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赏月散文 |
释义 | 赏月散文(精选11篇) 小镇赏月乐悠悠 文/秦海 丹桂飘香中秋至,转眼又是赏月时。西湖的“三潭映月”、林芝的“高原明月”、大理的“洱海月”、黄山的“照壁映月”……知名景点是大伙追逐的热点,但于我而言,留在居住的无名小镇赏月也悠哉游哉。 小镇不大,但有一个公园,它也成为我赏月的首选之所。在妩媚月色的照耀下,徜徉在锦绣花海之中,漫步于林荫小道之间,领略“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之美,何其惬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市民一起游园、观看露天电影,那人山人海、万人空巷的火爆场面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广场赏月,同样堪称“与民同乐”。开阔的场地让众多市民汇聚于此,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盛况诠释得淋漓尽致。皓月当空,将柔美月光汩汩地挥洒,铺满了广场的寸寸缕缕。目睹此情此景,恍惚间,我竟然感觉生冷的混凝土地面变得晶莹剔透,生机盎然。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更多时候我足不出户,选择在自家的小院子赏月。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呷一口香茗,品一块月饼,共话人间团圆,共度欢乐时光,那感觉真是温馨幸福,其乐融融。 当然,走出户外才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在城郊的青山之巅赏月,又是另一番风味:俯首,小镇美景尽收眼底:仰头,与高悬于苍穹之中皎洁月亮深情对望。山风拂过,枝桠随风摇曳,月光透过山林,影影绰绰,令人心驰神往。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在水边赏月同样意味盎然,城郊有一个水库,也是我青睐的赏月妙处。“烟笼秋水月笼纱”,满月如盘,倒映在澄澈万里的水面上,泛舟于此让我突生幻觉,仿佛水月触手可及,欲舍人间繁华乘风而去。水库附近的村民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搞起了“农家乐”,我一时兴起参与其中,在大快朵颐之时自饮自酌,体验一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除了水库,一条江河从小镇蜿蜒而过,在江边赏月,我陶醉于绝美画卷中流连忘返:江水波光粼粼,两岸霓虹倒映其中,与朦胧江月相互辉映,满是诗情画意。 只要有心,人间处处皆美景。小镇赏月,不亦令人陶醉? 吟诗赏词 话中秋 文/黄建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翩然而至。作为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自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留下了不少吟咏中秋的诗词佳篇。 中秋赏月,乃人生清雅美事。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辉泻地,分外皎洁。自唐代以来,中秋之夜,或赏月吟诗,或饮酒作乐,热闹非凡。诗人自然诗兴大发,或赏月写景,或借月抒情,或托月言志。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写下《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诗:“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同样的中秋,同样的月光,昔年的繁华喧闹和眼下的寂寞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喟和谪居生活的愁闷。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则写了中秋时普通人家赏月的情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之夜,月光如霜,寒鸦栖树,冷露湿花,人们尽在户外赏月,或享受阖家团圆之乐,或怀念远方的亲友,思绪万千。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间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他们思乡念亲的深情。诗圣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人战乱之中思乡念亲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唐诗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云:“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浪头。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寥寥数语,道出了中秋团圆的愿望。张九龄的《望月怀古》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抒写了对远方友人浓浓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凡事凡物皆入诗的文人墨客也写出了许多有关月饼的诗句。苏东坡写过一首《月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可见早在宋代,月饼因其香甜可口,就很受人喜爱。诗人袁景澜的《咏月饼》一诗则形象地描绘了月饼师傅制作月饼的情形:“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从诗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制作月饼的工艺非常考究,而且那时就有中秋互赠月饼的习俗。陈海梅的《中秋饼》:“正当三五夜清闲,买饼分甘向市圜。馋口儿童开口笑,如何皓魄落筵间。”则是描写了中秋节儿童兴高采烈品尝月饼的情形,别具情趣。 月到中秋分外明,在这阖家团圆的中秋之夜,赏月饮酒、品尝月饼的同时,不妨吟诵几首关于中秋的唐诗宋词,这样的中秋夜一定更有意境、更有味道! 中秋赏月,置身聆听一抹月色的乡音 文/邓仲祥 转眼间又到了中秋赏月之时,中秋节如水的夜色笼罩着笑语纷飞的兴致,宛如一首幽美朦胧的诗,斑斓在这令人遐思的画卷中;一片清辉播撒人间,我们的祝福和期盼都释怀在十五的眼眸里,随着月光的朦胧而充满激情。 【1】八月中秋,一个团圆的季节,在一轮明月的见证下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饱经沧桑,古今多少欢乐多少怅惘多少思念都融入大漠落日圆又圆的泪光中,化成一缕淡淡的银光,给山欢水笑的大地注入了鲜红的活力。 每逢佳节,人们喜欢在中秋节之夜庭院漫步遐想,伴着一轮明月,细细品味这千年恒古不变的月色印记。仰望远山,翘首期盼,看那山巅默默颔首,模糊映衬出那种月夜的宁静,仿佛洒落一片静谧的诱惑,一杯清酒与月对饮,感慨释怀依然从心底油然升腾。“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影成三人”.阅读这些千古绝唱,感悟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演绎了一桩桩历史的沧海一瞬,给中秋节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炽烈与渴望的交织化作轨迹弧线,承纳深邃天空的博大和广阔,让诗意在神奇无限的蓝天白云间延伸,为每一个踏月寻梦者博得一丝慰藉,分享团圆后的一抹温馨。此时此刻,花儿在夜月里摇曳,朦朦胧胧的一色天景,为中秋的世界增添一份蔚蓝的欣慰! 【2】捧一轮月光入怀,会感化凝重与通透的灵心,缓缓注入高山流水般的恬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寄托。在皎洁的月光里翻阅着日渐消瘦的日历,如同翻过那满是泪痕的记忆,月圆的中秋,挂着晶莹的银露,在日子的扉页上,滑进眼眸,溅起点点苍白的酸楚;又一个中秋,又一个不得不在月浪的沙滩上奔走相望,伫望嫦娥守侯的美丽。花季的感伤和留念,暗涌一种惆怅,孤月的惨淡里,怅然横亘一片苍白的思念。思念那家乡的山,思念那远去的水,思念那梦中的呓语。 【3】小时候,中秋节是圆的,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圆的笑脸,总是勾起那遥远的嘱咐与思绪,曾记得月光的清辉翻过院墙洒在地面上,一地流银。婆娑的树枝在秋风中摇曳,苍穹中繁星点点像千万盏孔明灯,又像一眨一眨暗送秋波的明眸,熠熠生辉。在记忆深处,中秋始终只是一种模糊而神秘的概念,中秋的月亮总是格外明亮, 窗外一缕月光掠过,经不住诱惑,掀开窗帘。月亮正沉沉的穿过云雾,苍白的脸上像是有云块的痕迹,仿佛撞了墙壁留下的创伤,但还手掩盖不住她美丽的特质。她的美丽从团团雾霭中透出,倾泻在大地上波光灵动,轻轻地被渲染成斑斑驳驳的影子。人们静静的观赏,抚摸着自己那一半残存的记忆和另一半微弱的梦想;伫立窗前,心踏着月色,努力寻找一份皎洁的寄托。 【4】中秋月圆时,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想总是覆盖了所有的情愫,把漂泊天涯的心仪那一缕思乡情歌点燃,一唱千年的乡愁之歌为湛蓝的天空凭添几分落寞和寂寥。天涯路远,山水寄情,一湾醇香流溢的乡情酌满了晶亮的酒杯,如玛瑙如碧玉如水晶,清纯透亮,勾兑着浓浓的相思和淡淡的伤感,深情而酸楚,一如唐宋诗词中跳闪出来的串串音符,叮叮咚咚敲击着每一位游子的心灵,沉淀和诠释千万年不眠不朽的乡情,真情而炽烈! 【5】又逢中秋,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佳节,从唐宋诗词的赞美,到明清赋予的气氛,流转的氛围凝聚成一种民族之魂,不管人走天涯,家庭团圆的梦总是铭刻在心,月是故乡明的牵挂时时祝福家人。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给人以美好的向往,赋予遥远把盏的思念;从乡村到城市,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私语。中秋月色沐浴过古人梦幻,又照耀着来者赞叹;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将明净无尘的灵韵赠与人间,依然以淡雅清绝的风姿摇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 【6】一轮明净如水的月,流淌着温婉的遐思,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向世人徐徐舒展了一轴包含盛情的画卷,给人以美好的回忆与向往。不知何时中秋月色渗透进了窗明几净寒棂,落在书案上浸染那一卷诗句和杯盏里的佳酿,墨砚映着婵娟,也变得几分清凉:一束柔毫描月圆,增添愁绪,临窗飘溢着酣畅淋漓的墨香;又将一帘幽梦,抛向了枝头,隔着朱楼小榭,高唱满月的独奏,演绎人间的美好祝福。 【7】中秋月,一轮清澈,千百年来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经历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遥望,对酒当歌浩瀚唐诗的熏陶,登高了望宋词的一展抒发,始终用祥和与宁静,留给芸芸众生又盈满一波波风尘仆仆的思念,寄托着天涯旅人浓浓的乡愁;中秋月拂过岁月的琴弦,远哼着无声古调,似清泉流溢出淡淡韵致;千年守候着人间万户,静看古今许多游子寻思,烛光摇红下慈母织补;也不知有多少回灯花挑尽不成眠,多少次高楼望断人不见。从古至今,来自天南地北的文人墨客,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但旧时的明月太高太远,令人的目光也无法企及。今日相守明净的记忆,凉风伴明月,青山织灵光,赋予了另一种传承的守望;在奔走相告的嘱托中,绽放笑靥的温馨里,翘首期盼的目光轻盈地掀开了中秋这个古老节日的门扉,人间都分享在月下品尝文字的快慰与寂寞。望长空心叹千古绕愁之事,唯独情字;看今日凭栏远眺,莫道是美景良宵,给人以美好的祈福,竭力实现垂青一生的呼唤,等待月色再一次洒满大地的快慰! 赏月 文/王朝书 回农村生活,先生最担心的是水、电问题。毕竟,农村没有像城市那样分布周密的供水系统和供电系统。然而,回家后,先生发现,水、电都超过了他的预期。 过去,吃水是村子的一大难题。村子没有井水,也没有自来水,有的是储存在水塘里的塘水。塘水,人、牛共饮。喝了塘水的村民,不少患了结石。因此,回不回农村,先生和我纠结了很久。在得到了村民的肯定答复后,我们才做了决定。回到家里,我们看见的是,自来水管以及到达田间地头的生产用水。村子不仅有了充沛的水量,还区分了人饮水和生产用水。如此,保证了供水的稳定。电流,也经过了农网改造,总体平稳。当然,有偶然停电的时候。不过,这时,可以赏月。 停电了。听说,就连镇上都没有电。好像因为雨季,电线杆受到了破坏,导致泸定县境内大面积停电。停电了,村子并非漆黑一片,天上有月亮。 月光下,先生、我和我的婆婆,一起沿着村子里的水泥路散步。一条宽敞的水泥路,从西向东贯通整个村子,将村子与外界联系起来。水泥路的西边段,位于人群中,东边段则在林子里。如果,晚饭吃得早,我们则走东边线路,晚了,则选择西边。 此时,我们走的是东边段。月光下,道路清晰,树影婆娑。林子里不时传来蝉的叫声。偶尔,萤火虫从眼前飘过。轻柔的月光,勾起了婆婆的回忆。她想起了,小时,她和她的伙伴在月亮下做的各种游戏。 可能,每个在乡下长大的孩子都有与月亮有关的记忆。在我的记忆里,夏季的月光几乎可以照见整个村子。然而,城市里,我却没有看见过如此明亮的月光。城市里,各种的灯光屏蔽了月亮的光芒。城市,没有黑夜,也没有月光。 散步回来,还没有来电。我们到屋顶,躺在沙滩椅上,看月色中的村子。此时,我才看见,原来,月光是有颜色的,是乳白色的。乳白色的月光下,房屋、树木,都仿佛涂了一层奶油,有着浓稠的润泽。乳白色的月光下,村子热闹极了。各种的虫子忙着完成一生的大事,交配与诞生。最为忙碌的,当数蝉。各个幼蝉争先恐后地从土里冒出,长出翅膀。然而,它们也是猫咪以及人类一年一度的盛宴。月光下,有村民拿了手电筒,到树下等幼蝉出土。随即,幼嫩的身体被装进瓶里。 等先生明白,树林下不停晃动的手电筒光是为何时,先生清楚了一件事,即村民的营养供给从何而来。幼蝉出土的时间,可以持续一个月。这一个月,可以给村民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此外,夏季的蛇,也给了村民丰富的营养。夏季,村民捉了蛇之后,往往会将蛇与鸡一同煮了。当然,抓一条蛇并非易事。抓蝉,则手到擒来。月光下,有的人很快就能捉到二十多只。如此,村子里,每个人都会记得月亮。因为,月亮与村里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各有各的发现。月光下,村民又发现了一只幼蝉。而先生,终于发现,月光是如此的亮泽。先生对从成都来养老的母亲说,这样的夜晚,是不会出现在城市的。因此,就让我们好好体会一下吧。 中秋小团圆 文/王玲玲 黄州遗爱湖 遗爱湖水清幽在,漫步亭间不绝赞;晨风花语撩人爱,循循回回倾湖岸。 黄州之所以美丽,不在于繁华照耀出的霓虹高远,不在于车水泉涌般的招摇呐喊。说黄州美,可能就是一种宽阔中夜半无声、日出时人已起更的小城节奏。遗爱湖作为黄州的一颗明珠,视野宽阔,适合赏月不说,同时还能与众享受佳节的热闹气氛。 罗田天堂寨 清清泉水石上流,小径丛生曲通幽;岩石古寨插云间,吴楚东南第一关。 天堂寨的名字就言说着它的雄伟气势,山可触云霄,人可尽天高。天堂寨的历史悠久,厚重的沧桑感里又携着朝气,虽有残垣断壁和年岁流逝的山河,但常年的云雾缭绕,适逢时节壮观的日出、云海,又映照着天堂寨变换莫测的顽气。 池州平天湖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一代诗圣李白曾月夜泛舟湖上,吟出如上的千古绝句。平天湖的美,美在宽广:天水相连、烟雾迷离、山色空蒙,它被誉为安徽的西湖。周围依偎的齐山隐约可辨,傍临的城区高楼大厦仿佛遥遥不及。在嘈杂繁华的都市外,平天湖是一出绝佳的赏月之地。 南京夫子庙 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南京人把合家赏月称作“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玩月桥便就在在夫子庙秦淮河南。南京夫子庙在重新修葺后,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尽可结伴同去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 扬州瘦西湖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四时八节,风晨夕月,瘦西湖都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瘦西湖是我国着名的湖上园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二十四桥景区串以五亭桥、小金山等景点,让人赏月之时真正体会一路楼台。 江西婺源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立秋过后,婺源虽然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也未到红枫妖娆时。但是这里颇具特色的民居不输乌镇,青石板路、深幽小巷,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这里的流水也毫不逊色,田间地头、屋前村后都有潺潺溪水流过。不仅如此,中秋时节到这里,还能参加体验中秋特色民俗——舞草龙灯和堆宝塔。 中秋佳节真好,好在人们会翻新日常中的不变食材,让月饼与几百上千年不变化的馒头包子区别开来,使节日里赏月这回事儿能变成人们的精神追求。 赏月 文/朱辉 《阿Q正传》中有一段对于赵太爷家的描写:赵府上晚饭早,虽说定例不准掌灯,一吃完便睡觉。然而偶然也有一些例外:其一,是赵大爷未进秀才的时候,准其点灯读文章;其二,便是阿Q来做短工的时候,准其点灯舂米…… 小说背景是民国时期,文中赵太爷是未庄的首富,晚上尚且长期黑灯瞎火。可想而知,在漫长的古代,普通中国人的夜生活是何等贫乏。于是,赏月自然成了休闲的主要项目。于是,关于月亮的诗文便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了。而如今,平日里低头看手机者比比皆是,举头望明月者却寥寥无几。也只有中秋夜,人们“有暇”和月亮认认真真地对个眼。由于时间仓促,自然也就吟不出诗、作不出赋,于是只能反复念叨那句“月亮代表我的心”了。 中秋赏月是件雅事。人呢,只有吃饱了才会有那份心情。因此历史学家都相信,中秋赏月,最初是由宫廷文人兴起,渐渐地上行下效,成为了一种民俗。但凡节日,大多需要有形象代言人,端午节屈原代言了、牛郎织女是七夕节的“推广担当”,而中秋节的形象大使呢,无疑是不老的嫦娥姐姐。我小时候,母亲嘴里的嫦娥是个坏女人。后羿射日,得到了一颗长生药丸作为奖励,他本想再弄一颗,与妻子嫦娥一同升仙。不料,嫦娥自己却偷吃了,一个人去了月球……这个故事太阴暗,显然不利于中秋节整体形象的推广。后来我知道有个正能量的版本:后羿的徒弟逄蒙趁师傅外出打猎,暴力抢药。而嫦娥为了不让仙界混入坏人,自己吞下了长生药,于是登月…… 无论哪种版本,都极力渲染了嫦娥孤独凄凉的月球生活。正因为如此,善良的国人便往传说里不断地增加新情节,先给嫦娥“发射”了一只宠物兔,接着又送去一个精壮男人——吴刚,让他日复一日地砍树…… 说起西方,洋人和中国人注视同一个月亮几千年了,他们看到了些什么?据说很早以前,他们就开始怀疑地球或许是圆的;而月亮时而圆润,时而如弯刀,或许就是地球遮挡太阳造成的…… 月亮给无数代人带来了快乐,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星球。每年中秋夜,放下手机抬头向她行个注目礼,那是必须的。 山巅赏月 文/村姑 登上万安山山巅时,正是黄昏时分。 夕阳悬在西边的峰尖上,山峰暗成一幅剪影。山南山北,遥远的小村庄、树木、田地,渐渐模糊在暮霭之中。 而我,今晚最想看月亮,在高山之巅。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古人庭中赏月,楼上玩月,江畔见月,湖中望月,却很少山巅看月,非不想,实因条件限制。若非名山,有道路可登,有古寺可栖,夜间看月便有诸多不便。 王维曾居山中,明月一出,清辉惊鸟。人闲桂花落,春天有桂花吗?也许有。但我总觉得那是指月光,是月中桂飘飘洒洒,悠悠落下,带着淡淡的浅黄,带着幽幽的芳香,月光有了质感、动感、美感,色香味俱全呢。 夕阳不知何时已悄然隐去。沿着山上的小路随意地走着。路旁的松林边,岩石下,草丛里,也有灯光营造着温馨的小天地。独自走着,安静,安心。远处的舞台,已缩为一小片绮丽了。丝竹流淌起来了,月之诗句吟起来了,月之歌声飘起来了,因为距离,乐声悠扬,缥缈。 灰黑色的天幕上,一颗星星也没有。月黄黄的,安静地悬着。山高月小。山尖之月并不因看者站在高处而变得更大、更明亮,反而因为广漠的背景而显得小了。 今晚的月色是不能惊醒山鸟的,也不可能像诗人写的那样鸟羽纤毫毕现,甚至,不特别留心,会忽略它的存在。仿佛含笑不语的清雅女子,在灯火阑珊处,只与有心人邂逅。“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忽然想起刘禹锡,那时,他被贬到桃源县,旷达之人也难免悲凉。当他立于最高山之上时,看到天高地平千万里,顿消心中块垒:因为站得高,他看到历史之浩瀚、万物之渺小,哪里还会去计较蜗角名利? 观景台上没有一个游人。不远处错落有致的木平台上,几顶帐篷扎着,有轻声细语隐隐传来。这儿是很适合露营的。三五月圆之夜,约几个朋友同来,看月,听风,或坐,或卧,说话,或者沉默,然后,在月光下入眠,那梦也会沾着月中的桂香吧? 今夜,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明月,遗憾吗?不。站于高处,抬头看月,人生的种种琐事,都沉入夜之山谷中。有这样的一刻,便是已看过月了。 我的中秋夜 文/Ellen 中秋邀老公的弟弟妹妹们聚餐,为此忙碌了一个上午。为了能够早点出去赏月,下午早早准备好简单的月饼、水果晚餐,又早早吃了晚饭,月亮却躲在云层后,迟迟不肯露面。 儿子和小朋友们约好去太湖边兜风赏月,兴致很高,每隔10分钟就要通一次电话,提醒出发时间。那态势,必定是风雨无阻!我原答应同行,可是眼见着云遮月亮,便改变了主意,不去凑小家伙的热闹,正好偷得一刻闲,于是儿子单独随小朋友家长前往。我简单做了些家务,和老公去运河边走走。 或许是不愿辜负万千赏月人的期待,月亮渐渐穿过云层,开始忽明忽暗地露出美丽身影。继而云雾散去,晴空万里。高高升起的月亮挂在纯净的秋夜天空,皎洁的月光与河畔的灯火交相辉映。漫步运河畔,月亮随移动的脚步变幻着不同的姿态。 岸边杨柳随轻风摇曳,如仙子挥舞着衣袖翩翩起舞,月亮在枝头温柔守候。远处隐约传来悦耳的古筝声,抚琴人是否正念起"月上柳梢头"?不远的前方是一排古老的樟树,透过两棵高大樟树的罅隙,浓密的树叶托出一轮晶莹剔透的圆盘,这圆盘此刻又似镶嵌在碧绿翡翠上的明珠!而远处形形色色的建筑上,近处的运河大桥上,霓虹灯正闪烁。月光融进了不同的色彩,在这斑斓的世界,呈现出摩登的倩影。月亮是宜古宜今的美人,或冷艳如霜,或温柔似水,总是超脱在世俗之外,却又从未与人间烟火远离。 今晚月光如此美好,小儿在太湖边见到的必定是另一番美丽的景致吧,正和老公如此念叨着,儿已兴奋归来。一定给我望远镜再看圆月,唯恐妈妈错过这美景。 在阳台上,我们再一次举头望月,相互交流着因赏月而激动的心情,同时吟诵起关于月亮的古诗: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夜深了,我打开电脑,把拍下的月亮照片分享到网络。但愿此时此刻,远在他乡和故乡的亲友们,面对如此满月都有赏月的心情,让这圆月常驻心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圆中秋情 何为中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的中秋佳节,最主要的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然而这里面又有很大的学问。 中秋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而最开始,月饼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都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要说黄冈的中秋习俗,文人气息浓厚的灵秀黄冈,承载着古时文人中秋赏月咏月的习俗,各地方不仅会组织开展中秋诗会,借月之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抒发诗韵情怀。更有甚者促膝交流或是相约着比较一番,相互指点,玩味古诗共通情感。 中秋佳节,吃食也算得上讲究。在黄冈,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还有坚守着传统风俗人的存在,从古时延传下来的味道做法依旧讲究。黄冈的吃食,口味都偏向清淡但又不寡口,特色菜品主要以烧、炒见长,火候的掌握更是需要恰到好处。如满含黄冈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坡豆腐鱼、红烧鲫鱼,汁浓鲜香,其中更蕴含着悠久的东坡文化。 逢节亲朋好友家人相聚,除了必吃的月饼,泡一杯花茶或者备一些绿豆糕、肉糕、汤圆、酥糖等,美味的糕点、时令下的当季水果等,饱含黄冈中秋有别于其他地区小不同的节气。 中秋当赏月 文/肖云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中秋,我似乎都不在家里,而是在不同的城市与陌生人度此佳节。每到中秋月最明,多少离愁颂到今。中秋之夜,每每抬头仰望,就会无限感慨,想起故乡,以及故乡的亲人们。我想,每时此夜,他们也许同在一片月光下仰望吧。 中秋有月,自然是要赏的,或许在同一片月光下,我们会感觉亲人仿佛在身边吧。赏月自然要选择好去处,或水边,或山顶,或楼上,或寺中。而人多喧闹的地方,是万万赏不了月的。 水边,是赏月的第一好去处。水自然不是单独存在的,必然有树、有楼、有桥。我喜欢苏州,这个传统古典的江南水乡,它具备赏月的绝佳条件。弱柳迎风而飘扬,夜色下,水波潋滟,在桥边一晕而开。一轮月落入水中,晃晃悠悠的,好似醉意。夜色朦朦胧胧的,有灯光、星光、水光,有树影、云影、楼影,有蝉声、笛声、风声,光与影的交织、云与月的微妙、月与水的交融、风与虫的合奏,一切和谐孕育、各有章法,如此重重叠叠,如此似幻似无,如此静谧安闲,好不让人意醉神迷。这样的意境下,是最容易赋诗的,皎然的一首五律诗《南楼望月》就描写到:“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纤云溪上断,疏柳影中秋”。词人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名篇名句备受推崇,但我想,最容易让人勾起相思之情的要数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多少相思多少泪,如今只有诉月明。水边赏月,若是离人游子,免不了要有所悲切的。但若是伤怀太过,反而失去了赏月的初衷。而水边看月,还得看是什么水,是湖,是海,是河,还是泉。古人看中秋月,有“曾向洞庭湖上看,君山半雾水初平”的缥缈,也有“此夜空亭闻木落,蒹葭霜碛雁初过”的凄怆,有“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精楼”的闲趣,更有“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的愁绪。总之看月抒怀,还得看那人的心境。 山顶,也是赏月的绝佳去处。山顶视野开阔,颇有释怀眼开的意境。相比于水边的细腻婉约、感时伤怀,山顶更趋向于开阔不羁。夜色笼罩四周,远远的灯火通明,驱逐夜空。山高视阔,并无物阻挡,离月也就越近,一切都很是坦诚。此时似乎月亮也是极大的,星光微弱、银河浩渺、云纱轻薄,听着风吹草、风吹树、风吹发丝留下的微微秋凉,再见月光投入地上、怀里的银白,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山中有寺庙,自然又多得一点禅机,多点意趣。唐人冷朝阳《中秋与空上人同宿华严寺》就写到“磬声迎鼓尽,月色过山穷。庭簇安禅草,窗飞带火虫”的闲适安然,许浑于鹤林寺中也有“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的绝妙体验。如此,怎不让人好生羡慕。只是如今寺庙早已不同以往,只怕难以如愿。 水与楼,山与寺,都是赏月的绝佳搭配。中秋当望月,选对了地点,方得意境。 在古诗里赏月过中秋 文/孙丽丽 夜静谧,月如水,我抬头望月,将盈盈中秋月光掬于手中,身边唧唧秋虫,咬碎一地月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咏中秋诗中,我较喜欢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月光如水照在庭院里,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月下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渐渐安静下来,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这浓浓的思念会落到谁家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里,当时苏东坡正在山东密州做官,弟弟苏辙在济南,相隔并不是天涯海角,却因各自事务缠身,五年都未曾谋面。苏东坡对月酌酒,渐至沉醉,思愁涌上心头,才有了这首词。此词一出,暗淡了其余的词。 月亮可以赏亦可玩,唐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诗中的嫦娥更像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在中秋里和诗人逗趣。而李商隐的嫦娥则染上悲壮色彩,给中秋笼上一层凄清:“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一个温暖,一个凄艳。 也有“怨月”的古诗,唐徐凝《忆扬州》诗曰:“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秋到了,诗人的思念随之而来,萧娘你在何处呢?忆起当日的绵绵离别,殷殷的思念,无处诉说,只觉心中一片惆怅。于是,抬头而见月,一解思念的凄苦,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思愁愈来愈浓。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诗中描写妻子常年孤独的等候,心中不由生了怨恨,她怨夫君漂泊天涯,不能像明月抬首可见;她又怨夫君像明月,暂满还亏,短暂聚首又别离,难得过细水长流的日子。诗人吕本中常年漂泊,中秋佳节他思念远方的妻子,诗中却是借妻子之口说出相思,更让人幽婉动容。 月,作为一个古老的文化意象,备受古代文人的青睐。新月如眉,烟月迷蒙,花月迷离,皓月当空。人们咏月、赏月,是因为月亮给人带来光明、希望和思悟。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