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系书 |
释义 | 成语(Idiom):系书(xì shū) 发音(Pronunciation):xì sh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做事情拘泥于规矩、程式化,不顾实际情况和灵活变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系书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系书之人,庸人也。”系书指的是拘泥于书本知识和规定的人,他们只会生搬硬套地按照规定来做事,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一味遵循规则、不善于变通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做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的这个成语出自一则记载襄公二十四年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拘泥于书本知识和规定,不顾实际情况和灵活变通的情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谓语动词“系”表示“拘泥于”,宾语“书”表示“书本知识和规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过于系书,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2. 这种做法太过于系书,不适用于实际情况。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系书”中的“系”字,类似于系住一本书,表示拘泥于书本知识和规定。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被书本缠绕住,无法自由行动的形象来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与遵循规则、不善于变通相关的成语,例如“墨守成规”、“刻舟求剑”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他太过于系书,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 初中生(13-15岁):老师教我们要灵活运用知识,不要太过于系书。 3. 高中生(16-18岁):在应对复杂的考试题目时,不能过于系书,要善于思考和创新。 4. 大学生(19-22岁):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只拘泥于书本知识,要注重实践和创新。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