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三考
释义

基本解释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 宋 苏轼 《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三考者,试流外之官,一曰书,二曰计,三曰时务。”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何典》第九回:“虽然不是三考里出身,也该做此官,行此礼,谁知他却一味里吃食弗管事。”

成语(Idiom):三考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kǎ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对人或事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审查。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考是由“三”和“考”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对人或事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审查。在决策、选拔人才、评估项目等方面,三考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原则。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三考常用于描述对人才选拔、方案评估、决策制定等过程中的严谨和全面性。它强调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审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三考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候选人需要经过三次考试才能获得官职。因此,三考逐渐成为对人才选拔的标准和原则。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考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三”和动词“考”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选举领导人时,我们必须三考各候选人的能力和品德。

2. 这个项目的可行性需要经过三考才能做出最终决策。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记忆成语“三考”的方法可以是将“三”字联想为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而“考”字则代表着审查和评估的意思。通过将“三考”与全面考察、审查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三考成语的使用和起源,可以参考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语言学习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选拔人才的知识。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老师在给学生评分时一定要三考,才能公平。

2. 初中生(14岁):我觉得选择学校要三考,不能只看名气。

3. 高中生(17岁):大学录取时,学校会三考考生的综合素质。

4. 大学生(20岁):找工作时,企业也会三考应聘者的能力和经验。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4 1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