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海边日记 |
释义 | 江南网精选7篇海边日记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海边日记(精选7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海边观日出 文/牧笛 前几天,去南戴河小住几日。临去前,就想好了,每天早晨都要去海边看日出。 因为离海边很近,天天起大早去海边。一连几天都是阴云密布,等太阳露头,已在头顶上了,心里一直很遗憾。 最后一晚,竟下起了大雨,看来更没希望了。但我仍心存侥幸,执着地把闹铃定在四点五十分,醒来拉开窗帘,雨停了,简单收拾一下就匆匆出门。 天虽然没有大亮,但已透出明艳的蓝色,于是信心大增,脚步也加快了,但愿老天不负苦心人。 一直担心来迟了,还好,太阳还没起床。大海依然波澜壮阔,但与前几日大不相同。原本墨绿色的海面,此时被匀匀地抹上一层混合的油彩,泛起金色、银色、蓝色的光,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格外漂亮。众多的海鸟在蓝天与大海之间飞翔鸣唱,真是美如仙境。东方海平面有一抹彩霞,三五成群的游客,纷纷向那个方向指点眺望。忽然彩霞下面露出了一个金红的小半圆,太阳出来了,人群立刻躁动起来。小半个太阳一点点变大,把周围的云朵、海面都染成金色。这时,海面上也倒映出另一轮红日,两个太阳似乎都想挣脱对方,却又丝丝缕缕地粘连在一起。海里的红日越来越不规则,消散成长长一串荡漾的金波。 看着整个大海泛满金光,我只剩下激动和兴奋。脑海中瞬间闪现出一些词语:"落日水镕金""浴日镕金".太阳在大海中洗浴,太阳向大海倾泻沸腾的钢水…… 只短短的几分钟,太阳很快就升起来了,海里的倒影瞬间无影无踪。太阳变得很亮,很刺眼,无法直视。大海及海边的一切,沙滩、小船、游人等等,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脸上、身上到处金光闪闪,一时间真是佛光普照。 8月21日清晨,我们在南戴河海边看了最美的日出,这是此次旅行最大的收获。"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有幸看到如此美景,真是不虚此行了。 在海边 文/方齐杨 风吹打着高矮不一的天空,吹打着节节攀升的小竹林,吹打着古老的瓦片和日渐衰老的土墙。无数次向往的海,把一场台风送了过来。而海也许正拥抱一只鲨鱼平静地睡眠。海,只在我梦里千万次的澎湃! 向往大海,大海有多远?温习高尔基的《海燕》,海燕一次次搏着海浪,击打着我的心灵,我愿立为岸石或化为一朵温柔的浪花。 再读余光中的《乡愁》,面对那浅浅的海峡,我愿俯身为桥或变作一枚邮票。 经年之后,踏足海边,那可触摸的浩瀚之水比想象动人——苍劲有力的海风吹皱了我柔弱的思想,汹涌行走的浪头带走了我仓促的呼吸。 面对大海,我忽然间失语了,还是做回一个渺小的自己,抒写生命的篇章。岸石或浪花的博大,在内心呈现,一座桥或一枚邮票的宏伟,似乎遥不可及…… 大海!我只静静地走着,没有风花雪月的情节。 在海边,轻诗为帆 文/春江青苇 1 跟随阳光的脚步,来到海边。 平缓的岸,浅浅的水湾。一本童话无声敞开,没有公主,我也不是王子。飞雁刚刚降落,空气散发出沁心彻骨的新鲜味道,大海抱朴,之于梦。 谁指间的旧曲在赘说所谓英雄,看眼前,鸟群已经突破往昔,在回声中塑造幽雅世界的时兴故事,且把远方收藏在怀中。浮华缭乱,千秋史话折入了浪丛,未能转动烟尘年月。一次海边孤行纵然来不及过分多情,也不要被徘徊阻隔。波光温润细密,一层层扩散,一层层清婉,待染霜发,与君语,与君同,与君老。 一颗纤弱的禅心,在荒凉中,聆听潮音,切嚓嚓,声声柔软,都是来自大海的纵深,承载不老时光,揽尽万里云飘,我无法掩饰一笺情长。浪影向北,沿着海边的苔痕行进,穿过夏日的青蓠与冬日的雪花,弥漫一整年。那些水响在蛎鹬鲜红的长腿下方默默分化组合,涟漪之后,归于平静。我面对波澜不惊的世界,扣一支人生歌谣,坐落避风的沙滩。 举目时,心有多宽,海就有多大。 2 记忆漂泊,荡漾于一片海域,且付笑谈中。社会特别现实,那些枯黄的草,颤音比天气寒冷。关于人之初的讨论无须评说,入次大海的浮叶一剑无痕,波影一直在擦洗宇宙的尘埃。 我们是围绕坐标行走的动物,最初与最终都未曾变化。一只缥缈的白鹤,借我一场思考,相守海之角,谁负天下人一生时光。蘸海水,落墨红尘画卷,妙笔难书,一纸闲绪,写入琴丝,道不尽荣辱。 尽管沿海残花凋敝,梦断阑珊,依然思念一重重,彼此站成行。时间静止在我脚边的海平面,散失了纵横的牵绊。晴岚宽阔,随心撩开一缕缕茶烟,听弦断。书中情怀,故事华丽,主题简略。 出海的船,轻诗为帆,沿着某个时辰临摹水色,描亮了几行字迹,波澜似是一种追求。那些航程不需要更多的张扬,明眸深处海燕翩飞,浪底的格律暗自抽成灵魂的跫音。 3 轻轻拈一撮宁静,水响回旋于我的心念,向满满的大海中央,驾驶一艘小艇,情肠婉约,感觉晶滢缠绵,寂寞不曾离开,爱碎了心,由谁缝补。一朵流云逆向飘过,鸟声滑进水面,若说人生缺少一个永久的承诺,似乎理由不足。 海韵悠长,可倾心向微澜叙谈,或是裁一段波光种进岸的深情。开放的呼吸,浸入内心,由海涛丛中驰往地球外的太空,沉思时,又觉得很荒唐,清幽的地球分明是万般锦绣。鸥鸣绕过了探海人的脊梁,悬起的桅灯已经归入臂弯,一掬薄薄的阳光,为耳鬓的靛蓝覆盖了天下。 烟涛低语,人在逍遥处,读一篇昳丽文章,坚守着心情,浅眠未安。 唱尽离散,静待荼蘼,选一个朗照的日子,坐上礁岩等海潮再来。泛泛的格调,泛泛的浪漫,宽广海面只剩下细细的水声,湄湄,复又湉湉。桨影起落,一世迷离,大数据被存入了发梢,每个人都独一无二,谁在潮流东南。 4 瀚海之滨,来来去去,千百度。转身时,感念残破。一本敞开的抒情诗集,挣脱了装订线,没有人在意它流失的语句。一切都是蓄谋已久,情绪复杂,暖调的心曲舒展地涌动,且弹拨,且挑揉,将宿愿赋与最朴实的词牌。海水清澈,漂漾着青春的色彩,风在回声中,小唱几朵沧桑里的美丽。 一段近海的漂木,无忧无虑,用生命换取自由的流浪和遗忘。将幽思寄予苍鹰,盘旋了一遍又一遍,一直缠绕到长江落阳,缠绕到无为,缠绕到一个叫石碑文的水乡烟村,缠绕到我的心里。婉约的印迹绘进了一处涟轮,水底珊瑚洁白,清浅如画。凝望久久,低矮的天上一无所有,只有空气给了我深挚安慰,把我融入最美诗词歌赋。 不经意,蹚过人世的冷,在逐渐松软的光线里,我问阅了海市蜃楼。 有一种顿悟,宛若陡岸下方野鸭脑袋上的水光,命运曾全力泅渡,一往无前只不过是一种希望。洋流在委婉诉说,大家活着已很美好,幻想只不过是多余的烦恼,可用人生兑取一壶海上月光。 水花萧萧闪过,不计分秒,天水之间鸟翼稀薄。 海边的黄昏 文/卓今 山阳本线一直沿着神户的海岸往西明石方面延伸,六月的大阪湾气候宜人,电车贴海而行,汪洋大海近在咫尺,如果不是隔着玻璃窗,甚至可以感受到海浪拍击礁石溅起来的水雾。沿途的小站大都设在靠海的那一侧,等车的人背后是湛蓝的大海,海风牵动着他们的衣袂翩翩而起。女人的头发飘舞着,帽子上的丝带轻轻地拍打着肩头,裙摆被风吹得鼓胀。海天一色之间,不知名的海鸟打着鸣哨在空中滑翔。外面下着小雨,空气湿度很大,站台上偶尔也有老人在等车,都穿着夹衣。他们弓着背,身材干瘦,不苟言笑,象极了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爷爷。电车停靠在一个小站,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上车,坐上座位,依旧是背靠大海,看起来他们互不相识。随着电车的移动,玻璃窗分割着背后的风景,他们表情冷峻,目光空洞。怕雨伞的水滴弄湿地板,其中一位轻轻地将伞卷起套上伞套。另外一位则将手搭在伞柄上,身子前倾,眼睛盯着地板。电车经过须磨、盐屋、五色塚,记不清是在哪个站了,上来一大群中学生,老人在孩子堆里,显得愈发的孤独。这几天我在东京、京都、大阪、神户,总是看到落寞的老人,他们形单影只,郁郁寡欢。远不如老年妇女活跃、有生机,看到他们那个样子,让我不由得感叹,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他们这一代人应该是功臣。他们大都是二战前后出生的,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强大耗尽了能量,他们是被事业榨干了。 车到舞子站,蓦然看到一座宏伟的大桥横跨海峡,我临时取消了去西明石的打算,我要下去好好看看这座大桥。那群中学生原来也是来看桥的。眼前这座桥就是着名的明石海峡大桥。 孩子们在海边尖叫喧哗,桥墩底下以及孙中山纪念馆外面(孙中山当年在神户从事过革命活动,神户的华人修建了一座纪念馆),几位垂钓的老人丝毫不受影响,全神贯注地盯着波浪上的浮标。这几位老人总算找到了精神寄托,不像那些成天关在家里遭受空虚和无聊折磨的老人。近些年来,日本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老年人离婚率不断攀升。曾经有一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熟年离婚》,很多中老年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看完一集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集,电视剧情节使他们感同身受。60岁的工程师丰原幸太郎,老伴洋子与他相濡以沫35年,平时他工作太忙,没怎么照顾家庭,他觉得这辈子亏欠她太多。一办完退休手续,就到了一家珠宝店给洋子买了一个戒指。他在脑子里绘制了一幅未来的生活蓝图,打算陪妻子甜蜜地过好最后几十年。然而,当他兴冲冲地回到家,准备把戒指戴在洋子手上时,让他万分震惊的是,洋子突然说要与他离婚。电视剧反映的是日本的普遍现象。 日本男人总是那么严谨刻板,他们壮年时工作压力很大,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退休以后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不会做家务,甚至也不会与妻子沟通,呆在家里闷得慌,发牢骚。妇女们压抑得太久倒,决定玩着花样享受一下生活。一到周末,箱根富士山这样的景点到处都可以看到上了年纪的妇女成群结队出游,她们爬山、野炊、泡温泉,尽可能把年轻时失去的东西多找回来。年轻时一直围着灶台转,料理一家大小的生活起居,孩子大了,男人退休了,没有理由再伺候他们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生活,想想觉得冤屈,今后的二三十年,她们决定换一个活法,于是就像《熟年离婚》的洋子一样,她们选择了离婚。 日本男人像顶住工作压力一样,再次以强硬的姿态咬牙扛住了晚年的凄凉与寂寞。 在我的印象中,日本人只会一根筋的干好自己手头的事,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在新宿四丁目一条繁华的街道,一家小餐馆,厨房的摆设以及厨师的活动全部暴露在食客的眼皮底下,我看到了厨师削土豆的全过程。他从桶里摸出一个清洗过的土豆,将两头切除,剥掉皮,然后刀口向内旋转,一张薄薄的淡黄争的"带子"从他手背飘下来。他抿着嘴,下巴肌肉用力,嘴角下沉,眼睛死盯着移动着的刀口。最后,土豆只剩下像粉笔粗细的圆柱体。我在想,这"飘带"该做成怎样花枝招展的菜呢?没想到他咔嚓几刀把那一米多长的土豆片切成几段,然后码在一起,咚咚咚,切成了又细又均匀的土豆丝。哎,费那么大劲,何必呢,到头来还是土豆丝。 日本男人内敛,含蓄,外表强硬内心脆弱,不善于发泄,很多事情都宁愿自己硬扛着。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为了每一个公民都活得有尊严。寂寞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短暂,即使不被事业榨干,也会被时间榨干。 海边的黄昏,景色更加迷人。天气放晴,黑沉沉的海面倏地被照亮。海边的礁石上,一位老人孤独的剪影。 黄海边的两个传奇 文/宁新路 知青与麋鹿,在江苏大丰县是传奇。上海知青的精神与文化,早已渗在大丰的大地上;麋鹿的神奇故事,也早已名扬四海。 40多年前的一天,8万多上海知青,背着简单的行李,在锣鼓喧天的海边码头上船,到了大丰县,即刻在一片荒凉的盐碱滩上,盖起简易房子,挂起农场牌子,开始了开垦荒田的创业生活。黄海边的滩涂,曾经连鸟儿也不愿栖息,因为它地咸、水咸、风咸。在这碱咸透了的白茫茫的地方,知青们要创造神话。但在这无垠的碱咸海边,生活的咸和苦,是他们不曾想到的。 8万多上海知青,每人都有的经历和刻骨铭心的感受。一位叫陈玉兰的老人,是那时的女知青,她说她在这里尝到了由咸到苦的滋味,也享受到了由咸苦到甘甜的喜悦。那时她与年轻的姑娘小伙们,在盐碱滩上搭起了茅屋,也是寝室。每屋要挤25个知青,那真是肩挨肩睡觉,肩并肩开垦,面对面和背靠背生活。最难的还不是这些,是缺洗涮的水,每人每天凭票在队里的"老虎灶"打一暖瓶开水。那一瓶水真是金贵啊,洗脸、洗脚、喝茶、漱口全靠它。至于洗澡,那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待,十天半个月才能洗上一次。如若"老虎灶"坏了,几天没热水,只能喝冷水、洗冷水脸。陈玉兰说,这些苦也不算什么,最苦的是开垦的劳累与艰辛,手上血泡破了又起,脚上的血泡变成老茧…… 陈玉兰与当年8万多上海知青,硬是在这死寂的盐碱滩上,在这咸风咸雨咸土的海边,用热血滋润沃土,把汗水化作甘霖,开垦了数十万亩良田,浇灌出了数十万亩庄稼。荒原变成了粮仓,盐碱滩变成了大上海的菜园子,变成了瓜果飘香的"上海飞地"."飞地"不仅呈现丰厚果实,还出了一批杰出人物,也留下了独特的知青精神文化。这精神和文化,与田野七彩果实一道,成为美丽海边的彩虹。 今天大丰县丰收在望的田野,是当年知青的杰作,它已成优质农作物的现代农业园。四季的新鲜蔬菜从这块"飞地"源源不断运到上海,大多数上海人知道大丰县的"飞地",也记着那块地上上海知青的血与汗水。 与上海知青同时到大丰盐碱滩上落户的是一批麋鹿。麋鹿也同样抗咸苦、抗风沙、抗劳苦。它们由少到多,逐渐繁衍成世界最大的麋鹿群。大丰人把麋鹿和知青,看作是大丰盐碱滩上的奇迹和骄傲。麋鹿温情而优雅,被古人称为"神兽"和"吉祥之物".它是中国独有的珍禽异兽。三千年前有上亿头,而到清朝初年,仅剩二三百头。大丰虽是麋鹿的故乡,而大丰早已无了麋鹿的踪影,看到的只是麋鹿化石。仅存的几十头,那是在京城供皇上太后赏玩的皇家花园里,后来它随清朝的灭亡而迅速消失,只幸存18头。这是世界上仅存的麋鹿了,却偏偏落在了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侵略者手里。在即将成为强盗腹中食时,心怀善良的英国公爵贝福特,从强盗手里重金购买了这世上仅有的麋鹿,精心饲养在他的庄园里,幸运得以繁殖。 在麋鹿流离故乡85年后,当年的18头麋鹿,在贝福特公爵和他子孙的呵护下,已生儿育女39头。麋鹿的后代虽已不知家乡何处,而它家乡的人却时时想着麋鹿。它强大而繁荣的国家,通过外交友好方式,从伦敦把它们接了回来,让它们回了大丰老家。麋鹿在故乡的土地上,接通了血脉的根,也得到了大丰人的呵护。故乡是乐土,几十年过去,39头麋鹿在这温润的湿地上繁衍后代两千多头。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大丰的骄傲。麋鹿的命运是悲苦的,大丰麋鹿悲苦而曲折的故事里,折射着中华民族的艰辛与崛起。 大丰已成麋鹿王国,这个王国里每年演绎着美的故事。大丰人从上海知青精神和麋鹿美的故事中感受一种光芒,并折射进了大丰文化的精神天空,在大丰升腾起了创造奇迹的精神与力量。 在海边 文/文子 我们站在大海边。 这是大堡的海。跟鼓浪屿的海完全不同,鼓浪屿的海是个海湾,而大堡的海是一条海峡,我们站立在岸边的岩石上,远远望去,那是无边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海的对岸就是台湾,只是我们的目力有限看不到。 远远的海面上有几条打渔船在起伏颠簸。脚下的海水是灰黄色的,再出去点海水还是灰黄色的,不过更深些,再远点才是海的本色,蔚蓝色的,湛蓝湛蓝。 此刻是阴天,天上灰蒙蒙一片,大海的远处也是灰蒙蒙的。 海浪一层一层向岸边卷来,近岸时再猛力一撞,激起雪白的浪花,那海浪溅起得很高很高,发出轰鸣声,十分壮观。 我突然有些激动,邀大家合个影,就照这海浪,照这高高溅起的浪花。照完相,我们选择一个较高的而又干燥的岩石坐下,静静地观赏眼前大海的景致。我想做个海边人蛮好的,有事没事的都可以到海边走走看看,听听海涛声,这一定十分惬意。 海浪在我们的脚下一个接着一个溅起,升腾,落下。 远处海浪在向我们慢慢涌来,越近那浪头就越高,直到用力撞向岸边岩石的那一瞬间,才迸发出一声沉闷的轰响,同时还有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在撼动着坐下的巨岩,这时,我感到了大海的力量,大海的雄壮,大海的威武。 海浪不停地涌动着、喧哗着,这是大海的乐章,雄壮的乐章,我知道了什么是大海在咆哮,什么是大海在怒吼。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涛尚且波澜壮观,况海潮乎? 我出神地欣赏着大海激昂的乐章,并仔细观察着一次次汹涌而来的海浪,那每一次的浪潮都不一样,那是千姿百态啊! 坐在海边,任意海风扑面,虽然湿润的海风中混和着腥味和苦涩,但我竟然觉得它是那么心清气爽,那么心旷神怡。 大海的气魄可以震撼人心,可以净化灵魂。面对大海,怎不令人心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面对大海,我们每个人都显得多么渺小和微不足道啊! 我想这样坐下去,一直静静地坐下去,看潮起潮落。 海边,那片木麻黄 文/李向明 我老家离海不远。 吴川的海岸线蜿蜒54公里,沿海植有一片与海岸等长的木麻黄防护林带,上世纪70年代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与自然生物观测点".这条近乎完整的"绿色腰带",树高约十数米,纵深百多至千米不等,蔚为壮观,犹如一列数不清面孔、看不到尽头的哨兵,一年四季伫立海滩,守望在海洋与陆地之间。 木麻黄有洁身志高的品格。这种常绿乔木,多长于海边,对土壤无甚企求,在白茫茫的沙滩上,就可落地生根,发达的根系能扎到沙丘深处。树干笔直,一心向上迎取阳光;叶子密若长针,且条理分明;树顶是蓬勃的尾梢,心无旁骛地只顾往高处走,为的是极目眺望大海的浅蓝、深蓝,勤勉地搜寻海天的风云讯息,打探浪雨的去向。它身处这等贫瘠、干咸的环境,自然无缘与紫荆为伍,难能与荷花同住;木麻黄生来平易,稍带一点儿傲然,终归默默为人类献上谧静的绿洲。 木麻黄有专注忠诚的性情。它基因里既不惧海风的咸,也不怕海沙的碱,长期被人们成排栽来防风固沙。那由一节一节接成、墨绿色、如丝如针的叶子,兼具挡沙、疏风的功能。细长致密的叶条,不但挡下随风劲舞的沙粒尘埃,亦能阻滞狂风的疾速,消减其灾害,它凭着天生的专业防风固沙能力,忠勇不二地守护着沿海一带的田园村庄。 木麻黄有智勇善战的精神。它生来一身铮铮硬骨的茎干,又长满极为坚韧的枝叶,这种刚柔相济的秉性,能够在不可抗拒的风涛中,抢先迎击风沙而百挠不折,坚韧不拔地屡挫屡战,遏制风沙对良田村舍的侵蚀,捍卫沿海生态的平安与干净。 木麻黄不及劲松那样伟岸,却表现出更强更柔韧的抗逆耐久性,纵使有不敌超强台风、海啸肆虐之时,经受风口浪尖的木麻黄,也许遭致枝残腰折,被毁得满目疮痍,但是,只要这棵断树桩茬还在,便会很快萌发新枝、长出新叶,转年枝繁叶茂,完全重塑原本的战斗力。如此非凡的自我修复力,令人肃然起敬。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