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四方志 |
释义 | 基本解释《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姜氏 ﹞谓公子( 重耳 )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后以“四方志”指经营天下或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天下方有事,而 刘表 坐保 江 汉 之閒,其无四方志可知矣。” 晋 欧阳建 《临终诗》:“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 明 何景明 《东河三月晦日》诗:“平生四方志,回首欲求安。” 成语(Idiom):四方志(sì fāng zhì) 发音(Pronunciation):sì fāng z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一个人能够广泛地了解、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和知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四方志源自于古代的“四方”,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志”则表示记录。四方志指的是记录了四个方向的情况和知识的文献或书籍。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形容一个人能够广泛地了解、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和知识。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四方志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广博、见多识广。例如,当你想夸奖一个人对各个领域都有深入了解和研究时,可以说他是一个四方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方志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用来形容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广博学识和深厚的历史知识。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因为他的广博学识和深厚的历史知识,后人常用四方志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方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四方”和“志”两个词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个四方志,对历史、地理、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2. 作为一名四方志,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无论什么话题都能谈得头头是道。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四方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四个方向上,向四个方向看,就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和知识,因此可以形容这个人是一个四方志。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史记》,了解古代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成就。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的爷爷是一个四方志,他知道很多关于我们家乡的故事。 2. 初中生: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四方志,他不仅擅长数学,还了解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 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四方志,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要对社会、历史等有深入了解。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