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头纲 |
释义 | 基本解释(1).指惊蛰前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 宋 苏轼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之一:“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查慎行 注:“ 熊蕃 《北苑茶録》:‘每岁分十餘纲,淮白茶,自惊蛰前兴役,浹日乃成,飞骑疾驰,不出仲春,已至京师,号为头纲。’《苕溪渔隐丛话》:‘北苑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共七千餘饼。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共四万餘饼。 东坡 《题汶公诗卷》‘待赐头纲八饼茶’,即今粗色红綾袋饼八者是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龙井新茶,向以穀雨前为贵,今则於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 成语(Idiom):头纲(tóu gāng) 发音(Pronunciation):tóu gā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文章或计划的主要大纲或要点。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头纲是指文章或计划的主要大纲或要点。它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快速了解文章或计划的主题和重点。头纲通常包括标题、序言、章节、主题、目标等内容,是整个文章或计划的基础和框架。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头纲常常被用于写作、演讲、计划等领域。在写作中,头纲可以帮助作者梳理思路、确立重点,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连贯;在演讲中,头纲可以帮助演讲者掌握演讲的脉络,准确传达信息;在计划中,头纲可以帮助制定者明确目标、规划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头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刘敬传》中。据传,刘敬是西汉初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担任官职期间,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以整理国家大事。这份计划书的标题就是“头纲”,意为整个计划的主要大纲或要点。由于刘敬的计划书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头纲”成为了一个常用的词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头纲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其他的构成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写作之前,先制定一个头纲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思路。 2. 这篇演讲的头纲十分清晰,让听众一目了然地了解了演讲的主要内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头纲”这个词语。可以想象自己正在写一篇文章或制定一个计划,需要先制定一个头纲,然后再往下展开。将这个场景与“头纲”这个词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与头纲相关的写作、演讲、计划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如何制定一个好的头纲,如何梳理思路,如何提高文章或计划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等,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文要先写一个头纲,然后再写文章的每个部分。 初中生:为了让演讲更有条理,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头纲。 高中生:写一篇长篇小说之前,我先制定了一个头纲,以确保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大学生:在制定项目计划时,我们需要先确定一个头纲,然后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