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剥极必复 |
释义 |
成语(Idiom):剥极必复(bō jí bì fù) 发音(Pronunciation):bō jí bì f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剥夺到极点必然会有反弹。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剥极必复是由“剥”、“极”、“必”、“复”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剥”指的是剥夺、夺取;“极”表示到了极点、极度;“必”意味着一定、必然;“复”表示再次、反弹。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剥夺到了极点,必然会有反弹的结果。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剥夺别人的权益或财产到了极点,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抗或报复。它可以用来描述社会不公现象、权力滥用、以及一些不正当的行为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晋书·王敦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敦是东晋末年的权臣,他野心勃勃,不仅篡夺了朝廷的权力,还迫害了许多忠臣良将。有一天,王敦抓住一个名叫刘隗的忠臣,剥夺了他的财产和地位,还将他关进了牢狱。然而,刘隗并没有屈服,他在牢中默默地忍受着苦难,积蓄力量。终于有一天,刘隗成功逃脱并组织了起义军,最终推翻了王敦的统治。这个故事成为了“剥极必复”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剥夺 + 极点 + 必然 + 反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社会上,剥夺贫困人口的机会和资源到了极点,必然会引发社会动荡。 2. 他们对员工的剥削已经到了极点,我相信员工们一定会反抗的。 3. 历史告诉我们,剥夺人民的权益到了极点,必然会导致革命的爆发。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剥极必复”这个成语与上述故事中的王敦和刘隗联系起来,想象王敦剥夺刘隗的过程,以及刘隗最终反抗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的故事,深入研究相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以及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公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他们抢走了我的玩具,我知道剥极必复,所以我一定要找回来。 2. 初中生(14岁):老师经常给我们布置大量的作业,但我们也知道剥极必复,我们会努力反抗的。 3. 高中生(17岁):社会上存在很多不公平现象,但我们相信剥极必复,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收录25060个成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及典故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