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分庭抗礼 |
释义 |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fēn tíng kàng lǐ ㄈㄣ ㄊㄧㄥˊ ㄎㄤˋ ㄌㄧˇ分庭抗礼(分庭抗禮) ◎ 分庭抗礼 fēntíng-kànglǐ [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act independently and defiantly;make rival claims as an equal;match one's wits;treat sb. as an equal] 抗:对等相当,也作“伉”。原意为宾主分处庭院两边,相对设礼,以平等之礼相待。后喻指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偏据一偶,分庭抗礼 词语解释fēn tíng kàng lǐ ㄈㄣ ㄊㄧㄥˊ ㄎㄤˋ ㄌㄧˇ分庭抗礼(分庭抗禮) 亦作“ 分庭伉礼 ”。 1.以平等之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时,主人站在庭院的东边,客人站在西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 子贡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东乡》:“《曲礼》説曰:‘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则是客与主人敌礼者,即居西对东,以与主人匹,所谓分庭抗礼者也。”《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忙了几日, 匡超人 又进城去谢知县。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 (2).彼此地位相同或势力相等,可以抗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本朝内官之制》:“近日内务府大臣多由僚属骤迁,又无重臣兼领,故敬事房总管辈多与诸大臣分庭抗礼,无復统辖之制。”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分庭抗礼 成语(Idiom):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发音(Pronunciation):fēn tíng kàng l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双方地位相等,礼节周全,互相对待客气。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两方地位相当,互相对待时都很客气,不分谁高谁低。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两方地位相当,礼节周全,互相对待客气的场合,也可用于形容双方互相竞争或争夺时都保持礼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分庭抗礼的典故源自《史记·平津侯列传》。故事中,刘邦的平津侯刘敬与项羽的魏王项梁一同入关,刘敬作为刘邦的亲信,对项梁保持礼貌,不分谁高谁低,相互尊重。后来,项梁被刘邦杀死,刘敬却被刘邦重用,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商务谈判中,双方都分庭抗礼,彼此尊重。 2. 他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但始终保持分庭抗礼的态度。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分庭抗礼”看作是两个人站在庭院里互相对待的场景,表示双方地位相当,互相尊重,互不争斗。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礼节和尊重相关的成语,如“礼尚往来”、“尊老爱幼”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友好,相处时总是分庭抗礼。 2. 初中生:在班级竞赛中,我们两个小组都很努力,但始终保持分庭抗礼的态度。 3. 高中生:面试时,我和面试官都很有礼貌,互相分庭抗礼。 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会上,大家都是同行,互相分庭抗礼,让人感到很舒服。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