石子踢得老远,然后追上去,找到它,再踢向远方。

后面是看着我咯咯笑的妻子和女儿。

半夜来客

文/杨祥君

我是怀着感伤的心情在写这段文字。

这是春节前的事儿了,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半夜来客的情形总是在我眼前晃悠,时常在心中默默自责。

那天晚上,我在厨房忙乎着煎炸烧炖,为过年做准备。夫人出差还得过两天回来,我得提前表现表现。

最后把排骨鸡炖蘑菇上了锅已经是半夜一点了,外面早已是夜深人静无声无息了。

当我从厨房往客厅走时,突然被眼前所见吓了一跳。只见开着的家门幽暗处有一个大约15公分长的小动物,正站在门槛上探头探脑地朝家里张望,看到我不由得回缩了一下,但并没有要逃走的意思。一下看不清是啥东西,我第一反应,耗子?家里曾有过耗子来访的历史,也不对啊,耗子要是这么大岂不是成了耗子精了!

看这家伙没走我开始慢慢靠近,它警惕地不时回缩一下,但还是没有走的意思。到了它跟前再慢慢蹲下来,仔细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小刺猬。顿时感到很惊奇,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又在这么高的楼上,怎么会有城区平时都罕见的刺猬光临呢!

你是从哪来的呢,是饿了,闻到炖肉的香味了吗?还是怕俺一人在家孤单,专门来给作个伴儿呢?此时我正感到有些孤寂,不速之客的到来让我很是兴奋。

我起身到厨房挑了一小块儿柔软些的鸡肉,轻手轻脚地放在刺猬的跟前,唯恐稍有不慎惊着这个小家伙。它那黑亮的圆圆的小眼睛滴流滴流的转动着,先是瞅了瞅眼前的这位像个人样儿的大动物,可能看看有没有恶意,然后又嗅了嗅食物,可能再验证有没有影响生命的毒素。就这样反复了两次,然后用那个又尖又长的嘴巴一口咬住了鸡肉。看起来还是饿了,可它在嘴里捣鼓了半天也吞不下,然后又吐了出来。呵呵,估计这小家伙在戈壁滩是吃虫子类的,初尝人间美食还有点儿欠功夫、不习惯呢!

我把鸡肉撕成一个个小碎块儿放在它跟前,这样它吃的轻松顺溜了。看着刺猬已经放松了警惕,在一块一块的惬意品嚼着,我便用手轻轻试探着触碰它背部那浅褐色的坚硬长刺,从来没有敢这样近距离的、肆意的和刺猬接触过,知道这小家伙身上的刺是防护的武器,有敌意时全身的长刺会如同利剑炸起。让入侵者无从下口,让那些想友好接触他的人也感到畏惧。像这样充满信任没有敌意的亲近接触,感到是一种欣慰和享受。

一会儿小刺猬把肉吃完了,还没有要走的意思。那双黑亮的圆圆的小眼睛又在滴流滴流地瞅着我,好像是说,俺还没吃够呢,再来一块儿行吗?我就又给它拿了一小块撕碎放在它跟前,又用罐头瓶盖盛了些水放在了旁边。

这时锅里的肉也该炖好了,我就离开小刺猬到厨房起锅,再把炖好的肉分配到一个个保鲜盒里。

当我再次过来看看吃得怎么样了,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看了看食物和水都没有了,在楼道找了找也没有找到。小刺猬的突然离去,竟然然让我有些失落感,不由地自语道:这小家伙儿真不够意思,吃饱喝足了,连个招呼都不打就走了!

我一边在厨房开始收拾锅碗瓢勺,一边回想着刚才的情景。在忙碌的过程中,隐约觉得哪里有什么动静,我停下来动静一会又没有了。一会儿又听到"刺刺拉拉"的声响,就像耗子在哪个角落翻腾的声音,好像就在厨房柜橱哪个部位,我估么着一定是那只刺猬进来了并没有走,心里感到有说不出是欣喜还是其它。翻箱倒柜地在各个地方找了几处,也没有找到。难道是听错了吗?我收拾完又听到了声响,而且确定了就在一个底厨里,里面放满了盆盆罐罐,我把东西一件件拿出来,果然在一摞子盆子后面看到了它。这也不能怨人家,开始门是开着的,是我把它关在了里面,小家伙儿看到我小眼睛透着惊慌和委屈。我想,家里这么多的房间,他哪都没去,只来到了我在忙碌着的厨房,说明它并不是进来捣乱的,而是来找我这个恩人和伙伴的。

我慢慢的把它捧出来放在地下,它小心翼翼地走动着,不断地东嗅嗅西嗅嗅,在熟悉着新的环境,我也不时地摸摸它的背刺,它已经完全没有了敌意,甚至还用柔软的小舌头舔舔我的手掌,很温顺很可爱的小精灵。

冷静下来,我在想,半夜来访也是一种缘分,怎么办,养着它?曾经也见过有人在笼中养刺猬。我也只能把它装在笼子里放到楼道的某个角落,定时给他喂点食物喂点水。不过,即便物业不干涉,一个本应在自然生息的动物让我给关了囹圄,对这小生灵是不是有些残酷。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忙的不着家,哪天要是顾不上喂养,万一饿死在笼子里,岂不是成了罪人摆脱不了长久的内疚和自责!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决定要把它送出去。我拿出火腿切了些小碎块儿,又准备了点水,最后一次给它喂食。看着它在惬意地吃喝,我轻轻地说,多吃点吧,到外面还不知道你下一顿有没有吃喝……说着说着我心里不禁涌上来一阵忧伤。

就这样我把它送在了小区外面的绿化带。滴水成冰的隆冬时节,只有枯树败叶,没有一丝绿意。我把它轻轻放在地下,说,走吧,走进你原有的生活吧!

黑暗中我看不到它的眼神,更揣摩不到它的思想,不知寒冷中它会怎样生存,也不知我的行为对它是放生还是杀生。当时真有些于心不忍,但最后还是狠了狠心离开了小刺猬……

如今塞外的天气虽然还冷但已经有了点儿春意。那只曾经走进我生活的小刺猬,你在哪里?现在你生活的还好吗?

补白:还有一个让我懊悔的遗憾,当时自己竟然没有想到给小刺猬拍点留念的照片,哪怕只有一张也好啊!在这里也只好配用网络图片了,向原作者致谢!

冬日时光

文/由焕章

冬日时光较之夏日时光是安静的,对于已退休的我来说,宅在家里很是相宜。前些日子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两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打电话嘱咐我们尽量少出门,安全第一。正像歌手王琪在《万爱千恩》中唱的那样:"如今不在你身边,你千万可别摔倒。叫一声爸妈有人回答,比什么都重要。"每次接完电话,心里都是热热的。

大雪之后,堆积在小区院里和大街上的雪很快被清理干净,太阳也露出了冬日的微笑,我径自走出了家门。

广场东边的烈士碑后面是一座假山,假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此时,树木的枝条上仍挂着晶莹的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直刺人的眼目。步行真好,可以慢悠悠地欣赏路两旁的雪景,很安闲,亦很惬意。

关于雪,虽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但它却早就成了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的描写的意象。诗人们利用这个意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只用了短短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全诗通过描写山水景物,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假山上的树木越看越显出清寂,而清寂中又越发显得整齐,有一种简洁清素之美,像自然派写实画家在大地上的画作。宋代卢梅坡在《雪梅》里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生活的大沁他拉小镇,是祖国的北方,这里没有梅树,自然也就看不到梅花,但我却从古今文人描写的诗文中领略到了梅花的高洁精神。还看过许多关于梅花的画,因此也早就对梅花情有独钟了。2012年中国作家代表团来奈曼采风,山东作家李贯通给我留的墨宝内容就是《墨梅》的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我一直视为珍宝,装裱后挂在书房至今。

原想着冬天是孤寂荒凉的,不像春秋时节触目皆是花草繁茂。我曾多次在晚饭后沿着大沁他拉镇青山路往北去,边散步边欣赏路两旁的景色。而此时,冬季的大自然也非只有寒冷和凋败,现在的草木万物皆是一身轻盈,身心从内到外的空阔辽远。春夏秋这三个时节,看大地上的景物,固然繁盛喜人,但真正令人心静的还是冬日的空寂,大片大片的留白,是心灵得以休憩安放的时光。

青山路两旁是人工栽植的树木。除了树木,两旁逶迤的沙丘和沙丘上的植物,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容颜,柔和而安静,默默地把人们忽视的日子过成了世间一处别样的景致。它们在雪中默默地挺立着,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重新披上绿装,享受春风的拂煦和夏日阳光的青睐。不禁想起清代诗人郑燮的《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清晨起来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呀!诗人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发出了对历经苦难的身世深深的感叹。

不知不觉,青山路两旁的路灯亮了起来,我也该打道回府了。

生活就是这样吧,一年四季都有可喜的风景。看见美,发现美,享受美,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人生更多的是平平常常,清醉亦陶然。我喜欢这冬日里安静的时光。

老井

文/宋扬

有一口属于自家的井曾是村里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那一口我们十几户人家共用的井,人人都叫它"古井".何时何人所开,无以考证。从它的位置来看,确是有过一番考量的——它处在十几户人家的中间,被四周的水田包围。

古井的水一半是泉水,据说井打得深,挖到了石骨才停止,就有泉水汩汩流出;古井的水一半是冬水田的渗水,冬水田的水来自长河,来自黑龙滩水库,来自岷江,来自雪山。

古井的水甜而清冽。不知是谁的发明,人们在竹竿上凿出一个洞,往古井里一杵一提,就可以对准竹孔喝到爽口的井水。古井成了临时的休息站,栽秧挞谷的、割草放牛的,甚至夏天里疯跑流汗的孩子都到古井喝一竹竿,立即又元气满满。古井边有端了木盆提了木桶来漂洗衣服的妇女。房前屋后,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矛盾在所难免。两个吵过嘴的妇女天天在古井边洗衣服可以半年不说一句话。古井并不着急,它知道有一天,她们爽朗的谈笑声还会在古井边响起。

挑水是吃力的活。我家到古井七弯八绕,得有两三百米远。父亲每天晚上把水缸挑满需跑七八趟。夏夜的虫鸣蛙叫中,秋冬的清霜浓雾中,父亲总是满头大汗。他每次把最后一桶水倒进水缸,总是轻叹一声,声音里有大功告成的欣慰。我试过挑半桶水,走路歪歪扭扭,才明白父亲用扁担挑起一个家庭的艰难。

压水机的出现缓解了这种艰难,我家也像别家一样打了一口小井,井就在水缸的旁边,是父亲自己打的。父亲租来一种神奇的打井铁器,一点点往下掏土,历时一个星期,一口直径不足30厘米的井居然出水了。架上压水机,装上塑料管,吱吱呀呀一压,半个小时缸满。不过这也不轻松,半个小时下来,手臂酸软。

这样过去了几年,压水机换成了电动水泵,电闸一撑水自来,把要卖的鲜姜、要漂洗的衣服放在水管下冲洗,省事不少。

古井就这样不再被大家需要了,大家也似乎忘记了古井的存在。但井作为生活的必需品,村里人从来没有想过所有的井都会有古井一样的结局。

定居城里已经十来年的父亲前年从村里亲戚家回来,说起老家吃上了自来水,水龙头直接通到灶房锅口,父亲眉飞色舞惊喜有余。长河的重点污染源——县城的造纸厂早已关闭,水还是黑龙滩的清清岷江水。

黄河流鱼儿

文/孟新涛

我的故乡是离古都洛阳只有半小时车程的孟津。每每想起小时候记忆深刻的故乡趣事儿,黄河流鱼儿必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故乡的黄河有大半年的时间是泥沙翻涌的洪流。每到雨天,浊浪翻涌,枯树断枝顺流而下,洄转沉浮,人们称之为河柴。时常能看到在河边捞鱼的乡亲,捞不到鱼就顺便捞拾很多河柴。偶而还有一些花生,当时那也是稀罕物。

当时物质匮乏,吃上白馍是人们的奢求。吃肉,那得全家人勒紧裤腰带,省下粗粮拌着麸糠菜叶喂养猪,年底杀了那羸弱的年猪,还有能打牙祭的美餐就是"黄河流鱼儿".

每到农历六月前后,上游的水库库底淤积的泥沙愈来愈厚,影响库容,不便通航。此时就要提闸放水,让泥沙随流而下,俗称泄洪调沙。这时便有许多鱼儿顺河而下,故乡人称:流鱼儿。

每到黄河流鱼儿时节,凡遇大雨天,人们就会做好捞鱼的准备。把墙上沉睡已久的舀子和葫芦拿下来拾掇一番。舀子是用竹条或藤条弯成一个圈儿,吊上尼龙绳网,固定在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棒上,做成的一种简易捕捞工具。葫芦是自家种的,牛头大小。用树藤或铁丝做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圈,一上一下套在葫芦上将葫芦固定,再用带子拴牢。有了这两样装备,谙熟水性的人就可以下水,在水流湍急的黄河中遨游巡视,睥睨河鱼了。

黄河流鱼儿时,波涛汹涌的中流往往是大鱼的属地,小鱼则离岸较近。胆大的壮汉们,或背着独葫芦,或背着双葫芦,威武者扛着盘葫芦(四个葫芦固定在一起),排成一溜,一路小跑到上游选择下水点。

背独葫芦者一般在近岸处,水流稍缓。背双葫芦(两个大葫芦)或盘葫芦者常常在中流击水。水性稍差者或者孩子们就只好在岸边用小舀子捞或用木棒敲。

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在河边的窑洞里为生产队看护东西。我去河边和爷爷玩儿,正好赶上黄河流鱼儿。

河边人声鼎沸,如故乡农村赶集一般。

河中心满是背着盘葫芦一起一伏、肩扛大舀子随波逐流的弄潮儿。岸边是水性"二把刀"和孩子们的乐园。

我拿着一根嵌了钉子的木板,站在岸边啪、啪……敲得不亦乐乎。水中的鱼不时露出黑色的脊背,孩子们就挥舞着棍子敲,当然,远不如旁边拿着舀子的大人一捞一个准儿。

流鱼儿时节,人人都兴奋得合不拢嘴,我们这些小孩子也高兴得直蹦高儿。母亲把捞来的鱼,拾掇一番切成块儿裹上面,摊在鏊子上煎得哧啦作响,令人垂涎欲滴。多少年过去了,那份幽香依然在舌尖的记忆中飘荡,童年的快乐依然深藏于内心那片净土。

后来,随着外出求学,我漂泊的脚步越走越远,以至于数十年来再未闻黄河流鱼儿的轶闻。在我渐渐遗忘了黄河流鱼儿时,小妹和妹夫在家人群里发的视频和照片让我瞪大了眼睛。

"黄河流鱼儿了,看,看,好大的鱼儿!"

视频中一个人背着两条大鱼一溜儿小跑,后面还有一个人忙不迭地帮着托鱼,看情形每条鱼足有二三十斤。

另一视频:一个小伙子前后各搭着一串鱼,在沼泽般的黄泥浆中吧唧吧唧地挺胸前行,一副傲娇模样,让人啧啧称羡。

小妹说,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促成了这次黄河大流鱼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故乡人、中国人,浑身上下都浸润着她宽广、浑厚、善良的品格。每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都堪称大手笔,擘画出一幅山河奔涌的泼墨山水长卷,动静相宜,辉映成趣。

大河奔流,生生不息。黄河流鱼儿,亦乐亦奇。黄河流鱼儿,流失的是岁月,打捞的是人生。

冬日里的 那一抹暖阳

文/醋建伟

四季如树,在历史长河中轮回。春是它的芽,夏是它的叶,秋是它的枝,冬是它的根。

冬,在这座小城似乎没有凛冽的寒风,雪花姗姗来迟,也不见冰冻的水面,那一抹暖阳静静地洒在大地,成就了一派暖冬的模样。

天空是那种浅浅的蓝,纯净、高远,没有一丝云彩。青花瓷般光滑润泽,仿佛要把它全部的美好毫无隐藏地展现出来。

阳光温而不热,媚而不耀。阳光有约,何不出去走走?薄雾远去,那一束束金灿灿的阳光泻在错落无致的楼群,泻在长长的幽巷,也泻在承载季节更迭的心田。周末,沿着七星河缓缓走去,些许阳光温暖,七星河湿地公园的人们似乎比往日稍多。

河道两旁的树干灰白斑驳,枝条错落疏离,叶子已掉得差不多,点缀在枝头的几片黄黄的叶子,懒懒地仰着"小脸",迎着太阳,毫不胆怯。新铺的木板桥、彩色石相间的人行道,散落几片枯黄的叶子打着卷儿,寂寂然吮吸着这冬日里的温暖。一阵风儿吹过,卷起的落叶便向前滑行几步,又安然停下。暖暖的阳光洒下,在花草树木间慢慢游走,轻轻漫过鞋跟轻叩木板桥的足音,漫过我淡淡的思绪,信手拍下几张照片,随手转化为黑白图片,与这个季节合拍极了。

一位清颜素衣的年轻妈妈,用白皙修长的手臂,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推着婴车悠然前行,却不知小孩何时已熟睡,嫩嫩的小脸蛋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宛若苹果一样红润可爱。一位蹒跚学步的幼儿,踉踉跄跄的脚步向前,让母亲的眼神像春水一般明澈。几位穿着时尚的青年男女相互嬉闹着、追逐着,满头流汗……

因为温暖,所以孕育感动。在那避风向阳处,一位高龄老者推着一辆轮椅,坐在上面的老妇人满头银发,盖着一件厚厚的大红色棉被,走走停停。老者不时俯身私语,像是问寒问暖,更像是一种约定:守望晚霞,共赏夕阳。

也许是两位老人累了,老者推着轮椅来到河边的八角亭里,顺着那张木椅缓缓坐下,右手拉着老妇人那只指头都伸不直、里外茧皮的手,慢慢放到左手里抚摸着,老妇人不说话,默默地看着涟漪波动的河水,经心地沐浴着冬日里那一抹阳光。看到这温馨和谐的一幕,我不忍打扰彼此的恬静。

也许太过融融暖意,也许沐浴阳光的老人们太过从容,也许午后的时光太过安静,一群鸟儿竟在草坪上欢快地跃动,发出清脆的鸣叫。一只不知从哪里跑来的小花猫,懒洋洋卧爬在八角亭的木凳上,眯着眼睛望着这一切,分享着阳光的温暖。老人些许有所察觉,转过头向着我微笑,点头示意,我们一家也微笑点头问好。

风起,枝条摇曳,拂过面颊,一点没有冬日的凛冽,竟是丝绸般的柔软,吹起老人满头的银发,阳光洒在老人的银发上,映射着似黄似红的光环,呈现一幅唯美的画面。些许是我们惊扰了这群鸟儿,它们在本该这幽静的公园上空划过一道弧线,绝尘而去,那卧爬的花猫一下子抬起头,警惕地望着我们。

生活是旖旎的田园。无论相濡以沫的老人,清颜素衣的年轻妈妈,蹒跚学步的幼儿,正值青春的男女,他们无不是生活的幸运儿,他们用最简单、最本真的举止,在不经意间扮靓了四时更迭的岁月,那平淡如水的日子也毫不吝啬地回馈于他们阳光般的温暖。

是谁说过,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时、那人、那景都在遗忘中重新拾起。

每每想起儿时冬至,和家人一起包上满满一锅的饺子,据说吃了不冻耳朵。不管孩子身在何处,不管孩子多忙,母亲都会叮咛一句:记得吃饺子。虽然天气寒冷,这一份暖暖的亲情、暖暖的牵挂已在心里生起许多温暖,那种暖融融的情义早已把寒气驱散,心中流淌的是股股暖流。

人生百年,草木一秋,每个人都是尘世中的匆匆过客。在日渐远去的岁月里,只要拥有一颗平淡的心境,冬日里能在七星河畔沐浴身心,能在洒满阳光的幽径里洗涤杂念。

人生有诸多烦恼和磨砺,正如自然界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而人生季节一去不复返,有多少冬季不能重复,我们要珍惜每一天。

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冬至是一年的终结,也是新一年的伊始,而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因为衰极必兴,人生的坐标是波浪曲折向前,只要心中有爱,希望就在绝望中诞生。

冬至到来的时候,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邀请,不都是冬日里的温暖吗?此时,我不由想起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里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这冬至涌动的暖流,不正是温暖人间,催生万物复苏、春满花开的春天号角吗?

冬日尚暖,情暖冬至;人心尚暖,回味无穷。

随便看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