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荡兀 |
释义 | 成语(Idiom):荡兀 发音(Pronunciation):dàng w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行动散漫、不守纪律、不守规矩。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荡兀是由“荡”和“兀”两个字组成。荡,指行动不稳定、不受约束;兀,指不守纪律、不守规矩。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杂乱无章,不守纪律,没有规矩可言。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荡兀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不规范、不守纪律,常常出现在批评或警告他人的语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荡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四年》一文中。当时,齐国的宣公想要攻打晋国,但晋国派来的使者却遭到了齐国的侍臣的冷落和不重视。使者感到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晋国,信中说:“齐国的侍臣行为荡兀,没有规矩可言。”这个故事中的“荡兀”一词就是指齐国的侍臣行为不守规矩、不重视使者。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荡兀是由形容词“荡”和形容词“兀”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学生上课总是荡兀,不认真听讲。 2. 他的工作态度荡兀,很难让人信任他。 3. 这个团队荡兀的行为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荡兀想象成一个人在行动中摇摆不定,没有规矩可言的样子。可以通过画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行为不守纪律、不守规矩相关的成语,如“放荡不羁”、“任性妄为”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他的行为荡兀,老师经常批评他。 初中生:这个同学荡兀的态度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高中生:他的荡兀行为导致了他的考试成绩一落千丈。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