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不覩是 |
释义 | 基本解释同“ 不覩事 ”。 元 姚守中 《粉蝶儿·牛诉冤》套曲:“被这廝添钱买我离桑枢,不覩是牵咱过前途,一声频叹气长吁,两眼悽惶泪如珠。” 元 王氏 《粉蝶儿·寄情人》套曲:“把一封正家书改做了诈休书, 冯魁 不覩是将我来娶。” 成语(Idiom):不覩是 发音(Pronunciation):bù jiàn s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不认为是真的或正确的。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覩是是指对某个事物或观点表示怀疑,不认为其是真实的或正确的。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事物进行审视、辨别的重要性,不轻易相信或接受别人的观点。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不覩是常用于辩论、讨论、判断和分析中,用于表达对某个观点或结论的怀疑。在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时,可以使用不覩是来表示自己的保留态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覩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故事中,齐国太公望因为他的智慧和贤德,被周文王任命为齐国的宰相。太公望在齐国建立了良好的法制和政治制度,使齐国繁荣昌盛。有一次,太公望在处理一起案件时,因为案情复杂,他不能立即判断出真相,便说了一句“不覩是”。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案件的怀疑和审慎态度。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覩是由“不”、“覩”和“是”三个字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表示不认同或不相信;“覩”是古代汉字,“见”的意思;“是”表示真实或正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对他的说法有些不覩是,需要进一步调查。 2. 在面对陌生人的建议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不覩是的态度,进行独立思考。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不覩是与“不相信”、“怀疑”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同时,可以通过多次运用和造句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不覩是相关的成语,如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等,可以扩展词汇量,并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对他的解释有些不覩是,我觉得他说错了。 2. 初中生(13-15岁):老师说的那个理论我有些不覩是,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高中生(16-18岁):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不覩是的态度,不轻易相信结果。 4. 大学生及以上(19岁及以上):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不覩是的精神,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