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公车
释义

基本解释

公车 gōngchē
(1) [bus]∶公共汽车
西门町到公馆,坐公车要二十分钟
(2) [cars provided by an organization]∶公家的车辆
(3) [name of government office in Han time]∶汉代官署名
安帝雅闻 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我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如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会试举人联名上书,即称“公车上书”

英文翻译

1.a surname

详细解释

(1).君主的兵车。《诗·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緑縢,二矛重弓。” 郑玄 笺:“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 孔颖达 疏:“公之兵车有千乘矣。”
(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 郑玄 注:“公,犹官也。”《后汉书·霍谞传》:“服闕,公车徵,再迁 北海 相,入为尚书僕射。” 唐 元结 《黍官引》:“公车诣魏闕,天子垂清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3). 汉 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后汉书·丁鸿传》:“赐御衣及綬,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 李贤 注:“公车,署名。公车所在,因以名。诸待詔者,皆居以待命,故令给食焉。”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长史》:“尔等皆执艺术,待詔公车。”《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伏望詔求方正有道之士,召诣公车对策;如 司马光 、 苏辙 辈,復置左右,以辅圣德。”
(4). 汉 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明 王晫 《今世说·雅量》:“﹝ 李梦兰 ﹞弱冠举孝廉,公车不第,策蹇南归,务益砥礪读书。”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家 西涧 先生説:‘ 张之杜 中 顺治 辛卯举人,连上公车不第,因就 朱方旦 问之。’” 清 王韬 《<日本杂事诗>序》:“而君时公车北上,以此相左。”
(5).借指应试的举子。《花月痕》第二回:“那年春闈榜后,朝议举行鸿词科,因此各道公车,迟留观望,不尽出都。”

成语(Idiom):公车(gōng chē)

发音(Pronunciation):gōng chē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公车指的是政府机关或者公共机构使用的车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公车原指官府所用的车辆,后来也泛指政府机关或公共机构所使用的车辆。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官员或者公职人员的特权和特殊待遇。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公车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滥用权力、享受特权的官员或者公职人员。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特权阶层享受的特殊待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车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府。古代官府有专门为官员所使用的车辆,这些车辆被称为公车。由于官员使用公车的特权,因此公车成为一种特权的象征。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车是一个名词,没有固定的成语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些官员滥用公车,私自使用公款,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2. 某些官员坐在公车上,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公车成语与政府机关或公共机构使用的车辆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辆车上坐满了官员,享受特权待遇,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府的组织结构和官员的特权制度,以及现代社会中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的运作方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名公务员,他每天都坐公车去上班。

2. 初中生:那个官员滥用公车,私自使用公款,应该受到严惩。

3. 高中生:政府官员坐在公车上,享受特权待遇,与普通百姓相距甚远。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4: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