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大帛
释义

基本解释

(1).古白布冠。《礼记·玉藻》:“大帛不緌。” 郑玄 注:“帛,当为白,声之误也。大帛,谓白布冠也。”
(2).粗丝织成的厚帛。《周书·明帝纪》:“朕禀生俭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寝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
(3).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伊昔 梁朝 ,共奉嘉聘。张此大帛,处彼高閎。” 吴兆宜 注:“《周官·司常》:通帛为旃。”

成语(Idiom):大帛

发音(Pronunciation):dà bó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言辞雄辩,能够说服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大帛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原意指大量的丝绸,用来比喻辞令辩论时雄辩有力,能够说服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来形容辩论、辞令、演讲等场合中的雄辩和有说服力的表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一章中描述了齐国大夫管仲的辩才和说服力,其中就有“大帛”一词的出现。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词+名词,表示辞令雄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讲真是大帛,让人无法反驳。

2. 在辩论比赛中,他展现出了大帛的才华。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大量的丝绸,形象地表示言辞雄辩和有说服力的能力。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与辞令、辩论相关的成语和表达方式,如“辩驳”、“言之凿凿”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的课讲得真好,像大帛一样说得很清楚。

2. 初中生:他在班上的演讲真是大帛,让大家都被他说服了。

3. 高中生:参加辩论比赛的时候,我要展现出大帛的辩才,说服评委和观众。

以上是关于成语“大帛”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4 5: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