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泰否
释义

泰否(tài fǒu)

发音:tài fǒu

基本含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详细解释:泰否是一个由两个相对立的词语组成的成语,表示对某个事物或观点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其中,“泰”表示肯定、赞同,“否”表示否定、不赞同。

使用场景:泰否常用于对某个观点或主张的表态,表示对其的赞同或否定。可以用于讨论问题、辩论、评论等场景。

故事起源:泰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左传》,该书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著作。其中的一则故事是关于齐国大夫季孙行父的。当时,齐国国君问季孙行父是否赞同他的某个政策,季孙行父回答说:“泰否之间,莫可定也。”意思是在肯定和否定之间,无法确定。

成语结构:泰否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1. 对于这个提案,大家各抒己见,有人泰,有人否。

2. 在辩论赛上,选手们争论激烈,泰否不一。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泰”字的发音类似于“太”,暗示肯定的含义;而“否”字的发音类似于“不”,暗示否定的含义。可以将“泰否”与“太好了”和“不行”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了解更多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扩大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问我们是否喜欢吃苹果,我回答“泰”,因为我很喜欢吃。

2. 初中生:对于这个问题,我持“泰”态度,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参与。

3. 高中生:对于这个提案,我有一些疑虑,所以我“否”决了它。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22 3: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