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十七帖 |
释义 | 基本解释草书法帖名。 晋 王羲之 所书信札。因第一札开头有“十七日”三字,故名。 唐 太宗 时,命爱好书法的京官隶属弘文舘,以禁中法书为学习的范本,中有“十七帖”,故又称“舘本十七帖”。此后辗转相刻,版本不下十馀种。今存有翻摹的 宋 拓本。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右军书记》:“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 贞观 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参阅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十七帖疏证》。 成语(Idiom):十七帖 发音(Pronunciation):shí qī tiě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文书繁多,内容繁杂。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十七帖是指文书数量多,内容繁杂,形容事务繁忙,琐碎繁琐。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工作或学习任务繁重,事务繁忙的情况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朝。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为了管理国家事务,他下令撰写了大量的文书,其中包括政令、法令、奏章等。这些文书数量众多,因此被称为“十七帖”。后来,人们用“十七帖”来形容事务繁忙、琐碎繁琐的情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十七”和“帖”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最近工作特别忙,每天都要处理十七帖的文件。 2. 学期末的时候,同学们都忙得像处理十七帖一样,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想象自己面对十七帖的文书堆,感受其中的繁忙和琐碎,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与工作繁忙、琐碎有关的成语,如“办公室文书山”、“纸醉金迷”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每天写作业写到十七帖,好累啊! 2. 初中生:期末考试前,我要背的知识点多到像十七帖一样多。 3. 高中生:高三的时候,我每天要处理的学习任务就像处理十七帖一样,压力很大。 4. 大学生:研究生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写了十七帖的草稿,才最终完成了一篇完整的论文。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