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六诏 |
释义 | 基本解释唐 代位于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乌蛮 六个部落的总称,即 蒙隽诏 、 越析诏 、 浪穹诏 、 邆睒诏 、 施浪诏 、 蒙舍诏 。“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詔”。 唐 开元 二十六年后, 蒙舍诏 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县 南境),史称 南诏 。其地在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部。 唐 元稹 《蛮子朝》诗:“西南 六詔 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 云南 。 宋 陆游 《晚登横溪阁》诗:“瘴雾不开连 六詔 ,俚歌相答带 三巴 。” 清 陆元辅 《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 三江 日月孤臣老, 六詔 风烟万里归。” 吕志尹 《过黔楚界喜晴》诗:“ 六詔 乡关常恨别, 三湘 春水无情流。”参阅《旧唐书·南蛮西南夷传》、《新唐书·南蛮传上》。 成语(Idiom):六诏(liù zhào) 发音(Pronunciation):liù zh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古代帝王发布的六道诏书,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行为准则。泛指有权力者颁布的命令或规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六诏源于古代中国帝王的统治时期,是指皇帝颁布的六道诏书,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行为准则。六诏通常包括有关礼仪、道德、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规定。因此,六诏在现代汉语中泛指有权力者颁布的命令或规定。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六诏一词常用于描述政府、组织或个人对他人的命令、规定或要求。例如,在工作场合中,上级领导可以发布六诏,要求员工按时完成任务;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向子女发布六诏,要求他们遵守家规家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帝王统治时期。当时,帝王通过颁布六道诏书来规范社会秩序和行为准则。六诏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礼仪、道德、法律、军事、教育等。这些诏书被认为是帝王权威的象征,也被视为统治者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诏属于四字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上级领导发布了六诏,要求我们全体员工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2. 学校颁布了六诏,规定学生要遵守校规,不得迟到早退。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六”字与数字“6”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想象一个帝王在高台上颁布诏书的场景,以帮助记忆其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帝王的统治制度和诏书的内容,以加深对六诏这一成语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发布了六诏,要求我们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2. 初中生:校长发布了六诏,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3. 高中生:政府发布了六诏,要求我们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4. 大学生:老板发布了六诏,要求我们加班加点,完成项目任务。 5. 成年人:政府发布了六诏,要求我们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