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不刿 |
释义 | 基本解释谓不割伤物件。《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縝密以栗,知也;亷而不劌,义也。” 郑玄 注:“劌,伤也。” 孔颖达 疏:“言玉体虽有廉稜而不伤割於物。”《老子》:“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荀子·法行》:“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挠,勇也。” 成语(Idiom):不刿 发音(Pronunciation):bù jǐ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不刿是一个古代汉字成语,意思是不斩杀。刿,古代指用刀斩杀,也可以引申为消除、铲除等含义。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刿形容不肯杀戮、不加害。在古代,斩杀是一种常见的刑罚,而不刿则表示对待人或事物的宽容和仁慈。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不刿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宽容、仁慈,不随意伤害他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对待问题或困难时,以宽容和善意的态度去解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刿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当时,晋国有个名叫晏子的大夫,他的妻子因为嫉妒他的妾室,把妾室的脚割掉了。晏子回到家后,看到妾室流血不止,但他并没有责怪妻子,而是安慰她并找医生为妾室治疗。后来,妾室康复后,她对晏子说:“您真是个不刿之人!”晏子的宽容和仁慈给了后人很好的榜样,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不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个不刿之人,对待他人总是宽容和善良。 2.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学会不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不刿这个成语与“不斩杀”进行联想,表示不加害、不伤害他人的意思。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刀剑,但却没有斩杀他人,而是放下刀剑,表示宽容和仁慈。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仁慈、宽容相关的成语,如“宽以待人”、“宽宏大量”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刿这个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不刿之人,不要欺负别人。 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不刿,尊重他人的权益。 3. 高中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学会不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我们应该以不刿之心对待每个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