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土俗 |
释义 | 基本解释◎ 土俗 tǔsú 详细解释(1).当地的习俗。《后汉书·窦融传》:“累世在 河西 ,知其土俗。”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刘公墓志铭》:“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 太原 之 阳曲 。”《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问他几岁上京,路上见何景致, 扬州 有何古迹,土俗民情如何。” 清 黄遵宪 《<山歌>序》:“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意。” 土俗(tǔ sú) 发音(tǔ s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乡土风俗、乡村文化。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土俗是指某个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通常与农村地区或乡土社会有关。土俗包括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节日庆典、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土俗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民族特色的体现。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土俗常用于描述某个地方的独特文化风貌,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的乡土情怀或对乡土文化的热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土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一文中,原意是指乡村的风俗习惯。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乡土文化。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土”表示土地、乡村,第二个字“俗”表示风俗、习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地方的土俗非常丰富,每年的农民节庆都吸引了许多游客。 2. 他对土俗文化非常感兴趣,经常去乡村参观学习。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乡村的土地上,身上穿着传统的乡土服饰,正在参与乡村的庆典活动,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各地的土俗文化,了解不同地区的乡土风情。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习语,如“风土人情”、“乡愁”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喜欢过年,因为可以参加村里的土俗活动。 2. 初中生:我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土俗的知识。 3. 高中生:乡村的土俗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大学生:我计划暑假去乡村旅游,体验当地的土俗风情。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