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成均监 |
释义 | 基本解释唐 代曾改国子监为成均监。《新唐书·百官志三》:“ 垂拱 元年,改国子监曰成均监。”参见“ 国子监 ”。 成语(Idiom):成均监 发音(Pronunciation):chéng jūn jiā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成均监是指学校,特指高等教育机构。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均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相当于现代的大学。成均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提倡学术研究。这个词语也广泛用于描述学校、教育机构。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成均监这个词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学院、研究机构等。它可以在正式场合或者书面语中使用,表达对教育机构的尊重和认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均监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宋朝,是由宋太宗赵光义在公元983年设立的。这个故事起源于宋朝的一个传说,据说当时有一位名叫程颢的学者在泰山山脚下修炼,他非常聪明,博学多才。有一天,宋太宗路过,看到了程颢的才华,决定设立一个教育机构,让他培养更多的人才。于是,成均监就诞生了。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均监的结构是“成均”加上“监”。其中,“成”是动词,意思是建立、创办;“均”是形容词,意思是平等、公正;“监”是名词,意思是监督、管理。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教育机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所大学是一所非常有名的成均监,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2.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建立更多的成均监来培养人才。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成均监这个词语与大学和教育机构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建立在平等公正基础上的学校,这样有助于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在了解成均监的基本含义后,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成均监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成均监的发展和影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将来想上一所好的成均监,学习更多的知识。 2. 初中生:成均监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我希望能够进入一所好的大学。 3. 高中生:成均监是我奋斗的目标,我要通过努力考入一所名牌大学。 4. 大学生:我在成均监学习了四年,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 5. 成年人:成均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发展。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