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早餐文章 |
释义 | 早餐文章(精选20篇) 做早餐 文/虞小雨 星期六早晨,我突然想自己做一顿早餐。说干就干,趁着爸妈还没起来赶紧行动起来。做什么好呢?我的眼睛快速地将厨房扫了一遍,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电饼铛上。心想:不如就做个煎蛋吧。我在冰箱里取了两个鸡蛋,便开始忙活起来。 我刚拿起鸡蛋在桌子上轻轻地敲了一下,准备让蛋顺利地落入碗中,可鸡蛋就是不听话。哎!没办法!性急的我将蛋使劲一捏。嘿嘿!这下你该乖乖落入碗中了吧。突如其来的蛋液让我猝不及防,蛋液溅到了我的脸上。这时妈妈来了,看到满脸蛋液的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妈妈说:“敲蛋时应该不轻不重,让裂口朝下,再轻轻地用手掰开就行了。哪像你这样,哈哈,要不我帮你吧?”我双手交叉,自信满满地说:“我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我相信我一定行!” 我把妈妈推出厨房,静下心来,照妈妈说的那样,果然鸡蛋乖乖落入碗中了。然后再把电饼档倒上油插上电,我看妈妈每次烧菜,都要让油先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再把菜放入锅中炒。我便也学着妈妈的模样做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便听到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我兴奋极了,把盖打开,一股脑的把鸡蛋全部倒入锅中,可谁知,那油像放爆竹一样,飞溅到我的手臂上,疼得我尖叫着:“妈妈,快来,我的手臂被油溅到了,好疼呀。”妈妈闻声赶来,赶紧把盖子盖上,拔了电。妈妈一边用我丢在一旁蛋壳里的蛋清给我敷手,一边嗔怪道:“你看你,我说我来弄,你偏不肯。现在好了,手臂上又多了一块‘花’。” 虽然这次煎蛋失败我很失落,但是我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父母,我很是高兴。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嘛,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平时多练习,争取下次做个完美的煎蛋! 早餐 文/解维汉 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里是无比幸福的,旁的不说,单是回民坊那么多好吃的早餐就令人心醉。我爱吃胖胖的红油糕和泡油糕,别的地方油糕馅就是一点糖汁,这里却是类似水晶饼馅,掺有核桃仁青红丝,咬一口还“沙沙”作响。肉丸胡辣汤也是上好的,泡上一角烙饼,吃得里外都热火了。还有灌汤包子也是极精致的,捅破包子口,用勺接汤,才吃得讲究。我去城里办事时常有意穿过回坊,吃吃这个,品品那个,饱一下自己的口福。记得1965年在五味什字上中学时,藻露堂东边广济街口有一家豆浆坊,二分钱一碗豆浆,四分钱一碗豆腐脑,还可调黄豆咸菜提味,物美价廉,每天早上店里坐满了顾客,至今印象深刻。 去外地旅游时我也爱吃当地早餐。一次在呼和浩特,大召附近有个烧卖店,个大味美,吃得很开心。在苏州吃早餐,五颜六色的糕团美不胜收,馋人胃口。在兰州老街吃了一小碗正宗兰州拉面,真是开了眼界,方知多年吃的拉面根本没法比。 在西安,平时吃的多是芝麻黄桥烧饼,烤得热腾腾的。再就是油茶泡麻花,绝配,百吃不厌。还有油炸韭菜盒、豆浆油条也是最爱,有人说那是垃圾食品,可我不在乎,还就好这口儿。在老街上的油条摊,舀一碗冒热气的豆浆,用筷子夹起刚出锅的油条一头捺进豆浆再送入口中,热脆香便都有了,真是一种享受。偶尔,吃一碗凉皮,配一个肉夹馍,或是举一个香酥牛肉饼,皮酥得掉渣渣,香溢扑鼻,也顾不上吃相了。 有一段时间女儿在超市买的半成品饼,在锅里加工,卷上香肠便成“热狗”,也是香喷喷的。可她自己却时常不吃早餐就去上班。我便告诉她早餐也许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不吃早餐会引发多种疾病,还有可能因饥肠辘辘中餐过度进食反而发胖。后来她选择上班路上吃“放心早餐”。 当然,不外出的时候,一年四季还是在家里吃早餐多。除了永远吃不完的剩饭,有时候熬小米南瓜粥,有时在电饼铛里烙葱花油饼,有时则熬红枣山药汤加荷包蛋,各有各的味道和境界。有一次在灶上看师傅做水煎包,就一步一步记下程序,回家照猫画虎操练一番,效果倒也不错。但也有学不会的时候,对鸡蛋灌饼觉得好吃得不得了,回家硬是学不会。妻子有一年不怕麻烦,在家里蒸了一锅香喷喷的甑糕,整了一件大活。我年轻时还学母亲样,泡江米—蒸米—拌曲—装盆掏坑蒙湿布,24小时后,米中间的小坑便贮满香甜的醪糟汁液,收获了醇香扑鼻的醪糟醅,将蛋花醪糟端上了早餐桌。偶尔也将苹果切块挂糊炸出了苹果派。用面饼卷韭菜鸡蛋炸的春卷,也是出奇的好吃。间或糜子面黄油糕,切片炸熟蘸白糖吃,也很香。早上就忙活一小会儿,厨房就有了烟火气,家里就闻到了美食味。家人说我真不嫌麻烦。我的确一点不怕麻烦,做好了还有几分成就感,就觉得这应该是巨蟹座干的事。回想年轻的时候不懂事瞌睡多,早上宁愿不吃也不起床做,赖床,很是面目可憎。现在的勤快是对昔日懒惰的补偿。 有人说,早餐代表了家的温度,说得真好。 拉粉 文/刘妍 我从小就患上了拖延症——每天起床拖拖拉拉,半天出不了门。即便与学校的直线距离只有300米,也总是到了预备铃响起的一刹那,方才迈入课室。 因为太过于拖拉,吃早餐总是个棘手的难题。三姑六婆总会唠叨,列举不吃早餐的危害一箩筐。于是,只好在赶去学校时,顺路打包早点回课室吃。嘴刁的我,独爱学校马路对面的肠粉店的“心肝宝贝肠”。 周一至周五的早晨,只要那店的店东家一见我,就会拉高声音叫道:“心肝宝贝肠套餐,加蛋加葱。” 对于懒散拖拉性格的我,却情有独钟地、不可救药地爱着这里的心肝宝贝肠粉,百吃不厌,一日复一日。店东家的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下岗了,一家三口,索性学门手艺,在人流如织的路口一隅,开了个早餐店。印象中,附近的办公楼、医院、学校的街坊,纷纷闻名而来,露天的桌子,最多的时候摆了二十多张。包括我在内的同学,调侃早餐店是“海滨路一绝”。 拉肠制作一般分为布拉肠和抽屉式拉肠两种。湛江传统的手工拉肠特别讲究,大多为抽屉式拉肠。最佳用料是晚造的粘米,理由无他,不外乎晚造米日照时间长、颗粒饱满、充分地吸收日月精华,口感好。店家起个大早,将粘米磨成粉后,与一定比例的水勾兑,不间断地搅拌均匀,加入适当的玉米淀粉、澄粉、花生油、生抽、生粉、糖、蚝油、温水、细葱、盐等。特制的炉子温度一到,在抽屉式的铁板上,勺子在手腕的惯性下,轻轻地抖一抖,米浆瞬间均匀地平铺在铁板上,均匀地摆上猪肝,打下一个新鲜的鸡蛋,随后铁板快速地复位。一眨眼功夫,出炉的肠粉,在店东家的巧手下,两三卷,裹成了圆柱条形,平铺置放在打包盒内。关键时刻到了,必须放上两勺店家的秘制酱油,撒上葱花。一天的精气神就从一口葱花一口心肝宝贝肠粉开始。 薄如纸,白如雪,细滑可人,甜中带咸的酱油,令人食过返寻味。湛江的拉肠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口感独特,老少咸宜。湛江、广州的不少星级酒店早餐都有拉肠明档,肠粉里裹着的不光是猪肝,还有叉烧、瘦肉、牛肉、鱼片、鲜虾等。无论花样如何翻新,在我的心里,始终是湛江海滨路校门口旁边那个大排档里的拉肠味道,始终是那种狼吞虎咽式的吃相,始终是店东家那个默契的眼神,和吃完后那一声“慢慢行”最悦耳动听,最魂牵梦绕…… 幸福的早餐生活 文/丛歌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餐永远不能忽略,没有早餐的生活是无奈的;幸福的早餐,可以开启一天的幸福之旅。 想起几年前,女儿有友快要进幼儿园那会儿,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吃早餐了,因为懒觉不再有,早餐也不能再磨蹭了,必须“速战速决”,而且尽量要让她吃饱吃好,才能保证一上午有精神。 其实,对女儿来说,吃饭一直是个问题。我曾买过不少关于吃的绘本给她看。关于吃早餐的就有《14只老鼠吃早餐》《早餐你喜欢吃什么》等。 首先要给她解释的是为什么要吃早餐。“早餐,如果你喜欢吃鱼,那么——你可能是一只猫。早餐,如果你喜欢吃骨头,那么——你可能是一只狗。早餐,如果你喜欢吃花生,那么——你可能是一只老鼠。早餐,如果你喜欢吃胡萝卜,那么——你可能是一只兔子。早餐,如果你喜欢吃香蕉,那么——你可能是一只猴子……早餐,如果你喜欢吃面包、鸡蛋和牛奶,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宝宝。” “你看,什么动物都要吃早餐,所以,你也得好好吃早餐。”读完《早餐你喜欢吃什么》,有友懂了这样一个道理。 其次就是早餐要吃些啥。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10个兄弟姐妹,我们是14只老鼠的大家庭。森林的早晨。第一个起床的是爷爷……出发去采树莓……这里是厨房。噼噼啪啪,柴火烧得好旺,把面揉成一个个圆溜溜的面团,要做什么呢?烤好啦,烤好啦!热腾腾的面包烤好啦!橡子面做的橡子面包。爸爸煮了一锅蘑菇汤,天下第一好喝的蘑菇汤……早餐准备好啦,有面包、蘑菇汤、树莓、果汁和果酱。是大家一起做的早餐。十四只老鼠新的一天开始了。”那时的有友,最迷的其实是14只老鼠里的这本,人物众多,情节生动。“早餐要吃得丰富,营养才好。”她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开学前不久,有友忽然对我说:“你看,14只老鼠的早餐,有面包、有树莓,他们还爱吃榛子,我的早餐也要这么丰盛和健康。”她活学活用,给我提要求了。 我向来是个注重健康饮食的人,倡导低糖低盐少油无添加。有友2岁之前,吃的东西里几乎不放盐,她也几乎没吃过零食和甜食,很少吃有添加剂的食品。这次,她提出的早餐要求十分合理,我要想办法满足她。 在吃方面,我也是个传统的人,一直认为,早餐要吃饱吃好,淀粉的摄入最重要,其次就是要品种丰富。在家尝试了几天后,发现不行。本来吃饭就慢条斯理的她,在家只来得及吃几口粥或者啃一两口包子。如果吃完再去上学,路上堵一堵,必定迟到。这可怎么办? 还好单位离幼儿园很近,我们索性尝试了赶早先出门,把早餐挪到单位。女儿在食堂吃早餐,索性学起了十四只老鼠,喜欢花色品种众多,喜欢把“摊头”摆得很大。单位里还有个她最喜欢的伯伯,每天一早到食堂,先电话把伯伯喊到食堂,有说有笑中,圆满完成早餐“任务”。 一顿营养的早餐,犹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正常直达高潮,给嗷嗷待哺的脑细胞提供饥渴的能量,给亏缺待摄的身体补以必需的营养,一下子带给我们身体精力、活力和健康。对于不爱吃早饭的小朋友,绘本中的早餐,也许也会成为“好榜样”。 水井头的记忆 文/吴国威 在我们这代人眼中,赤坎那里有太多诱人的美食和故事:从旧二小门口的猪肠粉到中山路的炸虾饼,从大通街的“鬼屋”到水井头的豆浆油条……都是孩提时满满的回忆。我们那时有很多的星期日,都是约好几个小伙伴来回步行12公里去赤坎玩的。 走过古街,来到“水井头”。其实,赤坎的街道名并没有“水井头”这一称谓,这条街的街名叫“大众路”,因路头有一水井而得名。 上世纪以前,这里并没有陆地,全是海面,20年代初,许爱周出资将这片填海而建成的新城区,这个区包括现在的民主路往东的和平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大众路、幸福路,俗称“三民片区”。 有了陆地,商机就来了,大众路开了很多早餐店,吸引了四面八方来赤坎做生意的商人,这条街由此盛名。但老街坊干脆将此俗称为“水井头早餐”,自此,“大众路”反而很少人知了,而“水井头”倒成了赤坎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般家庭在家里吃早餐较多,这里的早餐店生意也就一落千丈了,但还是有几档闻名遐迩的现炸油条,现卖现卷的猪肠粉、牛腩粉等。 这些年,人们吃腻了,又回过头来寻觅旧商埠的味觉,终于又翻出“水井头早餐”这张旧船票用来重登新船了,连口刁的广州人都来这里食得美滋滋的。 来到油条店,只见人满为患,蛇形排了几圈,不远处还停了几台奔驰宝马。 店里架起的大铁锅油香四溢,有一定年纪的店员(也可能是老板)在案板上搓揉面团,然后切成瘦瘦的如巴掌长的两条,码在一起,沿着锅边轻轻放入滚油中,用筲篱边压,特长筷子边翻动,油条慢慢变长变大变金黄,最后将它夹在大筲篱中滴油。 也没什么座位,运气稍好的就围着老水井坐着小板凳,没轮上的只能站着,用纸包着油条(2元一条)趁热吃,很脆,很香。仰头一碗的豆浆(也是2元)喝下,那油香、碱香、蔗糖香在嘴里集结,汇聚,弥漫着…… 回眸一瞥,看到还在排队在等候的个个脸都不敢往这边转,因怕见了,会露出那种抵挡不住油条的色、香、味诱惑的神色而不好意思哩。 而小孩们吃完豆浆油条,就更“钉”在水井头不肯走了,垂涎欲滴。 因为这条街的“好食嘢”太多了,淋韭菜油的猪肠粉、老牌牛腩粉、五香牛杂煲、鲜虾竹担云吞面、薄荷鸡汤、牛肉汤、猪杂汤、沙螺泥丁粥、猪杂粥、海鲜捞面等。其中杂鱼汤最受欢迎,内有沙虫、鱿鱼、沙螺、小虾、螃蟹等,汤料足味道鲜,是真正的湛江味道。 母亲的早餐 文/罗文 冬日的早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考验,能在床上多睡一会儿成了我周末的奢望。六点,手机铃声响起,我惺忪着睡眼唤儿子起床,周末的补习是孩子自己答应去的。 我一边招呼他带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一边交代他自己在外面吃早餐,孩子嗯嗯地应和。不一会儿,就传来母亲起床和孩子的对话:“崽崽,外面早餐不如奶奶煮的干净,奶奶煮给你吃。” 接着,就听到母亲走进厨房,拧开水龙头哗哗的流水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以及砧板切佐料的剁剁声…… 许是寒冷的缘故,或是自责懒惰带来的歉意,我一下子没有了睡意。尽管闭着眼睛,我仍能感觉到母亲单薄的身影、粗糙的双手在厨房忙碌的场景。母亲对早餐总是很重视,她一定会从冰箱拿出冰冷的肉,切上一些,然后,会在刺骨的冷水里瑟瑟发抖仍坚持反复洗干净那些佐料,虽然,儿子会在吃的时候把它们一一挑选出来,但母亲始终认为,这些佐料的香气一定会增加食欲,能看着家人大快朵颐品味她的早餐成了母亲的快乐与冀望。 时光的影像不断跳跃,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很多年前母亲在农村老家忙活早餐的样子。那时候,冬天尤其艰难,母亲很早要到一里多远布满青苔的水井取水,狭窄的小路泥泞不堪,挑一担水走不好就会摔倒,寒冷的北风在田畴肆意地狂掠,这是一场晦涩的步行,更是一次艰难的考验,因此,这个早餐在我心里终觉得难以释怀,每当看着热腾腾的蒸气从碗中氤氲升起,我就觉得这种感觉和母亲在寒冷的室外汗涔涔冒着热气是那样惊人地相似,有时,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对这种温度的依恋。 后来,每家每户都从地底挖井,装上了压水器,于是,在睡梦中听到压水井嘤咛的摩婆声,我就知道,期待的早餐很快就会上桌,但每每想起当手触摸着在户外吹冻了一夜的铁压水柄,然后用手扒开那些冰块的刹那,我总会由心底生出颤栗。 从一个早餐到另一个早餐,从给儿子做早餐到给孙子做早餐,一晃竟是三十多年的时光。不变的是寒冷的冬天,热气腾腾的早餐,以及母亲深挚的亲情,在岁月长河里无声地流淌;变换的是光阴荏苒,母亲的青丝渐成白发,身形愈发消瘦佝偻。 很多年就这样品尝着母亲的早餐,有时会发牢骚说太咸、有时会生闷气说太油腻,甚至还曾固执地认为母亲太抠门,舍不得我们在外面打打牙祭。 可是,今天,这个平常的早晨,这份普通的早餐,却触动了我心底的柔软。或许,有些爱,它一直静默、蛰伏,是时候该唤醒了,不能让它成为生活的遗憾。 母亲给我做早餐 文/魏兴云 傍晚时分,我的突然到来,引起院子里看家黄狗的咆哮,正在准备进窝的公鸡母鸡也停下脚步远远地看着我。 父亲和母亲正在吃晚饭,桌子上一盘豆芽、一碟盐豆子和咸菜,这让在县城里已经酒足饭饱、满面红光的我有些惭愧。母亲看到我也有些吃惊,平常我回家都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很有规律,一般很少突然回家,而且还没有提前打电话。这次回来的确有点“突击检查”的味道,如果我提前打了电话,七十四岁的父亲一定会骑着自行车,到五公里之外的镇上提前买上牛肉、鸡肉之类的荤菜,蔬菜门前的菜园子就有,通常这些菜又被我们风卷残云般消灭,女儿说他们把咱当成了客人啊。 听到我的埋怨,父亲说农村人一辈子粗茶淡饭惯了,萝卜白菜保平安,何况人情来往负担这么重,哪家结婚生孩子不得花钱。母亲也在旁边说地里就那么一点收入,也不想给你们添负担。说着他们就岔开了话题,父亲的说我头发怎么白了一大片,腰围又粗了不少,母亲则替我辩解,说你看庄上的年轻人哪个不是这样,总比瘦得猴一样的好,在母亲眼里,方面大耳就是福相。 气温有些高,我坐在沙发上陪老人说着话,头上的风扇慢慢地旋转着,不知不觉已经十一点多了,我又睡到当年自己的婚床上,乡村的夜里蚊子不少,在蚊帐外嗡嗡乱飞,仍然阻止不了我的美梦。很奇怪,在市里,我偶尔还会失眠,回到老家父母身边倒头就能睡着,看来还是回家放松了心情。 天还蒙蒙亮,听到母亲在院子里的脚步声,公鸡扯着脖子打鸣,我看看手机,才五点多一点,翻身又睡,等到阳光绕过窗户照上我的眼,温度很高,但这算是睡到自然醒,很轻松的感觉。我一看七点多了,匆忙爬起来,接了一盆冰凉的井水,洗漱完毕时,饭菜已经上了桌。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盘炒豆角,主食是手擀面。可以想象,母亲为了我的早餐,忙活了将近两个小时,热了一头的汗。她看着我吃,自己在旁边不动筷子。母亲知道我喜欢吃手擀面,在我十七岁参军离开家乡时,甚至结婚时和妻子吃的面都是她亲手擀的。在面里,母亲放了刚从菜园里掐来的新鲜苋菜,滴了几滴香油,放了两只土鸡下的蛋,所以清香无比,我通常要吃上两大碗,味蕾还不觉得满足。 我忽然想起一篇《你还能陪老人吃多少次早餐》的文章,说的是作者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一年只回家一次,每次只有十天的时光,还要刨去访亲会友的时间,在老人的有生之年,自己陪老人的时间连一个月都不到。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比起这位朋友,我的老家离工作的地方不足百里,我能经常回来看看,听听老人的唠叨,说说家长里短,吃一碗母亲亲手做的手擀面,我比他的幸福要多得多! 珍贵的早餐 文/子佳 “只有早晨吃饱,才能一天干好。”曾经,这句话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和安慰,也让我吃到了生平最珍贵的早餐。 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像所有热血青年一样,选择到陌生的城市追寻梦想。可惜,理想常常败给现实,我首先面临的竟然是生存。 为了节省开支,我租住在郊区简陋的房子里,房东是一对老夫妇,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留下两位老人照顾孙儿。 出门在外,人心难测,我自是多了几分顾虑,与人处事,警醒得很。即便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房东,也交流不多。 那段时日,我每天疲于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结果,却换来无数次的闭门羹。在那种亢奋、焦躁、烦闷、失落的情绪交织下,我对自己产生了极度怀疑,甚至开始自暴自弃,生活也越来越不规律。加之入不敷出,又不能和父母说起现在的惨状,只好逐渐精简食量。早餐,因为忙碌省了,中餐凑合垫垫,晚餐免掉,权当减肥。不出门的时候,泡面度日。 熬了几日,我都快撑不下去了,房东阿姨居然还来添乱。那天一大早就跑来敲门,很歉疚地说:“闺女,我家燃气灶坏了,能借你的电锅用用不?”我随口答应:“用吧,反正我也不做饭。”阿姨端走没多久,就又送了回来,只是,锅里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她笑笑:“你的锅大,做多了,面条不能放,该坨了,倒掉可惜,干脆你吃了吧。”说完,转身就走。 鸡蛋面热腾腾的香气实在诱人,这么宝贝的粮食,怎么可以浪费。我就当做好事,狼吞虎咽地帮阿姨打扫了剩饭。饱餐之后,心情忽然好了许多,周身暖暖的,瞬间来了劲头。想起几日的颓废,立马打起精神,再次整装出发,去找工作。 晚上回到出租屋,我特意到阿姨屋里小坐,大叔端出一盘子新煮的花生给我,笑意盈盈地说:“吃吧,工作不打紧,慢慢来,别累坏了身子。”阿姨看看小孙子,看看我,说:“出门在外,自己可不能亏待自己。尤其是早饭,不能少。只有早晨吃饱,才能一天干好。”我明白阿姨的牵挂,想起妈妈的叮嘱,默默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阿姨经常做多早餐,只管喊我过去打扫“剩饭”。我明白两人心意,乐得享受这份关爱。而且,阿姨做的疙瘩汤、小馄饨、面片、鸡蛋羹、蛋炒饭、小油饼、糊塌子,实在香到难以拒绝。 那几日,虽然工作照样毫无眉目,但是因为饱饱的早餐,让我一下子有了底气,毫无懈怠地坚持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月之后,我找到了第一份适合的工作。稳定下来,我搬到了公司宿舍,早餐也随之有了着落。 后来,不管工作如何繁忙,生活怎么疲累,我都永远记得按时吃早餐,也永远不能忘怀那爱心早餐。 沈婆婆米粉 文/ 阳莉 常听儿子说,离我们小区大概20分钟路程,有一家“沈婆婆米粉”,已经开了十几年了,味道那才叫“霸道”。 “沈婆婆米粉”店面不大,里面摆了4张桌子,外面摆了3张桌子,都坐满了人。我点了一两,儿子点了二两,等了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臊子米粉端上来了。 我细细品尝,米粉劲道,伴着恰到好处五味俱全的味,刺激着味蕾,再喝一口泡着米粉的汤,人间“八珍玉食”也不过如此吧!儿子说:“这是我妈妈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外吃米粉早餐,而且还说好吃。” 儿子说,沈婆婆很实诚。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来吃米粉,当时送米粉的还没有到,她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地催促快送来。一会儿又问他们几个小伙子,饿了没,先吃点面条垫着。送米粉的一到,沈婆婆就责备地问怎么没按时送来呢,害得顾客都饿着等,然后急忙给他们烫米粉。他们都吃的二两,一大碗,与三两一样多,她还问他们吃饱没,需要再加点吗。 沈婆婆快70岁了,虽然头发花白,但两眼非常有神采,笑时还看得到两个小酒窝。岁月的风霜在她脸上记下了皱纹,但丝毫挡不住她曾经的漂亮。我说,“您年轻时一定是个美女。”沈婆婆大笑说,”没有的,没有的事。” 沈婆婆才参加工作就与饮食打起了交道,在职工食堂上班。在工作中,她特别对调味感兴趣。上世纪80年代时,她离开原单位自己开了一个火锅店,没去找师傅学手艺,自己试着熬制火锅底料。经过反复试熬,火锅底料色香味俱全,火锅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把火锅店关了,开了这家米粉早餐店。 沈婆婆每天凌晨4点钟就起床到店里准备,早起的顾客5点半就来吃早餐。下午3点关门,回到家准备第二天的佐料。十几年来只有春节休息7天,平时天天开店。去年她把掌门权交给女儿了,她现在是帮女儿“打工”。她女儿大概45岁,告诉我说自己从小帮妈妈开火锅店,耳濡目染,前段时间提前退休,就和妈妈一起干起了这个早餐店,一天忙忙碌碌生活也充实。 一个不起眼的米粉早餐店,能够在舌尖市场上十几年不衰,一定有生存的法则。她女儿说,她一直沿袭着妈妈的经营理念,货真价实诚实经营。臊子肉用的是放心肉,自己剁,就当给自己家人弄吃的来选好肉;选质量好的姜葱蒜花椒,选最新鲜的配菜配料。他们选的米粉很讲究,选的是赶水米粉,佐料用的高汤一定是大骨慢慢炖熬几个小时的原汤,顾客吃得放心。 前几天,有几个顾客来吃米粉,没有看到沈婆婆,知道沈婆婆腰扭伤了,有个顾客急忙回家拿来从新加坡买回的治疗扭伤药,送到沈婆婆家。 附近读书的学生,长期都是吃沈婆婆米粉早餐。有的学生毕业了在沙坪坝工作,有时周末约上几个朋友,开车50多分钟来吃沈婆婆米粉,说是来找学生时期的感觉,“还是那个味,好怀念。” 还有搬家到渝北区、九龙坡区去的老姐妹,有时也相约一起坐轻轨来吃沈婆婆米粉,说“回来满足一下忘不掉的早餐”。 有一次,我儿子的表姐从江北过来玩,本来家里准备了丰盛的中餐,她却提前给儿子打电话,说给她买一两沈婆婆米粉,她想解解馋,她吃着米粉感叹“好吃得哭,真过瘾呀!” 守校狗日常 文/施小鹊 昨夜给自己定了一个详备的十一假期to do lists和schedule。把脑子里的想法都写在纸上真是特别让人有安全感啊,那些灵光一闪的想法可以被捕捉而不是让它们都?随时间飞逝得无影无踪。 早上6点的闹钟,照例还是关了闹钟后又眯了一小会儿嘿嘿,出门锻炼已是将近7点,和计划上的时间安排有了出入,以至于后来的行程也一直推迟(就是拖延和懒)? 许久未晨练了,因为近日晚上活动都很多,并且个人习惯了深夜给自己一些个人时间和空间,1、2点睡觉?已成为日常。心想着,在这一周放假期间能够把健康早睡早起的生物钟调回来。不然,我愈发地感觉这身子骨招架不住高强度的日子。身处异乡,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是重中之重的事儿。 七日的假期,带走了学校大半的人,操场很冷清。学生占少数,却是附近的小区居民居多,?有戴着耳机放声歌唱并且完全不在调上的大妈,有常盯着我看让我瘆的慌的大叔,也有青春活力辣妈带着儿子大清早地来你追我赶。身为东道主的我以及其他的学姐学长们,反而显得有些突兀和违和。我简单地拉伸和快走了几圈儿就屈服于饥饿的挟持,出了操场去东门儿买早餐。 老台门,俩牛肉粉丝包,俩包菜香菇包,一杯原味豆浆。其实我不喜欢这儿包子的味道,没有温州包子好吃,觉着这儿的包子只是咸淡正好罢了,没有什么突出得能让人留恋。想起温州家中常购买包子的早餐店那里的包子,每个不同味道的包子都带着咸鲜,让人欲罢不能。顿时有点儿想回家吃包咂,那时候早晨一家人大多吃着热乎刚出炉的包菜香菇包,偶尔我换口味吃叉烧包等或者吃西式的早餐。弟弟要扯开包子取其中的馅料配白粥吃,大多是我爸来喂,也有老妈上阵喂饭的时候,不过很慢且效果不好,多为我和爸吐槽,而且耽误老妈去进货的时间。爸妈吃包子都是扒拉两口就进去了,像我这样早餐可以吃成满汉全席的死胖则,也并不是很懂他俩怎么能吃得饱。 不过说实话,我最中意老台门的还是他家鲜榨的豆浆。能在早晨喝到一杯真材实料并且?物料丰富的醇厚温暖的豆浆,真是开心到上天。枣香枸杞,核桃芝麻,原味,各有千秋。我觉得四年都不会喝厌。一点点小满足就可以带来巨大的幸福感。 不写了,我还得早睡呢。?饿着的胃,明儿还要好好伺候嘿嘿。 真正的富有,是你脸上的微笑 文/渡兰君 1 我家附近有家早餐店,大家都管老板叫“李叔”。这家店的生意一直不错,每次路过总能看到店里排着长队。对比之下,旁边的早餐店却显得冷冷清清,细问其他客人才知道这差别的原因。 原来,李叔家除了早餐的品质好之外,服务态度更受大家喜欢。顾客来买早餐,李叔总是笑脸相迎,还会默默地记下熟客的喜好。卖早餐起早贪黑,十分辛苦,他却能始终保持着笑脸。而旁边的早餐店,店员总爱板着个脸,谁看了也不愿意走进去。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微笑就是个人形象的名片。一个人如果总是眉头紧锁、愁眉苦脸,难免给人一种难以靠近的印象。而脸上常有微笑、面容和善温厚,不仅能让自己快乐,也能温暖别人。 难怪有人说,“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他。” 2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位读书人,因为生活贫困,只能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拥挤的小房子里。当其他人都在抱怨时,他却总是能自得其乐。旁人不解,他解释道:“虽然住处是拥挤了点,但也便于大家随时交流倾谈,这就是一件乐事呀。” 后来,朋友们纷纷成家搬了出去,只剩他一人留在那里。看着独自留守却依旧安然自在的他,朋友们更好奇了。他笑笑,说:“现在我终于有空间安静地看书了,这同样也值得高兴啊。” 人生在世,谁没有烦恼忧愁,谁没经历过挫折与不顺呢?爱笑的人也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击败苦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而是乐观与微笑。即便无法掌控人生中的旦夕祸福,至少脸上的微笑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心中充满阳光,不惧前路黑暗。做一个开朗的人,做一个温暖的人,做一个向上的人,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才更能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3 有时候我们觉得很累,可能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左右。但其实,心情是自己的。若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嘴里,便掌握不了开心的主动权。唯有做最真实的自己,笑容才灿烂。 人生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去欣赏,有太多宝贵的时光值得去畅享。与其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不如做好自己。无论何时,脸上永远有着一抹温暖的微笑,生活便处处是阳光、处处有美景。 微笑,对人是礼物,对己是财富。微笑,是开在人们脸上的一朵花,不分四季,不分南北,时刻散发着芬芳。微笑,能赶走忧愁,能治愈人心,是对抗沮丧最有力的武器。顺境也好,逆境也罢,请记得把开心变成一种习惯。 一个人真正的富有,是精神的丰盈,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舌尖上的早餐 文/彭瑜 物资匮乏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即使是安仁县城老正街的居民,也把出去吃早餐视为一种奢侈。对于一个六岁馋嘴的小女孩,感冒并不是彻头彻尾的坏事,反而成为恃宠而骄的绝佳借口。我会半真半假地说着难受,半就半推拒绝吃家里做的面条。奶奶只有无奈又嗔怒地收拾残羹冷炙,拿上家里的搪瓷大口杯,去菜市场给我买馄饨。等到奶奶终于裹着寒风,踏入老巷子时,我急不可耐地迎上去,解开厚厚缠绕的毛巾,揭开盖子,红油澄亮的汤底,如水母般漂浮着若隐若现的雪白馄饨,还有纯手工芝麻油,那种味道,穿越三十年斑驳的时光,直到今天,仍然令我难以忘怀。 除了馄钝,米豆腐在安仁文化里,也颇具仪式感。农村适龄男女相亲,多选择赶圩的日子。在各种喧嚣叫卖的掩护下,不动声色地将对方观察个八九不离十。这时,男方表态了:“同意,一起去圩场上吃碗米豆腐;不同意,就各自回家。”这碗家常的米豆腐,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有了“一碗定终身”的含义。 米豆腐,正因为本身无色无味,才可以如雪白的宣纸,遇鲜则鲜,逢辣呈辣。而弄之不得法,则任你汤汁如何殷勤撩拨,米豆腐的内核依然无动于衷的寡淡乏味。县城有家店的米豆腐,首先确实进了盐味,而盐味中暗携了提神醒脑的鲜姜味;至于永兴豆油,是调料家族中不按套路出牌的偏门左道,如同水果中的榴莲,嗜者,趋之若鹜;恶者,弃之如弊履。新鲜猪肉,必不可少,任何素食的争奇斗艳,都不能取代肉食的王者地位。颤巍巍的米豆腐,在舌尖和上腭之间,随着它的粉身碎骨,各种滋味争相迸裂,遇到的那些辅佐过它的美味,都在瞬间诉诸于舌尖。 如今,出去吃早餐已是大多数人家的一种习惯。街上的早餐店总是那么生意兴隆,一拨又一拨的食客,忙得店家收拾桌子都来不及。那些传统的馄钝、米豆腐、油糍粑以及蒸饺、水饺等,再加上包子、馒头、油条、卷子……数十品种,令人眼花缭乱。而我发现,郴州人似乎对各种粉情有独钟。那天,我在“粉之家”吃早餐,来了个帅哥,直嚷嚷“有没有土鸡猪肚粉”,老板娘急忙迎上“土鸡今天没买到好的,但是我们有墨鱼粉、老鸭粉……”“不恰,不恰”,帅哥掉头就走。我在一旁不禁莞尔,真正的吃货从来就无需兼容并蓄的胸怀,自己的味蕾,是从不会自欺欺人的。 美食,总是承载着最广泛的共情和记忆,而安仁那些做早餐的店主摊主们,几十年如一日地起早贪黑,保持自己所认为的最恰到好处的味道,把对家庭兴旺的希翼悄然揉进面团里,把对子女成才的梦想默默煮入汤料里。他们的身影糅杂着他们的菜品,带给我们的,除了垂涎欲滴,还有一份踏实的温暖。 父亲的早餐 文/可欣的妈妈 早餐一直是三餐中最容易忽视的。每天早晨急匆匆地从家里出来,根本顾不上吃早餐,所以常常早餐就被省略掉了。 加之大清早起来,总是没有胃口,看着别人大口大口地吃早餐,就觉得胃里塞得荒。一般要等到八点多,才会有一点饿的感觉。 去年,小侄女到我家附近的中学读高中,父亲来陪读,就住在我老家的房子里。 父亲没有很多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闲时看书,看报,看电视。由于邻居们也没有一个认识,所以,他成天就在家里,把我书橱里的书翻出来看,偶尔我回趟老家,便看见他一个人捧着书,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有时候,他也会到单位来看看我,坐上一会儿再回家。一次偶然的谈话,他知道我每天不吃早餐,便立即责备我,并说以后每天会送早餐来,问我想吃什么? 我其实不想让他那么麻烦,但转念一想,白天侄女去上课,父亲一个人在家,也很无聊,于是便让他每天煮粥给我吃。 第二天,父亲便早早地拎着保温桶等在单位门口,大麦片熬的粥,花生煮的豆瓣酱,全是我喜欢吃的。每次,父亲都会问我:“明天吃什么?”我便对他说:“我只吃粥,别的什么都不要。”于是,父亲每天都会送粥来,只是送的酱菜会不同样,有时是一只咸鸭蛋,有时是酱萝卜,有时是黄豆米,有时是炒咸菜。 自从父亲给我送早餐后,我每天都会吃早餐,有时,我出差,便会提前一天告诉他,免得第二天到单位白跑一趟。 父亲其实并不擅长煮饭,在家里,都是母亲一手包办,父亲最多也只是充当烧火工而已,但是现在,他也开始学着买菜、烧饭,每日里照顾我和我那上高中的小侄女,厨艺也日渐长进,烧的饭菜也越来越可口,熬的粥更是不稀不稠,刚刚正好,每次我都会让他少盛点,可是每次父亲都会装上满满一碗,生怕会饿着我,我也就每次都不折不扣地把粥都给吃光,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的回报,才能对得起父亲的辛劳! 老婆婆的面茶 文/饶剑 “来了啊,快,快坐下,是喝面茶吗?”每次去老婆婆的早餐店时,都会听到这样亲切的招呼。 其实,我与两位老婆婆并不熟识,她们甚至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而我也并非每天光顾的顾客。很奇怪是不是?因为无论何时,也无论是谁,只要到她们的早餐店,对待每一位客人就像对待自己家的人那样亲切。老婆婆总是会用心记住顾客的喜好,比如:这个不吃鸡蛋,那个喜欢吃辣……只要是熟客来了,通常不用多说话,老婆婆就会按照他们的喜好,将早餐端上来。还会笑眯眯地说一句:“不够再添哦!”她们也总是牵挂那些常来的顾客。有时几天没去,老婆婆会关心地问:“最近是不是很忙,怎么好几天都没见了呀!”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让人心生温暖。 其实有时已经吃过了,也想去坐坐。如果老婆婆不忙,就要一碗面茶,顺便拉几句家常;不说话也好,就坐在那里,静静地看她们忙出忙进地招呼客人,感受一种家的氛围。因为我的妈妈也曾经营着一间不大的餐馆,接待着南来北往的客人。这大概就是我这个外乡人所期待的美好吧! 之所以称作“老婆婆早餐店”,是因为支撑着这个早餐店的是两位平均年龄超过63岁的老人,其中一位老婆婆已经67岁了。在拉家常时才知道,其实两位老婆婆都是已经退休了的职工,生活及吃穿用度都不愁,孩子、孙子都已经长大,自己闲在家里实在无聊,平时要好的两个老姐妹一商量,就开起了这间早餐店,面积不大,干净卫生,主营面茶、馍馍、素包子,后来又增加了面皮。 面茶是康北一带的传统口味。首先用热油炒制大叶绿茶,将面炒至金黄,加姜、红葱头、干薄荷(新鲜的也行)、香豆秆、花椒叶(也可用花椒代替)、川芎叶,放盐与冷水及炒好的绿茶、面在瓦罐中熬至水开,用小火再熬一会儿,将味道充分融入,再配以炒得金黄的土豆丁、豆腐丁、加少许葱叶和盐炒的土鸡蛋以及炒得非常香的原味油渣。老婆婆一边给我们讲她制作面茶的方法,我们一边端着碗小口喝着,真是嘴巴和耳朵一起在享受呢! 配在一起吃的馍馍和素包子,都是两位老婆婆早上4点多起来蒸的,地道的农家口味。面粉还是老家石磨上磨的呢!难怪吃过的人都说:满满都是小时候的味道!今天早上去喝面茶,遇一老婆婆的熟客说:“姨姨,人家的包子是越来越小,怎么你的包子越来越大了呀!”老婆婆笑笑说:“你们一天工作忙,有时饭也顾不上吃,但是早饭一定要吃饱啊!”我记得老婆婆曾说过:做人就要善良,做食物更要凭良心,一个人如果良心坏了,那就什么也做不好! 不知道是谁给老婆婆出的主意,又新增了面皮。这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劳神费力,两位老婆婆虽说身体硬朗,但多增加一个品种,就又增加一些忙碌。说实话,我很心疼她们。老婆婆们却乐此不疲,依然用心在做。看着那些黄灿灿的面皮,就好像回到了十年前,怀揣希望的自己初次来到这里,平生第一次早上吃面皮,感觉怪怪的,但是看到大家都吃得有滋有味,自己也开始学着改变,居然很快就适应了,往往是几天不吃,就开始想念。记得那时的面皮大都是这个颜色,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有时我们不仅是去吃美食,也是去感受一种浓浓的乡愁!是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想吃什么都能办到。但是,有时就深深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么就越来越远了呢?甚至是一家人吃个饭,都匆匆忙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似乎一部手机就可以代替所有。而硬朗、健谈的老婆婆,给人一种回归的感觉,就像妈妈一样! 每次吃完早餐,我都习惯在那里小坐。一次,看到一位小伙子来吃早餐,在他就快吃完的时候,却不小心将半碗面茶打翻了,还好小伙子眼明手快,碗没摔碎,但是面茶洒了一地。老婆婆看到后,赶紧问:“小伙子没烫着吧,衣服上有没有?”一边说,一边赶紧拿了抹布走了过去。小伙子看到老婆婆后,自己先不好意思起来,赶紧说:“我没事儿,就是洒到地上了,我来打扫!”老婆婆说:“没烫着你就好,先不用管,给你再添一些吧,吃饱了好去上班!”小伙子摆摆手,着急忙慌地走了。 是呀,时光总是太匆匆,快得来不及说声谢谢,一个静谧、温暖的早上就这样过去了。我想:这个匆匆离开的小伙子,饭虽然没有吃完,但老婆婆带给他的那些点点滴滴的温暖,足以让他保持整整一天的好心情! 也许,老婆婆的面茶,并非是这座小城最好的美食,但已经60开外的老婆婆,她们由内而外传达给我们的那些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启示,就像大海退潮前的水波一样,在岸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最终抵达我们的灵魂深处! 一场大雨 文/迷糊 几乎是一场暴雨,掀翻了整个城市。 我想不起某年某月的某日,在某地遇见了隔着马路等雨的你,也想不起你被雨淋湿的眼神。 我站在这边,仿佛中间隔了几个世纪,恍若一场梦的开始。脑海里开始飘着有关缘份的句子: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可以这样相遇。 跑下楼去买早餐,没有打伞,好象一直以来都没有打伞的习惯,把淋雨当成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把遇见你当成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结果跑到早餐店的时候已经淋成一只“落汤鸭”了,“嘎嘎”,晕。 早餐的生意很好,我排了很久的队才买到一杯豆浆二根油条,已经饿得快要倒塌了。 吃着早餐看着雨,开始想你了。 那里是阴的天,你会开着车忙碌,你总是那么忙,忙到忘了我。忘了就忘了吧,这场雨过后,也许天边会有彩虹。 外婆给我的爱 爱有许多种,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无私的;有朋友之间的爱,那是纯洁的;有我们对老师的爱,那是真诚的;但是我觉得最难忘的是外婆对子孙的爱。 我第一次感到外婆对我的爱是在我6岁那年。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整体不着家,便请外婆到家来照顾我,那可是外婆第一次到我家来啊!我兴奋不已地跟随爸爸妈妈来到车站迎接外婆。外婆大包小包地拎了一大堆,冲着我直嚷:“高然,高然,外婆给你带好吃的了!” 从此以后,我的生活就全交给外婆照顾。每天早晨,我一起来,就看见外婆的床上空空如也。出去一看,早餐早已摆满了小方桌,外婆正在拖地板、洗衣服……我一直觉得外婆做这些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这个看法。 一天早上,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我打了一个哈欠,从床上爬了起来。本以为外婆早已做好了早饭,没想到外婆居然还躺在床上。我气呼呼地爬了过去,只见外婆两只手捂着头,脸上写满了痛楚,一副病怏怏的样子。看见外婆这个样子,我的气消了,我小心地问外婆:“外婆,你怎么啦?”外婆说:“高然,你不用担心,我只是有点头痛,老毛病了,没什么关系的。”我一听,放心了。我想:“外婆不能给我做早饭了,我就吃点面包吧!”可我来到客厅时,却发现了和往常一样的场景:早餐摆满了小方桌。我想:外婆忍着头痛给我做早餐,她太辛苦了。我吃着早餐,哽咽了,我觉得每一个馄饨里都饱含着我的艰辛。我想:外婆退休了,应该享享福了,但是她却还那么辛苦地照顾我。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以后要对外婆好一点。 如今,岁月悄悄地染白了外婆的黑发,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外婆的额头,但是,飞扬的白发间散发着外婆对子孙的爱,皱纹褶子间流淌着外婆对我的爱! 早餐的味道 文/赵文汉 昨晚煮了一大锅杂粮粥:糯米、花生、绿豆、豇豆,挺香的。很好喝,但没喝完。 早晨起来把它热了一下,盛到碗里喝了一口,没想到,与昨天晚上的味道相比,发生了巨大改变,寡淡得不说难以下咽,也差不多了。 不知道是杂粮粥睡了一夜自身发生了改变,还是人睡了一夜胃口发生了改变,抑或是因为昨天喝了今天又喝的重复造成的,不管怎么样,事实是,早晨起来,这杂粮粥喝不下去了,因为它太寡淡了。 只好下楼去,买点下饭的小菜,帮助我把杂粮粥喝下去。大清早的,果然有勤奋的店老板,我买到了几包榨菜和“老干妈”牌香辣小菜。 榨菜比较常见,香辣小菜不常吃,试试吧。酱豆、辣椒、芝麻、榨菜丁混在一起,用筷子夹一点入口,香是次要的,主要是辣,辣得我赶紧喝了好几口杂粮粥。辣劲一过,杂粮粥的寡淡味又出来了,只好又夹一点小菜入口,又是一阵香辣无比,赶紧又喝上几口杂粮粥。在这种反复中,10分钟不到,一大碗杂粮粥被我喝完了,其间还吃了半块馒头和一个白煮鸡蛋,早餐顺利完成。 人生何尝不像这顿早餐呢?平日里忙工作,忙事业,忙家务,忙孩子,没完没了,然而这都是人生之必须,这都是人生之正事。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重复,人难免会厌倦,难免会产生寡淡的感觉,让人觉得生活就是如此地毫无味道。正如杂粮粥,其成分都是人的身体营养之必须,但喝多了也会让人产生厌倦、拒绝之感觉。 要想人生过得精彩,除了正事之外,还要有“闲事”,钓鱼、旅游、聚会、跳舞等等都是人生之“闲事”。干这些事常常被一些人看作是“不务正业”。其实,这些“闲事”正如香辣小菜一般,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香辣小菜里的成分没什么营养,它的作用就在于通过重口味来刺激人的味觉,激活麻痹了的神经,从而让人可以顺利地吃下正餐。 打牌、钓鱼之类的“闲事”对人生,意义确实不大,但它可以调剂人的情绪,刺激人的神经,激活人由于工作、事业的繁重和反复而产生的麻痹感,从而使人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正事之中去。 只不过香辣小菜毕竟是小菜,不是正餐,既不能多贪,也不能沉溺。人生需要业余爱好,但是爱好太多,会影响正业;整天沉溺其中,那叫玩物丧志,亦不可取。 早餐里的爱 文/苗志敏 因为儿子的食欲不太好,我一大早便起床,想熬一锅小米绿豆粥,下火,养胃,期望儿子能舒舒服服多吃些。 粥快熬好了,我又削了一个苹果,切成薄片,放进粥里。这样也可以间接弥补儿子不爱吃水果的缺憾,可谓两全其美。 吃什么菜呢?我犯愁了。炒个酸辣土豆丝?辣椒就算了吧,容易上火,直接醋熘土豆丝。营养不够呀,对,再煮两个鸡蛋。接着,我又拍了个黄瓜,切成长条状,放上盐、醋,再滴上少许香油,凉拌黄瓜成了。好了,清淡又营养的早餐做好了,就等着儿子起床开吃。 想起我小时候。那时我家在偏僻的农村,上中学时,要到离家二十多里的镇上。因为不能住校,我天天都得回家。这下可苦了妈妈,她每天早上四点半就要起床给我做饭,夏天还好,冬天可受罪了。别人还在梦乡时,妈妈就已经熬好了一锅玉米糁红薯稀饭。然后再和上一个小面团,在案板上铺开了,抹上油,撒点葱花、盐等,卷了再擀成圆圆的面饼,轻轻挑起搭到鏊子上。烙饼的火要烧旺,妈妈一边烧火,一边不停地翻动面饼,不一会儿,一个外焦里嫩的油饼就烙好了。我喝着甜甜的红薯稀饭,吃着香香的油饼,感觉一天都是暖暖的。在滴水成冰的冬天,妈妈那么早起床给我做饭,一做就是多年,她的辛苦可想而知。 妈妈不辞劳苦为我做早餐,我不嫌麻烦为儿子做早餐,这都是因为一个“爱”字。爱是妈妈的天性,早餐里的爱,天下妈妈都付出过。 深山农家用早餐 文/刘荣耀 抵不住再三邀请,随主人到其独居半山腰的家中用早餐。太阳正从东山峁(mǎo)冉冉升起,万道霞光罩住了他家的房子,以及门前的树木、屋后的山峁。 打过招呼,女主人端来了早饭——金灿灿的炒鸡蛋、糖拌西红柿、豆角炒肉丝、醋熘秋黄瓜、两碗玉米糁汤,旁边筐里放着烙油馍。端过碗,见汤稠糊糊的,喝一口,甘甜清香。 “好喝!”我不由赞叹:“嫂子手艺真高。” “是蜀黍长得好。”男主人纠正。他如数家珍地说起了他的蜀黍种植之道:“俺们种蜀黍只是为了自己吃,总共不足两亩。”秋末叶落,农活结束,全家出动到林子里搂回落叶放进牛圈里沤粪。冬尽春来,大堆沤成的肥料随着春耕进入地里。谷雨前后玉米种下了地。中耕除草三遍。到了农历九月底,其他庄稼全部归仓,再拧下干棵上的玉米棒子,撕下包皮,用铁丝串起来挂在沟口的大树上。隆冬时节,响西风昼夜不断,干透的玉米棒子,“啪啪”落到地下,拾起来堆在屋里。大雪天坐在火堆旁边唠嗑边剥玉米。要没了下锅粮饭,挖点剥下的玉米粒糁熬粥喝。 “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我脱口而出。 “这些俺不懂。”男主人笑笑,指着桌上的菜接着说,你看这鸡蛋,是家里的鸡婆下的。鸡子平常也不咋管,散养在山上,吃草籽、叼虫子,大雪封了山才喂些玉米、小麦。至于豆角、黄瓜、西红柿,种在沟底溪水旁巴掌大的菜地里,担些牛圈粪撒在地里,闲时锄锄地、捉捉虫,旱了,舀些溪水浇浇。说着,他拿根秋黄瓜递过来,风趣地说:“快吃,赛人参哩!” 出了主人家的门,太阳已升起老高了。满目青山日照明。我浑身涌动着幸福的暖流。山里人的淳朴厚道,他们那近乎原始的耕作模式,在注重养生的今天,也显得更加科学。 做菜 文/毕秀丽 喜欢读龙应台的散文。读她的文字,我就是在读自己。读一个母亲对儿子瞬间长大的留恋,读一个女儿对母亲逐渐衰老的心疼。龙应台说她不懂得做菜。我也是。而且我把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母亲——母亲是一个全能的家庭主妇。而母亲又把她什么都会“归罪”于她的母亲——我的姥姥。姥姥年轻时身体不好,作为长女的母亲就得什么都学会做。 所以我作为家里的二女儿,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务。即使有点活,也自然是姐姐顶着。父亲做生意常年不在家,家里的大事小情、柴米油盐,母亲一肩挑。 等到自己做了母亲,我立刻变成了一个很能干的人。从儿子断奶添加辅食之日起,我就为了这张小嘴费尽心思。买回各年龄段儿童营养的食谱书。如把胡萝卜榨成汁配在细细的面条里,把青菜剁成沫拌在软软的米粥里。只是,儿子对我精心配制的营养餐报以极度的冷淡。 “宝宝吃一口”“宝宝就吃一口”,我就像电视广告里那个追着满地跑的孩子喂饭的妈妈一样。 儿子是在三年级的时候胃口大开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我也说不清楚。母亲说,是她在一位老中医那淘了一剂膏药,给孩子贴肚脐贴好的。我不太相信,一剂膏药就有这么神奇吗?但事实是,在那之后儿子的确食欲大增。我则变得更为忙碌。食谱书不仅仅厨房阳台上要放,卧室床头、客厅窗台随处可见。随时随地都要翻开看看,下一顿饭主食是什么,需要什么配菜。我会在十分钟之内,给儿子端上牛奶、荷包蛋、煎牛排、果酱面包片的西式早餐;也会在一个小时之内在餐桌上摆好蔬菜粥、牛肉烧麦等搭配合理的中式早餐。然后帮他背上书包,拉着去上学。急匆匆地把他塞给老师之后,再赶到自己的班级。午饭后,我便急匆匆赶到菜市场……伴随着上课铃声,又匆匆赶到教室…… 龙应台说,母亲,原来是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突然觉得,柴米油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吧。 儿子长大了,进了住宿高中。那段时间,我突然发现,独自生活的自己,又变成了一个不会烧菜做饭的人。早餐,和年轻的上班族一样,路上随手买点豆浆油条、鸡蛋饼之类的。时时早餐午餐合成一顿、午餐晚餐汇成一顿。冰箱经常空着;厨房,也是冷的。 高三,儿子返回了主校,结束了住宿生活。我犹如满血复活,又重新让厨房温热起来。想做什么,百度一搜,直接打印出来,贴在厨房阳台上的一盆杜鹃花的花盆上。那是今年开学时同事送我的一盆杜鹃,绿盈盈的叶子,那么新鲜。正午阳光射进来,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我喜欢在煎炒烹炸的忙碌中瞥几眼那惬意的绿。每次儿子回到家吃饭,我坐在他的对面,从他咀嚼的速度、眼神的变化中去捕捉味道的好坏。就像一个虔诚的厨子,在等待美食家对我的作品打分。一句简单的“嗯,好吃”就足以让我兴奋一阵子,进而热情十足地准备下一顿饭菜。 杜鹃花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了花苞。几日后,不经意间发现在朝阳的一面有红晕映入眼帘。仔细瞧着,原来一大朵杜鹃花已经悄然开放,粉莹莹的,娇嫩艳丽。只几日功夫,一盆杜鹃花竟然完全绽放了。枝头上满满的都是大朵大朵的花儿,浓浓烈烈地张扬着。此时,高考倒计时的指针指向了一百八十天。六个月后,儿子完成高考,就会开始他崭新的生活,如这灿烂的杜鹃花一样。 而我呢,将再次变成一个不会烧菜做饭的人!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