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布露 |
释义 | 基本解释公布;揭示;揭露。《三国志·蜀志·先主甘后传》:“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今子发而扬之,使前人之奥祕布露显明,则后之人而又何惮耶!” 许地山 《街头巷尾之伦理》:“叔叔把他的侄儿怎么不孝顺,得到钱自己花,有好东西自己吃的罪状,都布露出来。” 成语(Idiom):布露 发音(Pronunciation):bù l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揭露真相,公开事实。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布露是由“布”和“露”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布指披露、揭发,露指显露、公开。布露意为揭露真相,公开事实,使事情得以曝光。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布露一词通常用于描述揭发、公开不为人所知的事实或真相。在新闻报道、社会公共事件中常常可以看到布露这个词语的应用。同时,布露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揭发他人的不法行为或隐私,以维护社会公正与正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布露成语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它与古代的刑讯逼供方法有关。古代刑讯逼供时,常常使用布帛来包裹犯人,以达到逼供的目的。当犯人被解救或事情被揭发时,布就会被揭开,真相也就被公之于众,因此形成了布露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布露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布”和动词“露”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位记者勇敢地布露了那个腐败官员的丑事。 2. 他用事实布露了那个企业的欺诈行为。 3. 这个组织致力于揭露并布露那些不公正的行为。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布露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正在揭开一块布,将事情的真相公之于众的场景,或者想象自己是一个记者,勇敢地揭发真相的形象。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揭发、公开相关的成语,例如揭竿而起,揭秘,揭底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老师告诉我们要勇敢布露欺凌行为,不要害怕。 2. 初中生(13-15岁):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活动,目的是为了布露学校食堂的卫生问题。 3. 高中生(16-18岁):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有责任感,勇敢地布露社会不公的现象,争取公平正义。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