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讪讦 |
释义 | 基本解释诋毁攻讦。《宋书·颜竣传》:“卿受荣遇,故当极此,訕訐怨愤,已孤本望,乃復过烦思虑,惧不自全,岂为下事上诚节之至邪!” 元 王恽 《比干庙》诗:“ 朱游 訕訐何为者,敢辱先生地下游。”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一:“至於直陈时事,类於訕訐,乃其下乘末脚。” 成语(Idiom):讪讦(shàn jié) 发音(Pronunciation):shàn jié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互相讥讽、诋毁、中伤。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讪讦是由两个相近意义的词组合而成,讪指讥讽,讦指中伤。讪讦的含义是互相讥讽、诋毁、中伤,常用来形容人们之间的恶意争斗和攻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讪讦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之间的口舌之争,尤其是指恶意中伤和诋毁。可以用来描述同事之间的争吵、邻居之间的纷争,甚至可以用来描述网络上的恶意言论和谣言传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讪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故事中,晋国公子重耳为了夺取晋国的政权,与他的兄弟公孙重耳发生了激烈的争斗。他们之间互相攻击、中伤,最终导致了晋国的内乱和衰落。因此,讪讦一词被用来形容人们之间的恶意争斗和攻击。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讪讦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合而成,讪和讦。两个词的意义都是贬义的,表示互相讥讽、诋毁、中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经常互相讪讦。 2. 在网络时代,讪讦的现象越来越多,需要我们保持理性和友善的态度。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讪讦这个成语。例如,可以将“讪”字联想成“嘲讽”,将“讦”字联想成“中伤”,这样就可以记住讪讦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讪讦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讥讽、中伤、挖苦等。同时,还可以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避免争吵和冲突,保持友善和理性的态度。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他们之间的争吵是因为互相讪讦对方。 2. 初中生(13-15岁):网络上的讪讦言论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 3. 高中生(16-18岁):成熟的人不会轻易参与讪讦的争斗。 4. 大学生(19-22岁):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要参与讪讦和中伤行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