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伯夷 |
释义 | 成语(Idiom):伯夷 发音(Pronunciation):bó y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遵循道义原则,舍弃权力和利益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伯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人之一,他们是夏朝的贵族后裔,但他们不愿意为了权力和利益而背离道义。伯夷和叔齐一起被父亲放逐到了大野之中,他们宁愿吃树皮而不愿吃人肉,坚守道义,被后人称为“伯夷叔齐”。成语“伯夷”就是以伯夷为代表,形容一个人舍弃权力和利益,坚守道义的行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时,能够坚守道义原则,不为所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伯夷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和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夏本纪》。伯夷和叔齐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典故。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由名词“伯夷”作为主语,没有宾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临贪污的机会时,表现得像个伯夷一样,毫不动摇地拒绝了。 2. 这位领导能够坚守原则,不为权力和利益所动,真是一个伯夷式的人物。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伯夷的故事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伯夷和叔齐在大野之中坚守道义的场景,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以及其他与道德、伦理相关的成语,如“义薄云天”、“忠诚不二”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他在考试中发现别人作弊,选择举报,表现得像个伯夷一样坚守道义。 2. 初中生(13-15岁):在面对班级的权力斗争时,他选择退让,不为权力所动,展现出伯夷的风范。 3. 高中生(16-18岁):他在面对大学录取的机会时,选择了放弃,因为他觉得那所大学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他是一个现代的伯夷。 4. 大学生及以上:在职场中,他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为个人利益而背离自己的原则,被同事们称为伯夷。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