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叱驭 |
释义 | 基本解释汉 琅邪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至 邛郲 九折阪 ,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因折返。及 王尊 为刺史,“至其阪…… 尊 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 为孝子, 王尊 为忠臣。’”见《汉书·王尊传》。后因以“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下 岷关 而叱驭,寄切全都。” 宋 曾巩 《酬王正仲登岳麓寺阁见寄》诗:“叱驭犯冰雪,迴鑣驰九关。” 清 方文 《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 陈君 既叱驭, 刘子 亦弹冠。” 成语(Idiom):叱驭 发音(Pronunciation):chì y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以威严的口吻严厉斥责和命令,像驭马一样驱使他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 叱驭是由动词“叱”和动词“驭”组成的成语。其中,“叱”表示严厉斥责或者呵斥,意味着用严厉的言辞警告他人;“驭”表示驾驭、驱使或者控制,意味着像驭马一样驱使他人。因此,叱驭的含义是以威严的口吻严厉斥责和命令他人,使他人服从自己的驱使。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 叱驭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有权势或者有威严的人以严厉的口吻对他人进行斥责和命令的情景。例如,在军队中,指挥官会叱驭士兵执行任务;在学校中,老师会叱驭学生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在家庭中,父母也会叱驭子女要求他们听话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 叱驭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准书》。相传,汉朝时期,大臣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君主之道,叱而不争。”董仲舒的意思是,君主应该以威严的口吻命令臣民,而不是争吵和争斗。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叱驭”,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 成语“叱驭”的结构为“动词 + 动词”,其中,“叱”是主动词,“驭”是被动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师叱驭学生要求他们安静听讲。 2. 指挥官叱驭士兵迅速行动,完成任务。 3. 父亲叱驭孩子不准乱跑。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叱驭”这个成语: 1. 将“叱”字的形状与严厉的口吻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严厉地斥责他人。 2. 将“驭”字的形状与驾驭马匹的动作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像驭马一样驱使他人。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对“叱驭”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成语,如“叱咤风云”、“驭人如己”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叱驭同学们不要在教室里打闹。 2. 初中生:父母叱驭我要求我好好学习,不要沉迷于手机游戏。 3. 高中生:领导叱驭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不要拖延时间。 4. 大学生:教授叱驭我们要认真对待学术研究,不要浮于表面。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