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缉纲 |
释义 | 成语(Idiom):缉纲 发音(Pronunciation):jī gā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在治理国家、管理事务时,采取严密的措施,以便摸清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整改和改进。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缉纲一词源于《左传·宣公十三年》:“缉纲治疵,以遏其纬。”在古代,纲是织布时的线经,比喻管理事务的根本大纲。缉纲的含义是通过梳理事物的纬度,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整改和改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来形容领导或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采取严密的措施,寻找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缉纲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三年》中,当时晋国的宣公遇到了一些内外的问题,他采取了缉纲治疵的方法,通过梳理事物的纬度,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缉纲的结构是“动词 + 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领导缉纲治疵,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2. 在公司的管理中,我们要缉纲治疵,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整改和改进。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缉纲”与“梳理问题的根源”联系起来,通过梳理问题的根源,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从而进行有效的整改和改进。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察纪矜故”、“明察秋毫”等,来扩大对于问题发现和解决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缉纲治疵,找出我们的学习问题,并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2. 初中生:班主任缉纲治疵,找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大家一起改进。 3. 高中生:学校领导缉纲治疵,找出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