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唐帽 |
释义 | 成语(Idiom):唐帽 发音(Pronunciation):táng m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被人冤枉或受到不公正待遇后,不能辩解,只能默默忍受。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唐帽”源自明代小说《水浒传》。故事中,有位名叫唐僧的和尚被人冤枉,被迫戴上了一顶大红帽子。这顶红帽子成为了他身份的标志,也成为了他承受冤屈的象征。因此,成语“唐帽”用来形容被人冤枉无法辩解的境地。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唐帽”来形容被他人冤枉或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无法辩解的情况。例如,当一个人被错误指控犯罪,但无法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时,可以说他戴上了“唐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唐帽”的故事起源于明代小说《水浒传》。在这个故事中,唐僧被人冤枉,被迫戴上了一顶大红帽子,从而成为了他身份的标志。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唐帽”的结构是“唐”+“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无辜地戴上了唐帽,无法洗刷他的名誉。 2. 在这个案件中,他被冤枉戴上了唐帽,无法为自己辩护。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唐僧被冤枉戴上红帽子的形象来记忆成语“唐帽”。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唐僧和《水浒传》的故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帽”这个成语的含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冤枉我偷了小明的铅笔盒,我戴上了唐帽。 2. 初中生:我被错误地指控作弊,无法辩解,只能默默忍受唐帽。 3. 高中生:在这个丑闻中,那位政府官员被迫戴上了唐帽,他的名誉也因此受损。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