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扑朔 |
释义 | 基本解释◎ 扑朔 pūshuò 详细解释(1).指雄兔脚毛蓬松。参见“ 扑朔迷离 ”。 成语(Idiom):扑朔 发音(Pronunciation):pū shu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纷乱、难以理解或推测。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扑朔一词源于《庄子·外物》:“蜚蠊扑扑而上,螳螂张张而前。”扑扑、张张皆为动词,表示动作的不连贯、无章法。扑朔一词用来形容事物的运动、发展或推测的过程中,出现了混乱、难以理解的情况。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纷乱、难以捉摸的情况。例如:形势扑朔迷离、局势扑朔迷离、思路扑朔迷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扑朔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用以形容昆虫的动作,后来引申为形容事物的运动或推测的过程中的混乱。故事起源并不具体。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扑朔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扑”和“朔”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形势扑朔迷离,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应对。 2. 那个问题的答案扑朔不定,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确定。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扑扑”联想为昆虫蜚蠊的动作,而“朔”可以联想为迷离、难以捉摸的意思,将两个词结合起来形成“扑朔”,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扑”或“朔”的成语,如“扑朔迷离”、“扑朔迷离”、“朔方”等,以扩大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这个游戏规则太扑朔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玩。 2. 初中生(13-15岁):老师解释的数学题太扑朔了,我完全听不懂。 3. 高中生(16-18岁):这个小说的情节扑朔迷离,让我猜不透结局。 4. 大学生及以上:公司的经营状况扑朔迷离,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